唐風

    本篇導讀

    唐,古國名,在今山西省太原一帶。西周時,周公平定三監之亂,乃封其弟叔虞於唐,後因臨晉水而改稱晉。其詩大多是東周時期晉國的作品。

    蟋蟀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注釋

    1 堂:房內。

    2 聿(yu):語助詞。其:語助詞。下文“其逝”與“其休”亦同。莫:即暮。

    3 日月:指時光。其:語助詞。除:逝去。

    4 無:毋。已:過度。大:即泰。康:安樂。無已大康,不要過度追求安樂。

    5 職:應。居:指所擔任的職位。

    6 好:動詞,喜好。樂:逸樂。荒:荒廢、懈怠。

    7 良:善。瞿瞿:驚視,有小心謹慎之意。

    8 邁:流逝。

    9 外:職務以外之事。

    10 蹶蹶:行動敏捷。

    11 役車:服役的車輛。其休:將要休息。

    12 慆:滔的假借字,逝去。

    13 憂:可憂之事。

    14 休休:安閑自得。

    賞析與點評

    此詩寫一年將盡,詩人有感光陰易逝,應及時行樂,但又不願意沉迷淪落,認為應該發奮向上。作品描述詩人於這兩種對立的心理中掙紮,最後覺悟理想的生活應該“好樂無荒”,在節製中尋求平衡。近年出土的清華簡《耆夜》篇記載此詩乃周公所作,時代是滅商以前武王伐耆時。

    山有樞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弗灑弗埽。子有鍾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釋

    1 樞:樹的一種,也叫刺榆。

    2 隰:低濕的地方。榆:榆樹。

    3 曳(yè):拉。婁:摟的假借字,拉、扯。

    4 馳、驅:孔穎達《毛詩正義》:“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此處二字均泛言乘車。

    5 宛:枯萎。

    6 愉:快樂。

    7 栲:樹名,山樗。

    8 杻(niu):樹名,也叫檍。

    9 廷:即庭,院子。內:堂室。

    10 灑:灑。埽:掃。

    11 鼓:敲打演奏。考:敲、擊。

    12 保:占有。

    13 漆:漆樹。

    14 且:姑且。

    15 永:動詞,延長。

    賞析與點評

    此詩是諷刺在上位者,他擁有衣裳、車馬、廳堂、鍾鼓、酒食、琴瑟,卻不會和人分享。詩作勸勉人及時行樂、與眾同歡。

    揚之水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於鵠。既見君子,雲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注釋

    1 揚:悠長。

    2 鑿鑿:鮮明。

    3 素衣:白色的綢衣。朱:紅色。襮(bo):繡有花紋的衣領,為古代諸侯的服飾。

    4 子:你,即晉大臣潘父。於:往。沃:曲沃,春秋時為晉國大邑,在今山西省聞喜縣東。

    5 君子:指桓叔。

    6 雲:語助詞。

    7 皓皓:潔白。

    8 繡:錦繡。

    9 鵠:即安鵠,地屬曲沃。

    10 粼粼:清澈明淨。

    11 命:成命。

    12 不敢以告人:嚴粲《詩緝》:“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

    賞析與點評

    此詩是根據當時晉國的曆史所寫。朱熹《詩集傳》言:“晉昭侯封其叔父成師於曲沃,是為桓叔。後沃盛強而晉微弱,國人將叛而歸之,故作此詩。”曆代論者有說是諷刺晉國國君,有說是諷刺桓叔。《詩經》中有三首題為《揚之水》的詩,另外兩首一在《王風》,一在《鄭風》。

    椒聊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注釋

    1 椒聊:即椒。聊:語助詞。

    2 蕃衍:《文選》李善注兩處引《詩》均作“蔓延”,即逐漸增多。盈:滿。升:即枡,古代容器,也是量詞。

    3 其:語助詞。

    4 碩:即大。無朋:無比。

    5 且:音居,語助詞。條:長。椒聊且,遠條且,指香氣傳得很遠。

    6 匊(ju):掬的古字,意為兩手合捧。

    7 篤:厚實,指肌體豐滿厚實。

    賞析與點評

    這是一首讚美婦女多子的作品。“椒聊”在古代多用來祝福女子多子,“蕃衍”一詞也語帶雙關,既是實指眼前植物,也是虛寫女子多子。

    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釋

    1 綢繆:纏繞。束:量詞。薪:柴。

    2 三星:天空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顆星。一說,即參星,二十八宿之一。

    3 良人:古代婦女對丈夫的稱唿。一說,良人就是指美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4 子兮:祝賀客人鬧新房時對新人的稱謂。一說,子通嗞,感歎詞。

    5 如……何:意為把……怎麽樣。

    6 芻:結婚時喂迎親馬匹的草。

    7 隅:天空的東南方。

    8 邂逅:巧遇喜愛的人。

    9 楚:荊。

    10 戶:房門。朱熹《詩集傳》:“戶必南出,昏現之星至此,則夜分矣。”

    11 粲者:美人。

    賞析與點評

    這是一首祝賀新婚的詩篇。詩作提到夫妻之處,均出現薪、芻、楚這些植物,當是古代婚嫁時所備的物件。

    杕杜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注釋

    1 杕(di):樹木孤生獨立。杜:果樹,即棠梨。

    2 湑(xu)湑:茂盛。

    3 踽(ju)踽:孤獨。

    4 同父:兄弟。

    5 嗟:嗟歎。行:道路。

    6 比:親密。

    7 佽(ci):幫助。

    8 菁(jing)菁:茂盛。

    9 睘(qiong)睘:通“嬛”、“煢”,孤獨無依貌。

    賞析與點評

    這首詩表達一個君主不得與兄弟宗族相親,孤苦無依的感情。《詩經》有兩首題為《杕杜》的詩,另外一首在《小雅》。

    羔裘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

    注釋

    1 羔裘:羔羊皮襖。豹袪(qu):有豹皮裝飾的袖口。

    2 自:於,對於的意思。我人:這是對自己的稱謂。居居:倨倨的假借字,指傲慢。

    3 維:即惟,隻有。子:你,指這個穿羔裘的大夫。之:語助詞。故:一說舊情。一說愛戀。

    4 褎:字同袖,音義同。

    5 究究:通宄宄、仇仇,心懷惡意不相親近的樣子。一說態度傲慢,義同居居。

    6 好:喜愛。

    賞析與點評

    從“羔裘豹袪”、“羔裘豹褎”來看,詩作描寫的男子應是貴族無疑。至於詩篇的主人公,口吻則似一位女子。關於本詩主旨,曆來眾說紛紜,從字麵看來,本詩像是一位女子指責貴族男子寡情薄幸。《詩經》中有三首題為《羔裘》的詩,另外兩首一在《鄭風》,一在《檜風》。

    鴇羽

    肅肅鴇羽,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肅肅鴇翼,集於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肅肅鴇行,集於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嚐?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注釋

    1 肅肅:鳥振翅聲。鴇(bǎo):鳥名,像雁而大,善走不善飛。

    2 集:棲息。苞:叢生的草木。肅肅鴇羽,集於苞栩,鄭玄《毛詩箋》:“喻君子當居安平之處,今下從征役,其為危苦如鴇之樹止。”

    3 王事:征役。靡:沒有。盬(gu):止息。

    4 蓺(yi):種植。

    5 怙(hu):依靠。

    6 曷:何時。所:處所。

    7 棘:酸棗樹。

    8 極:盡頭。

    9 行:行列。

    10 嚐:即嚐。

    11 常:與變相對而言,即常態。

    賞析與點評

    此詩寫征人的慨歎。戰禍頻仍的亂世,勞役沉重,農田荒廢,生活艱難,令人徒唿蒼天。

    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注釋

    1 七:泛言衣服多,非實數。下章“六”亦然。

    2 安:安逸。吉:美善。

    3 燠:暖和。

    賞析與點評

    《毛詩序》認為是晉武公大夫向周天子請命之作,觀其口吻,不像。此詩作者睹物思人,因看見故人為他縫製的衣服,想起物是人非,心中感慨萬千。《詩經》有兩首題為《無衣》的詩,另一首在《秦風》。

    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於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適我?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有杕之杜,生於道周。彼君子兮,噬肯來遊?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注釋

    1 杕(di):樹木孤生獨立。杜:果樹,即棠梨。

    2 噬:句首助詞,通逝,無義。適:來到。

    3 中心:即心中。好:愛好。

    4 曷:何不。

    5 周:右的假借字。《韓詩》用“右”字。

    6 遊:看望。

    賞析與點評

    此詩古人多認為是求賢詩,今人則以為是寫女子向心儀的男子表達愛意的情詩。

    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於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注釋

    1 葛:葛藤。蒙:覆蓋。楚:荊樹。

    2 蘞(liǎn):草名,又名五爪龍、木竹藤、五月五。蔓:蔓延。

    3 予美:即我的愛人。

    4 誰與:誰和我相伴。

    5 獨處:一個人孤獨在家。

    6 域:墳地。

    7 息:休息。

    8 角枕:以獸角裝飾的枕頭。粲:同燦。

    9 錦衾:錦製的被子。

    10 旦:到達天明。黃焯《毛詩鄭箋平議》:“此詩首章雲‘誰與獨處’,與次章之‘獨息’,三章之‘獨旦’,互足為義,意謂予所美之人不在此,吾誰與居乎?惟旦夕獨處獨息耳。”

    11 百歲之後:死後。

    12 居:墳墓。

    13 室:墳墓。

    賞析與點評

    《毛詩序》說這是諷刺晉獻公好戰的詩。從內容上看,是一首悼亡詩,男子悼念亡妻之作。

    采苓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苟亦無與。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苟亦無從。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注釋

    1 采:采。苓:甘草,也叫大苦。

    2 首陽: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南,即雷首山。巔:山頂。

    3 為:即偽。為言即讒言。

    4 苟:誠然。無:不要。

    5 舍:即舍,丟開。旃(zhān):“之焉”的合音。

    6 無然:不正確。

    7 胡:何。

    8 苦:野菜,味苦,也叫荼。

    9 無與:即毋以,不要讚同。

    10 葑:蕪菁、蔓菁,大頭菜一類的蔬菜。

    賞析與點評

    此詩勸勉人不要誤信流言蜚語。全詩每章僅換一個字,音韻上反複迴旋,與內容叮囑的語氣配合。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謂詩中植物皆非首陽山所有,又正好比喻讒言的似是實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致並收藏詩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