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陽趕到老高處,來報信的是奚富貴。


    那日,王正陽與老高1起去平陽城內的酒鋪轉,在鼓樓東1家酒鋪,擺的全是陝西來的貨,光西鳳酒就有好幾種。


    想起自風陵渡迴來時,張德柱馬背上給掛了兩壇西鳳酒帶上,王正陽自然給高老爺喝了。高老爺見多識廣,是吃喝過好東西的人,連誇好酒。


    便問店家上等的多少銀1壇。此店掌櫃正是奚富貴,1看來的兩人都是官老爺,想攏個持久的主顧。這些人最先吃喝的東西,多會在酒樓慢慢火起來,便道:


    “2位爺是講究人,這酒配得上。若自飲的話小店保本給,最好的陳年西鳳3兩1壇,這個等級,小的隻1年前喝過1迴,至今記得味道。”


    說著,掀了下1個酒壇上的封蓋,頓時店裏彌漫著濃濃的醬香。


    王正陽對老高道:“我自風陵渡過時,長輩送過兩壇,嶽父嚐後大加稱讚。今日碰上,晚輩送高叔1壇。”


    老高:“自你迴平陽,還未給你接過風。若送我酒,便要賞光隨我去酒樓,否則酒我是不能收的。”


    奚富貴聽著耳熟,便問:“此酒出自鳳翔府,能喝到此酒的多為走西安的商旅。在我們這店鋪之前,也就在風陵渡能有。請問官爺,風陵渡送酒的是何人?”


    王正陽:“戶房常駐風陵渡的至交長輩。”


    奚富貴:“那官爺當識得我德柱兄了。”


    王正陽:“自然是。”


    奚富貴:“官爺可知我耀祖兄長?”


    王正陽笑了,“聽掌櫃之意倒是很熟悉了?”


    奚富貴:“這酒鋪就是我耀祖兄長操辦起來的,他常駐西安,你看這店裏,都是那邊來的貨。”


    王正陽心裏1熱,沒想到在此又遇到耀祖姑父的熟人。躬身施禮:“晚輩王正陽,敢問長輩尊姓大名。”


    莫耀祖專門迴來尋過王正陽,奚富貴自然是牢記在心。1聽上前抓住手道:


    “爺啊,天上掉下來的。你姑父迴來尋了你2十多天沒結果,沒睡過幾個完整覺哩。”


    張德柱、高老爺都對王正陽說過這事,此時再聽,心裏還是酸酸的、暖暖的。


    奚富貴接著道:“我是奚富貴,1直隨耀祖兄做生意,這酒鋪與你自己的無2,此後喝酒便來取,無需銀子。”


    王正陽在風陵渡停留時,聽張德柱念叨過趙貴、奚富貴兩人,又是姑父1夥的,便直說:


    “富貴叔,既是1家人,我直言相告,我與高指揮正在查1個朝廷要犯,也是咱們的仇家,眼下他藏匿了。若有人來買成批的好酒千萬留心,設法套1套他的來處,說不定能尋到這廝。”


    奚富貴好說歹說要留2人喝酒,哪裏留得住。最後王正陽道:


    “富貴叔,自此1家人,若有急事可到守備府找我,尋我不到,也可到刑捕司找高爺去。”說完讓手下進來拎了1壇酒。


    別了奚富貴,跟老高去了鴻來酒樓。


    老高看著心道:這個娃爹娘沒得早,沒想到命卻這般好,時時有人疼,處處有人幫。心裏感慨著,嘴裏與王正陽說著宮善業的案子。


    這迴,奚富貴是來報知,霍州有1個酒鋪掌櫃,親自來平陽城進西鳳酒,1下要2十幾壇上等的。


    若說2十幾壇也不算多,但1般都是便宜的要得多,中等次之,上等要得最少。原因很簡單,上等酒3兩1壇,1般人喝不起,而這個掌櫃卻是好酒占多半。


    奚富貴白送掌櫃1瓶好酒,1番話說下來,原是1個大戶派人與他訂的。


    “我問掌櫃,那大戶住在何處,掌櫃也不知。那大戶隻說無需送,待些時日自己趕車到酒鋪裏取。”


    老高:“你可知那酒鋪的底細?”


    奚富貴呲牙樂道:“我剛從棉布店到這邊時日不長,路數不是太熟,隻知他是霍州衙門西街的餘記酒鋪掌櫃。”


    奚富貴走後,老高道:“守備大人,這餘記掌櫃剛走不久,若派人去他酒鋪外守著,就能看清這大戶究竟是何人。”


    王正陽:“高叔所言極是。我們的人騎馬,不會落在後頭,況那買酒人未必緊著去取。”


    老高帶著探詢的笑意,“我派兩個弟兄去?”


    王正陽:“高叔的人去吧。我的人掄刀使槍行,哪做得了這種耍機靈的勾當。這廝是朝廷要犯,若拿住了,高叔也立了大功。”


    老高道:“隻要能幫守備大人把這廝拿了,我刑捕司絕不含糊。”


    轉眼2月,汾河兩岸的冰雪已融盡,汾河水如鏡般映著片片天藍。


    桃、杏、李也努了串串花苞,就等著1夜春風吹,便滿樹綻放。


    車知府自太原都指揮衙門請來了兵馬僉事1幹官員,浩浩蕩蕩赴平陽府城南衛檢閱民兵操練。


    隻見3千民兵列隊整齊,在令台大旗指揮下,整齊劃1地揮刀舞槍。左蹚步開門劈刀,右蹚步關門點刺,又做著左劈、上劈、右劈的變化,進退有矩,刀劈槍刺伴隨著殺聲如雷。


    布政司來的官員裏有上過陣的,連連稱讚這個操法實用。


    再看1百名弓箭手,2十人15輪番上前齊射,百步之外的1長排草靶,不1會兒就變成了刺蝟。


    本來,1幹人就是來叫好的,此時齊口讚揚,後方民兵能操練如斯,前方邊關無憂矣。


    車知府大喜。布政司官員走後,招集議事,對王正陽及守備府上下大加褒獎,並命守備府全體將士輪流放假3日以示獎勵。


    王正陽可以鬆口氣了,布排好守城、守營的值更,匆匆趕迴家。跟高老爺夫婦和春花說,趁此假期將荷兒接迴,此後便全家1起過日子了。


    高老爺、大太太聽了,便開始著手準備拜堂的事宜,不能讓春花的房總空著。


    第2日1早,王正陽帶著兩個隨從躍馬揚鞭,過了汾河渡口,往姑射山奔去。


    距山腳還有十幾裏,卻見汩汩泉水泛著蒸騰的水汽,或成澗、或成渠流入田地間。大片的土地、田埂上泛著點點片片的綠,泉水流淌進田地,泛著白光,1望無垠地南北鋪展出去。


    王正陽想起背著荷兒到處走,看杏花的情景,也不知這1年來,荷兒在庵裏怎麽樣。想來病已被老尼姑治好了。


    去年春天,王正陽走後,荷兒便在師父的指點下,每日跟著誦經拜佛。


    功課作罷,師父在1口大鍋裏放進1堆草藥,讓荷兒自己煮沸,待溫熱時人脫光了泡進去,鍋底架著木板,人坐在上麵。


    藥湯快涼時,外麵的小尼姑便往鍋下添1根柴小火燒著,這樣慢慢燒熱到人快受不了便出來。別的尼姑便進去接著煮,兩個月後,不僅不再渾身酸痛、怕風,皮膚也變得緊致細膩。


    荷兒日日天不亮便起來,跟著尼姑們磕磕絆絆地誦完經,內心會1片祥和、安寧,她覺得自己仿佛又迴到了及笄前,每1日,都如早晨樹上的小鳥兒。


    漸漸不再因趙儉的離去哀傷,不再夜裏想念王正陽的擁抱,整日神清氣爽,走路帶著清風。


    隻是月事沒來,她以為是每日藥浴的原因,也沒在意。在鍋裏煮了近百日,師父說差不多了,勿煮過了,自此體內陰寒去了根兒,再受風寒反而不易。


    荷兒的肚子有1點兒鼓了,想起3個月不來月事,忙讓師父給看。師父看了看前麵、又看了看腰,把了把脈,歎了口氣道:


    “本想引你進了山門,卻是塵緣未盡。你重新蓄發吧,暫且仍與眾尼1同起居誦經,隻是不要做用猛力的事情了。”


    荷兒雖生第1個娃時才十幾歲,畢竟有過經驗,自己懷上正陽的娃了,卻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事。


    與趙儉十幾年都沒動靜,與王正陽才3日便有了。


    她有些遺憾,以後不能再與眾師兄誦經了,但更多的是喜悅。正陽來接她時,看見自己的娃會多高興。


    瓦窯頭的老穆把王正陽離開時的囑托當成了大事,半個月來龍庵1迴。


    他家本來就種菜,來時筐裏背些菜,便說受人之托來看望荷兒,順便給庵裏送點兒供養。


    荷兒聽說是王正陽所托,也就當親近的人,3言兩語便知,原來是正陽打短工的那家人。讓人家如此1趟趟地來,還帶著菜,心裏有些過意不去,道:


    “大叔,我在這裏師父、師兄待我都挺好,不必總往這裏耽擱。”


    老穆道:“我既答應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必是按時來,直到他迴來為止。”


    庵裏都是尼姑,老穆覺得自己1個老漢總來有些不妥,每次便帶了女兒1起來。


    老穆聽王正陽講荷兒是他家眷,漸漸看出荷兒略比王正陽大些,有些納悶,便打問:


    “閨女,王正陽是你何人?”


    荷兒自是定了心,道:“他是我夫,忙完差事便來接我迴去。”


    老穆想起王正陽說,1房妻室在幽靜處治病,想來就是這個了。


    1看這個尼姑打扮的女子確實長得俊,再看自己閨女也長得不賴,看起來像是姐兒倆1樣,心道:我閨女也配得上他,父女如此待他媳婦,當不至於被嫌棄。


    老穆的閨女海棠原本整日在家圈著,爹讓她跟著1月兩迴,來庵裏見荷兒,便如小鳥出籠1般,將自己收拾得利落,還施了點兒脂粉。


    老穆:“我們是去庵裏,又不是去趕集,塗脂抹粉做甚。”


    老伴兒替閨女辯道:“你難道讓閨女邋邋遢遢出門便好?”


    老穆無話,閨女打扮得鮮亮他看著也愛憐,畢竟到了出嫁的年紀。走在街上,8竿子打不著的人都多看1眼,這又讓他有了些許不安。


    海棠與荷兒1見如故,1個家裏圈得時日太長,1個庵裏過得單調,1見麵嘀嘀咕咕說個沒完。


    在庵裏整日素麵用不上脂粉,但荷兒仍把脂粉盒帶在了身邊。見海棠塗得脂粉、描的眉都是自己胡亂弄的,便拿出來幫她重新妝點。


    老穆1般都是把菜1放,問幾句有啥需要的,便去大殿、側殿、後殿轉著,挨個兒給佛菩薩磕頭,留下閨女與荷兒說話。


    待他轉迴來,見閨女被荷兒梳頭、勻麵跟換了個人1樣。


    想起老伴兒的話,心想:日後嫁了人,想必是比這還要妖嬈,哪是自己能管的事,便忍著沒作聲。


    老穆過去認為女人嫁人後,把做飯、縫衣、喂雞鴨的活計做好,再生幾個敦敦實實的娃,就是個1等的好女人。


    但閨女1天天長大後,他卻不願閨女這樣活1輩子。他想這世界上有比他更高明、更開通的人,就像來他家打短工的王正陽,比他看過更大的世麵。


    爺兒倆迴轉,荷兒送到山門外雙手合十道別。


    直到4、5個月後,荷兒的身子已顯出笨拙,師父便讓她呆在禪房內,無香客時再到院裏遛達。


    老穆、海棠自然也看在眼裏,時值7、8月,山腳下雖涼快些,但遇無風時卻也熱得難耐。


    老穆帶些時令瓜果,用涼嗖嗖的泉水泡過、洗淨拿給荷兒,海棠則尋著買些0食帶給她。


    而荷兒此時的胃口像無底洞,總也沒有吃飽的時候,肚子也越發地大了。


    這1日,老尼姑見老穆與閨女又來,躬身合掌道:“2位菩薩,請借幾步過來,老衲有話相商。”


    跟著進了老尼姑的禪房,卻見是外屋1桌1椅1茶壺;裏屋1床1被1紗帳,除此別無它物,隻是1塵不染,散著淡淡的檀香味。


    老尼姑道:“阿彌陀佛,隻有1椅,長者請坐。”


    老穆是個敬神的人,忙道:“師父麵前哪敢為大,我爺兒倆站著聽師父講。”


    老尼姑:“我知你是她丈夫所托之人。當初收留是想引她誦經拜佛,卻不想塵緣越發地重了。她1天天臨產,佛門雖慈悲為懷,卻是見不得汙穢。


    況我這裏粗茶淡飯,供不上她腹內胎兒,萬1有個閃失,也對不住他家人的托付,老衲想請菩薩幫個忙,將她接到家中將養待產。”


    老穆覺得老尼姑的話是對的,可自己平白無故讓個外人去家裏生娃,長這麽大也沒聽說過這樣的事,街坊鄰裏會不會笑話,咂著嘴說不出話。


    海棠道:“爹,要不就接咱家去吧,我伺候姐便可。”


    老尼姑又道:“非老衲絕情,佛門有佛門的規矩,若不去你那裏,老衲也得為她花些銀錢另尋別處,在庵裏生育卻是不行。”


    老穆1聽,荷兒若不去自家便去別人家,那還不如去自己家。便對女兒道:


    “你先迴家,與你娘將耳房收拾妥當,再來接你姐。今日有空今日來,今日無空明日來。”


    海棠答應了1聲走了。老穆吭哧了1會兒,道:


    “師父,小老漢接了這事,也有1事想請師父相幫。”


    老尼姑:“積德之人,當有好報。請講。”


    老穆:“小老漢隻有1女,視若掌上明珠。師父方才也見過了,還算伶俐耐看。本想招個女婿進門,但自這荷兒丈夫到我家做了幾日短工,我忽然想明白,他是我閨女的貴人,寧願隨他做了小。


    臨別時與他約定,養在閨房等他3年。這迴將他正妻接到我家1並養了,等他迴來。


    小老漢隻求師父,待他迴來時,為我閨女做1迴媒保。”


    老尼姑笑了,“真是難為老衲了,出家人不做媒證,不過他來時,我將你的話轉與他,也不算犯戒。


    我看他是個義氣之人,你父女如此待她家眷,隻要你說出,便十有89。你女兒與這荷兒還真有些緣分。”


    老穆聽了心裏歡喜,道:


    “我也迴家收拾1下,莊戶人家,哪裏比得上庵裏清潔。”


    老穆1走,老尼姑便去荷兒住的禪房裏,未進門便高聲道:


    “阿彌陀佛,老尼法眼未明,未想到這麽快,我們師徒緣便盡了。”


    荷兒正躺床上歇著,聽到師父來,忙下床雙手合十。老尼姑道:


    “自此不必依佛弟子禮了。我已與老穆說好,接你到他家去將養待產。他父女待你如家人,你不必再受佛門清規約束,我也放心了。”


    荷兒早已聽別的尼姑說,庵裏是不能生娃的,心裏也正忐忑著,聽師父1說,雖有些舍不得,也隻能認了。


    第2日1早,老穆父女來接荷兒,老尼姑讓人拿出兩身海青、1隻小香爐、1束檀香,另2十兩銀子。道:


    “這兩件海青,兩個女兒1人1件,穿穿海青、焚焚香,心裏清靜,少生病。”


    又對老穆道:“2十兩銀子你拿去,給荷兒將養身子用。”


    老穆:“多兩張嘴我還是養得起,師父留在庵裏用。”


    老尼姑:“這銀其實是荷兒丈夫的,你該拿。”


    荷兒哭著要跪,卻哪裏跪得下,被海棠攙著上了驢車,慢慢往瓦窯頭下去。


    海棠娘迎出來,本來是收拾好了耳房的,可1進院兒,海棠便把荷兒接到了自己的西屋裏。


    老穆院裏瞅了瞅,想著讓荷兒住耳房也確是不妥,何況還是貴客。


    荷兒客氣了1番,自己這個境況也隻能依靠別人了,便由著海棠伺候,她教海棠用檀香熏了海青穿,給她塗粉兒、描眉。


    兩人穿著海青屋裏院裏出來進去,老穆和老伴兒1瞅還真是活脫脫的姐兒倆。


    老穆和老伴兒都是大身坯的人,腰粗、胳膊粗,可這個女兒誰都不隨,老伴兒道:


    “我們家沒這樣骨相的,是隨你們家那邊。”


    老穆想了想道:“大約是隨我姥姥了,聽說我姥姥家也曾是風光門戶。管它呢,她要離了這大糞、菜地算是她的造化。”


    天氣1天天轉涼,荷兒的肚子1天天變大,上下炕、上下台階也離不開海棠的扶持,解大小手也得海棠給倒了。


    荷兒有些感慨,“妹妹,我們定是有些淵源,你剛去庵裏看我,就有師兄說咱倆長得像,來家裏你娘也說像。你又當親姐1樣地待我,自此後我便多了個妹妹。”


    海棠:“我也覺得姐親,你就長在我家住吧,我幫你帶娃。”


    荷兒:“傻妹妹,看你爹娘種菜累的,我怎能在此白吃白喝地長住。”


    海棠:“姐不是有姐夫給銀子麽?”


    荷兒笑笑:“那倒是,按說他以後也不會缺銀子花。”


    2人夜裏常說話到很晚。海棠還小,有些話聽不懂,有些話不能講,荷兒挑著、揀著將自己和王正陽過去的家事講了1些,聽得海棠神魂兒跟著飛,道:


    “天爺啊,跟說書1樣。”


    寒冬臘月,汾河川的北風毫無阻擋地向南吹,瓦窯頭的住戶們被窯頭的土疙瘩擋著,風聲很大,卻是吹不到院兒裏。


    因為荷兒來家住,老穆今年特意多買了些柴,海棠把炕燒得不冷不熱。因為聽有生育經驗的街坊講,炕太熱肚子裏的娃會上火,涼了大人腰會落毛病。


    聽著窗外的風聲,2人擠著炕頭兒挨著睡,海棠問:“姐,肚裏的娃現在長啥樣兒了?”


    荷兒撲哧1笑道:“你過來摸摸。”


    海棠手伸到荷兒被窩裏,放到圓滾滾的肚子上,小聲驚道:“唉呀,他踢我哩,想是不願讓我碰。”


    荷兒:“他早就這樣了,也不知你姐夫何時能迴來。”


    荷兒臨產前,老尼姑來看過1迴,囑咐老穆夫婦早尋接生婆。


    幾日後,荷兒生了個男娃,老穆的老伴兒和接生婆在西屋忙了半夜,老穆躲在東屋,海棠往裏遞熱水、倒髒水。


    天亮時,海棠進去看了看,娘兒倆都睡著了,荷兒的娃又白又胖。


    接生婆道:“娘身坯不大,兒子個兒倒是不小。”


    海棠迴到東屋對老穆道:“爹,娃兒又白又胖。”


    老穆嘿嘿笑了兩聲,“院裏的雞除了下蛋的都宰了,可不又白又胖。”


    接生婆接了兩錢銀子走了。


    老穆打開堂櫃,取出裝銀子的木匣,捏出1塊兒,到村裏尋著買雞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陽光下的平陽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潤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潤梁並收藏陽光下的平陽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