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陽的被褥要比爹娘的厚得多,但娘說棉花太舊,不暖和了,等他娶媳婦時,再做兩套新棉花的。
當夜,沒有了家裏的暖炕,王正陽縮成一團和衣躺在被裏,卻冷得無法入睡。
想起師兄的囑咐,輕手輕腳起來,在雜貨屋的方尺之間站功架,一時身上漸漸泛熱,腦門微微出汗。
反正睡不著,索性練下去。
眼皮打架睜不開的時候躺迴去,居然很快睡著。
半夜又凍醒,便接著再練。
老陳睡在隔壁的草料房,他半夜起來,用篩子端了幾迴草喂牲口,王正陽都知道。
看他飯後燒了把炕,想來他的炕暖和。
若自己去和他擠著睡,大約不用受這凍,可那便無法練功了。
他想著,明兒白天求老陳修修泥爐子,或許管些用。
第二日,老陳起來做飯,王正陽也跟著起來,幫他抱柴燒火。
“你這娃還算懂事,來這裏當雇工還是學徒?”
王正陽見他和大師兄歲數差不多,“陳大哥,我爹讓來當學徒。”
老陳:“那你該去店鋪當小夥計,過幾年布也會裁了,帳也會算了。”
早飯,老陳特意留心王正陽吃多少,昨晚讓眾人吃驚了一迴,王正陽收斂了些,不餓便可。
吃了一個大饅頭,喝了一碗粥。
老陳還是嘀咕,“這麽大個小人兒,和壯漢飯量一般大,奇了怪了。”
他一把抓住王正陽,在他肚子上摁了摁,“娘呀,怪不得,跟鐵一般硬。”
眾人鬧哄了幾句,或下田、或奔店鋪匆匆走了。
王正陽幫老陳收拾完廚房,上了一輛驢車,出了南城門。
太陽還沒露出來,路上三三兩兩進城的人,有挑擔的、背簍的、趕車的,也有挎個包袱或褡褳的。
老陳三十多歲,個子比別人高半頭,腰比別人寬一拃,長方的紫臉堂、大眼睛、小塌鼻,腦門兒的抬頭紋卻是又多又密。
雇工、夥計們都喊他老陳,高老爺便也喊他老陳。
老陳說往高老爺的田莊去。
夜裏短工迴宅的外院睡,田莊裏也有吃住之處,都住的是長工,除了糧食,秸草都在田莊放著。
老陳趕車、王正陽坐車,正好路過腳店門口,有些時日沒來,心裏泛起濃濃的想念。
便道:“陳大哥,我去爺爺家磕個頭,你先走,我後麵追。”
“籲——”一聲,老陳喊住牲口,“你爺爺家在哪裏?”
王正陽指了下腳店,“就這裏,我爺爺、奶奶、姑姑都在哩。”
老陳:“行,從前麵路口往左拐,我慢慢走,你見一麵兒就出來,別耽擱。。”
王正陽手一扶車幫跳下來,“知道了。”話音未落,已三步並兩步進了院子。
見關鎖正在抱燒柴,喊了一聲“關鎖哥”,便直奔爺爺奶奶的屋,進門磕頭,二老正盤腿坐炕上。
驚訝道:“陽兒,這麽早來,你爹娘哩?”
袁玉環聞訊跟進來,“陽兒,這麽急匆匆的有事?”
王正陽起身,“沒事。我到南關高老爺家當夥計了,今早兒讓我和車倌兒去拉柴草,路過門口,進來與爺爺、奶奶、姑說一聲。”
袁大嬸大聲道:“咋給別人當夥計去了,還讓你拉柴草,這麽小你幹得了?”
袁玉環道:“你爹咋不跟我商量一聲,那高老爺一家怎麽樣也沒打聽。”
王正陽沒敢多耽擱,追上老陳。
老陳扭頭看了他一眼,“腿腳還挺麻利。我聽說你爹是衙門裏的人,爺爺、奶奶又在這城邊開店,家境好哩。以後跟你爹幹個公差也不賴,當夥計伺候人,一輩子沒出息,年輕時仗著力氣有碗飯吃,等歲數大了,連個家業也攢不下。”
王正陽見老陳衣褲、鞋襪要比其他人幹淨、整潔,想來是他整日外院兒呆著,不下地種田的緣故。
高老爺的田產分了幾處,各有十來個長工守著耕種。
平時送糞、澆水這些長工幹,農忙時,雇些短工來幫。
眼前大片平展的田地,一處小土丘邊上幾間草房圍成的院子。
人和牲口都已下地走了,王正陽和老陳站在小土丘上向南望,遠遠的、零零散散的人和牲口散在地裏。
老陳手搭涼棚望著,“該摟頭遍地了,忙了。”
老陳教王正陽用木叉把穀茬、麥根拍兩下,再抖一抖,上麵的土便掉得更幹淨些,裝了滿滿一車往迴走。
老陳坐在車轅上,“你要坐便坐柴禾上邊。”
王正陽瞅了瞅,小尖茬兒紮身上不說,還全是土,“我走著吧。”
老陳嘿嘿笑著,“小孩兒愛跑躂,那我坐了。”
王正陽看他屁股底下墊著條麻線口袋,這麽幹活,身上居然沒沾上土。
看看自己,昨兒大半天加今兒早上,身上落了一層塵土,覺得這個長工有些太愛幹淨。
外院兒卸完車,老陳在驢屁股後拍了一巴掌趕迴圈。
對驢道:“你今兒個算是幹了個好活兒,拉一車柴禾閑一天。”
柴禾堆在夥房旁邊的棚裏,老陳拿起鐵鏟,“就手跟我挖筐蘿卜去。”
蘿卜埋在三太太的東跨院,站在跨院門口,老陳喊了聲:“三太太,我們來挖蘿卜。”
三太太應了一聲,抱著小兒從屋裏掀簾出來,高挑個兒、白淨的鵝蛋臉、彎眉大眼,一身蔥綠對襟長衣、粉褲、綠繡鞋,站在台階上邊哄著孩子邊說,“挖吧老陳,與我不相幹。”
看著身後的王正陽,“你是昨日來掃院兒的小夥計?”
王正陽作揖道:“是,三太太。我隨陳大哥來挖蘿卜。”
院子東南角花圃裏的一片空地,老陳邊腳踩著鏟挖著,邊抬頭看了眼三太太懷中的小兒,“還挺乖,一聲也不哭。”
三太太抱著孩子跟過來,“哭的時候你沒見哩,白天睡夜裏哭,夜裏睡白天哭,總歸是不消停。”
扒開濕的土,一堆蘿卜頂上已滋出鵝黃的芽兒,一個個胖胖的、翠綠翠綠的,甚是可愛,王正陽低頭往筐裏裝。
三太太道:“我們那邊的菜,冬天隻能放地窖裏。”
老陳:“平陽城還是比你老家暖和點兒。秋天蘿卜水靈靈的,地窖裏放一冬就糠了,又辣還煮不爛。你要埋在這濕土裏它就不會糠,不過要是埋得淺受了凍,那就隻能喂豬去了,長工們都不給你好好吃。”
三太太咯咯笑著,臉上泛起紅暈,顯得白裏透粉,“我沒吃過凍蘿卜,啥味兒?”
筐裝滿了,老陳往坑裏埋著土打趣,“你若想吃,哪天我給三太太留一碗,還有想吃這口兒的。”
說著,拿起筐裏的蘿卜掂著、挑著,“嗯,這個不錯,瓷實、水靈,呆會兒我切了,讓正陽給你送過來。”
老陳把一筐蘿卜拎迴夥房,洗淨,連嚐了兩、三個,咕噥著:“咋都不甜。”
最後才將一個切成片兒,放到三個盤裏,讓王正陽送三個太太屋去,“一把瓜子也得三份,不能有這個沒那個。”
王正陽站在正房的窗前,“太太,陳大哥讓我送蘿卜來了。”
太太正坐在太師椅上,吩咐王正陽把蘿卜放到條案上。屏風後的門簾一掀,一人喊著“娘”,一腳跨進來。
白綾襖、綠裙、紅綢繡花鞋。
王正陽悄悄抬了下眼皮兒,和自己歲數差不多,微黑的瓜子臉上有兩個小酒窩兒,杏眼兒黑亮亮的,頭上盤了個雙飛燕,幾綹頭發鬢角垂著,頭頂還插著個翠金簪。
看見王正陽愣了一下,眼睛翻了他一眼。王正陽扭頭出來,心道:我也不是故意看你,瞪我幹嘛。
西院的二太太正在做女紅,王正陽把蘿卜直接放桌上,扭頭要走,二太太喊住他,“多大了?”
王正陽隻得站住作了個揖,“迴二太太,十四了。”
二太太紅綾緊身襖、綠褲、綠綢鞋,尖下巴,黑亮的圓眼睛直直盯著看了一會兒,慢慢柔和下來,“往後在宅內聽使喚了?”
王正陽:“我是到布莊當學徒的。”
東院的三太太很高興,抱著孩子一顛一顛的,隨手拿起一片兒,邊嘎嘣兒咬著邊說:“謝謝你陳大哥。”
王正陽迴去,求老陳幫著弄一弄小泥爐。
他嘿嘿笑著,“我就知你夜裏凍壞了。淘好米,給你看看去,我記得咱倆的炕走得是一條煙道。”
在雜貨屋裏,老陳左右瞅了幾眼,“也沒石炭,也不燒水,你要這泥爐做甚哩。我給你扒了它,天黑時抓把柴禾燒燒炕,煙一沒把炕洞堵上,前半夜的炕都是熱的。”
王正陽到門口的井提水,替老陳把兩個大水缸倒滿,老陳則把小火炕的炕洞收拾好,“你先去抓把柴禾來,涼炕得先熏熏,要不熱氣不過炕。”
想起還沒掃院,王正陽怕挨說,慌忙拿著掃帚往裏院去了。
先灑水,再掃,掃帚要貼著地。
方才張奶娘還說,明兒起早晚兩迴,把東西院裏的淨桶倒茅房裏、刷幹淨再放迴去。
老爺、太太和小姐的,早起張奶娘給拎出來,他去給倒掉刷幹淨,放到西耳房裏;天黑前再倒掉刷幹淨,放台階上。
進西耳房前,先問一聲裏麵是否有人,再推門進。
免得老爺有時解手忘了插門,“你闖進去冒犯了老爺,要是撞上了小姐就闖大禍了”,張奶娘囑咐道。
王正陽尋思,爹是讓來當學徒的,眼下天天在宅裏打雜、掃院、倒淨桶,豈不是違了初衷。
那小雜貨屋能燒炕,不至於凍壞,還能在裏麵悄悄練功架。
高老爺每日迴來挺晚,得留著門,隻有高老爺迴來,洗涮完了,王正陽才能迴去睡。
他大著膽問過高老爺一迴,何時能去店裏當夥計。
高老爺道:“這才幾天,你打聽打聽,學徒第一年哪有學藝的,都是掃地、倒尿桶。我白日把你往家裏一丟,你愛咋幹便咋幹,還不知足?”
稀裏糊塗地過了倆月。一日,高老爺把王正陽叫進去,上下打量了半天,“我聽說你飯量頂兩個壯漢,這倒是稀奇,個兒也沒顯大,腰也沒顯粗,你跟我說,你的飯都吃哪裏去了。”
她女兒在邊兒上捂嘴笑,王正陽低著頭翻了她一眼,“沒吃到哪裏,老爺,都吃到肚裏了。”
高老爺呲著整齊的黃牙樂了,“你吃了我雙份兒飯,就該給我幹雙份活兒,你說對否?”
高老爺叫高金堂,爺爺那輩有人在布政司做官,時值布匹還是朝廷專營,便攬了平陽府的布匹買賣,積下了家業。到了父親這輩,官家靠不上了,家業也衰落下來。
高金堂讀書沒讀出結果,這時朝廷布匹專營也廢了。親戚裏又有個在布政司做到了四品官,與平陽府各州縣勾連,將官家的布匹生意攬到了手裏。
後雖那個親戚調外省了,但高金堂已與各州縣衙門勾連到一起,凡官家所需各種布料,俱由高金堂送貨。
有了雄厚的本銀,高金堂的布莊一律改為綢緞莊,成了平陽府最大的綢緞、布料商戶。
高金堂盤算,一個店鋪多個人是賣那麽多,少個人還是賣那麽多,夥計夠用即可。
老陳外院兒二十幾口人的飯加雜活,有些忙亂,內宅張奶娘一個伺候三個院兒,有些不夠用。這個毛頭後生派到店鋪去,多個白吃飯的,不如留在宅裏多幹些活兒。
這小後生養熟了,當個隨身的車倌兒倒是不錯,至於學徒的事再說。
當夜,沒有了家裏的暖炕,王正陽縮成一團和衣躺在被裏,卻冷得無法入睡。
想起師兄的囑咐,輕手輕腳起來,在雜貨屋的方尺之間站功架,一時身上漸漸泛熱,腦門微微出汗。
反正睡不著,索性練下去。
眼皮打架睜不開的時候躺迴去,居然很快睡著。
半夜又凍醒,便接著再練。
老陳睡在隔壁的草料房,他半夜起來,用篩子端了幾迴草喂牲口,王正陽都知道。
看他飯後燒了把炕,想來他的炕暖和。
若自己去和他擠著睡,大約不用受這凍,可那便無法練功了。
他想著,明兒白天求老陳修修泥爐子,或許管些用。
第二日,老陳起來做飯,王正陽也跟著起來,幫他抱柴燒火。
“你這娃還算懂事,來這裏當雇工還是學徒?”
王正陽見他和大師兄歲數差不多,“陳大哥,我爹讓來當學徒。”
老陳:“那你該去店鋪當小夥計,過幾年布也會裁了,帳也會算了。”
早飯,老陳特意留心王正陽吃多少,昨晚讓眾人吃驚了一迴,王正陽收斂了些,不餓便可。
吃了一個大饅頭,喝了一碗粥。
老陳還是嘀咕,“這麽大個小人兒,和壯漢飯量一般大,奇了怪了。”
他一把抓住王正陽,在他肚子上摁了摁,“娘呀,怪不得,跟鐵一般硬。”
眾人鬧哄了幾句,或下田、或奔店鋪匆匆走了。
王正陽幫老陳收拾完廚房,上了一輛驢車,出了南城門。
太陽還沒露出來,路上三三兩兩進城的人,有挑擔的、背簍的、趕車的,也有挎個包袱或褡褳的。
老陳三十多歲,個子比別人高半頭,腰比別人寬一拃,長方的紫臉堂、大眼睛、小塌鼻,腦門兒的抬頭紋卻是又多又密。
雇工、夥計們都喊他老陳,高老爺便也喊他老陳。
老陳說往高老爺的田莊去。
夜裏短工迴宅的外院睡,田莊裏也有吃住之處,都住的是長工,除了糧食,秸草都在田莊放著。
老陳趕車、王正陽坐車,正好路過腳店門口,有些時日沒來,心裏泛起濃濃的想念。
便道:“陳大哥,我去爺爺家磕個頭,你先走,我後麵追。”
“籲——”一聲,老陳喊住牲口,“你爺爺家在哪裏?”
王正陽指了下腳店,“就這裏,我爺爺、奶奶、姑姑都在哩。”
老陳:“行,從前麵路口往左拐,我慢慢走,你見一麵兒就出來,別耽擱。。”
王正陽手一扶車幫跳下來,“知道了。”話音未落,已三步並兩步進了院子。
見關鎖正在抱燒柴,喊了一聲“關鎖哥”,便直奔爺爺奶奶的屋,進門磕頭,二老正盤腿坐炕上。
驚訝道:“陽兒,這麽早來,你爹娘哩?”
袁玉環聞訊跟進來,“陽兒,這麽急匆匆的有事?”
王正陽起身,“沒事。我到南關高老爺家當夥計了,今早兒讓我和車倌兒去拉柴草,路過門口,進來與爺爺、奶奶、姑說一聲。”
袁大嬸大聲道:“咋給別人當夥計去了,還讓你拉柴草,這麽小你幹得了?”
袁玉環道:“你爹咋不跟我商量一聲,那高老爺一家怎麽樣也沒打聽。”
王正陽沒敢多耽擱,追上老陳。
老陳扭頭看了他一眼,“腿腳還挺麻利。我聽說你爹是衙門裏的人,爺爺、奶奶又在這城邊開店,家境好哩。以後跟你爹幹個公差也不賴,當夥計伺候人,一輩子沒出息,年輕時仗著力氣有碗飯吃,等歲數大了,連個家業也攢不下。”
王正陽見老陳衣褲、鞋襪要比其他人幹淨、整潔,想來是他整日外院兒呆著,不下地種田的緣故。
高老爺的田產分了幾處,各有十來個長工守著耕種。
平時送糞、澆水這些長工幹,農忙時,雇些短工來幫。
眼前大片平展的田地,一處小土丘邊上幾間草房圍成的院子。
人和牲口都已下地走了,王正陽和老陳站在小土丘上向南望,遠遠的、零零散散的人和牲口散在地裏。
老陳手搭涼棚望著,“該摟頭遍地了,忙了。”
老陳教王正陽用木叉把穀茬、麥根拍兩下,再抖一抖,上麵的土便掉得更幹淨些,裝了滿滿一車往迴走。
老陳坐在車轅上,“你要坐便坐柴禾上邊。”
王正陽瞅了瞅,小尖茬兒紮身上不說,還全是土,“我走著吧。”
老陳嘿嘿笑著,“小孩兒愛跑躂,那我坐了。”
王正陽看他屁股底下墊著條麻線口袋,這麽幹活,身上居然沒沾上土。
看看自己,昨兒大半天加今兒早上,身上落了一層塵土,覺得這個長工有些太愛幹淨。
外院兒卸完車,老陳在驢屁股後拍了一巴掌趕迴圈。
對驢道:“你今兒個算是幹了個好活兒,拉一車柴禾閑一天。”
柴禾堆在夥房旁邊的棚裏,老陳拿起鐵鏟,“就手跟我挖筐蘿卜去。”
蘿卜埋在三太太的東跨院,站在跨院門口,老陳喊了聲:“三太太,我們來挖蘿卜。”
三太太應了一聲,抱著小兒從屋裏掀簾出來,高挑個兒、白淨的鵝蛋臉、彎眉大眼,一身蔥綠對襟長衣、粉褲、綠繡鞋,站在台階上邊哄著孩子邊說,“挖吧老陳,與我不相幹。”
看著身後的王正陽,“你是昨日來掃院兒的小夥計?”
王正陽作揖道:“是,三太太。我隨陳大哥來挖蘿卜。”
院子東南角花圃裏的一片空地,老陳邊腳踩著鏟挖著,邊抬頭看了眼三太太懷中的小兒,“還挺乖,一聲也不哭。”
三太太抱著孩子跟過來,“哭的時候你沒見哩,白天睡夜裏哭,夜裏睡白天哭,總歸是不消停。”
扒開濕的土,一堆蘿卜頂上已滋出鵝黃的芽兒,一個個胖胖的、翠綠翠綠的,甚是可愛,王正陽低頭往筐裏裝。
三太太道:“我們那邊的菜,冬天隻能放地窖裏。”
老陳:“平陽城還是比你老家暖和點兒。秋天蘿卜水靈靈的,地窖裏放一冬就糠了,又辣還煮不爛。你要埋在這濕土裏它就不會糠,不過要是埋得淺受了凍,那就隻能喂豬去了,長工們都不給你好好吃。”
三太太咯咯笑著,臉上泛起紅暈,顯得白裏透粉,“我沒吃過凍蘿卜,啥味兒?”
筐裝滿了,老陳往坑裏埋著土打趣,“你若想吃,哪天我給三太太留一碗,還有想吃這口兒的。”
說著,拿起筐裏的蘿卜掂著、挑著,“嗯,這個不錯,瓷實、水靈,呆會兒我切了,讓正陽給你送過來。”
老陳把一筐蘿卜拎迴夥房,洗淨,連嚐了兩、三個,咕噥著:“咋都不甜。”
最後才將一個切成片兒,放到三個盤裏,讓王正陽送三個太太屋去,“一把瓜子也得三份,不能有這個沒那個。”
王正陽站在正房的窗前,“太太,陳大哥讓我送蘿卜來了。”
太太正坐在太師椅上,吩咐王正陽把蘿卜放到條案上。屏風後的門簾一掀,一人喊著“娘”,一腳跨進來。
白綾襖、綠裙、紅綢繡花鞋。
王正陽悄悄抬了下眼皮兒,和自己歲數差不多,微黑的瓜子臉上有兩個小酒窩兒,杏眼兒黑亮亮的,頭上盤了個雙飛燕,幾綹頭發鬢角垂著,頭頂還插著個翠金簪。
看見王正陽愣了一下,眼睛翻了他一眼。王正陽扭頭出來,心道:我也不是故意看你,瞪我幹嘛。
西院的二太太正在做女紅,王正陽把蘿卜直接放桌上,扭頭要走,二太太喊住他,“多大了?”
王正陽隻得站住作了個揖,“迴二太太,十四了。”
二太太紅綾緊身襖、綠褲、綠綢鞋,尖下巴,黑亮的圓眼睛直直盯著看了一會兒,慢慢柔和下來,“往後在宅內聽使喚了?”
王正陽:“我是到布莊當學徒的。”
東院的三太太很高興,抱著孩子一顛一顛的,隨手拿起一片兒,邊嘎嘣兒咬著邊說:“謝謝你陳大哥。”
王正陽迴去,求老陳幫著弄一弄小泥爐。
他嘿嘿笑著,“我就知你夜裏凍壞了。淘好米,給你看看去,我記得咱倆的炕走得是一條煙道。”
在雜貨屋裏,老陳左右瞅了幾眼,“也沒石炭,也不燒水,你要這泥爐做甚哩。我給你扒了它,天黑時抓把柴禾燒燒炕,煙一沒把炕洞堵上,前半夜的炕都是熱的。”
王正陽到門口的井提水,替老陳把兩個大水缸倒滿,老陳則把小火炕的炕洞收拾好,“你先去抓把柴禾來,涼炕得先熏熏,要不熱氣不過炕。”
想起還沒掃院,王正陽怕挨說,慌忙拿著掃帚往裏院去了。
先灑水,再掃,掃帚要貼著地。
方才張奶娘還說,明兒起早晚兩迴,把東西院裏的淨桶倒茅房裏、刷幹淨再放迴去。
老爺、太太和小姐的,早起張奶娘給拎出來,他去給倒掉刷幹淨,放到西耳房裏;天黑前再倒掉刷幹淨,放台階上。
進西耳房前,先問一聲裏麵是否有人,再推門進。
免得老爺有時解手忘了插門,“你闖進去冒犯了老爺,要是撞上了小姐就闖大禍了”,張奶娘囑咐道。
王正陽尋思,爹是讓來當學徒的,眼下天天在宅裏打雜、掃院、倒淨桶,豈不是違了初衷。
那小雜貨屋能燒炕,不至於凍壞,還能在裏麵悄悄練功架。
高老爺每日迴來挺晚,得留著門,隻有高老爺迴來,洗涮完了,王正陽才能迴去睡。
他大著膽問過高老爺一迴,何時能去店裏當夥計。
高老爺道:“這才幾天,你打聽打聽,學徒第一年哪有學藝的,都是掃地、倒尿桶。我白日把你往家裏一丟,你愛咋幹便咋幹,還不知足?”
稀裏糊塗地過了倆月。一日,高老爺把王正陽叫進去,上下打量了半天,“我聽說你飯量頂兩個壯漢,這倒是稀奇,個兒也沒顯大,腰也沒顯粗,你跟我說,你的飯都吃哪裏去了。”
她女兒在邊兒上捂嘴笑,王正陽低著頭翻了她一眼,“沒吃到哪裏,老爺,都吃到肚裏了。”
高老爺呲著整齊的黃牙樂了,“你吃了我雙份兒飯,就該給我幹雙份活兒,你說對否?”
高老爺叫高金堂,爺爺那輩有人在布政司做官,時值布匹還是朝廷專營,便攬了平陽府的布匹買賣,積下了家業。到了父親這輩,官家靠不上了,家業也衰落下來。
高金堂讀書沒讀出結果,這時朝廷布匹專營也廢了。親戚裏又有個在布政司做到了四品官,與平陽府各州縣勾連,將官家的布匹生意攬到了手裏。
後雖那個親戚調外省了,但高金堂已與各州縣衙門勾連到一起,凡官家所需各種布料,俱由高金堂送貨。
有了雄厚的本銀,高金堂的布莊一律改為綢緞莊,成了平陽府最大的綢緞、布料商戶。
高金堂盤算,一個店鋪多個人是賣那麽多,少個人還是賣那麽多,夥計夠用即可。
老陳外院兒二十幾口人的飯加雜活,有些忙亂,內宅張奶娘一個伺候三個院兒,有些不夠用。這個毛頭後生派到店鋪去,多個白吃飯的,不如留在宅裏多幹些活兒。
這小後生養熟了,當個隨身的車倌兒倒是不錯,至於學徒的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