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他們也和我們一樣,不僅要熬夜趕工,還要忍受個別副總裁莫名其妙的無理要求。即便是年終鑑定和分紅的等級,他們也和我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用同樣的標準接受著公正的評判。


    像sam,他的勤奮努力就有口皆碑。


    記得1997年的感恩節假期,同事們早已經紛紛飛迴家與親人團聚。周三下午,辦公室裏顯出一片少有的冷清。35層還在留守工作的隻剩下四五個人,其中有我,也有sam。我訂了傍晚5點的轎車,準備去我哥在新澤西的家裏過節。臨走時,麵色蒼白、雙眼通紅的sam和我互道節日快樂後,便又迴到電腦前,繼續專心致誌地做他的財務模型。


    然而,就在我走後不久,sam居然昏倒在辦公室裏,被救護車送往醫院。診斷結果顯示:sam的腦子裏長了腫瘤。


    截止到周三那天,sam已經連續作戰三天兩夜了。他的手術結束後,我去醫院看他,才得知他早已經感覺不適,隻是繁重的工作讓他顧不得多想自己的身體,反而滿腦子都是如何才能把那家出版公司賣掉。


    兩個多月後,sam病癒重迴公司。m&a所有的分析員都暫時放下了手中忙碌的工作,聚在樓下的泰國餐館,和sam一起吃飯慶祝。sam以他自己的敬業,而不是他的家庭,贏得了我們的尊重和喜愛。


    最後一個項目


    連載(二十)新浪爭奪戰


    新浪上市,是我在摩根斯坦利參與完成的。


    1999年9月中,我剛剛結束了在波多黎各的休假。帶著一身健康的古銅色迴到香港的第一天,我便被告知,乘坐下一班飛機立刻飛往加州——就在幾天之前,摩根斯坦利把新浪搶到了手!


    新浪確實是摩根斯坦利「搶」來的,而且是明目張膽、硬生生地從高盛手中搶來的。


    摩根斯坦利和新浪團隊第一次正式會麵,是在那年7月。為了表達誠意,香港的高層領導決定親自出馬。當時,網際網路遠不像今天這麽普及,很多高層對這些新生事物都一知半解,瀏覽過新浪網站的更是極少數。但是,為了表現出摩根斯坦利上上下下都對高科技和網際網路無比精通,領導們特意在會前10分鍾找來該項目的負責人,好好惡補了一番。之後,大家很有計劃地分配了各自在會議中擔當的角色,信心百倍、鎮定自若地魚貫入場。


    領導不愧是領導,短短10分鍾的培訓,已經使這些投行老手們聽起來、看上去儼然一副網際網路專家的派頭。從國際網際網路的大好形勢談到中國網際網路的錦繡前景,其間畫龍點睛地冠以一兩個專業詞彙,充分體現了摩根斯坦利高層在這一領域無與倫比的知識和經驗。假如再多培訓10分鍾,恐怕連以下這個小小意外也能夠避免:當新浪團隊用中文提到「門戶網站」,進而被翻譯成英文「portal」時,我們的一位高層領導低下頭,掩住嘴,悄悄地問坐在身邊的項目負責人:「ithoughttheyareintheinteadvertisingbusiness.whatdotheyneedagatefor?(我一直認為新浪是家網上廣告公司,他們要個門幹嘛?)」


    會議雖然近乎完美,及至8月初,還是傳來了新浪已經「花落高盛」的消息。


    事情的轉機是從王誌東開始的。


    8月底9月初,新浪管理層發生變化,領導權從矽穀團隊轉到了以王誌東為首的大陸團隊。作為新任ceo,王誌東決定重新選擇投行。摩根斯坦利的機會終於來了!


    在世紀之交的高科技和網際網路狂潮中,marymeeker是一個不可不提的人物。作為摩根斯坦利的研究員,這位驕傲的網絡女皇在股票市場上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她對網絡公司的點評就像魔法一般神奇,隻要稍作肯定,股價立刻如旱地拔蔥、直入雲霄,假如她略顯遲疑,股票則立即被打入冷宮,再也沒有翻身出頭之日。


    為了博得新浪的青睞,摩根斯坦利搬出了marymeeker這張王牌。但是,「女皇」日理萬機,一麵難求,最後,還是摩根斯坦利亞太區主席親自出麵並且全程陪同,炙手可熱的「女皇」才答應擠出寶貴的兩小時,親臨新浪位於矽穀的總部。


    對於那時的資本市場來說,新浪還是個無名小輩,sina這個奇怪的英文字母組合估計「女皇」也聞所未聞。更何況,會議上從中文到英文再迴到中文的冗長翻譯,確實令人昏昏懨懨。在加州和煦的陽光中,在新浪舒適的會議室裏,在眾人、包括對摩根斯坦利有著生殺大權的王誌東的注視下,marymeeker居然打起了瞌睡。


    我們亞太區的主席坐在一旁,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又不好大動肝火。在marymeeker沉重的唿吸聲中,他隻好一麵維持著優雅的風度,談笑風生,一麵借著桌子的掩護,小動作不斷。據說,直到主席先生很不紳士地狠狠踢了「女皇」一腳,marymeeker才如夢初醒,恢復了常態下的光輝形象。


    《墨跡》 第三部分


    吾友誌東


    連載(二十一)


    第一次見到王誌東,是在新浪律師行位於矽穀的辦公室裏。


    當我飛越太平洋,又從舊金山乘計程車趕到矽穀時,已經是第二天的傍晚時分。當時,我的幾位同事正忙著和新浪的管理團隊以及律師一起起草招股說明書。


    滿屋子的人群中,誌東並不起眼。直到同事引見,我才意識到這個兩隻眼睛距離稍微有些遠、翻著兩片大得和厚得都非同尋常的嘴唇、挺著圓滾滾的將軍肚、還穿著一看就是出自秀水街的棉布襯衣和休閑長褲的低調年輕人,就是在摩根斯坦利香港內部早已經聲名鵲起的王誌東。或許因為上市在即,自己也將躋身網絡新貴的行列,那天,他一直憨憨地笑個不停。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墨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子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子墨並收藏墨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