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怒又氣又覺得可笑,還有一種對「鐵人」的深深憐憫。一版一版的book,連「鐵人」自己都辨別不清,客戶又會從這無休無止的變動中獲得什麽呢?
可想而知,那本book在「鐵人」任性無理的發揮中被繼續不停地修改著,直到夜裏11點,一整天都沒顧得上吃飯的我突然感到一陣無法忍耐的劇烈腹痛。
1997年下半年,是我投行生涯中最辛苦的日子。整整6個月,我沒有休息過一天。疲憊、壓力、飢餓、無奈……所有的身體透支都集中在那一刻爆發了。
鄰座神秘人物
連載(十八)
sam是我在m&a的同事。他比我晚一年進公司,和我同在一個bullpen,比鄰而坐。
第一次見麵,並沒感覺sam有什麽特殊之處,不過是一個有著淡淡黃髮、濃重的南方口音、個子不高、還戴著眼鏡的再普通不過的美國男孩。
直到培訓結束,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我才突然發現sam的辦公電話叮鈴叮鈴響個不停。來電的人一會兒是m&a負責人,一會兒是老資歷的董事總經理。一個新來乍到的「小蘿蔔頭」竟然讓如此眾多的大人物青睞,其中一定別有原委。不過,那時的我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正在進行的項目上,對sam,我顧不得多想。
第二天,sam的電話終於安靜了,辦公桌上的傳唿機卻又嗡嗡地震個不停。
sam皺著眉頭,一邊迴電,一邊對我抱怨:「thisfuckingnumberhasbeenpagingmealldaylong.(這個號碼已經唿了我一天了)」
盡管相鄰而坐才隻有一天多,對sam的口頭禪我卻已經再清楚不過了。這個一口一句「yessir」、語氣像極了軍隊裏的士兵對待長官的男孩,現在卻又滿嘴跑著f詞語,什麽樣的人才會有如此獨特的語言習慣?我心裏又多了一份好奇。
伴隨著一句「yesmadam」,sam掛了電話。他轉過身,疑惑地看著我:「whoisfuckingjoepere?(誰是joepere)」
不會吧!連pere的大名sam都不知道嗎?
1992年加入摩根斯坦利的pere不僅是公司最高層的管理人員之一,還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70年代初,他就開始在第一波士頓做m&a,80年代中和同事一起創立了wassersteinpere&co.,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收購兼併浪潮中教父一級的人物。我在紐約工作時,他是投資銀行部的主管。
我頗費口舌地給sam上了幾分鍾的速成課,sam恍然大悟,連連道謝,最後,才淡淡地加了一句:「他秘書說後天他想請我吃午飯。」
什麽?大名鼎鼎的pere想「請」sam吃飯?
「pere可能認識我父親……」sam慢吞吞地解釋。
原來,sam的父親是時任的白宮辦公廳主任,還是柯林頓總統如影隨形的好朋友。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他就已經在摩根斯坦利工作,並且遇到了sam的母親,摩根斯坦利最早一批女性專業人士之一。
擁有這樣的家庭背景,也就難怪頭頭腦腦的大人物們都紛紛致電sam,問寒問暖。
比sam顯赫的父親讓我印象更深的是sam的態度。無論是第一次提到父母的背景,還是日後不經意間,說起他們一家人常在白宮裏陪柯林頓看電影,又或者是他母親擁有這樣那樣的企業,還在許多公司的董事會裏占有席位,sam永遠都不卑不亢,氣定神閑,不會遮遮掩掩小心迴避,也不會高高在上大肆炫耀。
1998年,柯林頓訪問中國,sam的父親也是隨行人員之一。聽sam說,剛到第一個城市西安,總統一行人就被關在某個大廈的電梯裏,長達幾分鍾的時間,而後電梯突然繼續下降。這時,大家才意識到是虛驚一場,電梯出現的不過是機械故障。
類似的「內部消息」,sam時常和我談起。而他臉上的那種淡定,總會讓人覺得無論他父親是美國總統還是出租司機,大概都不會有所改變。
顯赫小人物
連載(十九)
一天早上,我剛走進辦公室,sam就興奮地說:「子墨,今天可是個大日子,咱們都應該休息一天,好好慶祝!」
「什麽大日子啊?」我滿頭霧水,從sam的生日到他父母的結婚周年,甚至連柯林頓的生日都說到了,猜了七八次卻始終沒猜中謎底。
sam指了指角落裏的高爾夫推桿,說:「今天是美國公開賽啊!」
那兩天,m&a內部會議室裏的電視一直鎖定在美國公開賽。許多同事工作時都有點心不在焉,出來進去總願意從會議室繞行,順便看一眼比賽的進展。
sam說,從5歲第一次拿起高爾夫球桿,一直到高中畢業,十幾年中,他沒有下場練球的日子不超過10天。從兒童到少年到青年組,他奪得了獎盃無數。其中,我能記得的隻有他高中時拿到過的北卡羅萊那州青年組冠軍。
大概是多年練球產生了逆反心理,自從邁進大學門檻,sam再也不願意碰球桿了。直到畢業來到摩根斯坦利,sam才又把高爾夫當成業餘愛好,重新揮桿下場,並且發現自己風采不減當年。因此,sam也成為了部門裏許多董事總經理最親密的球友。
曾經不止一次,sam要教我打球,說公共球場裏的教練要60美元一小時,他願意免費授課,我居然還不領情。情,其實我早已經心領了,隻是很遺憾,那時的我以為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辜負了sam的一腔熱誠,也錯失了如此良機。
在摩根斯坦利,不乏像sam一樣背景顯赫、家庭富有的分析員。這其中,有美國大陸航空公司董事長的女兒,有kkr創始人的千金,有美國最大的汽車運輸公司的繼承人,還有印尼最大一家商業銀行老闆的兒子……他們不需要為這份薪水而工作,更沒必要選擇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但是,他們卻和我們一樣,將摩根斯坦利的經歷看作是最好的歷練,並因此而兢兢業業。
</br>
可想而知,那本book在「鐵人」任性無理的發揮中被繼續不停地修改著,直到夜裏11點,一整天都沒顧得上吃飯的我突然感到一陣無法忍耐的劇烈腹痛。
1997年下半年,是我投行生涯中最辛苦的日子。整整6個月,我沒有休息過一天。疲憊、壓力、飢餓、無奈……所有的身體透支都集中在那一刻爆發了。
鄰座神秘人物
連載(十八)
sam是我在m&a的同事。他比我晚一年進公司,和我同在一個bullpen,比鄰而坐。
第一次見麵,並沒感覺sam有什麽特殊之處,不過是一個有著淡淡黃髮、濃重的南方口音、個子不高、還戴著眼鏡的再普通不過的美國男孩。
直到培訓結束,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我才突然發現sam的辦公電話叮鈴叮鈴響個不停。來電的人一會兒是m&a負責人,一會兒是老資歷的董事總經理。一個新來乍到的「小蘿蔔頭」竟然讓如此眾多的大人物青睞,其中一定別有原委。不過,那時的我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正在進行的項目上,對sam,我顧不得多想。
第二天,sam的電話終於安靜了,辦公桌上的傳唿機卻又嗡嗡地震個不停。
sam皺著眉頭,一邊迴電,一邊對我抱怨:「thisfuckingnumberhasbeenpagingmealldaylong.(這個號碼已經唿了我一天了)」
盡管相鄰而坐才隻有一天多,對sam的口頭禪我卻已經再清楚不過了。這個一口一句「yessir」、語氣像極了軍隊裏的士兵對待長官的男孩,現在卻又滿嘴跑著f詞語,什麽樣的人才會有如此獨特的語言習慣?我心裏又多了一份好奇。
伴隨著一句「yesmadam」,sam掛了電話。他轉過身,疑惑地看著我:「whoisfuckingjoepere?(誰是joepere)」
不會吧!連pere的大名sam都不知道嗎?
1992年加入摩根斯坦利的pere不僅是公司最高層的管理人員之一,還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70年代初,他就開始在第一波士頓做m&a,80年代中和同事一起創立了wassersteinpere&co.,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收購兼併浪潮中教父一級的人物。我在紐約工作時,他是投資銀行部的主管。
我頗費口舌地給sam上了幾分鍾的速成課,sam恍然大悟,連連道謝,最後,才淡淡地加了一句:「他秘書說後天他想請我吃午飯。」
什麽?大名鼎鼎的pere想「請」sam吃飯?
「pere可能認識我父親……」sam慢吞吞地解釋。
原來,sam的父親是時任的白宮辦公廳主任,還是柯林頓總統如影隨形的好朋友。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他就已經在摩根斯坦利工作,並且遇到了sam的母親,摩根斯坦利最早一批女性專業人士之一。
擁有這樣的家庭背景,也就難怪頭頭腦腦的大人物們都紛紛致電sam,問寒問暖。
比sam顯赫的父親讓我印象更深的是sam的態度。無論是第一次提到父母的背景,還是日後不經意間,說起他們一家人常在白宮裏陪柯林頓看電影,又或者是他母親擁有這樣那樣的企業,還在許多公司的董事會裏占有席位,sam永遠都不卑不亢,氣定神閑,不會遮遮掩掩小心迴避,也不會高高在上大肆炫耀。
1998年,柯林頓訪問中國,sam的父親也是隨行人員之一。聽sam說,剛到第一個城市西安,總統一行人就被關在某個大廈的電梯裏,長達幾分鍾的時間,而後電梯突然繼續下降。這時,大家才意識到是虛驚一場,電梯出現的不過是機械故障。
類似的「內部消息」,sam時常和我談起。而他臉上的那種淡定,總會讓人覺得無論他父親是美國總統還是出租司機,大概都不會有所改變。
顯赫小人物
連載(十九)
一天早上,我剛走進辦公室,sam就興奮地說:「子墨,今天可是個大日子,咱們都應該休息一天,好好慶祝!」
「什麽大日子啊?」我滿頭霧水,從sam的生日到他父母的結婚周年,甚至連柯林頓的生日都說到了,猜了七八次卻始終沒猜中謎底。
sam指了指角落裏的高爾夫推桿,說:「今天是美國公開賽啊!」
那兩天,m&a內部會議室裏的電視一直鎖定在美國公開賽。許多同事工作時都有點心不在焉,出來進去總願意從會議室繞行,順便看一眼比賽的進展。
sam說,從5歲第一次拿起高爾夫球桿,一直到高中畢業,十幾年中,他沒有下場練球的日子不超過10天。從兒童到少年到青年組,他奪得了獎盃無數。其中,我能記得的隻有他高中時拿到過的北卡羅萊那州青年組冠軍。
大概是多年練球產生了逆反心理,自從邁進大學門檻,sam再也不願意碰球桿了。直到畢業來到摩根斯坦利,sam才又把高爾夫當成業餘愛好,重新揮桿下場,並且發現自己風采不減當年。因此,sam也成為了部門裏許多董事總經理最親密的球友。
曾經不止一次,sam要教我打球,說公共球場裏的教練要60美元一小時,他願意免費授課,我居然還不領情。情,其實我早已經心領了,隻是很遺憾,那時的我以為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辜負了sam的一腔熱誠,也錯失了如此良機。
在摩根斯坦利,不乏像sam一樣背景顯赫、家庭富有的分析員。這其中,有美國大陸航空公司董事長的女兒,有kkr創始人的千金,有美國最大的汽車運輸公司的繼承人,還有印尼最大一家商業銀行老闆的兒子……他們不需要為這份薪水而工作,更沒必要選擇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但是,他們卻和我們一樣,將摩根斯坦利的經歷看作是最好的歷練,並因此而兢兢業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