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學點兒技巧——奇妙的記憶之旅
我們已經知道,記憶確實需要依靠後天的訓練而得,那麽,後天的訓練究竟能夠幫到你多少呢?調查發現,很多記憶好的人都有一套好的學習習慣,他們似乎時時不忘記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總結出了一套十分有效的記憶技巧。接下來不妨看看,這些增強記憶的技巧或好習慣你都有嗎?
第一,經常背誦。擁有一個好的記性,需要你有經常背誦的習慣,比如,你在讀書時忽然看到一句或一段話很精彩,你想把它變成自己的,那就背誦吧!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在臨近考試時需要背誦的東西太多,以至於忙不過來,有的人甚至會在考試前兩天開始瘋狂地背誦,可這樣的記憶方法記得快,而忘記得更快。
不如學習一下鮑威森老人的背誦方法吧,不管在什麽時候,隻要你有時間,哪怕僅僅是五六分鍾,也可以作為你記憶知識點的時機,不要總是想著“等我把這些工作處理完了再說”或“我得先把事情都忙完了,才能集中時間看書”,其實你的事情哪有忙完的時候?就算暫時忙完了,那你能確定那個時候你是不是還想去看、去背誦呢?所以,任何時間,隻要你想到了學習,那就立馬行動起來。成語佳句、詩歌散文、數學公式、外語單詞等,這些可都是鍛煉記憶力的“硬功夫”呢!年輕時候的馬克思正是使用這樣的方法來增強自己的記憶力的,每天堅持10到20分鍾的背誦,記憶力也會得到增強。
第二,理解記憶。麵對大量的知識點,很多人都選擇死記硬背,但這種方法往往無法長時間記憶,因為你很快就會發現:它們消失在你的大腦中了。研究發現,對於已經理解了的東西,人們不但記憶得快,並且記憶的時間也長。因此,不妨把你要記憶的知識理順了、搞懂了,找出前後的因果聯係,這樣記憶也就跟著“順理成章”了。
第三,記憶時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幹擾。陶淵明有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種“鬧中取靜”的心境雖然很可貴,卻並非是每個人都有的。調查顯示,人在記憶時,隻有專心致誌,才能使大腦皮層保持高度興奮,使記憶在大腦皮層中形成優勢的興奮灶,進而使印象更加深刻。
第四,眼、腦、口、手並用,做到理解記憶。記憶並不隻是大腦的事情,尤其是在記憶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時,需要調動更多的“記憶通道”,大聲朗誦,或者將難以記憶的知識點寫下來,都能夠增強記憶的痕跡。在關鍵點上,做好筆記也很重要,如果要背誦一篇課文或一大段文字,最好開始時專心地通讀兩遍,把握全局,同時找出其中難以記憶的地方,標記出來,作為重點記憶的目標,如果你擔心太亂,可以在一張紙上寫下來。
列好這些關鍵信息後,可以為你要記憶的關鍵點進行編號,並且將每一個關鍵點轉化成一種視覺形象,最後再從你的路徑庫中選取一個路徑(也可以臨時創建),按照編號將它們依次放在不同的記憶樁上。這樣一來,你在“經過”每一個記憶樁時,所有的重點都會出現在你的大腦裏,反複練習幾次就會記住這些信息了。
第五,養成複習的習慣。能夠一次性永久記憶的東西幾乎不存在,那些所謂的“過目不忘”,其實都是建立在複習的基礎上的,尤其是長期記憶。前麵提到“記憶門檻”——記憶到了這裏就會出現明顯減退,如果想要跨越這道門檻,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複習和鞏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很常見的現象,比如,你沒有使用任何記憶技巧,就記住了一段文字或十幾個數字,但不久你就會發現,你所能記住的隻是前麵的幾句話或幾個數字,其他的一點印象都沒有了;或者你記得末尾的幾句話或幾個數字,前者被稱為“首因效應”,後者被稱為“近因效應”。
這主要取決於人的注意力:剛開始記憶時,注意力較為集中,記憶的效率也相對較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記憶量的增大,人的注意力就開始分散,記憶的效率也會變低;直到最後大腦發出“即將結束”的信號,注意力才會再度高度集中,記憶的效率變高。而在“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之間存在一段很長的陷落地帶,人們在這期間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
而很多情況下,人的學習方式不一樣的。比如現在比較常見的學習方式是閱讀自學,有些人覺得要花費大量集中的時間,學習才有效率,其實不然,根據“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遇到了“記憶門檻”,最好的辦法還是暫停,用中途休息的時間將前麵學習過的知識複習一遍,以便加深印象。
比如說,你今天有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可以把它分為4個半小時(或6個20分鍾,具體情況因人而異),每學習半個小時,就停下來,花4到5分鍾的時間將剛才“輸入”大腦的信息複習一遍,或者你幹脆不複習,直接去忙點別的事情。這能讓你最大限度地發揮“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假如你是依靠導師講課來吸收知識的,“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也是很明顯的。一些有經驗的講師們會在授課的時候插入一些幽默或比較出格的信息,以便刺激學員的大腦,保持興奮和清醒的狀態;而在這段時間內如果能夠重複前麵接收的信息,那麽信息也會變得印象深刻。不過,聽講時做好筆記也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做好筆記還不夠,課後還要及時複習,這樣80%的信息就被你記住了。
第六,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時鍛煉記憶力的習慣。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能夠用來鍛煉記憶力的機會,比如,你打算今天逛超市買一些東西,學會了路徑記憶法,就不要再列出購物清單了,經常使用路徑記憶法來記住你所要記憶的東西,記憶力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比如你要出門旅行,登機口編號是34,為了記住這個數字,你已經不必再找一張紙條將它寫在上麵了,因為你大可把34想象成某個人,並且他/她還是你這次旅行的夥伴,你可以再發揮你豐富的聯想,如與他/她一起旅行時會發生什麽樣的有趣事情等。
第七,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很多看似不經意的東西其實已經開始潛在地影響你的記憶力了,比如你經常熬夜,長此以往,記憶力就會下降。此外,多吃富含乙酸膽堿的食物,能起到增強記憶的效果,比如雞蛋、大豆、動物的肝髒以及乳製品等,乙酸膽堿可以幫助大腦傳遞信息,雞蛋中的膽堿是幫助提升記憶力和思考能力最佳的食物。專家還建議,可以搭配上富含抗氧化成分、使人減少輻射傷害的沙拉,能夠幫助提高記憶力與警覺性的酸奶等食物,一份好的食物會為你的神經元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
需要注意的是,不抽煙不喝酒的人,記憶力要比抽煙喝酒的人要好得多。因此,我們要想增強記憶力,戒煙戒酒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煙酒會破壞大腦細胞合成蛋白質,引起記憶力減退。
在生活中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根據最新研究結果,人類的腦細胞並不是從一出生起就不可再生了,而是完全能夠通過鍛煉達到新的增長。比如跑步能夠增加大腦體積,特別是海馬體——與記憶力息息相關,也是人腦中能夠生成新的腦細胞的、為數不多的區域之一。我們的大腦需要足夠的氧氣,而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跑步就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同時還釋放出一些可以令人感覺良好的荷爾蒙,使人放鬆,心態也變得更加積極。
研究表明,各種有氧運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腦細胞的成長。德國記憶大師卡爾森就一直把鍛煉當成是記憶訓練的一部分。他認為,記憶力80%來自於訓練,而其他的20%則來自於對身體的訓練。為了鍛煉記憶力,他每天都堅持騎自行車、踢足球、打網球、做仰臥起坐、俯臥撐、舉重、長跑等體育鍛煉。因為大腦的健康與身體的健康狀況是息息相關的。
最後,壓力是降低記憶力的元兇之一,因為壓力產生的荷爾蒙會阻止新的腦細胞生成。而鍛煉是減壓的有效方式之一,因為由鍛煉產生的安多芬能夠改善情緒並使人感覺良好,自信心也會得到增長。
學點兒技巧——奇妙的記憶之旅
我們已經知道,記憶確實需要依靠後天的訓練而得,那麽,後天的訓練究竟能夠幫到你多少呢?調查發現,很多記憶好的人都有一套好的學習習慣,他們似乎時時不忘記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總結出了一套十分有效的記憶技巧。接下來不妨看看,這些增強記憶的技巧或好習慣你都有嗎?
第一,經常背誦。擁有一個好的記性,需要你有經常背誦的習慣,比如,你在讀書時忽然看到一句或一段話很精彩,你想把它變成自己的,那就背誦吧!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在臨近考試時需要背誦的東西太多,以至於忙不過來,有的人甚至會在考試前兩天開始瘋狂地背誦,可這樣的記憶方法記得快,而忘記得更快。
不如學習一下鮑威森老人的背誦方法吧,不管在什麽時候,隻要你有時間,哪怕僅僅是五六分鍾,也可以作為你記憶知識點的時機,不要總是想著“等我把這些工作處理完了再說”或“我得先把事情都忙完了,才能集中時間看書”,其實你的事情哪有忙完的時候?就算暫時忙完了,那你能確定那個時候你是不是還想去看、去背誦呢?所以,任何時間,隻要你想到了學習,那就立馬行動起來。成語佳句、詩歌散文、數學公式、外語單詞等,這些可都是鍛煉記憶力的“硬功夫”呢!年輕時候的馬克思正是使用這樣的方法來增強自己的記憶力的,每天堅持10到20分鍾的背誦,記憶力也會得到增強。
第二,理解記憶。麵對大量的知識點,很多人都選擇死記硬背,但這種方法往往無法長時間記憶,因為你很快就會發現:它們消失在你的大腦中了。研究發現,對於已經理解了的東西,人們不但記憶得快,並且記憶的時間也長。因此,不妨把你要記憶的知識理順了、搞懂了,找出前後的因果聯係,這樣記憶也就跟著“順理成章”了。
第三,記憶時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幹擾。陶淵明有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種“鬧中取靜”的心境雖然很可貴,卻並非是每個人都有的。調查顯示,人在記憶時,隻有專心致誌,才能使大腦皮層保持高度興奮,使記憶在大腦皮層中形成優勢的興奮灶,進而使印象更加深刻。
第四,眼、腦、口、手並用,做到理解記憶。記憶並不隻是大腦的事情,尤其是在記憶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時,需要調動更多的“記憶通道”,大聲朗誦,或者將難以記憶的知識點寫下來,都能夠增強記憶的痕跡。在關鍵點上,做好筆記也很重要,如果要背誦一篇課文或一大段文字,最好開始時專心地通讀兩遍,把握全局,同時找出其中難以記憶的地方,標記出來,作為重點記憶的目標,如果你擔心太亂,可以在一張紙上寫下來。
列好這些關鍵信息後,可以為你要記憶的關鍵點進行編號,並且將每一個關鍵點轉化成一種視覺形象,最後再從你的路徑庫中選取一個路徑(也可以臨時創建),按照編號將它們依次放在不同的記憶樁上。這樣一來,你在“經過”每一個記憶樁時,所有的重點都會出現在你的大腦裏,反複練習幾次就會記住這些信息了。
第五,養成複習的習慣。能夠一次性永久記憶的東西幾乎不存在,那些所謂的“過目不忘”,其實都是建立在複習的基礎上的,尤其是長期記憶。前麵提到“記憶門檻”——記憶到了這裏就會出現明顯減退,如果想要跨越這道門檻,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複習和鞏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很常見的現象,比如,你沒有使用任何記憶技巧,就記住了一段文字或十幾個數字,但不久你就會發現,你所能記住的隻是前麵的幾句話或幾個數字,其他的一點印象都沒有了;或者你記得末尾的幾句話或幾個數字,前者被稱為“首因效應”,後者被稱為“近因效應”。
這主要取決於人的注意力:剛開始記憶時,注意力較為集中,記憶的效率也相對較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記憶量的增大,人的注意力就開始分散,記憶的效率也會變低;直到最後大腦發出“即將結束”的信號,注意力才會再度高度集中,記憶的效率變高。而在“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之間存在一段很長的陷落地帶,人們在這期間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
而很多情況下,人的學習方式不一樣的。比如現在比較常見的學習方式是閱讀自學,有些人覺得要花費大量集中的時間,學習才有效率,其實不然,根據“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遇到了“記憶門檻”,最好的辦法還是暫停,用中途休息的時間將前麵學習過的知識複習一遍,以便加深印象。
比如說,你今天有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可以把它分為4個半小時(或6個20分鍾,具體情況因人而異),每學習半個小時,就停下來,花4到5分鍾的時間將剛才“輸入”大腦的信息複習一遍,或者你幹脆不複習,直接去忙點別的事情。這能讓你最大限度地發揮“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假如你是依靠導師講課來吸收知識的,“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也是很明顯的。一些有經驗的講師們會在授課的時候插入一些幽默或比較出格的信息,以便刺激學員的大腦,保持興奮和清醒的狀態;而在這段時間內如果能夠重複前麵接收的信息,那麽信息也會變得印象深刻。不過,聽講時做好筆記也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做好筆記還不夠,課後還要及時複習,這樣80%的信息就被你記住了。
第六,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時鍛煉記憶力的習慣。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能夠用來鍛煉記憶力的機會,比如,你打算今天逛超市買一些東西,學會了路徑記憶法,就不要再列出購物清單了,經常使用路徑記憶法來記住你所要記憶的東西,記憶力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比如你要出門旅行,登機口編號是34,為了記住這個數字,你已經不必再找一張紙條將它寫在上麵了,因為你大可把34想象成某個人,並且他/她還是你這次旅行的夥伴,你可以再發揮你豐富的聯想,如與他/她一起旅行時會發生什麽樣的有趣事情等。
第七,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很多看似不經意的東西其實已經開始潛在地影響你的記憶力了,比如你經常熬夜,長此以往,記憶力就會下降。此外,多吃富含乙酸膽堿的食物,能起到增強記憶的效果,比如雞蛋、大豆、動物的肝髒以及乳製品等,乙酸膽堿可以幫助大腦傳遞信息,雞蛋中的膽堿是幫助提升記憶力和思考能力最佳的食物。專家還建議,可以搭配上富含抗氧化成分、使人減少輻射傷害的沙拉,能夠幫助提高記憶力與警覺性的酸奶等食物,一份好的食物會為你的神經元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
需要注意的是,不抽煙不喝酒的人,記憶力要比抽煙喝酒的人要好得多。因此,我們要想增強記憶力,戒煙戒酒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煙酒會破壞大腦細胞合成蛋白質,引起記憶力減退。
在生活中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根據最新研究結果,人類的腦細胞並不是從一出生起就不可再生了,而是完全能夠通過鍛煉達到新的增長。比如跑步能夠增加大腦體積,特別是海馬體——與記憶力息息相關,也是人腦中能夠生成新的腦細胞的、為數不多的區域之一。我們的大腦需要足夠的氧氣,而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跑步就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同時還釋放出一些可以令人感覺良好的荷爾蒙,使人放鬆,心態也變得更加積極。
研究表明,各種有氧運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腦細胞的成長。德國記憶大師卡爾森就一直把鍛煉當成是記憶訓練的一部分。他認為,記憶力80%來自於訓練,而其他的20%則來自於對身體的訓練。為了鍛煉記憶力,他每天都堅持騎自行車、踢足球、打網球、做仰臥起坐、俯臥撐、舉重、長跑等體育鍛煉。因為大腦的健康與身體的健康狀況是息息相關的。
最後,壓力是降低記憶力的元兇之一,因為壓力產生的荷爾蒙會阻止新的腦細胞生成。而鍛煉是減壓的有效方式之一,因為由鍛煉產生的安多芬能夠改善情緒並使人感覺良好,自信心也會得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