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真假笑容——神秘的蒙娜麗莎

    不可否認,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被自己的記憶力欺騙,可是在這背後,也許沒有人會相信,自己也無時無刻不在充當著欺騙者。

    世界著名的肖像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達·芬奇的傑作之一。500多年來,人們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都莫衷一是,在不同的人眼裏,這一微笑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它因此成為曆史上最為有名的不解之謎。曾經有學者因為受到這幅畫的困擾,殫精竭慮地進行研究而不得要領,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哈佛大學神經科專家利文斯通表示,蒙娜麗莎的微笑看起來若隱若現,其實與人的視覺係統有一定的關聯。人類的眼睛內部有兩個不同的部位用於接收影像,比如中央的部位就主要負責辨別顏色和一些比較細致的印記,而環繞該部位的其他部分則主要負責觀察黑白、動作以及陰影等。利文斯通認為,當我們在觀察一張臉時,視線多半會集中在對方的眼睛上。一旦眼睛中央部位的視線投射到蒙娜麗莎的雙眼上,那麽外圍的視線就會落在她的嘴巴及其他部位。

    要知道,外圍視覺是相對不太準確的視覺,並不會留意細微之處。於是,顴骨部位便在無形中被突出了,笑容的幅度也就變大了,那最終看到的便是美好的微笑。但當我們的視線集中在她的嘴巴上,中央部位的視線就察覺不到陰影的存在,進而也就捕捉不到微笑了。原來,蒙娜麗莎的微笑之所以“若隱若現”,正是因為人們目光的不斷轉移和變換。因此,在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光線下,蒙娜麗莎的微笑時而悲傷,時而安詳,時而靜謐,時而暗帶嘲諷……或許,這些被賦予的意義,也同樣來自於觀賞者自身神秘變換的心理狀態。

    可見,達·芬奇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欺騙了觀賞者的眼睛。但這也同樣警示我們,要留意微笑背後的密碼。

    日常生活中,微笑似乎無處不在。見麵打招唿,同樣伴隨著對方具有“魅惑”力量的微笑,因為那會讓你也不自覺地跟著微笑起來。因此,有人說,微笑是一麵鏡子,你笑了,對麵的人也會對你微笑。這是因為在人們的大腦皮層中,存在著一種叫做“反射性神經元”的係統,它可以促使大腦來識別麵部表情與動作,並向麵部肌肉發出指令,進而作出與自己所見到的表情相似的麵部動作。研究發現,這些“反射”之後的微笑多數都是虛假的。

    曾經有位以能夠讓死人複生而著名的意大利研究者——喬凡尼·阿蒂尼。他有一個實驗是這樣的,他給一名叫做喬治·福斯特的殺人犯做“起死迴生”實驗。該犯人因將自己的妻兒推進河中淹死而獲絞刑,絞刑後不久,喬治·福斯特的屍體便被運到了一間實驗室內,喬凡尼·阿蒂尼在眾多著名的科學家的注視下,對其進行“起死迴生”實驗——電擊。首次電擊麵部,眾人看到屍體的下巴顫動起來,周圍的肌肉也跟著抽動起來,其中一隻眼睛睜開了;接著電擊身體,喬治·福斯特的手臂神奇地舉起來,甚至握緊了拳頭,大腿也有了動靜。但事實上,喬治·福斯特根本不可能複活。隨後也有人做過類似的實驗,試圖證明人死後可以複活的理論,但均以失敗告終。

    後來,一位法國的科學家杜胥內想辦法拍攝到一組照片,照片的主人是一位老人,牙齒脫落,麵部消瘦,對外界的刺激幾乎完全處在麻痹的狀態下。因此,杜胥內對其進行電擊實驗,進展得很順利。接著,百餘張照片出爐了,這讓杜胥內總結出了笑容的秘密,也就是真假笑容之間的界限。

    當老人被一個笑話逗樂的時候,他笑了,一個自然而富有感染力的微笑展現在臉上;而當電擊老人的麵頰時,顴大肌向上,帶動嘴角做上揚動作,笑容也呈現在了臉上。杜胥內對這兩組照片進行了分析,發現前者的笑容不僅僅是嘴部的肌肉活動,還包括了眼部周圍的神經活躍。

    有很多心理學家對真假笑容感興趣,他們做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其中包括將虛假笑容的照片分為兩半,並進行組合拚接。最終發現,由左臉部分合成的照片看上去比由右臉部分合成的照片更加生動,更加具有感染力。也就是說,左臉比右臉更容易表達豐富的感情,而真笑時兩側的麵部表情應該是對稱的。

    可見,真心的微笑應該是內心真實情感的表露,顴大肌會促使臉部出現麵頰提升、咧嘴齜牙等動作,形成整個下半部分的臉整體的笑容;而眼輪匝肌的運動會促使眼部肌肉收縮,進而出現大家經常說的“魚尾紋”——眼睛周圍的肌肉呈緊繃狀態,眼睛與眉毛間的皮膚下垂,眼角周圍露出皺紋。

    另外,微笑也與壽命扯上了關係。人們為什麽會覺得開心幸福的時光像急速飛行的火箭,而那些艱難、悲苦的時間卻緩慢如蝸牛?打個比方,在海上航行的時候,逆流而上,肯定是吃力的,而順流而下則是十分輕鬆的。在逆流中,我們不知不覺就會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但排斥之後還是要接受,因此逆流中獲得的心理感受就多,而順流中獲得的心理感受就少,這種心理感受其實就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時間的相對性”。那麽,這與微笑有什麽關係呢?

    美國肯塔基大學心理學家黛博拉·丹納做過這樣一項實驗研究。修女在加入美國聖母學院前,每個人都要寫一篇自傳文,丹納就這些自傳文章進行了分析,發現寫這些文章的修女都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入會的,而她們在描述自身的積極情緒時,使用的詞匯包括“開心”、“幸福”、“滿足”等。結果證明,在文章中高頻率使用這類詞語的修女普遍比其他修女活得時間更久——甚至長達10年。也就是說,積極的情緒體驗延長了她們的壽命。

    不僅如此,研究證明,發自內心的微笑還決定了人的一生。20世紀50年代末,科學研究人員對大約150名米爾斯女子大學的在校大四學生,進行了長期的日常生活跟蹤研究。在之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這些當年的女大學生持續不斷地向科學家提供個人的相關資料,譬如職業、感情婚姻、身體健康、幸福感等。

    在此基礎上,加州大學分校的研究人員麗安·哈克與達徹·肯特納對當年的畢業照進行了研究,照片上的女孩子們都麵帶笑容,但仔細一看才發現,有近一半的女孩子笑得很不自然,而另外一半則是發自真心的笑。接下來,研究人員又對半個世紀以來,女孩子們提供的個人資料進行研究,發現當年發出真心微笑的女生比那些笑得勉強的女生生活得更舒心,她們較早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有能力長久地維係自己的婚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怪誕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魯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魯芳並收藏怪誕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