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葉淩菲繼續朝外摸索而去,走了不久後,前方突然出現了一點亮光。這亮光帶著朦朧的淡藍色,在地底顯得十分突兀。
我們敢肯定,這個地方絕對沒有燈,甚至連傳說中的夜明珠或者螢石之類的也沒有。
等我們沿著亮光的方向稍微走近了,我摸了摸山壁,發現這一段石壁十分潮濕,石壁上生長著一層淡藍色的藻類,我們所看見的淡藍色光暈,正是山壁上生長的藻類發出來的。
亮度並不太強,隻能勉強照亮山壁周圍兩三米的地方,但因為是藍色的緣故,讓周圍看起來竟然帶著一層夢幻的美感。
隻可惜離這裏幾百米的地方,正有成千上萬的老鼠在啃噬一個巨大無比的太歲,隻要想想這幅畫麵,眼前帶著藍色光暈的美感頓時就被破壞殆盡了。
“是一種罕見的地下藻類,能夠吸收周圍環境的一些稀土元素,然後像螢火蟲一樣釋放出生物光。”葉淩菲說道。
“你認識這種藻類?”我迴頭問道。
“別忘記了我可是學生物學的,畢業後幹的也是環境保護的工作。”葉淩菲帶著小小的得意說。
“所謂的環境保護,其實是真相派的外圍用的一個幌子吧?”我嘀咕了一句。
葉淩菲不高興地說:“可是我當初是真心認同那群環保者的理念的。這個世界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個醜惡的樣子,還不是因為人類對大自然過度索取,亂砍濫伐,排放各種汙染造成的。”
我不想和葉淩菲在這個問題上爭論,和一個極端者,哪怕是在環保上的極端者爭論本身就不明智,更何況對方還是一個性格執拗的女人。女人真要不講理起來,作為一個男人怎麽爭都是錯。
“你說這裏的老鼠之所以長這麽大,會不會和那個地方的太歲有關?不然一般的太歲,你什麽時候聽說過有直徑幾十米的?”葉淩菲見我沒有吭聲,問道。
“有可能,這樣大的太歲,本身就不正常。以太歲為食的老鼠,個頭自然也比一般的大,而這裏蟒蛇又以老鼠為食的話,超出一般的蟒蛇大小也可以理解了。”我沉吟了一下說道。
“那麽有沒有可能,這地下洞窟的秘密,其實就在那巨大的太歲生長的地方?我想那個地方一定是有某種物質,或者是某種特殊的環境,才讓太歲長得如此巨大,否則根本說不過去。”葉淩菲說。
我點點頭,認同她的分析。說不定這宛如迷宮的地下洞窟,還真的有秘密藏在那巨大的太歲下麵。
隻是這太歲太大了,而且周圍還有鼠群正在進食,要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怕是不太容易。
“咦,這裏好像有些不對勁。”葉淩菲看著發出藍色光暈的山壁,突然說道。
“怎麽了?”
“你看,這裏的藍色藻類,似乎被什麽東西劃掉了一大塊,這種有規律的圖案,絕對是人為的。”
這個時候我才看清,在山壁靠下麵一點的區域,的確有一塊沒有藍藻。缺失的部分是一個近乎標準的方形,方形的邊長有二十多厘米,因此照在地上的藍色光亮,就出現了一個差不多大小的暗區。
我試著去查看那個暗淡的區域,這才發現那個地方竟然有一處凸起,離地麵隻有幾厘米,如果不是因為現在這塊凸起正好沒有光亮照射,那麽根本不會去注意。
我取出匕首,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用手中的匕首一點點將那塊凸起周圍的泥土劃拉開。很快就露出一個邊長十七八厘米,中間有一個圓形孔洞的人造物,而且看樣子還有相當長的部分埋在地下。
這個人造物摸上去有些像石頭的材質,確切地說,更像是某種黃色的玉石,如果下麵埋著的部分足夠長,那麽很可能是一件玉琮。
玉琮一般都是內圓外方的造型,是古代用來祭祀時的六大禮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周禮》就曾記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一般學者認為玉琮是一種溝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內圓象征天,下小外方象征地,其內圓(孔)外方的造型,印證“璧圓象天,琮方象地”的道理。巫師也常用 劣質的玉琮、石琮,或被燒過的玉琮,來鎮墓壓邪、殮屍防腐、避兇驅鬼。
因此玉琮的使用,一般都很慎重,要麽是被用來進行祭祀,要麽就是被用來鎮壓邪魔。
我看看周圍的環境,這裏明顯不是什麽祭祀的場所,如果這裏的玉琮是另外一種用途,那麽我將它從地下取出來,到底是對是錯?
聽到我的疑問後,葉淩菲說道:“沒事,放心取出來就是了,這裏不可能是鎮壓邪魔的地方。要知道真正需要用玉琮這樣的國之重器來鎮壓的邪魔,周圍更不知道會布置多少法陣和其他配套的祭器,根本就不是一個玉琮能夠鎮壓的。”
我想想也是,於是費了好一陣工夫,終於將玉琮從地下刨了起來,玉琮的高度有十五六厘米。
清理掉圓形孔洞中的泥土和碎石,拿到布滿了藍藻的石壁前仔細觀看,這才發現玉琮的表麵,刻畫著模糊的花紋。
這些花紋帶著某種蒼涼古樸的氣息。花紋的一些轉折處,以類似巴蜀圖語的圖案文字雕刻而成,讓這件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玉琮憑空多了幾絲神秘的氣息。
“如果我沒有猜錯,這件玉琮應該是古蜀國開明王時期的。”葉淩菲看著我手中的玉琮上的符號,說道。
“開明王?不就是明智軒祖上,古蜀國最後一個王朝嗎?這上麵的字你認識?”我好奇地問。
“認識一點 ,別忘記了我父親 ,還有我外公、 我二叔公他們都是幹什麽的。”葉淩菲微笑著說。
我想想也是,葉淩菲的父親是比我們早了十幾年發現青銅之門的考古學家,她的外公是羌族最資深的釋比傳人,而她的二叔公葉教授,也是著名的古蜀專家。葉淩菲在古蜀文化方麵,可以說是真正的家學淵源,比起我來要強得多。
既然她都這樣說了,那麽有很大的可能,這件玉琮的確是來自於古蜀時期的開明王朝。
開明王朝是古蜀國最後一個王朝,十二世蜀王的時候,金牛道的開通相當於打開了古蜀國的天塹,也讓秦國大軍毫不費力地進入今天的四川地區將蜀國滅掉。
而這個地方本身就是位於古代的金牛道旁邊,出現開明王朝時期的玉琮,似乎也毫不奇怪。奇怪的地方就在於,是什麽人故意將山壁上的藍藻挖下一塊,然後指引我們挖出這個玉琮?
我總感覺這件事的背後,似乎孕育著一個陰謀,可是卻想不通到底是誰會這麽做,目的又是什麽。
“難道說,這個玉琮還有特殊的含義?”我抱著玉琮,仔細看上麵模糊的花紋,和十幾個不知道含義的巴蜀圖語符號,卻絲毫看不出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先拿著吧,我總感覺我們離真相應該越來越近了,如果能找到肖蝶他們幾個,就更好了。”葉淩菲說。
我將玉琮放進背後的背包,因為玉琮本身的體積也不小,為此還不得不將幾樣暫時用不上的東西扔掉。
但是其中一件準備扔出去的東西,卻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塊拳頭大小的猶如矽膠一樣的東西,形狀不規則,軟乎乎的手感倒是不錯。
我看著這團東西,心中沒來由地感覺到一陣恐慌。這背包是我親自收拾過的,我可以肯定背包裏麵絕對沒有這樣一團東西。
並且先前在縣城裏麵的時候,我還換下身上的濕衣服並放在背包裏麵。那個時候我也沒有看見眼前這團黃白色的矽膠一樣的物品,那麽這玩意兒是什麽時候,又是被什麽人放入我的背包的?
葉淩菲猶豫了一下,說道:“我覺得這玩意兒有點像……太歲!”
我猛地點頭,的確,這種疑似矽膠的軟乎乎的東西,真要說起來和太歲確實是十分相似。
同時我的背心又升起一股寒意,太歲不過是我們二十幾分鍾前才看到過的,如果不是它的存在我們甚至已經摔死了。
可我卻敢肯定自己絕對沒有將這樣一團太歲放進背包,這段時間也沒有接觸其他人,那麽這玩意兒難道是自己跑進去的?
民間都說不能在太歲頭上動土,否則衝撞了太歲,要倒大黴。我和葉淩菲直接掉在太歲的身上,真要說起來這惡劣程度比在太歲頭上動土要嚴重得多,總不會是這玩意兒還真的顯靈,要附在我身上給我帶來黴運吧?
葉淩菲大概也有些心裏發毛,弱弱地說:“要不,將它扔掉?”
我點點頭,將手中的太歲狠狠扔出去,然後拉著葉淩菲轉身就朝前跑。我們跑的方向是順著山壁,畢竟隻有山壁的藍藻發出的微弱的亮光,能夠讓我們勉強看清楚附近的路,不至於像先前那樣完全在黑暗中摸索,最後掉下來。
朝前走了有兩三百米,山壁上的藍藻越來越稀疏,亮光自然也越來越微弱,最後終於完全消失了。
我雖然明白藍藻不可能一直延伸下去,可這樣的情況,還是讓我有些慌亂。就在這個時候,前麵突然出現刺眼的亮光,對於我們兩個一直在微光環境下的人來說,這突然傳來的亮光,就如同晚上開車遇到對麵的人開遠光燈一樣,完全被刺得睜不開眼,隻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
這樣的亮光當然不可能是自然存在的,而是強力手電發出的光芒。隻是因為我和葉淩菲之前所處的黑暗環境的緣故,才覺得這亮光極度刺眼。
“是誰?”我大聲喊道。
對麵的手電突然滅了,大概是被我的喊叫嚇了一跳。繼而手電又再度打開,傳來熟悉的男人聲音:“是我,阿華。”
我們鬆了一口氣,繼而大喜,阿華的身上背著不少備用電池,有他在我們至少可以保持數個小時的電筒光亮,不用再繼續在黑暗中摸索。
和阿華會合後,我們發現five就跟在他身後,怯生生的樣子,不過精神已經恢複了不少,看起來除了臉上的疤痕和左眼依然看不見東西外,其餘的傷勢已經恢複得差不多了。
“沒有肖蝶的消息嗎?”我問道。
“沒有。不過那個女人我雖然接觸不多,也能看出來她的身手比你們兩個要好許多,不用太擔心。”阿華說道。
我想也是,肖蝶畢竟是出自鐵幕組織的特工,後來又叛出鐵幕,加入鐵幕的對頭真相派,如果沒有兩把刷子,是根本不可能被兩個組織都重用的。
“對了,你們是怎麽到下麵來的?我們從上麵的通道掉下來,很僥幸才沒有當場掛掉。”我好奇地問。
“別提了,我們被一群老鼠追到一條地下暗河中,然後被暗河衝下一個地下瀑布,幸好下麵是個水潭,好不容易才遊到岸邊。”阿華有些沮喪地說。
我這才注意到,他和five身上的衣服,還沒有全部幹,應該所說不假。
“前麵還是 暫時不要過去了, 我們過來的地方, 很可能是這些巨鼠的巢穴。”我將先前我們的經曆簡單說了一遍。當阿華聽說這世上還有直徑數十米的巨型太歲時,瞪大了眼怎麽都不肯相信。
好在我們已經見慣不驚了,畢竟連青銅之城這樣的奇跡建築,還有巴蛇神這 樣的神靈都見識過了,一個隻是個頭大點的太歲,實在不是什麽太奇怪的東西。
“我們現在最好是能先找到肖蝶,我估計上麵我們曾走過的迷宮般的通道,最終都會通到下麵這一層來。下方遠比上麵的石窟要寬敞,即便是逃命,也要容易一些。”我說道。
“問題是在這裏通信工具幾乎都沒有信號,要找到她可不那麽容易。”阿華皺眉說道。
“我……我有辦法。”他身後的five結結巴巴地說。
“怎麽?”
“我的鼻子很靈,我……我能記得她身上的氣味。”five小聲說。
“不錯,剛才就是她提醒我說,她似乎聞到你們兩個的氣味,我們才往這個方向過來的。”
葉淩菲看著five,臉色有些古怪。我輕輕碰了她一下,說:“別這樣看著人家,有什麽直接說好了。”
“我想,你不是聞到我們的氣味,而是能感知到我們的……精神波動吧?”葉淩菲說。
five呆了一下,臉上露出一絲迷茫,然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我的心微微一動,我算是六感都十分敏銳的。除了每個人都擁有的五感之外,作為第六感的靈覺,往往意味著一種神秘的直覺。這種神秘直覺般的第六感,其實就是和一個人的精神波動有關。
說起來精神波動什麽的,可能感覺非常玄幻,但關於人的意識、腦電波以及和周圍磁場的交互作用的研究,實際上早已經說明了即便人沒有靈魂這種東西,也至少是有著“精神”這種特殊的非物質存在於腦海深處的。
而每一個人的精神波動,或者淺顯點說每個人的腦波頻率,實際上都不一樣,當兩個人的腦波頻率趨近於一致的時候,這兩個人就會產生猶如心電感應般的神秘聯係。
而five對我們身上精神波動的追蹤,或許就源自於此。她很可能具有某種特殊的能力,那就是能識別不同人身上不同的精神波動。
當然,由於她在巨蟒腹中待的時間太長,因為大腦缺氧損失了大量記憶, 現在整個人都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這種能力到底是怎麽迴事,所以隻牽強地以為,是她能聞到我們身上的“味道”。
實際上這並非是物質化的味道,而是她記住了我們的精神波動的頻率,也就是腦波的頻率,所以在一定的範圍內,她能像雷達一樣大致定位我們所處的方位。
想通了這一點,我馬上意識到five既然能記住我們的精神波動,那麽對失蹤的肖蝶的精神波動,自然也不會輕易忘記。如果她說能夠找到肖蝶,那麽還真有可能找到她。
“你記住的精神波動,最遠能在多遠的地方發現對方?”我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如果沒有阻礙的話,可以在兩百丈的地方發現對方,當然,距離越遠,定位就越不準確。如果阻礙比較多的話,有可能就隔著十幾丈都發現不了對方。”five低聲說。
我注意到,five在描述距離的時候,用的是一個很古老的單位“丈”,而不是現代通常所用的“米”或者“公裏”。
不過現在似乎 不是追究這些細 節的時候。按照她 的說法,她可以在最近二三十米,最遠五六百米的地方發現被她記住精神波動的人,那麽我們要想直接找到肖蝶是不太可能的了,至少我們都要接近肖蝶在五百米以內才可以。
“我們就在這附近等她,我相信如果她也到達這一層地下區域,早晚會找到這附近來。”我想了想,說道。
“那些巨鼠呢?萬一它們追過來怎麽辦?”葉淩菲問。她畢竟是女孩子,對老鼠這種生物有著本能的害怕。
我想起先前成群結隊的巨鼠,它們一起衝過來時那股要將遇到的一切生物都嚼碎的可怕氣勢,感覺頭皮有些發麻。
先前在巨無霸太歲那裏的時候,如果不是這些巨鼠急著吞吃巨無霸太歲,我估計我和葉淩菲當時絕對沒有可能逃脫的。
想起太歲,我又下意識地摸了摸背包裏麵,然後整個人都僵住了。
我的手顫抖著從背包裏拿出來,手中是一個猶如矽膠的還在微微顫動的小型太歲。阿華和five還好,是第一次看見這玩意兒,根本就不知道它代表著什麽,而一旁的葉淩菲卻差點忍不住尖叫起來。
先前,她是看著我將這玩意兒扔出去的。真是見鬼了,它是怎麽迴到背包裏的?就算這詭異的太歲長了腳能自己跑迴來,可先前我明明已經將背包的拉鏈拉好,然後連鎖扣也扣上了的啊。
葉淩菲看著我手上的太歲,猶豫了一下說:“玉琮,會不會是剛才你放在背包裏的玉琮?”
我猛然間驚醒,將背包裏麵的玉琮拿出來。當我搶過five手中的手電筒,仔細用電筒照射玉琮的時候,這才發現這玉琮竟然比最開始我們發現它的時候,小了一圈。
要知道我五感敏銳,記憶也還不錯,對於一件自己重視的東西的大小和重量,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絕對不可能記錯這件玉琮的大小。可是現在,玉琮分明比我最開始見到它的時候,直徑小了約八毫米。
不要小看這八毫米,放在整個玉琮上,就相當於少了大概九分之一的體積和重量,而少掉的重量,又恰好是我手中托著的太歲重量的兩倍。
這麽看來,兩次詭異出現在我背包裏的拳頭大小的太歲,很可能是從玉琮上麵剝離下來形成的,換句話說,看似是玉石雕刻而成的玉琮,竟然能幻化成太歲?
對於這件玉琮,我再也不敢大意了,將它放在旁邊一個石台上,然後咬了咬牙,拿出匕首狠狠朝玉琮紮過去。
果然,雖然玉琮表麵的材質,幾乎和玉石一模一樣,但是匕首紮在上麵,卻並沒有像碰觸到光滑的石頭一樣被滑開,反而像是紮進堅韌的牛皮,進去一點刀尖,但是卻無法完全將玉琮紮透,能感受到強大的阻力。
更詭異的是,匕首尖端紮入玉琮的部分,竟然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一點點擠出來,而且被擠出來的匕首尖端,竟然變成了死灰色,最後像是經曆了千百年的時光,如同香燭燒過後的灰燼一樣掉落細碎的灰色粉末。
這柄匕首是合金材質的,又經過十分嚴格的淬火處理和精心打磨,哪怕是一般的特種部隊成員,都不一定能運用如此工藝精湛的匕首。
可是現在,隻不過是將匕首的尖端紮入一個不明來曆的假玉琮,取出來的時候竟然連尖端都在瞬間被腐蝕,這能夠分離出兩個太歲的假玉琮,到底是什麽來曆?
“要不將這個玉琮也扔掉?”葉淩菲咬了咬嘴唇說道。
我看了看石台上的玉琮,又看了看左手拿著的小型太歲,突然鬼使神差地將那個小型太歲放入了玉琮的圓孔中。
玉琮現在的圓孔直徑大概十六厘米,我手中的太歲直徑最多十三四厘米,因此很容易就放進去了。
太歲放入玉琮之後,竟然像是放入熱鍋的蠟燭一樣,瞬間化開了。化開的太歲變成了一攤濃稠的淡黃色黏液,然後附著在玉琮圓孔的內壁,隨後開始凝固,讓玉琮的體積,肉眼可見地增大了一小圈。
不多不少,增大的幅度正好讓玉琮多出了大約四毫米的直徑。很顯然,先前我扔出去的那個太歲,也是從玉琮之上剝離出來的。
“這是怎麽迴事?”看著玉琮詭異而神秘的表現,我感覺自己的智商有些不夠用了。
“這不僅僅是一件祭器,很可能還是一件法器。”葉淩菲盯著玉琮看了半天,再也沒有提要將它扔掉的話,反而是眼冒精光。
“何以見得?”我問道。
“玉琮外麵刻畫的紋路和巴蜀圖語相關的符文,本來我隻認識很少的幾個,大致能確定它的年代是古蜀開明王時期的。現在看來,這玩意兒似乎能夠控製太歲,或者說,太歲的存在,和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既然是如此重要的東西,怎麽會隨手埋在先前那片藍藻下麵,而且還有人故意指出它的位置?”我反駁道。
“它也許本來就被埋在那個位置,隻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將它取出來。或許,指引我們取出它的人,自己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如果這件玉琮是古蜀時期的法器的話,沾染了王國之力,除非同樣是古蜀王的血脈後裔,否則是根本不會被喚醒的。”葉淩菲說道。
“你的意思是說,有人知道我身上的金沙血脈和古蜀時期的杜宇帝有關,能夠喚醒這件玉琮模樣的法器,所以才故意留下線索讓我將它挖出來?”我明白過來,不由得身上冒出一身冷汗。
到底是誰?這個人看來對我十分了解,甚至將我的性格,以及我們所走的路線,都計算得清清楚楚,目的就是引誘我將這法器取出來。
現在想來,先前那些老鼠盡管個頭和數量都非常可怕,可麵對我們幾個人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太強的攻擊性,反而像是有人在操控著一樣,驅趕我們走入不同的石窟通道,然後讓我和葉淩菲掉入深淵,落在了太歲頭上。
甚至後來它們完成任務後,要撲過來吃掉我和葉淩菲時,也似乎受到某種力量的召喚,直接無視了我們的存在,而是撲向了那碩大的太歲,將太歲本身當成了食物。
就在我們疑神疑鬼的時候,玉琮上又出現了新的變化,那就是原本淡黃色的玉琮,其底部突然彌漫起一股藍色的光暈。這光暈的顏色無比熟悉,和我們之前看到的能發出生物熒光的藍藻幾乎一模一樣。
而在藍色的光暈當中,有一些光點顯得十分清晰。葉淩菲看著這些光點,突然驚唿道:“這是十二星次的星圖!”
我也有些蒙了,要知道前些日子查閱資料,我恰好看到過關於十二星次的資料。
十二星次初見於《左傳》《國語》《爾雅》等書,主要用於記錄歲星的位置。據《漢書·律曆誌》記載,十二星次是按黃道等分的,和二十四節氣有聯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各次起點在星空間的位置因受歲差影響而不斷改變。明末歐洲天文學傳入後即以十二次名來翻譯黃道十二宮名稱,如稱“摩羯宮”為“星紀宮”。各宮均按黃道經度等分。十二次在星占術中也被用作分野的一種天空區劃係統。
實際上,十二星次中作為主要觀測對象的所謂“歲星”,也就是太陽係中的木星。
古代不管東西方的天文學家,都曾以地球為觀測點,以相對不動的恆星為背景來觀測木星在天空的運動,正好約十二年繞天一周。也就是說,歲星每年要行經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每一星空區域都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共有十二個這樣的星空區域,即十二次,這樣用“歲在xx”就可以紀年了,十二年周而複始。
而西方國家更是根據黃道十二宮的觀測點劃分出了十二星座,隻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對十二星次的不同理解。
在東方,這 種以歲星為主要運 行規律紀年的方 式,又被稱為“歲星紀年法”。采用歲星紀年法不僅把周天分為十二星次,用以觀測日月星辰和節氣,還以十二次的位置劃分地麵上州、國的位置與之相對應。就天文說,稱作分星;就地麵說,稱作分野。
十二星次其名稱以及對應的十二地支分別是星紀(醜)、玄枵(子)、娵訾(亥)、降婁(戌)、大梁(酉)、實沈(申)、鶉首(巳)、鶉火(午)、鶉尾(未)、壽星(辰)、大火(卯)、析木(寅)。
它們分別對應地上的吳越(揚州)、齊(青州)、衛(並州)、魯(徐州)、 趙(冀州)、魏(益州)、秦(雍州)、周(三河)、楚(荊州)、鄭(兗州)、宋(豫州)、燕(幽州),同時也對應著西方黃道十二宮的十二個星座。
按照歲星紀年法的表示方法,如果歲星在某一年運行至星紀區域,這一年就記為“歲在星紀”,翌年歲星又運行至玄枵區域,該年就記為“歲在玄枵”,以此類推,十二年循環一次。
《國語·晉語四》中“君之行也,歲在大火”就是用歲星紀年的例子。
事實上木星圍繞太陽的公轉周期為十一點八六二二年,因此歲星並不是十二年繞天一周,而是每年移動的範圍比一個星次稍微多一點,漸積至八十六年,便會多走一個星次,這種情況叫“超辰”或“超次”。
此外,歲星紀年的十二年周期,又分別和十二地支以及十二生肖對應。比如今年是二〇一六年,按照農曆紀年是屬於猴年,猴在十二地支中代表著“申”,因此對應的歲星紀年就是“實沈”。
巧合的是,“實沈”對應的地上區域是古代的“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區。也就是說,今年的“歲”,是在古益州,即四川範圍內。
這個巧合讓我感覺到心生寒意,要知道所謂的“歲”,其實就是指“太歲”,木星被稱為歲星,畢竟離我們太遠,可眼前的太歲,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如果說民間所謂的太歲,隻不過是生長在潮濕陰冷地方的一種大型黏菌複合體,那麽我們麵對如此詭異的出現方式的太歲,卻絕對不敢這樣去想了。
玉琮上方的藍色星圖漸漸消失,接著原本已經化開的太歲,再度凝聚在玉琮的圓孔之內,隻不過這一次凝結成的太歲,個頭稍微小了一些。
我麵色凝重地將這小巧的太歲取了出來,卻不知道該怎麽處理它為好。
同時我又想到一個問題,如果說歲星紀年法計算超次的時間真的是八十六年,那麽這個時間段對於整個古蜀文明的發現過程來說,其實是十分詭異的。
因為八十六年前,也就是一九三〇年,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年份——三星堆是一九二九年被當地人發現,但直到第二年,即一九三〇年才被世人所熟知,在此之前對於古蜀文明的了解,不過是簡短的史料,和一些詩人留下的諸如《蜀道難》之類的詩歌罷了。
如果說一九三〇年拉開了探尋古蜀文明的序幕,而在八十六年後的二〇一六年,恰好是一個歲星“超次”的循環年份,中間會不會有什麽特定的事情發生?
按照歲星紀年法的規則來看,歲星超次的計算方式,和世界運行法則所產生的冗餘,總感覺十分相像。那麽有沒有可能,世界冗餘的產生,也和這種歲星運行超次是有關的?
我感覺到自己似乎觸摸到了一點真相的邊緣,可真正核心的東西,卻依然猶如霧裏看花,現在還無法完全看真切。
“我們需要返迴那巨型太歲的區域,我敢肯定,那裏一定藏著什麽秘密。”定了定神,我對其餘幾人說道。
“我沒意見,說實話,我還真想看看你們口中說的有近千噸大小的超級太歲。一個小太歲都如此神奇了,更不要說那個大家夥。別的不說,要是割下一塊帶迴地麵去賣,怕是都要值好幾萬塊。”阿華笑著說,一副無知無畏的樣子。
five自然也沒有別的意見,畢竟她失憶之後,腦袋還不完全清醒。
葉淩菲帶著些許恐懼看了我們來時的路一眼,最終還是勉強地點了點頭。
既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我們也就不再耽擱,暫時放棄了先尋找到肖蝶的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返迴的速度比我們來的時候要快一些,畢竟現在我們拿到了阿華身上的備用電池,又重新獲得光明。
不過為了節省電量,我們一路上還是隻打開了一個電筒。
迴到那巨大太歲所在的區域後,我們發現原來擠擠攘攘的鼠群已經不見了,也不知道是從哪條通道跑了。
不過電筒光照射到的地方,依然讓我們倒吸一口涼氣。在我們前方的地麵上,無數的骸骨堆積在一起,幾乎把上千平方米的地麵都鋪滿了。
要鋪滿如此大的麵積,還不止一層,那麽這裏的骸骨起碼都有好幾萬具之多!
我們仔細看了幾具離我們最近的骸骨,發現骨頭上麵有明顯的刀兵傷痕,根本就不是自然死亡的。
也就是說,這些骸骨都是被人殺死後堆積在這裏形成的,而他們生前的身份是什麽,為什麽會被集體殺死在這裏,我們都不得而知。
我和葉淩菲更是臉色蒼白。先前我們在黑暗中從骸骨山中一路爬下來,雖然也意識到周圍有不少骷髏,畢竟我們曾親眼見到過骨頭碰撞後燃燒的磷火,可我們怎麽也沒有想到,骸骨的數量,居然如此眾多。
“我曾經聽到過一個傳說,本來以為這不過是傳說而已,現在看來,這傳說怕是有幾分道理。”葉淩菲看著遍地的骸骨,有些感慨地說。
“什麽傳說?”我問道。
“傳說星次和分野對應的區域,每八十六年會產生一個太歲王,如果這一年沒有人惹太歲王生氣,那麽就會平平安安地過去。可萬一有人惹惱了太歲王,就有可能給整片分野範圍內的區域帶來巨大的噩運。”葉淩菲說道。
“你不會是想說,這些死掉的人,就是這種噩運的結果?”
“不,他們很可能是當時的蜀國王者因為害怕觸怒太歲王,而殺死的奴隸祭品。嗯,這件事隻可能是當時的蜀王做的,除了蜀王之外,沒有人能夠殺死幾萬人,卻在曆史上不留下任何記載。現在我開始相信真的有幾十米大小的巨大太歲了。一個享受了上萬奴隸作為祭品的太歲,就算生長得再誇張一些,我也不會感到奇怪。”葉淩菲苦笑著說。
我們看著眼前如山的白骨,想象著幾千年前的某一任蜀王,因為害怕觸怒太歲,而殺死了幾萬的奴隸作為祭品。如此酷烈的場麵,即便隻是想一想都感覺到震懾人心。
“不過,我想當時的蜀王,並沒有因此而轉走黴運,因為那之後不久,蜀國就滅亡了。”葉淩菲繼續說。
“你是說這裏死掉的好幾萬的奴隸,是被最後一任蜀王殺死的?”我問道。
葉淩菲點頭道:“不僅如此,很可能正是他的行為,才真正導致了蜀國的滅亡。一次性殺死幾萬蜀人,哪怕都是奴隸,這樣的罪行就算是能獲得太歲王原諒,怕是也會觸怒上天吧?更何況,誰知道他殺死這麽多奴隸的做法,不是受人蠱惑才做出來的?”
“就是不知道當年蠱惑十二世蜀王的人到底是誰,總不會是這裏的巨型太歲本身吧……”我笑著說,但是話音還沒有落,身上的冷汗就冒出來了。
如果說,這裏有幾十米大小的巨型太歲王,並不是一團真菌黏合體那麽簡單,而是有了某種初步意識的特殊生命體,那麽會不會就是它本身為了某個目的在蠱惑蜀王呢?
若這個推論正確,那麽先前一直在引導著我們來此,並控製著老鼠行動的幕後黑手,似乎也唿之欲出了……
我們敢肯定,這個地方絕對沒有燈,甚至連傳說中的夜明珠或者螢石之類的也沒有。
等我們沿著亮光的方向稍微走近了,我摸了摸山壁,發現這一段石壁十分潮濕,石壁上生長著一層淡藍色的藻類,我們所看見的淡藍色光暈,正是山壁上生長的藻類發出來的。
亮度並不太強,隻能勉強照亮山壁周圍兩三米的地方,但因為是藍色的緣故,讓周圍看起來竟然帶著一層夢幻的美感。
隻可惜離這裏幾百米的地方,正有成千上萬的老鼠在啃噬一個巨大無比的太歲,隻要想想這幅畫麵,眼前帶著藍色光暈的美感頓時就被破壞殆盡了。
“是一種罕見的地下藻類,能夠吸收周圍環境的一些稀土元素,然後像螢火蟲一樣釋放出生物光。”葉淩菲說道。
“你認識這種藻類?”我迴頭問道。
“別忘記了我可是學生物學的,畢業後幹的也是環境保護的工作。”葉淩菲帶著小小的得意說。
“所謂的環境保護,其實是真相派的外圍用的一個幌子吧?”我嘀咕了一句。
葉淩菲不高興地說:“可是我當初是真心認同那群環保者的理念的。這個世界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個醜惡的樣子,還不是因為人類對大自然過度索取,亂砍濫伐,排放各種汙染造成的。”
我不想和葉淩菲在這個問題上爭論,和一個極端者,哪怕是在環保上的極端者爭論本身就不明智,更何況對方還是一個性格執拗的女人。女人真要不講理起來,作為一個男人怎麽爭都是錯。
“你說這裏的老鼠之所以長這麽大,會不會和那個地方的太歲有關?不然一般的太歲,你什麽時候聽說過有直徑幾十米的?”葉淩菲見我沒有吭聲,問道。
“有可能,這樣大的太歲,本身就不正常。以太歲為食的老鼠,個頭自然也比一般的大,而這裏蟒蛇又以老鼠為食的話,超出一般的蟒蛇大小也可以理解了。”我沉吟了一下說道。
“那麽有沒有可能,這地下洞窟的秘密,其實就在那巨大的太歲生長的地方?我想那個地方一定是有某種物質,或者是某種特殊的環境,才讓太歲長得如此巨大,否則根本說不過去。”葉淩菲說。
我點點頭,認同她的分析。說不定這宛如迷宮的地下洞窟,還真的有秘密藏在那巨大的太歲下麵。
隻是這太歲太大了,而且周圍還有鼠群正在進食,要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怕是不太容易。
“咦,這裏好像有些不對勁。”葉淩菲看著發出藍色光暈的山壁,突然說道。
“怎麽了?”
“你看,這裏的藍色藻類,似乎被什麽東西劃掉了一大塊,這種有規律的圖案,絕對是人為的。”
這個時候我才看清,在山壁靠下麵一點的區域,的確有一塊沒有藍藻。缺失的部分是一個近乎標準的方形,方形的邊長有二十多厘米,因此照在地上的藍色光亮,就出現了一個差不多大小的暗區。
我試著去查看那個暗淡的區域,這才發現那個地方竟然有一處凸起,離地麵隻有幾厘米,如果不是因為現在這塊凸起正好沒有光亮照射,那麽根本不會去注意。
我取出匕首,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用手中的匕首一點點將那塊凸起周圍的泥土劃拉開。很快就露出一個邊長十七八厘米,中間有一個圓形孔洞的人造物,而且看樣子還有相當長的部分埋在地下。
這個人造物摸上去有些像石頭的材質,確切地說,更像是某種黃色的玉石,如果下麵埋著的部分足夠長,那麽很可能是一件玉琮。
玉琮一般都是內圓外方的造型,是古代用來祭祀時的六大禮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周禮》就曾記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一般學者認為玉琮是一種溝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內圓象征天,下小外方象征地,其內圓(孔)外方的造型,印證“璧圓象天,琮方象地”的道理。巫師也常用 劣質的玉琮、石琮,或被燒過的玉琮,來鎮墓壓邪、殮屍防腐、避兇驅鬼。
因此玉琮的使用,一般都很慎重,要麽是被用來進行祭祀,要麽就是被用來鎮壓邪魔。
我看看周圍的環境,這裏明顯不是什麽祭祀的場所,如果這裏的玉琮是另外一種用途,那麽我將它從地下取出來,到底是對是錯?
聽到我的疑問後,葉淩菲說道:“沒事,放心取出來就是了,這裏不可能是鎮壓邪魔的地方。要知道真正需要用玉琮這樣的國之重器來鎮壓的邪魔,周圍更不知道會布置多少法陣和其他配套的祭器,根本就不是一個玉琮能夠鎮壓的。”
我想想也是,於是費了好一陣工夫,終於將玉琮從地下刨了起來,玉琮的高度有十五六厘米。
清理掉圓形孔洞中的泥土和碎石,拿到布滿了藍藻的石壁前仔細觀看,這才發現玉琮的表麵,刻畫著模糊的花紋。
這些花紋帶著某種蒼涼古樸的氣息。花紋的一些轉折處,以類似巴蜀圖語的圖案文字雕刻而成,讓這件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玉琮憑空多了幾絲神秘的氣息。
“如果我沒有猜錯,這件玉琮應該是古蜀國開明王時期的。”葉淩菲看著我手中的玉琮上的符號,說道。
“開明王?不就是明智軒祖上,古蜀國最後一個王朝嗎?這上麵的字你認識?”我好奇地問。
“認識一點 ,別忘記了我父親 ,還有我外公、 我二叔公他們都是幹什麽的。”葉淩菲微笑著說。
我想想也是,葉淩菲的父親是比我們早了十幾年發現青銅之門的考古學家,她的外公是羌族最資深的釋比傳人,而她的二叔公葉教授,也是著名的古蜀專家。葉淩菲在古蜀文化方麵,可以說是真正的家學淵源,比起我來要強得多。
既然她都這樣說了,那麽有很大的可能,這件玉琮的確是來自於古蜀時期的開明王朝。
開明王朝是古蜀國最後一個王朝,十二世蜀王的時候,金牛道的開通相當於打開了古蜀國的天塹,也讓秦國大軍毫不費力地進入今天的四川地區將蜀國滅掉。
而這個地方本身就是位於古代的金牛道旁邊,出現開明王朝時期的玉琮,似乎也毫不奇怪。奇怪的地方就在於,是什麽人故意將山壁上的藍藻挖下一塊,然後指引我們挖出這個玉琮?
我總感覺這件事的背後,似乎孕育著一個陰謀,可是卻想不通到底是誰會這麽做,目的又是什麽。
“難道說,這個玉琮還有特殊的含義?”我抱著玉琮,仔細看上麵模糊的花紋,和十幾個不知道含義的巴蜀圖語符號,卻絲毫看不出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先拿著吧,我總感覺我們離真相應該越來越近了,如果能找到肖蝶他們幾個,就更好了。”葉淩菲說。
我將玉琮放進背後的背包,因為玉琮本身的體積也不小,為此還不得不將幾樣暫時用不上的東西扔掉。
但是其中一件準備扔出去的東西,卻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塊拳頭大小的猶如矽膠一樣的東西,形狀不規則,軟乎乎的手感倒是不錯。
我看著這團東西,心中沒來由地感覺到一陣恐慌。這背包是我親自收拾過的,我可以肯定背包裏麵絕對沒有這樣一團東西。
並且先前在縣城裏麵的時候,我還換下身上的濕衣服並放在背包裏麵。那個時候我也沒有看見眼前這團黃白色的矽膠一樣的物品,那麽這玩意兒是什麽時候,又是被什麽人放入我的背包的?
葉淩菲猶豫了一下,說道:“我覺得這玩意兒有點像……太歲!”
我猛地點頭,的確,這種疑似矽膠的軟乎乎的東西,真要說起來和太歲確實是十分相似。
同時我的背心又升起一股寒意,太歲不過是我們二十幾分鍾前才看到過的,如果不是它的存在我們甚至已經摔死了。
可我卻敢肯定自己絕對沒有將這樣一團太歲放進背包,這段時間也沒有接觸其他人,那麽這玩意兒難道是自己跑進去的?
民間都說不能在太歲頭上動土,否則衝撞了太歲,要倒大黴。我和葉淩菲直接掉在太歲的身上,真要說起來這惡劣程度比在太歲頭上動土要嚴重得多,總不會是這玩意兒還真的顯靈,要附在我身上給我帶來黴運吧?
葉淩菲大概也有些心裏發毛,弱弱地說:“要不,將它扔掉?”
我點點頭,將手中的太歲狠狠扔出去,然後拉著葉淩菲轉身就朝前跑。我們跑的方向是順著山壁,畢竟隻有山壁的藍藻發出的微弱的亮光,能夠讓我們勉強看清楚附近的路,不至於像先前那樣完全在黑暗中摸索,最後掉下來。
朝前走了有兩三百米,山壁上的藍藻越來越稀疏,亮光自然也越來越微弱,最後終於完全消失了。
我雖然明白藍藻不可能一直延伸下去,可這樣的情況,還是讓我有些慌亂。就在這個時候,前麵突然出現刺眼的亮光,對於我們兩個一直在微光環境下的人來說,這突然傳來的亮光,就如同晚上開車遇到對麵的人開遠光燈一樣,完全被刺得睜不開眼,隻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
這樣的亮光當然不可能是自然存在的,而是強力手電發出的光芒。隻是因為我和葉淩菲之前所處的黑暗環境的緣故,才覺得這亮光極度刺眼。
“是誰?”我大聲喊道。
對麵的手電突然滅了,大概是被我的喊叫嚇了一跳。繼而手電又再度打開,傳來熟悉的男人聲音:“是我,阿華。”
我們鬆了一口氣,繼而大喜,阿華的身上背著不少備用電池,有他在我們至少可以保持數個小時的電筒光亮,不用再繼續在黑暗中摸索。
和阿華會合後,我們發現five就跟在他身後,怯生生的樣子,不過精神已經恢複了不少,看起來除了臉上的疤痕和左眼依然看不見東西外,其餘的傷勢已經恢複得差不多了。
“沒有肖蝶的消息嗎?”我問道。
“沒有。不過那個女人我雖然接觸不多,也能看出來她的身手比你們兩個要好許多,不用太擔心。”阿華說道。
我想也是,肖蝶畢竟是出自鐵幕組織的特工,後來又叛出鐵幕,加入鐵幕的對頭真相派,如果沒有兩把刷子,是根本不可能被兩個組織都重用的。
“對了,你們是怎麽到下麵來的?我們從上麵的通道掉下來,很僥幸才沒有當場掛掉。”我好奇地問。
“別提了,我們被一群老鼠追到一條地下暗河中,然後被暗河衝下一個地下瀑布,幸好下麵是個水潭,好不容易才遊到岸邊。”阿華有些沮喪地說。
我這才注意到,他和five身上的衣服,還沒有全部幹,應該所說不假。
“前麵還是 暫時不要過去了, 我們過來的地方, 很可能是這些巨鼠的巢穴。”我將先前我們的經曆簡單說了一遍。當阿華聽說這世上還有直徑數十米的巨型太歲時,瞪大了眼怎麽都不肯相信。
好在我們已經見慣不驚了,畢竟連青銅之城這樣的奇跡建築,還有巴蛇神這 樣的神靈都見識過了,一個隻是個頭大點的太歲,實在不是什麽太奇怪的東西。
“我們現在最好是能先找到肖蝶,我估計上麵我們曾走過的迷宮般的通道,最終都會通到下麵這一層來。下方遠比上麵的石窟要寬敞,即便是逃命,也要容易一些。”我說道。
“問題是在這裏通信工具幾乎都沒有信號,要找到她可不那麽容易。”阿華皺眉說道。
“我……我有辦法。”他身後的five結結巴巴地說。
“怎麽?”
“我的鼻子很靈,我……我能記得她身上的氣味。”five小聲說。
“不錯,剛才就是她提醒我說,她似乎聞到你們兩個的氣味,我們才往這個方向過來的。”
葉淩菲看著five,臉色有些古怪。我輕輕碰了她一下,說:“別這樣看著人家,有什麽直接說好了。”
“我想,你不是聞到我們的氣味,而是能感知到我們的……精神波動吧?”葉淩菲說。
five呆了一下,臉上露出一絲迷茫,然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我的心微微一動,我算是六感都十分敏銳的。除了每個人都擁有的五感之外,作為第六感的靈覺,往往意味著一種神秘的直覺。這種神秘直覺般的第六感,其實就是和一個人的精神波動有關。
說起來精神波動什麽的,可能感覺非常玄幻,但關於人的意識、腦電波以及和周圍磁場的交互作用的研究,實際上早已經說明了即便人沒有靈魂這種東西,也至少是有著“精神”這種特殊的非物質存在於腦海深處的。
而每一個人的精神波動,或者淺顯點說每個人的腦波頻率,實際上都不一樣,當兩個人的腦波頻率趨近於一致的時候,這兩個人就會產生猶如心電感應般的神秘聯係。
而five對我們身上精神波動的追蹤,或許就源自於此。她很可能具有某種特殊的能力,那就是能識別不同人身上不同的精神波動。
當然,由於她在巨蟒腹中待的時間太長,因為大腦缺氧損失了大量記憶, 現在整個人都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這種能力到底是怎麽迴事,所以隻牽強地以為,是她能聞到我們身上的“味道”。
實際上這並非是物質化的味道,而是她記住了我們的精神波動的頻率,也就是腦波的頻率,所以在一定的範圍內,她能像雷達一樣大致定位我們所處的方位。
想通了這一點,我馬上意識到five既然能記住我們的精神波動,那麽對失蹤的肖蝶的精神波動,自然也不會輕易忘記。如果她說能夠找到肖蝶,那麽還真有可能找到她。
“你記住的精神波動,最遠能在多遠的地方發現對方?”我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如果沒有阻礙的話,可以在兩百丈的地方發現對方,當然,距離越遠,定位就越不準確。如果阻礙比較多的話,有可能就隔著十幾丈都發現不了對方。”five低聲說。
我注意到,five在描述距離的時候,用的是一個很古老的單位“丈”,而不是現代通常所用的“米”或者“公裏”。
不過現在似乎 不是追究這些細 節的時候。按照她 的說法,她可以在最近二三十米,最遠五六百米的地方發現被她記住精神波動的人,那麽我們要想直接找到肖蝶是不太可能的了,至少我們都要接近肖蝶在五百米以內才可以。
“我們就在這附近等她,我相信如果她也到達這一層地下區域,早晚會找到這附近來。”我想了想,說道。
“那些巨鼠呢?萬一它們追過來怎麽辦?”葉淩菲問。她畢竟是女孩子,對老鼠這種生物有著本能的害怕。
我想起先前成群結隊的巨鼠,它們一起衝過來時那股要將遇到的一切生物都嚼碎的可怕氣勢,感覺頭皮有些發麻。
先前在巨無霸太歲那裏的時候,如果不是這些巨鼠急著吞吃巨無霸太歲,我估計我和葉淩菲當時絕對沒有可能逃脫的。
想起太歲,我又下意識地摸了摸背包裏麵,然後整個人都僵住了。
我的手顫抖著從背包裏拿出來,手中是一個猶如矽膠的還在微微顫動的小型太歲。阿華和five還好,是第一次看見這玩意兒,根本就不知道它代表著什麽,而一旁的葉淩菲卻差點忍不住尖叫起來。
先前,她是看著我將這玩意兒扔出去的。真是見鬼了,它是怎麽迴到背包裏的?就算這詭異的太歲長了腳能自己跑迴來,可先前我明明已經將背包的拉鏈拉好,然後連鎖扣也扣上了的啊。
葉淩菲看著我手上的太歲,猶豫了一下說:“玉琮,會不會是剛才你放在背包裏的玉琮?”
我猛然間驚醒,將背包裏麵的玉琮拿出來。當我搶過five手中的手電筒,仔細用電筒照射玉琮的時候,這才發現這玉琮竟然比最開始我們發現它的時候,小了一圈。
要知道我五感敏銳,記憶也還不錯,對於一件自己重視的東西的大小和重量,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絕對不可能記錯這件玉琮的大小。可是現在,玉琮分明比我最開始見到它的時候,直徑小了約八毫米。
不要小看這八毫米,放在整個玉琮上,就相當於少了大概九分之一的體積和重量,而少掉的重量,又恰好是我手中托著的太歲重量的兩倍。
這麽看來,兩次詭異出現在我背包裏的拳頭大小的太歲,很可能是從玉琮上麵剝離下來形成的,換句話說,看似是玉石雕刻而成的玉琮,竟然能幻化成太歲?
對於這件玉琮,我再也不敢大意了,將它放在旁邊一個石台上,然後咬了咬牙,拿出匕首狠狠朝玉琮紮過去。
果然,雖然玉琮表麵的材質,幾乎和玉石一模一樣,但是匕首紮在上麵,卻並沒有像碰觸到光滑的石頭一樣被滑開,反而像是紮進堅韌的牛皮,進去一點刀尖,但是卻無法完全將玉琮紮透,能感受到強大的阻力。
更詭異的是,匕首尖端紮入玉琮的部分,竟然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一點點擠出來,而且被擠出來的匕首尖端,竟然變成了死灰色,最後像是經曆了千百年的時光,如同香燭燒過後的灰燼一樣掉落細碎的灰色粉末。
這柄匕首是合金材質的,又經過十分嚴格的淬火處理和精心打磨,哪怕是一般的特種部隊成員,都不一定能運用如此工藝精湛的匕首。
可是現在,隻不過是將匕首的尖端紮入一個不明來曆的假玉琮,取出來的時候竟然連尖端都在瞬間被腐蝕,這能夠分離出兩個太歲的假玉琮,到底是什麽來曆?
“要不將這個玉琮也扔掉?”葉淩菲咬了咬嘴唇說道。
我看了看石台上的玉琮,又看了看左手拿著的小型太歲,突然鬼使神差地將那個小型太歲放入了玉琮的圓孔中。
玉琮現在的圓孔直徑大概十六厘米,我手中的太歲直徑最多十三四厘米,因此很容易就放進去了。
太歲放入玉琮之後,竟然像是放入熱鍋的蠟燭一樣,瞬間化開了。化開的太歲變成了一攤濃稠的淡黃色黏液,然後附著在玉琮圓孔的內壁,隨後開始凝固,讓玉琮的體積,肉眼可見地增大了一小圈。
不多不少,增大的幅度正好讓玉琮多出了大約四毫米的直徑。很顯然,先前我扔出去的那個太歲,也是從玉琮之上剝離出來的。
“這是怎麽迴事?”看著玉琮詭異而神秘的表現,我感覺自己的智商有些不夠用了。
“這不僅僅是一件祭器,很可能還是一件法器。”葉淩菲盯著玉琮看了半天,再也沒有提要將它扔掉的話,反而是眼冒精光。
“何以見得?”我問道。
“玉琮外麵刻畫的紋路和巴蜀圖語相關的符文,本來我隻認識很少的幾個,大致能確定它的年代是古蜀開明王時期的。現在看來,這玩意兒似乎能夠控製太歲,或者說,太歲的存在,和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既然是如此重要的東西,怎麽會隨手埋在先前那片藍藻下麵,而且還有人故意指出它的位置?”我反駁道。
“它也許本來就被埋在那個位置,隻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將它取出來。或許,指引我們取出它的人,自己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如果這件玉琮是古蜀時期的法器的話,沾染了王國之力,除非同樣是古蜀王的血脈後裔,否則是根本不會被喚醒的。”葉淩菲說道。
“你的意思是說,有人知道我身上的金沙血脈和古蜀時期的杜宇帝有關,能夠喚醒這件玉琮模樣的法器,所以才故意留下線索讓我將它挖出來?”我明白過來,不由得身上冒出一身冷汗。
到底是誰?這個人看來對我十分了解,甚至將我的性格,以及我們所走的路線,都計算得清清楚楚,目的就是引誘我將這法器取出來。
現在想來,先前那些老鼠盡管個頭和數量都非常可怕,可麵對我們幾個人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太強的攻擊性,反而像是有人在操控著一樣,驅趕我們走入不同的石窟通道,然後讓我和葉淩菲掉入深淵,落在了太歲頭上。
甚至後來它們完成任務後,要撲過來吃掉我和葉淩菲時,也似乎受到某種力量的召喚,直接無視了我們的存在,而是撲向了那碩大的太歲,將太歲本身當成了食物。
就在我們疑神疑鬼的時候,玉琮上又出現了新的變化,那就是原本淡黃色的玉琮,其底部突然彌漫起一股藍色的光暈。這光暈的顏色無比熟悉,和我們之前看到的能發出生物熒光的藍藻幾乎一模一樣。
而在藍色的光暈當中,有一些光點顯得十分清晰。葉淩菲看著這些光點,突然驚唿道:“這是十二星次的星圖!”
我也有些蒙了,要知道前些日子查閱資料,我恰好看到過關於十二星次的資料。
十二星次初見於《左傳》《國語》《爾雅》等書,主要用於記錄歲星的位置。據《漢書·律曆誌》記載,十二星次是按黃道等分的,和二十四節氣有聯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各次起點在星空間的位置因受歲差影響而不斷改變。明末歐洲天文學傳入後即以十二次名來翻譯黃道十二宮名稱,如稱“摩羯宮”為“星紀宮”。各宮均按黃道經度等分。十二次在星占術中也被用作分野的一種天空區劃係統。
實際上,十二星次中作為主要觀測對象的所謂“歲星”,也就是太陽係中的木星。
古代不管東西方的天文學家,都曾以地球為觀測點,以相對不動的恆星為背景來觀測木星在天空的運動,正好約十二年繞天一周。也就是說,歲星每年要行經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每一星空區域都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共有十二個這樣的星空區域,即十二次,這樣用“歲在xx”就可以紀年了,十二年周而複始。
而西方國家更是根據黃道十二宮的觀測點劃分出了十二星座,隻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對十二星次的不同理解。
在東方,這 種以歲星為主要運 行規律紀年的方 式,又被稱為“歲星紀年法”。采用歲星紀年法不僅把周天分為十二星次,用以觀測日月星辰和節氣,還以十二次的位置劃分地麵上州、國的位置與之相對應。就天文說,稱作分星;就地麵說,稱作分野。
十二星次其名稱以及對應的十二地支分別是星紀(醜)、玄枵(子)、娵訾(亥)、降婁(戌)、大梁(酉)、實沈(申)、鶉首(巳)、鶉火(午)、鶉尾(未)、壽星(辰)、大火(卯)、析木(寅)。
它們分別對應地上的吳越(揚州)、齊(青州)、衛(並州)、魯(徐州)、 趙(冀州)、魏(益州)、秦(雍州)、周(三河)、楚(荊州)、鄭(兗州)、宋(豫州)、燕(幽州),同時也對應著西方黃道十二宮的十二個星座。
按照歲星紀年法的表示方法,如果歲星在某一年運行至星紀區域,這一年就記為“歲在星紀”,翌年歲星又運行至玄枵區域,該年就記為“歲在玄枵”,以此類推,十二年循環一次。
《國語·晉語四》中“君之行也,歲在大火”就是用歲星紀年的例子。
事實上木星圍繞太陽的公轉周期為十一點八六二二年,因此歲星並不是十二年繞天一周,而是每年移動的範圍比一個星次稍微多一點,漸積至八十六年,便會多走一個星次,這種情況叫“超辰”或“超次”。
此外,歲星紀年的十二年周期,又分別和十二地支以及十二生肖對應。比如今年是二〇一六年,按照農曆紀年是屬於猴年,猴在十二地支中代表著“申”,因此對應的歲星紀年就是“實沈”。
巧合的是,“實沈”對應的地上區域是古代的“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區。也就是說,今年的“歲”,是在古益州,即四川範圍內。
這個巧合讓我感覺到心生寒意,要知道所謂的“歲”,其實就是指“太歲”,木星被稱為歲星,畢竟離我們太遠,可眼前的太歲,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如果說民間所謂的太歲,隻不過是生長在潮濕陰冷地方的一種大型黏菌複合體,那麽我們麵對如此詭異的出現方式的太歲,卻絕對不敢這樣去想了。
玉琮上方的藍色星圖漸漸消失,接著原本已經化開的太歲,再度凝聚在玉琮的圓孔之內,隻不過這一次凝結成的太歲,個頭稍微小了一些。
我麵色凝重地將這小巧的太歲取了出來,卻不知道該怎麽處理它為好。
同時我又想到一個問題,如果說歲星紀年法計算超次的時間真的是八十六年,那麽這個時間段對於整個古蜀文明的發現過程來說,其實是十分詭異的。
因為八十六年前,也就是一九三〇年,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年份——三星堆是一九二九年被當地人發現,但直到第二年,即一九三〇年才被世人所熟知,在此之前對於古蜀文明的了解,不過是簡短的史料,和一些詩人留下的諸如《蜀道難》之類的詩歌罷了。
如果說一九三〇年拉開了探尋古蜀文明的序幕,而在八十六年後的二〇一六年,恰好是一個歲星“超次”的循環年份,中間會不會有什麽特定的事情發生?
按照歲星紀年法的規則來看,歲星超次的計算方式,和世界運行法則所產生的冗餘,總感覺十分相像。那麽有沒有可能,世界冗餘的產生,也和這種歲星運行超次是有關的?
我感覺到自己似乎觸摸到了一點真相的邊緣,可真正核心的東西,卻依然猶如霧裏看花,現在還無法完全看真切。
“我們需要返迴那巨型太歲的區域,我敢肯定,那裏一定藏著什麽秘密。”定了定神,我對其餘幾人說道。
“我沒意見,說實話,我還真想看看你們口中說的有近千噸大小的超級太歲。一個小太歲都如此神奇了,更不要說那個大家夥。別的不說,要是割下一塊帶迴地麵去賣,怕是都要值好幾萬塊。”阿華笑著說,一副無知無畏的樣子。
five自然也沒有別的意見,畢竟她失憶之後,腦袋還不完全清醒。
葉淩菲帶著些許恐懼看了我們來時的路一眼,最終還是勉強地點了點頭。
既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我們也就不再耽擱,暫時放棄了先尋找到肖蝶的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返迴的速度比我們來的時候要快一些,畢竟現在我們拿到了阿華身上的備用電池,又重新獲得光明。
不過為了節省電量,我們一路上還是隻打開了一個電筒。
迴到那巨大太歲所在的區域後,我們發現原來擠擠攘攘的鼠群已經不見了,也不知道是從哪條通道跑了。
不過電筒光照射到的地方,依然讓我們倒吸一口涼氣。在我們前方的地麵上,無數的骸骨堆積在一起,幾乎把上千平方米的地麵都鋪滿了。
要鋪滿如此大的麵積,還不止一層,那麽這裏的骸骨起碼都有好幾萬具之多!
我們仔細看了幾具離我們最近的骸骨,發現骨頭上麵有明顯的刀兵傷痕,根本就不是自然死亡的。
也就是說,這些骸骨都是被人殺死後堆積在這裏形成的,而他們生前的身份是什麽,為什麽會被集體殺死在這裏,我們都不得而知。
我和葉淩菲更是臉色蒼白。先前我們在黑暗中從骸骨山中一路爬下來,雖然也意識到周圍有不少骷髏,畢竟我們曾親眼見到過骨頭碰撞後燃燒的磷火,可我們怎麽也沒有想到,骸骨的數量,居然如此眾多。
“我曾經聽到過一個傳說,本來以為這不過是傳說而已,現在看來,這傳說怕是有幾分道理。”葉淩菲看著遍地的骸骨,有些感慨地說。
“什麽傳說?”我問道。
“傳說星次和分野對應的區域,每八十六年會產生一個太歲王,如果這一年沒有人惹太歲王生氣,那麽就會平平安安地過去。可萬一有人惹惱了太歲王,就有可能給整片分野範圍內的區域帶來巨大的噩運。”葉淩菲說道。
“你不會是想說,這些死掉的人,就是這種噩運的結果?”
“不,他們很可能是當時的蜀國王者因為害怕觸怒太歲王,而殺死的奴隸祭品。嗯,這件事隻可能是當時的蜀王做的,除了蜀王之外,沒有人能夠殺死幾萬人,卻在曆史上不留下任何記載。現在我開始相信真的有幾十米大小的巨大太歲了。一個享受了上萬奴隸作為祭品的太歲,就算生長得再誇張一些,我也不會感到奇怪。”葉淩菲苦笑著說。
我們看著眼前如山的白骨,想象著幾千年前的某一任蜀王,因為害怕觸怒太歲,而殺死了幾萬的奴隸作為祭品。如此酷烈的場麵,即便隻是想一想都感覺到震懾人心。
“不過,我想當時的蜀王,並沒有因此而轉走黴運,因為那之後不久,蜀國就滅亡了。”葉淩菲繼續說。
“你是說這裏死掉的好幾萬的奴隸,是被最後一任蜀王殺死的?”我問道。
葉淩菲點頭道:“不僅如此,很可能正是他的行為,才真正導致了蜀國的滅亡。一次性殺死幾萬蜀人,哪怕都是奴隸,這樣的罪行就算是能獲得太歲王原諒,怕是也會觸怒上天吧?更何況,誰知道他殺死這麽多奴隸的做法,不是受人蠱惑才做出來的?”
“就是不知道當年蠱惑十二世蜀王的人到底是誰,總不會是這裏的巨型太歲本身吧……”我笑著說,但是話音還沒有落,身上的冷汗就冒出來了。
如果說,這裏有幾十米大小的巨型太歲王,並不是一團真菌黏合體那麽簡單,而是有了某種初步意識的特殊生命體,那麽會不會就是它本身為了某個目的在蠱惑蜀王呢?
若這個推論正確,那麽先前一直在引導著我們來此,並控製著老鼠行動的幕後黑手,似乎也唿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