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所不為”的理念,達致“無為而治”的目的。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管理的世界也是一樣。每家企業,甚至每個管理者都會有一套自己信奉的管理哲學以及“使順了手”的管理方法。

    我不才,在這裏鬥膽對這些管理手法以“維數”的多寡作個簡單的概括。

    靠製度—一維管理法;靠製度、靠人的素質—二維管理法;靠製度、靠人的素質、靠企業文化—三維管理法……

    總的來說,一般的企業“維數”都較少,甚至於隻有“製度”這“一維”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因為這些企業等於暗地裏把“人的素質”這個要素忽略掉了—假設人的素質都達標,都不低。這種管理思想也十分合乎邏輯,並無什麽不可。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如果也隻憑借如此少的“維數”就想搞定一切,就會出大問題。

    比如說,我們的許多管理者都信奉這樣一條管理理念:“管理”這件事兒,其實越“簡單”越好。越“簡單”的東西越“好管”,不要把事情都弄得那麽“複雜”。所以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他們總是習慣於“一刀切”式的管理方法—一切都按“製度”來,誰也別那麽多“廢話”。

    但是,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我們總是在不停地完善、修訂“製度”。到頭來隻有“製度”本身變得越來越多,直至“堆積如山”,但實際效果卻總是“不盡人意”,令我們的管理者不勝煩惱。

    比如說,我公司就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明明是一件“特簡單”的事兒,甚至於可以說是屬於“常識”範疇的事兒,但無論你怎麽教育,怎麽管理,哪怕你把嘴皮子說破了,就是有一些員工“死不達標”,令你徒唿奈何!

    麵對這種情況,公司的某些主管雖說大傷腦筋,但卻苦無對策。他們對我大吐苦水—“還是人員素質不行啊!”“大家都是成年人,他們又不是小孩子,這種事兒還用我說嗎?”“這麽簡單的事兒,是個人都應該做到八九成。就算我承認他們素質差,起碼也得做個五六成啊!像現在這個樣,我看連兩成都沒有,真是令人無語了!”等等,總之,他們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在我們的管理者身上,因為這種情況的發生恰恰就是管理理念“維數”太少的結果。

    與之相比,我的管理理念則大為不同,我信奉的是—獎、罰、誇、罵、教、訓(訓練)、哄、嚇、騙、求。這“十字真言“。這十個字缺一不可,是為“十維”管理法,或者幹脆叫它“全息式”管理法也行。

    就是說,現實生活中的管理,其實遠遠比人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幾乎需要你使盡“渾身解數”才行,任何一種“簡化”的企圖都可被視為“偷工減料”的行為,即一種“偷懶”的行為,是永遠達不到預期效果的。

    比如說,即便“哄、嚇、騙、求”這四個字,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有些事情,如果對方一時難以理解與接受,而你又必須立刻“執行”的時候,“哄、嚇、騙(當然是‘善意的謊言’)”的手段往往能收到奇效。在對方實在無法或不願“執行”的時候,“求”,即坦白地承認自己的“弱勢”,通過主動將自身的“軟肋”暴露給對方來博取對方的同情,“迫使”對方“就範”也有可能是一招“妙棋”。

    總體而言,這“十字真言”有以下兩個方麵的意義:

    第一,中國人是天下最難“管”的民族,或者說得極端一點,幾乎是不可“管”的民族。因此,任何試圖將管理中國人的方法“簡化”的嚐試都是極端幼稚的,也必將是徒勞的。

    第二,我們與其在遇到管理問題時總是習慣性地將原因歸結於“人員素質差”,不如將“人員素質差”本身納入管理的範疇,然後想辦法解決它。否則,就隻能是自欺欺人。

    就拿前邊的例子來說,“這還用我說?他們又不是小孩子!”“大家都是成年人,用得著說嗎!”“把話說到這份兒上,連我都覺得臊得慌。”—不好意思,如果你的員工就是“不如孩子”,這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你又能怎麽辦?任由事態發展嗎?所以,放棄抱怨、放棄牢騷,從現在開始就把你的員工當“孩子”看,做好當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的準備,才是唯一有“建設性”的做法。否則就是自欺欺人,解決不了任何現實問題。

    還有,“這麽簡單的事兒,是個人都應該做到八九成。就算我承認他們素質差,起碼也得做個五六成啊!像現在這個樣,我看連兩成都沒有,真是令人無語了!”—不好意思,哪怕這確實是一個“1加1等於2”的問題,你的員工偏偏就是隻能得“20分”,你又能怎樣?放棄努力嗎?顯然不行。這個時候,“向現實低頭”才是唯一正確的做法。隻有承認了現實,你才能拿出具體的行動來。隻要你從現在就開始“行動”,一點點地努力,你的員工總會慢慢地好起來。他們會從20分慢慢進步到30分,再從30分慢慢“爬”到40分……直至也能夠達到八九十分的程度。盡管有些慢,但隻要你肯付出一點一滴的努力,不藐視“微小進步”的價值,最終你總會“大有收獲”的。如果你現在隻想做個“牢騷狂”,不肯麵對現實,不肯或不屑付諸行動的話,恐怕再過100年,你的“兵”們也還是會在“20分”上下打轉兒,不會有半點起色。

    而在所有這些案例中,麵對如此“難管”的下屬,“十字真言”中的任何一個字都是不可或缺的,這可不是說笑話。

    所以,實際上每一個做過父母的人都是天才的管理者,因為這十個字是他們每天與孩子打交道時都要用到的。

    但是,在這裏還要特別強調一點:“全息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原則問題”,而不是“程度問題”。就是說,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要掌握一個“全息式”的管理原則,但在程度的把握上一定要小心,切忌“過猶不及”。

    我在前邊說過,我們中國人是最難“管”的,甚至於幾乎是不可“管”的。任何試圖“管”中國人的“招兒”,總是會輕易地被我們“破解”掉。我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任何人都別想輕易地“拿住”我們。“破招兒”可是我們的超級強項,天生優勢。因此,如果你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像個老太太一樣不停地“絮叨”,你隻能招你的員工煩,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實效。因為你的員工遠比你聰明,他們總是能想出一百個辦法廢掉你的“武功”。就是說,你要嚐試著用你的“智慧”而不是“嘴巴”去管人。真正聰明的管理者,絕不會在管理工作中犯“過猶不及”的錯誤。他們總是善於在實際操作中預留一部分“模糊空間”與“迴旋餘地”,用自己的“智慧”與員工周旋,因此,他們總是能夠成功地讓員工在不知不覺中著了他們的“道兒”,削尖腦袋自己鑽進他們的“套”裏,而且還能心服口服,毫無怨言。這才是真正的管理上的“高人”。

    簡而言之,這就是一種在原則上“複雜化”,而在實際操作中“簡單化”的處事方法。

    其實,“簡單”與“複雜”的關係是管理學領域中一個永恆的“謎題”。因為它牽扯到了太多文化層麵的東西,所以也許永遠不會有最後的“正解”。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管理學當中,“簡單”與“複雜”都是絕對必要的,缺一不可—我們有時需要把“複雜”的事物看得“簡單”一點,是為“舉重若輕”;但有時卻必須將看似“簡單”的事情考慮得“複雜”一些,是為“舉輕若重”。

    以我的愚見,任何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事物都應以“舉輕若重”為妙,千萬不可小視,輕率為之。隻有在“文化”上,即思想意識上充分的“重視”了它,你才能做到在實際操作中的“舉重若輕”—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中化解掉一切煩擾。

    因此,也隻有弄清楚了個中奧妙之人,才能真正達到“隨心所欲,順其自然”的“化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快樂的”管理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勇並收藏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