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篇積累與雞肋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 作者:南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的“品牌價值”是需要“積累”的。如果你不重視“積累”,就有可能成為“雞肋”。
我們都知道,商品是有“品牌”的,品牌是有價值的。而“品牌價值”的大小,是需要“積累”的。所以有所謂的“百年老店”一說。
那麽,“人”是否可以有“品牌”呢?
當然有。所以才會有“做人”一說,有“人品”一說,有所謂“名人”一說。
而且人的品牌與商品的品牌一樣,如果想讓它有價值,並且還能夠保值或不斷的升值,也一定需要“積累”。
有人可能會非常不屑:如今這年頭,不一定什麽事都需要“積累”。隻要“炒作”得好就行。憑借炒作一夜“暴紅”的人多了去了。
我承認你說的有點道理,但是你也不能否認這樣一個事實:這些被“炒”紅的“星星”們,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就做好艱苦的“積累”的準備,那麽他們隻能像天上的“流星”,隻閃爍那麽一下就會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其實,真正的大腕明星們都是十分珍惜“積累”成果的人。他們總是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矯枉過正”地嗬護著自己常年“積累”的成果,所以才能一直紅到今天。
職場中人也是一樣。
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品牌”,“牌子”硬不硬,全靠我們自身的積累。
一個人的能力強不強、人緣好不好、人品正不正、廉潔不廉潔等等,都是你的“品牌”,決定著你的“市場價值”,甚至是“市場價格”—你的月薪水平、年薪水平、就業廣度、業內知名度、受歡迎度等等,這些都是你職場人生中“如影隨形”的價值或價格“標簽”,你想甩都甩不掉。
從這個意義上講,你和任何有著“明碼標價”標簽的“商品”都沒有任何不同,“品牌價值”的高低決定著你的“飯碗”以及碗中飯菜的“質量”。而得到這樣的“品牌價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絕對需要我們耐心地“積累”與小心地“嗬護”。
但是,“品牌”就像一個精美無比卻又脆弱異常的玻璃瓶,“積累”起來不容易,毀掉它卻很簡單。隻要你稍有不慎,你長年積累起來的成果就會在頃刻間崩塌,使你前功盡棄。
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很多職場中人對於這一點卻沒有絲毫概念。總是活在“雲裏霧裏”,搞不清狀況。
比如說,為了泄私憤,離開某家公司的時候給這家公司做點“手腳”,添點惡心;為了占點小便宜,虛填一張發票;為了逞口舌之快,搬弄一下是非……
也許你會認為這隻是“偶爾為之”,不足為慮。
但我要告訴你,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如果你不從現在開始就“懸崖勒馬”,你的這些“小惡”遲早會變成“大惡”。你早晚要“砸”了你的“品牌”,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而且,從“現實”的角度來說,“積累”還有一個好處:它可以成為一種巨大的“資源”,能夠在關鍵時刻派上大用場,甚至“救你一命”。
隻要你愛惜自己的“羽毛”,珍惜“積累”的成果,也就是說,隻要你能成功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價值”,就算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做一兩件“違心的事”,你也能成功地“逃過一劫”。
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即使你“做”了,大家也不會相信—不可能,他不是這種人。
反之,如果你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品牌”,甚至於總是輕易地做一些“砸”自己“牌子”的事兒,有些事即使你“沒做”,別人照樣會懷疑你,令你“百口莫辯”—這事兒肯定是他做的,他就是這種人。
沒辦法,我們中國人向來是習慣於看人“一貫的表現”,而不是“一時的表現”。
這就是“積累”與“品牌”的威力。
當然,即便對於“品牌價值”高的人來說,“違心事”也一定不能多做,一定要用堅強的原則性很好地控製住自己。否則,多好的“牌子”也會“照砸不誤”。因為世界上永遠不會存在怎麽折騰都能“屹立不倒”的“神仙品牌”。所以,千萬不能太“自信”,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丟掉冷靜的頭腦和堅強的毅力。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積累”。
總而言之,那些懂得“積累”的重要性並善於“積累”的人,總能成功地“成就”自己,為自己樹立起一個鮮明的“品牌”,從而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反之,那些缺乏“自控力”與“自淨力”,不懂“積累”的人,那些總是輕易地將自己的“積累”貶值,甚至“化為無形”的人,是天底下最大的傻子。這些人總是難逃“辛辛苦苦30年,一夜迴到解放前”的“厄運”,無論走到哪裏都會變成不折不扣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第八十五篇學會“欣賞別人”
欣賞,是一種智慧。
中國人擅長“滅”別人,也擅長“捧”別人。
隻不過“滅”的時候是真心的,“捧”的時候是違心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其實我們骨子裏都是“看不起”人的,我們隻覺得自己好,別人就是再好,也“不過如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我們這種“滅”人的習慣,可和大家耳熟能詳的“阿q精神”不太一樣。這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自我安慰”心理或者是所謂的“精神勝利法”,我們可是發自內心地覺得別人“不過如此”,“根本沒什麽大不了的”,“在某些方麵比自己差遠了”。
就是說,在“滅”人這件事兒上,我們絕對是玩兒真的。
這才是一件真正可怕的事情。
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
說的是無論高低貴賤,每一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而如果不分青紅皂白,見到人就一通亂“滅”,我們就會喪失掉從他人身上汲取“營養”的寶貴機會。
換一個角度來說,也許我們喜歡“滅”人的初衷,僅僅是為了不願意“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我們隻是想通過不“妄自菲薄”來給自己“提提氣”,“壯壯膽”,增強自己的“底氣”而已,這本沒有什麽不妥,但是“過猶不及”則會貽害無窮:我們會為了“滅”而“滅”,甭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對方“滅”了,殺殺他的銳氣再說。這樣做的結果,會讓我們變得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從而親手扼殺掉自己未來的成長空間。
所以,這種“滅”人,實際上也是在“滅”己,無異於一種“自殺行為”。
我身邊就常常充斥著這種“滅人高手”。
如果你對他說:“張三這件事幹得真漂亮!”
他會立刻迴答你:“這就叫漂亮?!我閉著眼睛都比他幹得好!”
如果你跟他說:“沒想到李四的畫畫得這麽好。”
他馬上就會嗤之以鼻:“整個兒一沒見過畫的人!我兒子五歲時畫得都比他強!”
如果你對他說:“王五在a方麵確實有些才華。”
他會立馬條件反射似的予以堅決反擊:“他在b方麵可是還差得遠呢!”
……
你想想,天天在這些人中生活與工作,你還能保持得住飽滿的熱情與激情嗎?恐怕多“火熱”的人都會被那一盆盆冷水澆得“透心涼”,逐漸變得消沉而喪氣。
其實說起來,我們中國人應該是天底下最喜歡聽“溢美之詞”的民族,最渴望得到“肯定”與“誇獎”的民族。
但可悲的是,我們中國人卻同時又是天底下最“誰也不服誰”的民族,最吝嗇“溢美之詞”的民族,最喜歡“滅”人的民族。
所以,我們中國人是最難從別人嘴裏聽到“溢美之詞”的民族。
這可是個大矛盾,大問題!
如何解決?
看來隻有“自己誇自己”這一條路可行了。
於是,我們就經常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樣奇特的場麵:幾個人坐在一起,每個人都在“誇讚”自己,根本就聽不進別人的話。大家的話都是“平行線”,誰和誰都不挨著,完全不搭界。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但是這種“各說各話”的“話局”,居然就也能高潮迭起、欲罷不能,延綿數小時而不停歇,最後讓所有的“參加者”也能充分地“盡興”而去。
看到這種怪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話局”場麵,相信老外們一定會驚詫得合不攏嘴,連唿“文化的差異真是不可思議”吧?
其實,說句老實話,若幹年前的我,也是一個功夫超一流的“滅人高手”。憑借一副天生的“話癆本色”,我可謂是“滅人無數”。
但是,我通過“滅”人,為自己到底換來了什麽呢?
無數印滿了血跡的“南牆”和腦袋上一個個碩大的包,還有那一點點也曾經令我暗暗竊喜過的“虛榮心”的小小滿足。
僅此而已。
所以,從35歲以後,我終於弄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欣賞”二字的獨特魅力。
我終於學會了“欣賞”別人,哪怕對方隻有那麽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長處,也往往會令我感慨良多,獲益匪淺。
而且,這種欣賞不僅僅來自“精英”,更來自一個個普通的生命。
我欣賞公司保潔員大姐的細致;欣賞保安大叔的責任心;欣賞年輕員工的創意;欣賞老員工的圓滑與成熟;甚至,每天上班前、下班後總能準時在小區門口遇到的那位拾荒大媽,拎著一個打著碩大補丁的麻袋,那麽認真地翻撿著一個個的垃圾箱,而且風雨無阻,從未見過任何“遲到早退”的現象,也令我極為感動。
也許她是為了家裏上學的孩子在拚搏吧?是希望她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絕不要再走她的老路吧?
正因為這樣,她對待“拾荒”這項工作極為認真負責。因為她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與管理,她是在為自己和自己的親人打拚。
這才是一種“原生態”的,最濃烈、最飽滿的“活法”,令人肅然起敬!
……
就這樣,學會“欣賞”別人的我變了。
變得更熱愛工作、更熱愛生活、更熱愛生命了。
“牢騷”變得更少了,真誠的“讚美”變得更多了。
麻煩事變得更少了,人際關係變得更融洽了。
心變得更寬了。
天地也變得更大了。
活著也就變得更舒服、更愜意了。
這就是“欣賞”二字的魅力與威力!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人容易驕傲,好歹給兩句好聽的就會翹尾巴。那不是害了他們嗎?”
坦率地說,我認為這句話非常正確,它準確無誤地戳中了我們中國人的“軟肋”。
但是,我還是要固執地“堅持己見”—即使這樣,我們也要努力地去“欣賞”、去“讚美”,不要怕人家“翹尾巴”。
說實在的,如果你的員工都能成為“驕傲的小公雞”,那是你的本事。
就算他們偶爾也會彼此啄上兩口,互相鬥鬥氣,但最終他們的戰鬥力總比一大群無精打采的“廢物點心”強!
記住,無論你怎麽“欣賞”、“讚美”你的員工,你的員工怎麽“翹尾巴”,他們的“個人英雄主義”也不可能超過美國人—老祖宗幾千年的文化在那兒擺著呢,無論怎麽“得瑟”,他們也變不了天!
反過來,即使你把你的員工都打造成了“蔫茄子”,他們也不可能變成“個人雖熊,但團隊很牛”的日本人。
所以,“欣賞”你的員工,“讚美”你的員工,盡管確實也會有後遺症,但絕對是利大於弊。
因為就算把他們慣出了一點“英雄主義”的苗頭,他們也不可能把尾巴翹到天上去,像美國人那樣無法無天。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中國人可謂是集合了美日這兩個民族的所有優點,這可是“得天獨厚”的!
我們身上既有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印記,又同時具備日本人的“集體主義”精神。
這兩個優勢要是都能被充分地激發出來,我們的企業“滅”掉個把美日企業應該不在話下。
問題是,我們的“滅”人文化封殺了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並把它們一個個地都變成了束縛我們手腳的劣勢。
而“欣賞”,是解開這道枷鎖,將這些優勢統統釋放出來的唯一鑰匙。
讓我們一起將“滅”人的刀槍入庫,打開彼此“欣賞”的閘門吧!
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就擁有了一個共同見證奇跡發生的機會!
第八十六篇不合邏輯的“邏輯”—別瞎琢磨人!
在“傻大姐精神”麵前,“福爾摩斯”是渺小的。
中國人善於“邏輯推理”是舉世聞名的,在這種才能方麵,中國人的素質絕對是“一級棒”,一點也不比歐美人(尤其是誕生了“福爾摩斯”的英國人)差。
但活活要了親命的是,我們中國人的“邏輯推理”天分往往不是用在“事兒”上(這點和西方致命地不同,人家可是把“邏輯推理”能力基本上都用在了事兒上),而是用在了“人”上。
這還不算完,我們那鬼斧神鑿般的“邏輯推理神功”還往往是用到了“別人”身上,而自己卻常常是“不拘小節”之人,一天到晚大大咧咧、七葷八素,天上一半地下一半的,言行舉止毫無任何“邏輯”可言。
這種現象是一個巨大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則為我們中國人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那就是,中國的人際關係特別“累人”。
簡單點說,就是我們中國人一方麵做事嚴重缺乏條理與邏輯性,一方麵卻又十分鍾愛拿極為嚴絲合縫的“邏輯關係”去“推理”他人的言行舉止;自己活得亂七八糟,卻總是喜歡嚴謹地“分析”、“推理”別人的活法,或者說得再直白點兒,我們往往過於擅長“懷疑人”、“琢磨人”,過於喜歡編寫“電影劇本”,做一些“無中生有”、“挑撥事端”的事情,所以,我們中國人彼此相處起來總是特別累。
打個比方,某人前天說了a話,昨天做了b事,今天發生了c行為,實際上當事人的a、b、c表現可能僅僅是一種巧合,本人並沒有什麽特殊的用意,但是他身邊的人卻會運用他們那無與倫比的“邏輯推理”能力開始為a、b、c作“診斷”,強行地為其捋出一條清晰的“邏輯線”,然後就極其自信地給這個人下最終“判決”—這人肯定心懷鬼胎,圖謀不軌,要小心了!
而那個“倒黴蛋兒”,當事人,其實還完全蒙在鼓裏,渾然不覺他做的事情已經讓別人編成了“電影劇本”,而且還是特“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那種,等待他的將是他人狐疑的眼神和刻薄的言語,而他自己也隻有在不明就裏的情況下“自認倒黴”的份兒了。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來,我們不能說這種類型的“推理”毫無水平可言,既然是老祖宗傳給我們的“傳家寶”,這種“邏輯推理”的天分可是經過了“千錘百煉”的,當然有著極高的“質量”。
問題是,我們絕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常行為,實在是“配不上”如此高質量的“邏輯推理”。
你想想,除非是受過國家安全局或美國中央情報局專業訓練過的“專家級”人才,有幾個人的日常言行舉止是完全按照嚴謹的“邏輯關係”走的?真要是水平高到這個份兒上的主兒,恐怕也不會做出那麽容易就能讓您“看穿”的蠢事兒吧?
所以,用如此高端的“邏輯推理”工具來對付我們這些“市井小民”,實在是“殺雞用牛刀”了,整個兒一“大材小用”。
就是說,雖然我們中國人極為喜歡“琢磨人”,但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屬於那種“瞎琢磨”的範疇,拿著那麽一點點的線索,生生地給別人編成“劇本”,還要強迫別人擔任“主角兒”,不承認就是“不老實”、“滑頭”的表現,直弄得別人累,自己也累。天天給別人設個套兒讓人家鑽,套上了別人也套上了自己,整個兒一“沒事兒找事兒,窮折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作為一個有著八年留學經驗的人,我極為理解一些人在國外待得長了,就不願意再迴來的心情。他們這樣做理由固然有很多,但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在中國打理人際關係實在是“太累”,而和外國人相處則要“輕鬆”得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外國人實在是“簡單幼稚”得可愛,完全是“心無旁騖”的那種感覺,無論在他們麵前說什麽話,做什麽事,人家也不會瞎琢磨,亂聯想,胡編“劇本”,所以在外國人麵前倒可以保持一種“自然態”,說話做事沒那麽多顧忌,活得很舒服。
就拿我所在的公司而言,我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近八成時間,往往都會浪費在處理一些毫無意義的“人際關係糾紛”上邊。
比如說前一陣兒銷售部的兩位美女就莫名其妙地“掐”起來了,弄得淚流滿麵,花容暗淡。兩人分別找到我痛訴對方的種種“惡行”,美其名曰“忍了對方好久了,今天這樣做是‘為民除害’的行為,是為了公司長遠利益著想”,末了還要加上一句“領導,請您一定相信我,對方絕對是人品有問題。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您就看著吧,遲早有一天您會明白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我聞之實在是哭笑不得。其實,她們列舉的對方的“惡行”,實在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常瑣事”。但在她們的眼裏,這些卻絕對是“別有用心”、“不懷好意”的行為,而且日複一日,隨著她們對對方的種種“蛛絲馬跡”的“邏輯推理”的進一步加深,這種在她們腦海裏已經形成了雛形的“電影腳本”變得愈發“成熟”,愈發“清晰”了起來,真正是“沒鬼也讓人想出了鬼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方的“惡人”形象越來越“生動”,越來越“立體”,越來越“唿之欲出”,終於釀成了“戰爭”全麵爆發的結果。
我隻有耐心地跟她們說“我不否認她的言行可能是有一些欠妥之處。但這並不代表著她的人品一定有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說一些別人也許不那麽喜歡的話,做一些別人可能不太能夠接受的事。隻要我們好好溝通一下不就能解決問題了嗎?為什麽一定要把‘壞人’的帽子扣在人家的頭上呢?”“我不同意你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說法。盡管我不否認‘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必然會進一步加深對一個人的理解’這種說法本身的正確性。但是你這種說法等於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對方肯定是個‘壞人’,隻不過我和她相處時間較短還沒有看出這一點,這個前提我不能接受。我不否認她在以後的日子裏依然有說錯話、做錯事的可能,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是個‘壞人’這件事得到了證明。這就好像你也無法保證今後的日子裏不會說錯話或做錯事一樣,如果那時我也對你說‘原來你是個壞人,我真是看錯你了。’你能服氣嗎?”
當然,這件事最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沒過兩天,小姐倆就好得跟親姐妹似的。不過,日複一日地處理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確實牽扯了很大的精力,讓人十分頭痛。
其實想起來,盡管我們都喜歡去琢磨別人,但是“琢磨別人”這個過程往往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恰恰相反,它帶給我們的隻有痛苦。
因為我們的這種“琢磨”,不是把人家往“好”裏琢磨,而是把別人往“壞”裏琢磨,憋著勁兒地幻想著人家是如何想“謀害”自己的。而且,由於我們的這種“琢磨”勁兒一旦開了頭兒,就會刹不住閘,變得身不由己,不停地往“深”裏琢磨,往“神”裏琢磨,越琢磨越“栩栩如生”,好像跟真的似的,因此我們就會隨著“真相”逐漸“大白”起來而變得唿吸急促,冷汗淋漓,心神不寧,心情極度鬱悶—整個兒是“幻想狂”加“受虐狂”的架勢,吃飽了撐的,自己作踐自己。
不過,這隻是“瞎琢磨人”的“一重苦”,還有“二重苦”在等著您呢!
您想想,天底下又不是隻有您一個人喜歡“瞎琢磨”,大家都喜歡。您要是三天兩頭成了人家的“琢磨對象”,人家為您一個人兒“量身定製”的“電影腳本”裏的“絕對主角兒”,看您累不累!
這不是閑著沒事兒窮折騰嗎?
不幸的是,這種“折騰文化”恰恰是我們的國粹。
我們已經繼承了幾千年,恐怕下麵的幾千年還得被繼承下去……
人家英國人幾個世紀才出了一個神探“福爾摩斯”,而我們卻幾乎全民都是“福爾摩斯”。
不知道這是上帝對我們的懲罰還是恩賜。
拜托!“福爾摩斯”是虛構的!
而我們每天要麵對的生活卻是極其真實的,雜亂的,隨機的,粗糙的,熱騰騰的,容不得那麽多精雕細琢的“電影腳本”和嚴絲合縫的“邏輯分析”!
活得糙點兒不好嗎?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那麽一股子“傻大姐”的勁兒,“阿q”的勁兒,凡事不亂想,不瞎琢磨,也許我們這個世界會美好得多!大家活得也都輕鬆得多!
“傻大姐精神”萬歲!
第八十七篇快樂的“壓力”
如果你能學會享受運用自己的智慧“破解”壓力的過程,“壓力”就會變成一個快樂的東西。
古人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極端點說,現代的職場中人,心理健康方麵的“健全者”可謂鳳毛麟角。
我們這代職場人,雖說堪稱幸運,正趕上中國百年不遇的重大曆史發展機遇期,有幸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與“見證者”。但也堪稱不幸:早生20年,就會在“衣食住行”無憂的“計劃經濟體製”下過著“優哉遊哉”的日子;晚生20年,就能在一個已經徹底成為世界超級發達強國的國家中縱情享受“現代文明”的甘美果實。
但是,偏偏是我們這一代處在時代巨變的風口浪尖上的“中流砥柱”們,要承受時代變遷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就是說,我們這代職場人所需承受的壓力之大,也許會是中國百年發展史上“絕無僅有”的。
在這種背景下,對於現代職場人來說,如何化解壓力,維持“心理健康”就成了一個不得不麵對的重大現實問題。
實際上,在這個日趨多元化的社會裏,“減壓方法”也是“多姿多彩”的,什麽“縱聲呐喊法”,什麽“運動流汗法”,什麽“胡吃海喝法”……總之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
但我以為,其實所有這些“減壓法”都是“治標不治本”—它隻能為你提供暫時解決問題的機會,下次相同的問題來了,你還是照樣“沒轍”。
所以,真正關鍵的,是找到一個能夠“治本”的方法。
實際上好好想想,到底何謂“壓力”?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客觀上的“壓力”其實原本“少之又少”,絕大多數壓力都屬於“主觀壓力”。就是說,絕大部分的壓力是因為我們自己想不開,把它看做了“壓力”,並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隻要我們能夠把它“看開”了,至少每個人可以自動減去80%的“壓力”。這就好像一下子卸掉了一個200斤重的大包裹,令我們立馬感到“神清氣爽”,也就能拿出更多的精力與能量去應付剩下的20%的“客觀壓力”。
而做到這點,就需要我們進行“思想減壓”。這裏真正的關鍵,是改善我們的“生存哲學”。
現如今社會上下掀起了一股“國學熱”、“複古熱”,其實就是這種改進“生存哲學”的需求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實在是值得鼓勵。但願這不是一時的風潮。
我才疏學淺,萬萬不敢妄自拿深不可測的“國學”說事兒。在這裏僅僅是“湊個小熱鬧”,向列位介紹一個自己“減壓”的小方法。
可能是因為a型血的緣故,我自小遇事喜歡鑽“牛角尖”,而且還是“一鑽進去好久都拔不出來”的那種人。以至年未及40,已經頭發花白,頗有“用腦過度”的症狀表現。
直至一日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對某位著名導演的專訪節目,那位被訪名導的一席話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存哲學”。
她在介紹自己如何克服拍片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時說了一句話: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總是采取這樣的態度—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聽聞此言,我真可謂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盡管這是一句“樸實無華”的話,但在我聽來,幾乎字字是“珠玉之言”。
首先,無論遇到多麽棘手的困難,哪怕是那種你認為“絕對不該發生”的事,你都必須弄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它“已經”發生了。這是你必須麵對的“現實”。
然後,既然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無論你多麽心不甘情不願,你都必須“接受”這個現實,沒有其他的選擇。
接著,你要迅速冷靜下來,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並一定要盡全力去“實施”它。
最後,無論這個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得到了何種程度的解決,你都要在確認了你已經“盡了全力”的基礎上“放下”它。無論這種“放下”意味著“繼續前進”還是“徹底放棄”。
從那以後,每當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棘手難題,感到“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時候,我總是會先閉上眼睛,做一分鍾深唿吸,同時在內心深處對自己重複一遍這句話。這樣,再重新睜開眼睛的時候,我總會感到心裏又充滿了“底氣”,有充足的精力與能量對抗眼前的困難。
不僅如此,如果你還能將“調整心態”、“化解困局”當做一種“鍛煉心智”的手段,甚至於是一種有趣、刺激的“智力遊戲”的話,你的收獲會更大。
打個比方,你排了一個通宵的隊等著買某種新上市的緊俏商品。但偏偏在輪到你的時候這種商品賣完了。你會怎麽想?一般情況下,是個人心裏都會像“吃了蒼蠅”一樣別扭至極—真是太倒黴了,怎麽偏偏輪到我?真是老天都要和我作對啊!
可是如果你能換一個想法—這真是我的幸運!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偏偏到我這兒東西賣完了。這說明我在“老天”那兒都掛上號了。沒想到“老天爺”這麽看得起我,在百忙中專門為我一個人創造了一次這麽好的鍛煉心態的機會!這可是“天大”的麵子,一定得好好珍惜!—一切就會大不一樣,你不但不會度過“晦澀”的一天,相反,卻能享受一整天的好心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打個比方,有人在公司散播你的“謠言”,擺明了要給你“小鞋”穿,而且已經初步達到了目的,讓你既憤怒,又苦惱。你怎麽辦?極力替自己辯解,還是迴到家躲進被窩裏大哭一場?如果我是你,我不但不會過多的煩惱,相反會很興奮。因為對我來說,一場有趣的“智力遊戲”就要開始了!你不是想“整”我嗎?沒問題,咱們就好好玩玩,看看誰的“腦子”快,“智力”高。從現在開始,我就要進行“敵情分析”、“形勢判斷”、“資源評估”,充分地設計好戰略戰術,然後把它淋漓盡致地施展出來,一定要見個高低。隻要我充分地發揮了,玩夠了,就算輸了我也不會介意—是自己本事不濟,不怪人家。就是說,即使輸了,我也能做到“放得下”。
實際上,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其實有“壓力”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想想,人生幾十年,如果遇不到任何壓力與困難,凡事都“順”得不行,那樣的人生還有什麽意思呀!
所以,“萬事順遂”的人生肯定是特“黑暗”、特“恐怖”的人生。至少是特“無聊”的人生。
這就像是玩電子遊戲,總是“難度”越大的越好玩、越刺激,成功後的成就感也越大。
因此,如果你能從克服壓力與困難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與刺激,實際上“壓力”就已經溜掉一半了。這就是“壓力”的可愛之處。
讓可愛的“壓力”們來得更猛烈些吧!
第八十八篇靠自己!
隻有“自信”是遠遠不夠的。要把“靠自己”看成是一門“哲學”,一種“信仰”。
如今這年頭,“自信”泛濫。
十個人裏得有九個會說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自信”。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自信”的含義。他們的“自信”充其量隻能說是一種“自我意識”,甚至是一種“盲信”。就是說,一旦碰到真正的困難,他們的自信往往會變得“不堪一擊”,頃刻間“煙消雲散”—估計除了“六神無主”與“怨天尤人”之類的東西,也不會剩下別的什麽了。
所以,這種毫無“抗擊打”能力的“自信”,隻能是一種“偽自信”,是拿來騙小孩子的把戲。
真正意義上的“自信”,絕對是無堅不摧的。擁有這種自信的人,一定會無敵於天下。除非他們自己放棄,他們絕無失敗的可能。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自信”,其實是一門極為高深的處世哲學,甚至,是一種“信仰”,一種“宗教”。這種“宗教”表麵上看似乎每個人都懂一些,但是能真正“參透”它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人”的潛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無限”的。而我們每一個人理論上都有可能將自己的潛力開發至“極限”。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創造“奇跡”的能力,有做成一件把自己都“嚇一跳”的事情的能力。
關鍵看你怎麽“想”,怎麽“做”。
深受世界影迷崇拜的功夫巨星李小龍,曾經因為力量訓練的方法不得當拉傷了背部肌肉神經,弄到臥床不起,隻能坐輪椅活動的程度。醫生告訴他,養好傷至少要用半年,而且終生都不可能再從事任何劇烈的身體活動了。這對於正“如日中天”的李小龍來說無異於宣判了事業上的“死刑”,宣告了他“武打明星”及“武術家”生涯的結束。
李小龍異常痛苦,但並沒有就此消沉。利用這段臥床養病的時間,他親筆起草了大量的武學筆記,並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哲學書籍。其中一位美國哲學家的理論給了他巨大的啟發與力量,這位哲學家認為:在充滿了醜惡與黑暗的世界裏,隻有你“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光亮。隻有你自己是自己唯一的指望。隻要你能做到徹頭徹尾的“信自己!靠自己!”,把這當做自己唯一的“信仰”,你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奇跡!
在這位哲人的指引下,李小龍很快就開始進行傷後的恢複性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李小龍就奇跡般地重新站了起來,並且比以前更強壯,動作更有力、更靈活。
為他看病的醫生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聲驚唿李小龍“顛覆了醫學的常識!”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隻是李小龍,現今已享譽世界的武打明星成龍、李連傑、甄子丹也都有過類似的經曆:他們都曾經因為身負重傷而被醫生宣告過“動作演員”生命的結束,但都憑借驚人的毅力戰勝了傷痛,神奇地恢複了元氣,重新活躍在大銀幕上。
這些已經取得了人生巨大成功的人,在他們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都曾經體驗過跨越人體“極限”的痛苦與快樂。因此,他們才是真正參透了“信自己!靠自己!”這門深奧哲學的人,是真正的“高人”。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是我摯愛的一句格言。
“人”是山,“困難”是山,“條件”是山,“環境”是山……如果它們都“不過來”,你怎麽辦?放棄嗎?當然不行。腿長在你自己的身上,你“走過去”不就完了嗎?隻要你從現在開始就邁開雙腿往前走,假以時日,那些“山”遲早會踩在你的腳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年共產黨成立的時候,那是一支多麽稚嫩的隊伍啊!而且,那個時候周遭的環境又是那麽險惡。
所以當時有人說,這個政黨想要“打天下”簡直是“癡人說夢”,就算能打下來,也至少要用100年。
但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們的黨隻用了28年的時間就打下了天下,建立了新中國。這是一個何等的奇跡!
實際上,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我們的黨,我們的隊伍始終處於一種物質條件極度匱乏,客觀環境極度惡劣的情況中。我們之所以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完全都是靠挖掘“人”的潛力。
所以毛主席說“人定勝天”,就是這個道理。
“改革開放”也是一樣。雖然那個時候我們懂得了借助“外力”的重要性,但那也是我們自己“拿來”,而不是等著別人“送來”。而這種“拿來”,也是我們的國人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與主觀能動性,憑借著巨大的創造力才能做到的。所以,我們隻用了區區30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數百年的發展之路,取得了輝煌的成功,開創了一條擁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讓所有曾經詛咒過我們必然會“崩潰”,必然會“失敗”的西方“精英們”大跌眼鏡,隻有狂抽自己嘴巴的份兒了。
這就是中國人的“自信”帶來的強大生命力!
這就是中國人的“自信”創造的偉大奇跡!
李小龍在他的哲學理論中號召大家學“水”。他認為“水”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物質—放到方形容器中就會變成方形,放進圓形容器中就會成為圓形;“抽刀斷水水更流”,沒有人可以傷害水,但是“滴水穿石”、“海嘯傾城”,水卻可以摧毀世上的一切物質。
所以,“水”是體現“終極自信”這一哲學的最完美介質。
如果我們都能達到“水”的境界,我們就一定會最終進入“隨心所欲,順其自然”的化境。
靠自己!
隻有你自己能夠成為一切事物的“發動者”,“實踐者”與“掌舵人”。
靠自己!
隻有你自己是你的“宇宙”中唯一的主宰者,隻有你自己是你自己的“神”。
靠自己!
你就可以“無所不能”,無往不勝。
後記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這句話是我的最愛。它說的是一旦某種東西讓賊“盯上了”,就很難逃脫最終落入“賊手”的命運。
我之所以喜歡這句話,是因為它意味著一種近似於偏執的執著,意味著一種百折不撓、永不放棄、鍥而不舍的精神,尤為重要的是,還意味著一種敢於變通並善於變通的“靈活性”。
說起來,天下之“賊”都是我在本書中大力推崇的“至拙”之人。他們既善於“堅持”—一旦“瞄上”某個東西,絕不輕易放棄;也善於“變通”—他們從不固執地“一條道走到黑”,總是善於隨機應變,因地製宜,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達到目的。
在現今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裏,“成功”是件說起來“易”(看兩本“成功學”的勵誌書籍,就會覺得自己其實也是個天才),做起來“難”(放下書本實際“操練”一下,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麽迴事兒)的事兒。不具備點“賊性”(盯住不放,鍥而不舍的精神)還真的是難以將“成功”收入囊中。
其實,很多“成功學”書籍的作者,他們中的很多人往往是已經成功的人士,在他們通往成功的路上都嚐盡過各種各樣“不堪迴首”的“艱難困苦”。但是為了不至於“嚇倒”讀者,或者出於某種“遮醜心理”,讓讀者望而卻步從而影響書的銷量,也有一些作者人為地隱藏或淡化了這一“苦澀”的部分,隻將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麵展示出來,讓讀者產生一種“唾手可得”般的,“飄飄然”的陶醉感,腦子裏能立刻幻想出若幹年後享受豪車洋房,過著奢侈生活的“模樣”。
但是,無論多麽不堪迴首,無論多麽艱難恐怖,要想“成功”,有些“關卡”是一定要“闖過去”的,在這一點上容不得半點僥幸心理(當然,“富二代”之類的人群除外)。
在本書的某些文章中,我試圖幫助大家尋找一條相對容易的“成功”捷徑。但,隻要“堅持”依然是成功絕對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其實,世上也許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捷徑—因為,無論多簡單、多小的事情,一直“堅持”下去也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兒。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過雷鋒同誌“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這就傳神地揭示了“無論多簡單的事兒,能堅持做一輩子都是了不起的人”這個道理。
所以,如果沒有一點“就怕賊惦記”的這種“惦記”勁兒,沒有一種近似於偏執的“執著”勁兒,還真的很難做到“堅持”,尤其是長久的“堅持”。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的成功人士,所有的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堅持”的人,還真不是“正常人”,他們肯定都是某種程度的“偏執狂”。
但是,“偏執”不等於“矯情”,更不等於“固執”。“賊”之所以隻“惦記”,暫時還沒“出手”,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看到最佳的“出手”時機,還沒有具備最佳的“出手”條件。就是說,他們其實一點都不“固執”,他們很懂得變通,很有靈活性。在這裏,“變通”、“靈活性”與“堅持”、“原則性”並不是一對彼此矛盾的詞組,恰恰相反,它們彼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通過適度的“靈活”與“變通”,“堅持”才能更好更快地升華為“成功”。
與“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這句話相唿應,我還十分欣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精神。其實,這兩句話具有相同的神韻。首先,就算嚐到了暫時的失敗,也絕不氣餒;然後,隻要“氣候”“條件”一合適還會再從地裏頑強地“冒”出來。任憑你如何踐踏、侮辱、焚燒、損毀,隻要給我留點“根兒”,留點“念想”,我就依然會頑強地“卷土重來”。這是一種多麽可怕的生命力!擁有這種精神的人將無敵於天下—我是野草我怕誰?還有誰能傷害我?還有誰能阻擋我?
最後,這兩句話還共同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息—“低姿態者”得天下。無論是“賊”還是“野草”都是“卑微”的存在。因為“卑微”,所以不招搖,不惹人耳目,因此就為自己“做事”提供了寶貴的空間與時間;因為“卑微”,所以不敢驕傲,因此就會腳踏實地、任勞任怨;因為“卑微”,所以就會始終保持“危機感”,使自己能夠做到隨時“居安思危”,總是能夠迅速地付諸行動;因為“卑微”,所以很難樹敵,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成功路上的障礙;因為“卑微”,所以易於勾起他人“惻隱之心”,從而容易得到更多的幫助……
如果你想成功,那就放棄那些無聊的,對於“光鮮亮麗”的“成功模式”的幻想吧!你要嚐試著做一個“卑微”的存在。因為,“光鮮亮麗”的東西往往脆弱得不堪一擊,“卑微”的東西卻可以戰無不勝。從這個意義上講,卑微即強大。
又想起了一句老生常談“其實我們每個人唯一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就看你能否戰勝自己。”
別指望由別人來為你指出一條成功之路,其實每個人的成功之路都在自己腳下,欠缺的也許隻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勇氣與努力。
我們都知道,商品是有“品牌”的,品牌是有價值的。而“品牌價值”的大小,是需要“積累”的。所以有所謂的“百年老店”一說。
那麽,“人”是否可以有“品牌”呢?
當然有。所以才會有“做人”一說,有“人品”一說,有所謂“名人”一說。
而且人的品牌與商品的品牌一樣,如果想讓它有價值,並且還能夠保值或不斷的升值,也一定需要“積累”。
有人可能會非常不屑:如今這年頭,不一定什麽事都需要“積累”。隻要“炒作”得好就行。憑借炒作一夜“暴紅”的人多了去了。
我承認你說的有點道理,但是你也不能否認這樣一個事實:這些被“炒”紅的“星星”們,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就做好艱苦的“積累”的準備,那麽他們隻能像天上的“流星”,隻閃爍那麽一下就會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其實,真正的大腕明星們都是十分珍惜“積累”成果的人。他們總是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矯枉過正”地嗬護著自己常年“積累”的成果,所以才能一直紅到今天。
職場中人也是一樣。
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品牌”,“牌子”硬不硬,全靠我們自身的積累。
一個人的能力強不強、人緣好不好、人品正不正、廉潔不廉潔等等,都是你的“品牌”,決定著你的“市場價值”,甚至是“市場價格”—你的月薪水平、年薪水平、就業廣度、業內知名度、受歡迎度等等,這些都是你職場人生中“如影隨形”的價值或價格“標簽”,你想甩都甩不掉。
從這個意義上講,你和任何有著“明碼標價”標簽的“商品”都沒有任何不同,“品牌價值”的高低決定著你的“飯碗”以及碗中飯菜的“質量”。而得到這樣的“品牌價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絕對需要我們耐心地“積累”與小心地“嗬護”。
但是,“品牌”就像一個精美無比卻又脆弱異常的玻璃瓶,“積累”起來不容易,毀掉它卻很簡單。隻要你稍有不慎,你長年積累起來的成果就會在頃刻間崩塌,使你前功盡棄。
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很多職場中人對於這一點卻沒有絲毫概念。總是活在“雲裏霧裏”,搞不清狀況。
比如說,為了泄私憤,離開某家公司的時候給這家公司做點“手腳”,添點惡心;為了占點小便宜,虛填一張發票;為了逞口舌之快,搬弄一下是非……
也許你會認為這隻是“偶爾為之”,不足為慮。
但我要告訴你,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如果你不從現在開始就“懸崖勒馬”,你的這些“小惡”遲早會變成“大惡”。你早晚要“砸”了你的“品牌”,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而且,從“現實”的角度來說,“積累”還有一個好處:它可以成為一種巨大的“資源”,能夠在關鍵時刻派上大用場,甚至“救你一命”。
隻要你愛惜自己的“羽毛”,珍惜“積累”的成果,也就是說,隻要你能成功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價值”,就算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做一兩件“違心的事”,你也能成功地“逃過一劫”。
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即使你“做”了,大家也不會相信—不可能,他不是這種人。
反之,如果你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品牌”,甚至於總是輕易地做一些“砸”自己“牌子”的事兒,有些事即使你“沒做”,別人照樣會懷疑你,令你“百口莫辯”—這事兒肯定是他做的,他就是這種人。
沒辦法,我們中國人向來是習慣於看人“一貫的表現”,而不是“一時的表現”。
這就是“積累”與“品牌”的威力。
當然,即便對於“品牌價值”高的人來說,“違心事”也一定不能多做,一定要用堅強的原則性很好地控製住自己。否則,多好的“牌子”也會“照砸不誤”。因為世界上永遠不會存在怎麽折騰都能“屹立不倒”的“神仙品牌”。所以,千萬不能太“自信”,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丟掉冷靜的頭腦和堅強的毅力。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積累”。
總而言之,那些懂得“積累”的重要性並善於“積累”的人,總能成功地“成就”自己,為自己樹立起一個鮮明的“品牌”,從而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反之,那些缺乏“自控力”與“自淨力”,不懂“積累”的人,那些總是輕易地將自己的“積累”貶值,甚至“化為無形”的人,是天底下最大的傻子。這些人總是難逃“辛辛苦苦30年,一夜迴到解放前”的“厄運”,無論走到哪裏都會變成不折不扣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第八十五篇學會“欣賞別人”
欣賞,是一種智慧。
中國人擅長“滅”別人,也擅長“捧”別人。
隻不過“滅”的時候是真心的,“捧”的時候是違心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其實我們骨子裏都是“看不起”人的,我們隻覺得自己好,別人就是再好,也“不過如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我們這種“滅”人的習慣,可和大家耳熟能詳的“阿q精神”不太一樣。這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自我安慰”心理或者是所謂的“精神勝利法”,我們可是發自內心地覺得別人“不過如此”,“根本沒什麽大不了的”,“在某些方麵比自己差遠了”。
就是說,在“滅”人這件事兒上,我們絕對是玩兒真的。
這才是一件真正可怕的事情。
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
說的是無論高低貴賤,每一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而如果不分青紅皂白,見到人就一通亂“滅”,我們就會喪失掉從他人身上汲取“營養”的寶貴機會。
換一個角度來說,也許我們喜歡“滅”人的初衷,僅僅是為了不願意“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我們隻是想通過不“妄自菲薄”來給自己“提提氣”,“壯壯膽”,增強自己的“底氣”而已,這本沒有什麽不妥,但是“過猶不及”則會貽害無窮:我們會為了“滅”而“滅”,甭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對方“滅”了,殺殺他的銳氣再說。這樣做的結果,會讓我們變得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從而親手扼殺掉自己未來的成長空間。
所以,這種“滅”人,實際上也是在“滅”己,無異於一種“自殺行為”。
我身邊就常常充斥著這種“滅人高手”。
如果你對他說:“張三這件事幹得真漂亮!”
他會立刻迴答你:“這就叫漂亮?!我閉著眼睛都比他幹得好!”
如果你跟他說:“沒想到李四的畫畫得這麽好。”
他馬上就會嗤之以鼻:“整個兒一沒見過畫的人!我兒子五歲時畫得都比他強!”
如果你對他說:“王五在a方麵確實有些才華。”
他會立馬條件反射似的予以堅決反擊:“他在b方麵可是還差得遠呢!”
……
你想想,天天在這些人中生活與工作,你還能保持得住飽滿的熱情與激情嗎?恐怕多“火熱”的人都會被那一盆盆冷水澆得“透心涼”,逐漸變得消沉而喪氣。
其實說起來,我們中國人應該是天底下最喜歡聽“溢美之詞”的民族,最渴望得到“肯定”與“誇獎”的民族。
但可悲的是,我們中國人卻同時又是天底下最“誰也不服誰”的民族,最吝嗇“溢美之詞”的民族,最喜歡“滅”人的民族。
所以,我們中國人是最難從別人嘴裏聽到“溢美之詞”的民族。
這可是個大矛盾,大問題!
如何解決?
看來隻有“自己誇自己”這一條路可行了。
於是,我們就經常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樣奇特的場麵:幾個人坐在一起,每個人都在“誇讚”自己,根本就聽不進別人的話。大家的話都是“平行線”,誰和誰都不挨著,完全不搭界。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但是這種“各說各話”的“話局”,居然就也能高潮迭起、欲罷不能,延綿數小時而不停歇,最後讓所有的“參加者”也能充分地“盡興”而去。
看到這種怪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話局”場麵,相信老外們一定會驚詫得合不攏嘴,連唿“文化的差異真是不可思議”吧?
其實,說句老實話,若幹年前的我,也是一個功夫超一流的“滅人高手”。憑借一副天生的“話癆本色”,我可謂是“滅人無數”。
但是,我通過“滅”人,為自己到底換來了什麽呢?
無數印滿了血跡的“南牆”和腦袋上一個個碩大的包,還有那一點點也曾經令我暗暗竊喜過的“虛榮心”的小小滿足。
僅此而已。
所以,從35歲以後,我終於弄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欣賞”二字的獨特魅力。
我終於學會了“欣賞”別人,哪怕對方隻有那麽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長處,也往往會令我感慨良多,獲益匪淺。
而且,這種欣賞不僅僅來自“精英”,更來自一個個普通的生命。
我欣賞公司保潔員大姐的細致;欣賞保安大叔的責任心;欣賞年輕員工的創意;欣賞老員工的圓滑與成熟;甚至,每天上班前、下班後總能準時在小區門口遇到的那位拾荒大媽,拎著一個打著碩大補丁的麻袋,那麽認真地翻撿著一個個的垃圾箱,而且風雨無阻,從未見過任何“遲到早退”的現象,也令我極為感動。
也許她是為了家裏上學的孩子在拚搏吧?是希望她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絕不要再走她的老路吧?
正因為這樣,她對待“拾荒”這項工作極為認真負責。因為她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與管理,她是在為自己和自己的親人打拚。
這才是一種“原生態”的,最濃烈、最飽滿的“活法”,令人肅然起敬!
……
就這樣,學會“欣賞”別人的我變了。
變得更熱愛工作、更熱愛生活、更熱愛生命了。
“牢騷”變得更少了,真誠的“讚美”變得更多了。
麻煩事變得更少了,人際關係變得更融洽了。
心變得更寬了。
天地也變得更大了。
活著也就變得更舒服、更愜意了。
這就是“欣賞”二字的魅力與威力!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人容易驕傲,好歹給兩句好聽的就會翹尾巴。那不是害了他們嗎?”
坦率地說,我認為這句話非常正確,它準確無誤地戳中了我們中國人的“軟肋”。
但是,我還是要固執地“堅持己見”—即使這樣,我們也要努力地去“欣賞”、去“讚美”,不要怕人家“翹尾巴”。
說實在的,如果你的員工都能成為“驕傲的小公雞”,那是你的本事。
就算他們偶爾也會彼此啄上兩口,互相鬥鬥氣,但最終他們的戰鬥力總比一大群無精打采的“廢物點心”強!
記住,無論你怎麽“欣賞”、“讚美”你的員工,你的員工怎麽“翹尾巴”,他們的“個人英雄主義”也不可能超過美國人—老祖宗幾千年的文化在那兒擺著呢,無論怎麽“得瑟”,他們也變不了天!
反過來,即使你把你的員工都打造成了“蔫茄子”,他們也不可能變成“個人雖熊,但團隊很牛”的日本人。
所以,“欣賞”你的員工,“讚美”你的員工,盡管確實也會有後遺症,但絕對是利大於弊。
因為就算把他們慣出了一點“英雄主義”的苗頭,他們也不可能把尾巴翹到天上去,像美國人那樣無法無天。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中國人可謂是集合了美日這兩個民族的所有優點,這可是“得天獨厚”的!
我們身上既有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印記,又同時具備日本人的“集體主義”精神。
這兩個優勢要是都能被充分地激發出來,我們的企業“滅”掉個把美日企業應該不在話下。
問題是,我們的“滅”人文化封殺了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並把它們一個個地都變成了束縛我們手腳的劣勢。
而“欣賞”,是解開這道枷鎖,將這些優勢統統釋放出來的唯一鑰匙。
讓我們一起將“滅”人的刀槍入庫,打開彼此“欣賞”的閘門吧!
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就擁有了一個共同見證奇跡發生的機會!
第八十六篇不合邏輯的“邏輯”—別瞎琢磨人!
在“傻大姐精神”麵前,“福爾摩斯”是渺小的。
中國人善於“邏輯推理”是舉世聞名的,在這種才能方麵,中國人的素質絕對是“一級棒”,一點也不比歐美人(尤其是誕生了“福爾摩斯”的英國人)差。
但活活要了親命的是,我們中國人的“邏輯推理”天分往往不是用在“事兒”上(這點和西方致命地不同,人家可是把“邏輯推理”能力基本上都用在了事兒上),而是用在了“人”上。
這還不算完,我們那鬼斧神鑿般的“邏輯推理神功”還往往是用到了“別人”身上,而自己卻常常是“不拘小節”之人,一天到晚大大咧咧、七葷八素,天上一半地下一半的,言行舉止毫無任何“邏輯”可言。
這種現象是一個巨大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則為我們中國人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那就是,中國的人際關係特別“累人”。
簡單點說,就是我們中國人一方麵做事嚴重缺乏條理與邏輯性,一方麵卻又十分鍾愛拿極為嚴絲合縫的“邏輯關係”去“推理”他人的言行舉止;自己活得亂七八糟,卻總是喜歡嚴謹地“分析”、“推理”別人的活法,或者說得再直白點兒,我們往往過於擅長“懷疑人”、“琢磨人”,過於喜歡編寫“電影劇本”,做一些“無中生有”、“挑撥事端”的事情,所以,我們中國人彼此相處起來總是特別累。
打個比方,某人前天說了a話,昨天做了b事,今天發生了c行為,實際上當事人的a、b、c表現可能僅僅是一種巧合,本人並沒有什麽特殊的用意,但是他身邊的人卻會運用他們那無與倫比的“邏輯推理”能力開始為a、b、c作“診斷”,強行地為其捋出一條清晰的“邏輯線”,然後就極其自信地給這個人下最終“判決”—這人肯定心懷鬼胎,圖謀不軌,要小心了!
而那個“倒黴蛋兒”,當事人,其實還完全蒙在鼓裏,渾然不覺他做的事情已經讓別人編成了“電影劇本”,而且還是特“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那種,等待他的將是他人狐疑的眼神和刻薄的言語,而他自己也隻有在不明就裏的情況下“自認倒黴”的份兒了。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來,我們不能說這種類型的“推理”毫無水平可言,既然是老祖宗傳給我們的“傳家寶”,這種“邏輯推理”的天分可是經過了“千錘百煉”的,當然有著極高的“質量”。
問題是,我們絕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常行為,實在是“配不上”如此高質量的“邏輯推理”。
你想想,除非是受過國家安全局或美國中央情報局專業訓練過的“專家級”人才,有幾個人的日常言行舉止是完全按照嚴謹的“邏輯關係”走的?真要是水平高到這個份兒上的主兒,恐怕也不會做出那麽容易就能讓您“看穿”的蠢事兒吧?
所以,用如此高端的“邏輯推理”工具來對付我們這些“市井小民”,實在是“殺雞用牛刀”了,整個兒一“大材小用”。
就是說,雖然我們中國人極為喜歡“琢磨人”,但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屬於那種“瞎琢磨”的範疇,拿著那麽一點點的線索,生生地給別人編成“劇本”,還要強迫別人擔任“主角兒”,不承認就是“不老實”、“滑頭”的表現,直弄得別人累,自己也累。天天給別人設個套兒讓人家鑽,套上了別人也套上了自己,整個兒一“沒事兒找事兒,窮折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作為一個有著八年留學經驗的人,我極為理解一些人在國外待得長了,就不願意再迴來的心情。他們這樣做理由固然有很多,但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在中國打理人際關係實在是“太累”,而和外國人相處則要“輕鬆”得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外國人實在是“簡單幼稚”得可愛,完全是“心無旁騖”的那種感覺,無論在他們麵前說什麽話,做什麽事,人家也不會瞎琢磨,亂聯想,胡編“劇本”,所以在外國人麵前倒可以保持一種“自然態”,說話做事沒那麽多顧忌,活得很舒服。
就拿我所在的公司而言,我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近八成時間,往往都會浪費在處理一些毫無意義的“人際關係糾紛”上邊。
比如說前一陣兒銷售部的兩位美女就莫名其妙地“掐”起來了,弄得淚流滿麵,花容暗淡。兩人分別找到我痛訴對方的種種“惡行”,美其名曰“忍了對方好久了,今天這樣做是‘為民除害’的行為,是為了公司長遠利益著想”,末了還要加上一句“領導,請您一定相信我,對方絕對是人品有問題。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您就看著吧,遲早有一天您會明白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我聞之實在是哭笑不得。其實,她們列舉的對方的“惡行”,實在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常瑣事”。但在她們的眼裏,這些卻絕對是“別有用心”、“不懷好意”的行為,而且日複一日,隨著她們對對方的種種“蛛絲馬跡”的“邏輯推理”的進一步加深,這種在她們腦海裏已經形成了雛形的“電影腳本”變得愈發“成熟”,愈發“清晰”了起來,真正是“沒鬼也讓人想出了鬼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方的“惡人”形象越來越“生動”,越來越“立體”,越來越“唿之欲出”,終於釀成了“戰爭”全麵爆發的結果。
我隻有耐心地跟她們說“我不否認她的言行可能是有一些欠妥之處。但這並不代表著她的人品一定有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說一些別人也許不那麽喜歡的話,做一些別人可能不太能夠接受的事。隻要我們好好溝通一下不就能解決問題了嗎?為什麽一定要把‘壞人’的帽子扣在人家的頭上呢?”“我不同意你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說法。盡管我不否認‘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必然會進一步加深對一個人的理解’這種說法本身的正確性。但是你這種說法等於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對方肯定是個‘壞人’,隻不過我和她相處時間較短還沒有看出這一點,這個前提我不能接受。我不否認她在以後的日子裏依然有說錯話、做錯事的可能,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是個‘壞人’這件事得到了證明。這就好像你也無法保證今後的日子裏不會說錯話或做錯事一樣,如果那時我也對你說‘原來你是個壞人,我真是看錯你了。’你能服氣嗎?”
當然,這件事最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沒過兩天,小姐倆就好得跟親姐妹似的。不過,日複一日地處理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確實牽扯了很大的精力,讓人十分頭痛。
其實想起來,盡管我們都喜歡去琢磨別人,但是“琢磨別人”這個過程往往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恰恰相反,它帶給我們的隻有痛苦。
因為我們的這種“琢磨”,不是把人家往“好”裏琢磨,而是把別人往“壞”裏琢磨,憋著勁兒地幻想著人家是如何想“謀害”自己的。而且,由於我們的這種“琢磨”勁兒一旦開了頭兒,就會刹不住閘,變得身不由己,不停地往“深”裏琢磨,往“神”裏琢磨,越琢磨越“栩栩如生”,好像跟真的似的,因此我們就會隨著“真相”逐漸“大白”起來而變得唿吸急促,冷汗淋漓,心神不寧,心情極度鬱悶—整個兒是“幻想狂”加“受虐狂”的架勢,吃飽了撐的,自己作踐自己。
不過,這隻是“瞎琢磨人”的“一重苦”,還有“二重苦”在等著您呢!
您想想,天底下又不是隻有您一個人喜歡“瞎琢磨”,大家都喜歡。您要是三天兩頭成了人家的“琢磨對象”,人家為您一個人兒“量身定製”的“電影腳本”裏的“絕對主角兒”,看您累不累!
這不是閑著沒事兒窮折騰嗎?
不幸的是,這種“折騰文化”恰恰是我們的國粹。
我們已經繼承了幾千年,恐怕下麵的幾千年還得被繼承下去……
人家英國人幾個世紀才出了一個神探“福爾摩斯”,而我們卻幾乎全民都是“福爾摩斯”。
不知道這是上帝對我們的懲罰還是恩賜。
拜托!“福爾摩斯”是虛構的!
而我們每天要麵對的生活卻是極其真實的,雜亂的,隨機的,粗糙的,熱騰騰的,容不得那麽多精雕細琢的“電影腳本”和嚴絲合縫的“邏輯分析”!
活得糙點兒不好嗎?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那麽一股子“傻大姐”的勁兒,“阿q”的勁兒,凡事不亂想,不瞎琢磨,也許我們這個世界會美好得多!大家活得也都輕鬆得多!
“傻大姐精神”萬歲!
第八十七篇快樂的“壓力”
如果你能學會享受運用自己的智慧“破解”壓力的過程,“壓力”就會變成一個快樂的東西。
古人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極端點說,現代的職場中人,心理健康方麵的“健全者”可謂鳳毛麟角。
我們這代職場人,雖說堪稱幸運,正趕上中國百年不遇的重大曆史發展機遇期,有幸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與“見證者”。但也堪稱不幸:早生20年,就會在“衣食住行”無憂的“計劃經濟體製”下過著“優哉遊哉”的日子;晚生20年,就能在一個已經徹底成為世界超級發達強國的國家中縱情享受“現代文明”的甘美果實。
但是,偏偏是我們這一代處在時代巨變的風口浪尖上的“中流砥柱”們,要承受時代變遷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就是說,我們這代職場人所需承受的壓力之大,也許會是中國百年發展史上“絕無僅有”的。
在這種背景下,對於現代職場人來說,如何化解壓力,維持“心理健康”就成了一個不得不麵對的重大現實問題。
實際上,在這個日趨多元化的社會裏,“減壓方法”也是“多姿多彩”的,什麽“縱聲呐喊法”,什麽“運動流汗法”,什麽“胡吃海喝法”……總之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
但我以為,其實所有這些“減壓法”都是“治標不治本”—它隻能為你提供暫時解決問題的機會,下次相同的問題來了,你還是照樣“沒轍”。
所以,真正關鍵的,是找到一個能夠“治本”的方法。
實際上好好想想,到底何謂“壓力”?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客觀上的“壓力”其實原本“少之又少”,絕大多數壓力都屬於“主觀壓力”。就是說,絕大部分的壓力是因為我們自己想不開,把它看做了“壓力”,並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隻要我們能夠把它“看開”了,至少每個人可以自動減去80%的“壓力”。這就好像一下子卸掉了一個200斤重的大包裹,令我們立馬感到“神清氣爽”,也就能拿出更多的精力與能量去應付剩下的20%的“客觀壓力”。
而做到這點,就需要我們進行“思想減壓”。這裏真正的關鍵,是改善我們的“生存哲學”。
現如今社會上下掀起了一股“國學熱”、“複古熱”,其實就是這種改進“生存哲學”的需求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實在是值得鼓勵。但願這不是一時的風潮。
我才疏學淺,萬萬不敢妄自拿深不可測的“國學”說事兒。在這裏僅僅是“湊個小熱鬧”,向列位介紹一個自己“減壓”的小方法。
可能是因為a型血的緣故,我自小遇事喜歡鑽“牛角尖”,而且還是“一鑽進去好久都拔不出來”的那種人。以至年未及40,已經頭發花白,頗有“用腦過度”的症狀表現。
直至一日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對某位著名導演的專訪節目,那位被訪名導的一席話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存哲學”。
她在介紹自己如何克服拍片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時說了一句話: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總是采取這樣的態度—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聽聞此言,我真可謂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盡管這是一句“樸實無華”的話,但在我聽來,幾乎字字是“珠玉之言”。
首先,無論遇到多麽棘手的困難,哪怕是那種你認為“絕對不該發生”的事,你都必須弄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它“已經”發生了。這是你必須麵對的“現實”。
然後,既然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無論你多麽心不甘情不願,你都必須“接受”這個現實,沒有其他的選擇。
接著,你要迅速冷靜下來,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並一定要盡全力去“實施”它。
最後,無論這個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得到了何種程度的解決,你都要在確認了你已經“盡了全力”的基礎上“放下”它。無論這種“放下”意味著“繼續前進”還是“徹底放棄”。
從那以後,每當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棘手難題,感到“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時候,我總是會先閉上眼睛,做一分鍾深唿吸,同時在內心深處對自己重複一遍這句話。這樣,再重新睜開眼睛的時候,我總會感到心裏又充滿了“底氣”,有充足的精力與能量對抗眼前的困難。
不僅如此,如果你還能將“調整心態”、“化解困局”當做一種“鍛煉心智”的手段,甚至於是一種有趣、刺激的“智力遊戲”的話,你的收獲會更大。
打個比方,你排了一個通宵的隊等著買某種新上市的緊俏商品。但偏偏在輪到你的時候這種商品賣完了。你會怎麽想?一般情況下,是個人心裏都會像“吃了蒼蠅”一樣別扭至極—真是太倒黴了,怎麽偏偏輪到我?真是老天都要和我作對啊!
可是如果你能換一個想法—這真是我的幸運!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偏偏到我這兒東西賣完了。這說明我在“老天”那兒都掛上號了。沒想到“老天爺”這麽看得起我,在百忙中專門為我一個人創造了一次這麽好的鍛煉心態的機會!這可是“天大”的麵子,一定得好好珍惜!—一切就會大不一樣,你不但不會度過“晦澀”的一天,相反,卻能享受一整天的好心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打個比方,有人在公司散播你的“謠言”,擺明了要給你“小鞋”穿,而且已經初步達到了目的,讓你既憤怒,又苦惱。你怎麽辦?極力替自己辯解,還是迴到家躲進被窩裏大哭一場?如果我是你,我不但不會過多的煩惱,相反會很興奮。因為對我來說,一場有趣的“智力遊戲”就要開始了!你不是想“整”我嗎?沒問題,咱們就好好玩玩,看看誰的“腦子”快,“智力”高。從現在開始,我就要進行“敵情分析”、“形勢判斷”、“資源評估”,充分地設計好戰略戰術,然後把它淋漓盡致地施展出來,一定要見個高低。隻要我充分地發揮了,玩夠了,就算輸了我也不會介意—是自己本事不濟,不怪人家。就是說,即使輸了,我也能做到“放得下”。
實際上,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其實有“壓力”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想想,人生幾十年,如果遇不到任何壓力與困難,凡事都“順”得不行,那樣的人生還有什麽意思呀!
所以,“萬事順遂”的人生肯定是特“黑暗”、特“恐怖”的人生。至少是特“無聊”的人生。
這就像是玩電子遊戲,總是“難度”越大的越好玩、越刺激,成功後的成就感也越大。
因此,如果你能從克服壓力與困難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與刺激,實際上“壓力”就已經溜掉一半了。這就是“壓力”的可愛之處。
讓可愛的“壓力”們來得更猛烈些吧!
第八十八篇靠自己!
隻有“自信”是遠遠不夠的。要把“靠自己”看成是一門“哲學”,一種“信仰”。
如今這年頭,“自信”泛濫。
十個人裏得有九個會說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自信”。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自信”的含義。他們的“自信”充其量隻能說是一種“自我意識”,甚至是一種“盲信”。就是說,一旦碰到真正的困難,他們的自信往往會變得“不堪一擊”,頃刻間“煙消雲散”—估計除了“六神無主”與“怨天尤人”之類的東西,也不會剩下別的什麽了。
所以,這種毫無“抗擊打”能力的“自信”,隻能是一種“偽自信”,是拿來騙小孩子的把戲。
真正意義上的“自信”,絕對是無堅不摧的。擁有這種自信的人,一定會無敵於天下。除非他們自己放棄,他們絕無失敗的可能。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自信”,其實是一門極為高深的處世哲學,甚至,是一種“信仰”,一種“宗教”。這種“宗教”表麵上看似乎每個人都懂一些,但是能真正“參透”它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人”的潛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無限”的。而我們每一個人理論上都有可能將自己的潛力開發至“極限”。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創造“奇跡”的能力,有做成一件把自己都“嚇一跳”的事情的能力。
關鍵看你怎麽“想”,怎麽“做”。
深受世界影迷崇拜的功夫巨星李小龍,曾經因為力量訓練的方法不得當拉傷了背部肌肉神經,弄到臥床不起,隻能坐輪椅活動的程度。醫生告訴他,養好傷至少要用半年,而且終生都不可能再從事任何劇烈的身體活動了。這對於正“如日中天”的李小龍來說無異於宣判了事業上的“死刑”,宣告了他“武打明星”及“武術家”生涯的結束。
李小龍異常痛苦,但並沒有就此消沉。利用這段臥床養病的時間,他親筆起草了大量的武學筆記,並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哲學書籍。其中一位美國哲學家的理論給了他巨大的啟發與力量,這位哲學家認為:在充滿了醜惡與黑暗的世界裏,隻有你“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光亮。隻有你自己是自己唯一的指望。隻要你能做到徹頭徹尾的“信自己!靠自己!”,把這當做自己唯一的“信仰”,你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奇跡!
在這位哲人的指引下,李小龍很快就開始進行傷後的恢複性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李小龍就奇跡般地重新站了起來,並且比以前更強壯,動作更有力、更靈活。
為他看病的醫生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聲驚唿李小龍“顛覆了醫學的常識!”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隻是李小龍,現今已享譽世界的武打明星成龍、李連傑、甄子丹也都有過類似的經曆:他們都曾經因為身負重傷而被醫生宣告過“動作演員”生命的結束,但都憑借驚人的毅力戰勝了傷痛,神奇地恢複了元氣,重新活躍在大銀幕上。
這些已經取得了人生巨大成功的人,在他們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都曾經體驗過跨越人體“極限”的痛苦與快樂。因此,他們才是真正參透了“信自己!靠自己!”這門深奧哲學的人,是真正的“高人”。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是我摯愛的一句格言。
“人”是山,“困難”是山,“條件”是山,“環境”是山……如果它們都“不過來”,你怎麽辦?放棄嗎?當然不行。腿長在你自己的身上,你“走過去”不就完了嗎?隻要你從現在開始就邁開雙腿往前走,假以時日,那些“山”遲早會踩在你的腳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年共產黨成立的時候,那是一支多麽稚嫩的隊伍啊!而且,那個時候周遭的環境又是那麽險惡。
所以當時有人說,這個政黨想要“打天下”簡直是“癡人說夢”,就算能打下來,也至少要用100年。
但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們的黨隻用了28年的時間就打下了天下,建立了新中國。這是一個何等的奇跡!
實際上,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我們的黨,我們的隊伍始終處於一種物質條件極度匱乏,客觀環境極度惡劣的情況中。我們之所以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完全都是靠挖掘“人”的潛力。
所以毛主席說“人定勝天”,就是這個道理。
“改革開放”也是一樣。雖然那個時候我們懂得了借助“外力”的重要性,但那也是我們自己“拿來”,而不是等著別人“送來”。而這種“拿來”,也是我們的國人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與主觀能動性,憑借著巨大的創造力才能做到的。所以,我們隻用了區區30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數百年的發展之路,取得了輝煌的成功,開創了一條擁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讓所有曾經詛咒過我們必然會“崩潰”,必然會“失敗”的西方“精英們”大跌眼鏡,隻有狂抽自己嘴巴的份兒了。
這就是中國人的“自信”帶來的強大生命力!
這就是中國人的“自信”創造的偉大奇跡!
李小龍在他的哲學理論中號召大家學“水”。他認為“水”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物質—放到方形容器中就會變成方形,放進圓形容器中就會成為圓形;“抽刀斷水水更流”,沒有人可以傷害水,但是“滴水穿石”、“海嘯傾城”,水卻可以摧毀世上的一切物質。
所以,“水”是體現“終極自信”這一哲學的最完美介質。
如果我們都能達到“水”的境界,我們就一定會最終進入“隨心所欲,順其自然”的化境。
靠自己!
隻有你自己能夠成為一切事物的“發動者”,“實踐者”與“掌舵人”。
靠自己!
隻有你自己是你的“宇宙”中唯一的主宰者,隻有你自己是你自己的“神”。
靠自己!
你就可以“無所不能”,無往不勝。
後記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這句話是我的最愛。它說的是一旦某種東西讓賊“盯上了”,就很難逃脫最終落入“賊手”的命運。
我之所以喜歡這句話,是因為它意味著一種近似於偏執的執著,意味著一種百折不撓、永不放棄、鍥而不舍的精神,尤為重要的是,還意味著一種敢於變通並善於變通的“靈活性”。
說起來,天下之“賊”都是我在本書中大力推崇的“至拙”之人。他們既善於“堅持”—一旦“瞄上”某個東西,絕不輕易放棄;也善於“變通”—他們從不固執地“一條道走到黑”,總是善於隨機應變,因地製宜,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達到目的。
在現今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裏,“成功”是件說起來“易”(看兩本“成功學”的勵誌書籍,就會覺得自己其實也是個天才),做起來“難”(放下書本實際“操練”一下,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麽迴事兒)的事兒。不具備點“賊性”(盯住不放,鍥而不舍的精神)還真的是難以將“成功”收入囊中。
其實,很多“成功學”書籍的作者,他們中的很多人往往是已經成功的人士,在他們通往成功的路上都嚐盡過各種各樣“不堪迴首”的“艱難困苦”。但是為了不至於“嚇倒”讀者,或者出於某種“遮醜心理”,讓讀者望而卻步從而影響書的銷量,也有一些作者人為地隱藏或淡化了這一“苦澀”的部分,隻將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麵展示出來,讓讀者產生一種“唾手可得”般的,“飄飄然”的陶醉感,腦子裏能立刻幻想出若幹年後享受豪車洋房,過著奢侈生活的“模樣”。
但是,無論多麽不堪迴首,無論多麽艱難恐怖,要想“成功”,有些“關卡”是一定要“闖過去”的,在這一點上容不得半點僥幸心理(當然,“富二代”之類的人群除外)。
在本書的某些文章中,我試圖幫助大家尋找一條相對容易的“成功”捷徑。但,隻要“堅持”依然是成功絕對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其實,世上也許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捷徑—因為,無論多簡單、多小的事情,一直“堅持”下去也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兒。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過雷鋒同誌“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這就傳神地揭示了“無論多簡單的事兒,能堅持做一輩子都是了不起的人”這個道理。
所以,如果沒有一點“就怕賊惦記”的這種“惦記”勁兒,沒有一種近似於偏執的“執著”勁兒,還真的很難做到“堅持”,尤其是長久的“堅持”。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的成功人士,所有的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堅持”的人,還真不是“正常人”,他們肯定都是某種程度的“偏執狂”。
但是,“偏執”不等於“矯情”,更不等於“固執”。“賊”之所以隻“惦記”,暫時還沒“出手”,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看到最佳的“出手”時機,還沒有具備最佳的“出手”條件。就是說,他們其實一點都不“固執”,他們很懂得變通,很有靈活性。在這裏,“變通”、“靈活性”與“堅持”、“原則性”並不是一對彼此矛盾的詞組,恰恰相反,它們彼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通過適度的“靈活”與“變通”,“堅持”才能更好更快地升華為“成功”。
與“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這句話相唿應,我還十分欣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精神。其實,這兩句話具有相同的神韻。首先,就算嚐到了暫時的失敗,也絕不氣餒;然後,隻要“氣候”“條件”一合適還會再從地裏頑強地“冒”出來。任憑你如何踐踏、侮辱、焚燒、損毀,隻要給我留點“根兒”,留點“念想”,我就依然會頑強地“卷土重來”。這是一種多麽可怕的生命力!擁有這種精神的人將無敵於天下—我是野草我怕誰?還有誰能傷害我?還有誰能阻擋我?
最後,這兩句話還共同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息—“低姿態者”得天下。無論是“賊”還是“野草”都是“卑微”的存在。因為“卑微”,所以不招搖,不惹人耳目,因此就為自己“做事”提供了寶貴的空間與時間;因為“卑微”,所以不敢驕傲,因此就會腳踏實地、任勞任怨;因為“卑微”,所以就會始終保持“危機感”,使自己能夠做到隨時“居安思危”,總是能夠迅速地付諸行動;因為“卑微”,所以很難樹敵,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成功路上的障礙;因為“卑微”,所以易於勾起他人“惻隱之心”,從而容易得到更多的幫助……
如果你想成功,那就放棄那些無聊的,對於“光鮮亮麗”的“成功模式”的幻想吧!你要嚐試著做一個“卑微”的存在。因為,“光鮮亮麗”的東西往往脆弱得不堪一擊,“卑微”的東西卻可以戰無不勝。從這個意義上講,卑微即強大。
又想起了一句老生常談“其實我們每個人唯一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就看你能否戰勝自己。”
別指望由別人來為你指出一條成功之路,其實每個人的成功之路都在自己腳下,欠缺的也許隻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勇氣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