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與員工之間的“距離感”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可不是件小事兒—太貼心就會“添亂”,太不貼心就會“出局”。所以,何種“距離”才為“最美”,實在是一個需要耗費心機思考的大問題。俗話說:“距離”產生“美”。

    無論你對這句話是否讚成,你都肯定不能否認這樣一個事實:“距離”與“美”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因果關係”。

    在管理的世界中也是一樣。

    我一向認為,領導與員工之間的“距離”把握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課題。

    在我們中國的企業中尤其如此。

    外國的企業文化是以“事”為主,隻要大家把各自應做的“事”捯飭清楚了,一切“萬事大吉”。中國的企業則不然,我們的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核心,所有的“事”都是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實施並完成的。

    就是說,隻要我們夠誠實,我們都會承認一點:在中國的企業中,“人”比“事”重要。搞不定“人”就搞不定“事”。

    所以,如何與“人”打交道就成為了每個管理者不得不麵對,不得不研究的課題。

    正因如此,實際上每個管理者都曾經或多或少地考慮過與員工之間的“距離”問題。因為這是一個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麵對的,非常現實的問題,把握不好還真就會出亂子。

    那麽,到底與員工之間維持何種“距離”關係,才能收到“最美”的效果呢?

    以我多年的經驗來說,答案也許可以高度概括成一個詞:若即若離。

    無論是對高階管理者還是低階管理者來說,和員工走得“太近”,固然可以受到“平易近人”的好評,為自己博得“人氣”和“威信”,但是由於員工對你太熟悉了,因此也就不會怕你,變得不聽話,使你的執行力大打折扣。

    反之,如果你與員工“距離”太遠,神秘感太強的話,員工雖說會怕你,而且會十分聽話,但同時你也會從“人間”飛到“仙境”裏去,基本上“塵世間”的事兒也就與你無緣了—你的信息渠道會變得越來越閉塞,與公司的實際情況會越來越脫節。最終使你變成“孤家寡人”、“天上飛仙”。

    我剛到目前這家公司任職時,曾經對下屬員工開過這樣一個玩笑:“如果哪天你們大老遠看見我掉頭就跑,說明我對你們太嚴厲了,應該再溫柔點兒;但如果哪天你們大老遠看見我就恨不得撲上來親我一口,就說明我對你們太溫柔了,我就會再嚴厲點兒,給你們添點兒堵”。

    這就是我的“若即若離”理論。

    其實,我向來讚成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高層領導的“平易近人”作風。因為這種作風對於形成一種清新、健康,充滿朝氣的企業文化至關重要。

    在實踐中,我本人也是一直堅持與公司普通員工,哪怕是保潔員大姐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協助他們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擾。

    因為我一向認為,對於普通員工來說,如果心中積攢的鬱悶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發泄與化解,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與工作效率。所以,主動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提供一個“宣泄”的渠道至關重要。

    而且,一般來說,員工的要求也不高。他們並不總是希望自己的問題能夠得到徹底解決,有時,隻要有人願意傾聽一下他的“傾訴”(更別說是企業高層領導的“傾聽”了),就會讓他的心理得到極大的平衡。

    但是,管理者的這種“傾聽”,有時也會伴隨著很大的弊端:既然是“傾訴”,而且對方又是企業的高管,難免會發牢騷,打小報告—張三怎麽樣了,李四又如何了。如果你的“耳根子軟”,立馬介入到這些“張家長李家短”的事務中去,你就有“越描越黑”,“攪渾水”的風險。公司領導“主動”把水“攪渾”,“破壞”企業的和諧氣氛,這個罪名你可擔當不起。

    這時,就需要你有意識地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太貼心”。

    比方說,如果某個員工向你反映他主管的“問題”。你一定要既表示理解—“我能明白你現在的心情,將心比心嘛!”,又不要輕易許諾什麽—“你說的事我會去了解一下。但也許他也有他的難處。希望你能想開點。”

    做領導的最怕輕易“許諾”,輕易“選邊兒站”。因為處理中國人之間的關係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情。你根本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取得“皆大歡喜”的結果。一般情況下,你的草率言行隻能把水攪得“更渾”,讓事情變得更亂。所以,越是敏感的問題,越是高層領導,就越不應輕易表態。就算確實有“情況”,也要盡量通過你的中層主管去擺平,你隻需在幕後“操作”就可以了。

    總而言之,把握好與員工之間的“距離感”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可不是件小事兒—太貼心就會“添亂”,太不貼心就會“出局”。

    所以,何種“距離”才為“最美”,實在是一個需要耗費心機思考的大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勇並收藏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