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篇如何在現有條件中有所作為?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 作者:南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告訴你如何借鑒毛主席“遊擊戰”與“陣地戰”的理論,在“現有”環境與條件中達成目的的方法。
我所在公司裏有一個關鍵的業務部門總是存在管理不善的問題,有位中層幹部大發感慨—要是這個部門交給我管理,我一個人說了算的話,我就給它來個“騰籠換鳥”、“另起爐灶”,把所有人都換個遍,絕對能管好這個部門!
與我這位同事的感慨相似,我們的許多管理者在碰到棘手的事情時都總愛說這樣一句話—要是這件事具備了12345這幾個條件,我絕對能把它搞定!
把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就是說,因為12345這幾個條件不具備,所以這件事就成了一件一萬年都不可能搞定的事情。
這樣的管理者,隻能成為“口頭上的英雄”。而且隻要他們不改變這種觀點,恐怕他們一輩子都不會有成為“真英雄”的機會了。
道理很簡單。我並不懷疑他們中的許多人也許真的具有“實力”,但是,無論你的“實力”有多大,天底下根本沒有那麽多“現成”的事兒等著你去發揮。
就拿我公司的這位同事來講,如果他執拗地認為隻有徹底為他“騰籠換鳥”,一切“從頭開始”才能讓他真正“大幹一場”的話,恐怕他這一輩子都很難遇到幾次這樣的“好事兒”了—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哪會有那麽多機會隻為你一人而準備?
同樣的道理,無論什麽事情,如果所有條件都事先為您預備好了,那這件事兒恐怕也未必需要勞您駕去幹了吧?
歸根結底,“條件”與“做事”本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互為因果,是不可拆分的。如果你僅僅想通過“做事”來體現你的“實力”,卻偏偏想把“條件”置於你的“能力之外”的話,到頭來也隻能證明你自己的“無能”。簡單點說,無法自己創造做事的“條件”,或在“現有”條件中無法做事的人,本身也配不上“實力派”這幾個字。
誠然,從“一張白紙”的狀態起家,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是很“爽”,也容易激起“大幹一場”的激情。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機會”你是碰不到的。難不成,隻要碰不到這樣的機會,你就甘心一輩子隻做個“牢騷狂”?
真正的“實力派”,應該勇於並善於在“現有”條件中做事(如果說這些條件暫時無法改變的話),哪怕這個“現有”條件對於他來說極為不理想。
以下是幾種在“現有”條件下做事的方法與思路。
第一,領導不支持—你完全可以想方設法地說服領導,或者幹脆背著他偷偷地幹。隻要你堅信你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公司和老板利益服務的,就不要怕。而且,等你幹出了一定的成績後,自然會得到老板和同事們的理解與支持(知道數碼相機誕生的故事嗎?本來,為了削減費用,夏普公司發明數碼相機的幾位工程師所在的項目組已經被公司取消,項目研發工作也被勒令停止。但他們沒有氣餒、沒有放棄,背著公司偷偷地幹,終於發明出了這一徹底改變人類拍照技術的革命性產品)。
第二,同事不理解,不協助—記住,“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天底下不可能有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你身邊的同事也絕無可能是“鐵板”一塊。隻要你是個“有心人”,你就總會發現一兩個自己的“同情者”,並可以通過他們頑強地打開一個“突破口”,去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做事”的條件。
第三,身邊總是有“小人”在和自己“作對”—記住,“敵意”是相互的,別人對你的“敵意”往往來自於你對他的“敵意”。所以,嚐試著首先放棄“敵意”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中國人有個毛病,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欺負軟的怕硬的”。就是說,你越“硬”,他會表現得比你更“硬”,你先“軟”下來,他倒拿你沒脾氣。當然,世界上也確實會存在某些真正的“小人”,蒸不熟煮不爛,擺明了就是要和你“作對”。這時你也可以采取一些“靈活”的辦法,比如說“繞”過他的幹擾,又比如說抓一兩個他的“小辮子”牽製他,或者找一個他的“天敵”借力大力地“降服”他等等,總之,隻要你願意,你會想出一百個對付他的辦法,他遠遠不如你想象的那樣可怕。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思路與辦法,在這裏不一一贅述。
歸根結底,我想說明一個意思—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隻要你不放棄,肯動腦筋,勇於付諸行動,那麽天底下能難倒你的事兒還真不多。
拿“戰爭”做個比喻的話,雙方條件相近,或我方處於“優勢”的時候,適宜進行“陣地戰”,以取得“狹路相逢勇者勝”,“一舉殲滅”的效果;相反,如果雙方條件相差懸殊,而我方處於明顯“劣勢”的時候,適合進行“遊擊戰”,要通過“挖牆腳”、“摻沙子”,在戰役局部造成我方“優勢”條件等手段,“積小勝為大勝”,通過持續不斷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來達到整體局勢“大翻盤”之最終目的。
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超經典”的,關於“遊擊戰”與“陣地戰”的戰略論述。作為一個“普遍真理”,它同樣適用於我們今天的企業管理工作—“騰籠換鳥”,一切從零開始,就好比是“陣地戰”;在“現有”條件中做事,就好比是“遊擊戰”。
當然,條件成熟的時候,對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即采取“陣地戰”的方法以圖“一舉搞定”的效果固然令人“痛快淋漓”,但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恐怕我們的管理者還是要做好打“遊擊戰”的心理準備,爭取“積小勝為大勝”,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最終達到我們的目的。
不過,為了做到這點,你必須要去掉心中的“浮躁”,舍得付出一定的“時間”,甚至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其實,“遊擊戰”也並不一定意味著“枯燥乏味”。它也可以是有趣的、刺激的、能夠令人沉醉其中的“戰法”。真正能夠“玩轉”“遊擊戰”的管理者,一定會感到這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情。
這就好比我們平時玩的“俄羅斯方塊”或“賽車”之類的電子遊戲,總是“難度”越大越刺激,越容易上癮,成功“闖關”後的“成就感”也越大。“電子遊戲”的世界尚且如此,難道在“人生”這個大“遊戲盤”上,你卻要找“難度”最小的玩不成?
我所在公司裏有一個關鍵的業務部門總是存在管理不善的問題,有位中層幹部大發感慨—要是這個部門交給我管理,我一個人說了算的話,我就給它來個“騰籠換鳥”、“另起爐灶”,把所有人都換個遍,絕對能管好這個部門!
與我這位同事的感慨相似,我們的許多管理者在碰到棘手的事情時都總愛說這樣一句話—要是這件事具備了12345這幾個條件,我絕對能把它搞定!
把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就是說,因為12345這幾個條件不具備,所以這件事就成了一件一萬年都不可能搞定的事情。
這樣的管理者,隻能成為“口頭上的英雄”。而且隻要他們不改變這種觀點,恐怕他們一輩子都不會有成為“真英雄”的機會了。
道理很簡單。我並不懷疑他們中的許多人也許真的具有“實力”,但是,無論你的“實力”有多大,天底下根本沒有那麽多“現成”的事兒等著你去發揮。
就拿我公司的這位同事來講,如果他執拗地認為隻有徹底為他“騰籠換鳥”,一切“從頭開始”才能讓他真正“大幹一場”的話,恐怕他這一輩子都很難遇到幾次這樣的“好事兒”了—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哪會有那麽多機會隻為你一人而準備?
同樣的道理,無論什麽事情,如果所有條件都事先為您預備好了,那這件事兒恐怕也未必需要勞您駕去幹了吧?
歸根結底,“條件”與“做事”本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互為因果,是不可拆分的。如果你僅僅想通過“做事”來體現你的“實力”,卻偏偏想把“條件”置於你的“能力之外”的話,到頭來也隻能證明你自己的“無能”。簡單點說,無法自己創造做事的“條件”,或在“現有”條件中無法做事的人,本身也配不上“實力派”這幾個字。
誠然,從“一張白紙”的狀態起家,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是很“爽”,也容易激起“大幹一場”的激情。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機會”你是碰不到的。難不成,隻要碰不到這樣的機會,你就甘心一輩子隻做個“牢騷狂”?
真正的“實力派”,應該勇於並善於在“現有”條件中做事(如果說這些條件暫時無法改變的話),哪怕這個“現有”條件對於他來說極為不理想。
以下是幾種在“現有”條件下做事的方法與思路。
第一,領導不支持—你完全可以想方設法地說服領導,或者幹脆背著他偷偷地幹。隻要你堅信你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公司和老板利益服務的,就不要怕。而且,等你幹出了一定的成績後,自然會得到老板和同事們的理解與支持(知道數碼相機誕生的故事嗎?本來,為了削減費用,夏普公司發明數碼相機的幾位工程師所在的項目組已經被公司取消,項目研發工作也被勒令停止。但他們沒有氣餒、沒有放棄,背著公司偷偷地幹,終於發明出了這一徹底改變人類拍照技術的革命性產品)。
第二,同事不理解,不協助—記住,“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天底下不可能有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你身邊的同事也絕無可能是“鐵板”一塊。隻要你是個“有心人”,你就總會發現一兩個自己的“同情者”,並可以通過他們頑強地打開一個“突破口”,去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做事”的條件。
第三,身邊總是有“小人”在和自己“作對”—記住,“敵意”是相互的,別人對你的“敵意”往往來自於你對他的“敵意”。所以,嚐試著首先放棄“敵意”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中國人有個毛病,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欺負軟的怕硬的”。就是說,你越“硬”,他會表現得比你更“硬”,你先“軟”下來,他倒拿你沒脾氣。當然,世界上也確實會存在某些真正的“小人”,蒸不熟煮不爛,擺明了就是要和你“作對”。這時你也可以采取一些“靈活”的辦法,比如說“繞”過他的幹擾,又比如說抓一兩個他的“小辮子”牽製他,或者找一個他的“天敵”借力大力地“降服”他等等,總之,隻要你願意,你會想出一百個對付他的辦法,他遠遠不如你想象的那樣可怕。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思路與辦法,在這裏不一一贅述。
歸根結底,我想說明一個意思—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隻要你不放棄,肯動腦筋,勇於付諸行動,那麽天底下能難倒你的事兒還真不多。
拿“戰爭”做個比喻的話,雙方條件相近,或我方處於“優勢”的時候,適宜進行“陣地戰”,以取得“狹路相逢勇者勝”,“一舉殲滅”的效果;相反,如果雙方條件相差懸殊,而我方處於明顯“劣勢”的時候,適合進行“遊擊戰”,要通過“挖牆腳”、“摻沙子”,在戰役局部造成我方“優勢”條件等手段,“積小勝為大勝”,通過持續不斷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來達到整體局勢“大翻盤”之最終目的。
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超經典”的,關於“遊擊戰”與“陣地戰”的戰略論述。作為一個“普遍真理”,它同樣適用於我們今天的企業管理工作—“騰籠換鳥”,一切從零開始,就好比是“陣地戰”;在“現有”條件中做事,就好比是“遊擊戰”。
當然,條件成熟的時候,對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即采取“陣地戰”的方法以圖“一舉搞定”的效果固然令人“痛快淋漓”,但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恐怕我們的管理者還是要做好打“遊擊戰”的心理準備,爭取“積小勝為大勝”,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最終達到我們的目的。
不過,為了做到這點,你必須要去掉心中的“浮躁”,舍得付出一定的“時間”,甚至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其實,“遊擊戰”也並不一定意味著“枯燥乏味”。它也可以是有趣的、刺激的、能夠令人沉醉其中的“戰法”。真正能夠“玩轉”“遊擊戰”的管理者,一定會感到這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情。
這就好比我們平時玩的“俄羅斯方塊”或“賽車”之類的電子遊戲,總是“難度”越大越刺激,越容易上癮,成功“闖關”後的“成就感”也越大。“電子遊戲”的世界尚且如此,難道在“人生”這個大“遊戲盤”上,你卻要找“難度”最小的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