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篇全員老板主義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 作者:南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金錢”和“待遇”等物質條件相比,員工其實更在意的是“裁量權”的有無。就是說,員工希望在工作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性”,享受更大的“成就感”。
日本南國豐田株式會社是日本國內豐田係列經銷商中經營得最為成功的一家企業。它創造了同業中的許多“神話”,至今仍無人超越—毫無爭議的“顧客滿意度”日本第一;無可辯駁的“業績之王”:它的業務人員平均每人每15分鍾就可以銷售出一輛新車;當地大學生與專科學校生“就職期望企業”的首選……
盡管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就,但這家企業獲得成功的秘訣其實並不複雜—長期以來,這家企業奉行的都是一種“無領導主義”的管理理念,或者換一個角度說,就是“全員老板主義”。
這家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徹底強化了一個“細節”—盡量“弱化”管理者的存在,“強化”員工自身的存在。對於員工而言,企業不存在所謂的“領導”,每一件事是否該做,如何做,什麽時候做,做到什麽程度等等,都需要靠員工自己觀察、思考、領悟,直至“付諸行動”。每一個員工都如此,整個企業就像一個由許多齒輪相互“咬合”而成的機器,得以高速而精確的運轉。當然,員工也會出現遺漏與失誤,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時刻,也未必需要管理者直接出麵予以指正和訓斥—由於大家是作為一個“整體”在“有序地”運作,所以出現失誤的員工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同事的正常工作,這時,受到影響的員工就會主動找上來與這位員工溝通,共同處理問題。
實際上,對於員工來說,“有人管”是一件“輕鬆”與“幸福”的事兒—你的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如何做之類的事情都不用你操心。
但“沒人管”,也就是所謂“放鴨子”的狀態反而非常“恐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自己動腦筋,自己判斷,自己行動—這其實才是一件特別“累人”的事兒。
所以,做到這點其實十分不易,需要進行長期的磨合。
但這家企業的老板,就有這麽一股子“拙”勁兒與“韌”勁兒。他用了二十餘年的時間,期間經曆過無數挫折與失敗,終於使“全員老板主義”這種“匪夷所思”的管理方式在他的企業裏變為了現實。
實際上,這位老板當初能想到“全員老板主義”這一招兒,也是“出於無奈”。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施行“終身雇傭製”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類似中國計劃經濟時代“企業辦社會”的特點。再加上日本人素質非常高,以“愛公司如家”聞名於世,因此日本企業中基本不存在所謂員工“主人翁意識”差的問題。但是,正因為日本員工過於“老實”、過於“聽話”,所以日本企業的員工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缺乏主動性與創意”的弊端。
所以,雖說南國豐田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經營水平,老板卻越來越感到遇到了嚴重的發展“瓶頸”。經過長期的觀察、思考,並做了大量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以後,這位老板得出了一個結論—與“金錢”和“待遇”等物質條件相比,員工其實更在意的是“裁量權”的有無。就是說,員工希望在工作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性”,享受更大的“成就感”。
於是老板毅然決然地祭出了“全員老板製”的“殺手鐧”,希望通過賦予員工極大的“裁量權”為企業帶來一個嶄新的轉機。
但是,在日本這樣一個“威權社會”裏,嚴格的“上下級關係”已經滲入了日本人的血液。“上級的命令”就是一切,員工必須無條件服從—這是日本企業根深蒂固的傳統,改變起來談何容易!
所以,在改革的過程中,這位老板遇到的壓力與阻力可想而知。但他卻抱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硬是挺了過來。終於看到了改革“開花結果”的一天。
這位老板說過的一句話,至今令我難以忘懷—“我實際上沒有什麽秘訣,我所做的其實隻有一件事:要求我的員工每天都比平常水平好一點點,這樣一直堅持下去,10年就會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20年來,我就是一直這樣做下來的”。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公司的全體管理者都爭當“育人”模範,盡量把自己的員工往前推,將“舞台”和“出風頭”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員工。他們自己則安心做一個“隱身人”。
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他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我現在最大的工作就是讓自己成為這家公司‘最沒用的人’,甚至是‘多餘的人’。做到這一點,我就算‘大功告成’了。剩下的時間,能為自己的員工‘打打下手’我就很滿足了”。
身處這樣一群管理者當中,員工的“幹勁兒”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家公司能夠擁有這樣一支“幹勁衝天”的團隊,取得個把業績上的“奇跡”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全員老板主義”以外,這家公司的老板還有一個“殺手鐧”令我極為佩服—他是典型的“能折騰”、“會得瑟”的人。
他就像是《士兵突擊》裏的袁朗,腦子裏總在琢磨著一些常人“匪夷所思”的“幺蛾子”,總會出其不意地給員工帶來許多驚喜,令員工每天都生活在不乏“刺激”的環境當中。因此,他的員工得以長期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與工作激情,總是處於一種良好的“狀態”當中。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道:“我最興奮的事情就是聽到員工說‘不知道老板整天都在琢磨點什麽,又會出什麽幺蛾子’這樣的話”。他認為,讓員工知道老板腦子裏在想著什麽,卻又弄不明白老板的真正意圖是“最佳狀態”—完全不理會老板的“幺蛾子”固然糟糕,但徹底弄明白老板的意圖也會降低員工的“好奇心”與“期待值”,就起不到預期的效果了。
在這樣一位老板堅持不懈地“推波助瀾”下,南國豐田也必然會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斷“乘風破浪”,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奇跡。
日本南國豐田株式會社是日本國內豐田係列經銷商中經營得最為成功的一家企業。它創造了同業中的許多“神話”,至今仍無人超越—毫無爭議的“顧客滿意度”日本第一;無可辯駁的“業績之王”:它的業務人員平均每人每15分鍾就可以銷售出一輛新車;當地大學生與專科學校生“就職期望企業”的首選……
盡管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就,但這家企業獲得成功的秘訣其實並不複雜—長期以來,這家企業奉行的都是一種“無領導主義”的管理理念,或者換一個角度說,就是“全員老板主義”。
這家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徹底強化了一個“細節”—盡量“弱化”管理者的存在,“強化”員工自身的存在。對於員工而言,企業不存在所謂的“領導”,每一件事是否該做,如何做,什麽時候做,做到什麽程度等等,都需要靠員工自己觀察、思考、領悟,直至“付諸行動”。每一個員工都如此,整個企業就像一個由許多齒輪相互“咬合”而成的機器,得以高速而精確的運轉。當然,員工也會出現遺漏與失誤,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時刻,也未必需要管理者直接出麵予以指正和訓斥—由於大家是作為一個“整體”在“有序地”運作,所以出現失誤的員工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同事的正常工作,這時,受到影響的員工就會主動找上來與這位員工溝通,共同處理問題。
實際上,對於員工來說,“有人管”是一件“輕鬆”與“幸福”的事兒—你的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如何做之類的事情都不用你操心。
但“沒人管”,也就是所謂“放鴨子”的狀態反而非常“恐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自己動腦筋,自己判斷,自己行動—這其實才是一件特別“累人”的事兒。
所以,做到這點其實十分不易,需要進行長期的磨合。
但這家企業的老板,就有這麽一股子“拙”勁兒與“韌”勁兒。他用了二十餘年的時間,期間經曆過無數挫折與失敗,終於使“全員老板主義”這種“匪夷所思”的管理方式在他的企業裏變為了現實。
實際上,這位老板當初能想到“全員老板主義”這一招兒,也是“出於無奈”。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施行“終身雇傭製”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類似中國計劃經濟時代“企業辦社會”的特點。再加上日本人素質非常高,以“愛公司如家”聞名於世,因此日本企業中基本不存在所謂員工“主人翁意識”差的問題。但是,正因為日本員工過於“老實”、過於“聽話”,所以日本企業的員工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缺乏主動性與創意”的弊端。
所以,雖說南國豐田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經營水平,老板卻越來越感到遇到了嚴重的發展“瓶頸”。經過長期的觀察、思考,並做了大量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以後,這位老板得出了一個結論—與“金錢”和“待遇”等物質條件相比,員工其實更在意的是“裁量權”的有無。就是說,員工希望在工作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性”,享受更大的“成就感”。
於是老板毅然決然地祭出了“全員老板製”的“殺手鐧”,希望通過賦予員工極大的“裁量權”為企業帶來一個嶄新的轉機。
但是,在日本這樣一個“威權社會”裏,嚴格的“上下級關係”已經滲入了日本人的血液。“上級的命令”就是一切,員工必須無條件服從—這是日本企業根深蒂固的傳統,改變起來談何容易!
所以,在改革的過程中,這位老板遇到的壓力與阻力可想而知。但他卻抱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硬是挺了過來。終於看到了改革“開花結果”的一天。
這位老板說過的一句話,至今令我難以忘懷—“我實際上沒有什麽秘訣,我所做的其實隻有一件事:要求我的員工每天都比平常水平好一點點,這樣一直堅持下去,10年就會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20年來,我就是一直這樣做下來的”。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公司的全體管理者都爭當“育人”模範,盡量把自己的員工往前推,將“舞台”和“出風頭”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員工。他們自己則安心做一個“隱身人”。
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他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我現在最大的工作就是讓自己成為這家公司‘最沒用的人’,甚至是‘多餘的人’。做到這一點,我就算‘大功告成’了。剩下的時間,能為自己的員工‘打打下手’我就很滿足了”。
身處這樣一群管理者當中,員工的“幹勁兒”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家公司能夠擁有這樣一支“幹勁衝天”的團隊,取得個把業績上的“奇跡”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全員老板主義”以外,這家公司的老板還有一個“殺手鐧”令我極為佩服—他是典型的“能折騰”、“會得瑟”的人。
他就像是《士兵突擊》裏的袁朗,腦子裏總在琢磨著一些常人“匪夷所思”的“幺蛾子”,總會出其不意地給員工帶來許多驚喜,令員工每天都生活在不乏“刺激”的環境當中。因此,他的員工得以長期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與工作激情,總是處於一種良好的“狀態”當中。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道:“我最興奮的事情就是聽到員工說‘不知道老板整天都在琢磨點什麽,又會出什麽幺蛾子’這樣的話”。他認為,讓員工知道老板腦子裏在想著什麽,卻又弄不明白老板的真正意圖是“最佳狀態”—完全不理會老板的“幺蛾子”固然糟糕,但徹底弄明白老板的意圖也會降低員工的“好奇心”與“期待值”,就起不到預期的效果了。
在這樣一位老板堅持不懈地“推波助瀾”下,南國豐田也必然會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斷“乘風破浪”,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