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篇時間,是可以浪費的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 作者:南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著“浪費”的旗號“節約”時間,總比打著“節約”的旗號“浪費”時間來得高明。
這可是個“驚世駭俗”的題目。弄不好要挨板兒磚的。
但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這個貌似“反常識”的“過激”口號,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在我數年的管理實踐中,遇到過太多“欲速則不達”的事情。雖說每一個人似乎都有著極強的“時間觀念”,每一個人都想著“短、平、快”的做事方式,但許多事情卻總是難逃“分崩離析”、“半途而廢”或“虎頭蛇尾”的結果。越想“節約時間”,就越會“浪費時間”。蹉跎了許多歲月,迴頭看時,卻依然是“白紙一張”,令人嗟歎不已。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瓜熟蒂落”。與此相對應,還有一句話叫做“強扭的瓜不甜”。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凡事一定要舍得花時間去等待條件的成熟,條件不成熟,就一定成不了事。
所以,有些時間,看似“浪費”,卻是你必須要付出的。
依照我多年的經驗,可以“浪費”的時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培養人的時間。
很多管理者都容易對下屬員工的“無能”表現極度缺乏耐心—等你把事兒做好黃瓜菜都涼了,幹脆還是我自己來算了。
但是,一個人“渾身是鐵也撚不了幾顆釘”。你不可能永遠不給自己的下屬“長進”的機會,那樣隻能累死自己,而且實際上到最後也“省”不了多少時間。因此,無論你對下屬的“低能”多鬧心,培養下屬自己做事能力的時間一定不可以省。
2.爭取獲得共識的時間。
許多事,即便是事後證明“正確無比”的事,如果沒有獲得足夠多的“共識”,有時也必須要暫時擱置。
這是一件令很多管理者感到很鬱悶,甚至很沮喪的事兒—這麽好的事情,為什麽不可以立即行動呢?這些時間浪費得太可惜了!
對不起,我要告訴你,如果你真的覺得這件事兒是件“天大的好事兒”,真的想把這件事兒做成的話,你必須要“耐得住寂寞”,付出一定的時間去贏得“共識”才行。因為沒有足夠的共識,你在做事的過程中會遇到無數的阻礙與挫折,也許最後“浪費”掉的時間會更多。
舉一個世人皆知的例子。“改革開放”重要不重要?正確不正確?
現在談論這個問題幾乎顯得有些弱智,因為極不合時宜—答案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
但是,在三十多年前的中國,即便小平同誌意識到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他也不能立刻付諸實施—他必須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贏得大家的“共識”。所以才有了後來舉世聞名的“解放思想”與“真理標準大討論”運動。這些都是為“改革開放”凝聚共識的重要步驟,是絕無可能舍棄或越過的。
3.等待條件成熟的時間。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條件不成熟,你不可能做成任何事兒。
總之,有些時間是“節省”不得的,這並不是一種不“珍惜”時間的表現。
其實說起來,我們的管理者之所以對很多事情會存有“浪費時間”的“心結”,主要是因為他們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他們所認為的“正經事兒”上邊了。因此,所有與這些“正經事兒”無關的事情都是一些細微末節的事,在這些事情上花的時間,自然是一種“浪費”。
但是,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想法。因為如果這些細微末節的事情做不好,很多時候你根本不可能做好你的“正經事兒”。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細微末節”也是天大的“正經事兒”,是絕對值得你花費時間去認真應對的。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做事的條件,或想方設法促使這些條件盡早成熟起來。但是,“好事多磨”,如果通過你不懈的努力依然無法促使條件成熟,你一定要學會“韜光養晦”、“耐得住寂寞”,耐心地付出“等待”的時間。因為,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智慧,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這不是一種消極的,“聽天由命”式的等待,而是一種積極的,極富“進攻性”的等待。你的眼睛,像狼一般銳利;你的鼻子,像狐狸一般敏銳。任何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都將逃不過你的手掌心,最終助你成就大事。
總之,勇於並善於“浪費”時間也許也是一種智慧,擁有這種智慧的人一定是我極為推崇的“大拙”之人。
畢竟,打著“浪費”的旗號“節約”時間要比打著“節約”的旗號“浪費”時間來得高明。
這可是個“驚世駭俗”的題目。弄不好要挨板兒磚的。
但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這個貌似“反常識”的“過激”口號,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在我數年的管理實踐中,遇到過太多“欲速則不達”的事情。雖說每一個人似乎都有著極強的“時間觀念”,每一個人都想著“短、平、快”的做事方式,但許多事情卻總是難逃“分崩離析”、“半途而廢”或“虎頭蛇尾”的結果。越想“節約時間”,就越會“浪費時間”。蹉跎了許多歲月,迴頭看時,卻依然是“白紙一張”,令人嗟歎不已。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瓜熟蒂落”。與此相對應,還有一句話叫做“強扭的瓜不甜”。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凡事一定要舍得花時間去等待條件的成熟,條件不成熟,就一定成不了事。
所以,有些時間,看似“浪費”,卻是你必須要付出的。
依照我多年的經驗,可以“浪費”的時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培養人的時間。
很多管理者都容易對下屬員工的“無能”表現極度缺乏耐心—等你把事兒做好黃瓜菜都涼了,幹脆還是我自己來算了。
但是,一個人“渾身是鐵也撚不了幾顆釘”。你不可能永遠不給自己的下屬“長進”的機會,那樣隻能累死自己,而且實際上到最後也“省”不了多少時間。因此,無論你對下屬的“低能”多鬧心,培養下屬自己做事能力的時間一定不可以省。
2.爭取獲得共識的時間。
許多事,即便是事後證明“正確無比”的事,如果沒有獲得足夠多的“共識”,有時也必須要暫時擱置。
這是一件令很多管理者感到很鬱悶,甚至很沮喪的事兒—這麽好的事情,為什麽不可以立即行動呢?這些時間浪費得太可惜了!
對不起,我要告訴你,如果你真的覺得這件事兒是件“天大的好事兒”,真的想把這件事兒做成的話,你必須要“耐得住寂寞”,付出一定的時間去贏得“共識”才行。因為沒有足夠的共識,你在做事的過程中會遇到無數的阻礙與挫折,也許最後“浪費”掉的時間會更多。
舉一個世人皆知的例子。“改革開放”重要不重要?正確不正確?
現在談論這個問題幾乎顯得有些弱智,因為極不合時宜—答案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
但是,在三十多年前的中國,即便小平同誌意識到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他也不能立刻付諸實施—他必須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贏得大家的“共識”。所以才有了後來舉世聞名的“解放思想”與“真理標準大討論”運動。這些都是為“改革開放”凝聚共識的重要步驟,是絕無可能舍棄或越過的。
3.等待條件成熟的時間。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條件不成熟,你不可能做成任何事兒。
總之,有些時間是“節省”不得的,這並不是一種不“珍惜”時間的表現。
其實說起來,我們的管理者之所以對很多事情會存有“浪費時間”的“心結”,主要是因為他們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他們所認為的“正經事兒”上邊了。因此,所有與這些“正經事兒”無關的事情都是一些細微末節的事,在這些事情上花的時間,自然是一種“浪費”。
但是,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想法。因為如果這些細微末節的事情做不好,很多時候你根本不可能做好你的“正經事兒”。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細微末節”也是天大的“正經事兒”,是絕對值得你花費時間去認真應對的。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做事的條件,或想方設法促使這些條件盡早成熟起來。但是,“好事多磨”,如果通過你不懈的努力依然無法促使條件成熟,你一定要學會“韜光養晦”、“耐得住寂寞”,耐心地付出“等待”的時間。因為,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智慧,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這不是一種消極的,“聽天由命”式的等待,而是一種積極的,極富“進攻性”的等待。你的眼睛,像狼一般銳利;你的鼻子,像狐狸一般敏銳。任何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都將逃不過你的手掌心,最終助你成就大事。
總之,勇於並善於“浪費”時間也許也是一種智慧,擁有這種智慧的人一定是我極為推崇的“大拙”之人。
畢竟,打著“浪費”的旗號“節約”時間要比打著“節約”的旗號“浪費”時間來得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