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篇世上萬事,求人不如求自己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 作者:南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如金庸大俠所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實際上每一家公司都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山頭”。有“山頭”就會有“山大王”,有“山大王”就會有“摩擦”,如何與“山大王”們及他們之間的“摩擦”打交道,是一個管理者必須直麵的課題。
任何一位在某家公司做過管理工作的人,都會對以下這個場景極為熟悉:你交代給某部門主管a某件事,但是這件事需要其他部門的主管b配合。過了很久這件事都沒有辦妥,你很生氣,把a叫到辦公室準備“尅”他一頓,但是a卻很委屈地向你“投訴”—這件事沒辦成不怨他,都怪b不合作(因為不是他們部門的事兒,所以很冷淡),他也沒辦法。
作為一名公司領導,你肯定是希望你的公司各部門間能夠打破“山頭主義”的束縛,形成“公司一盤棋”的“團結協作”局麵。可現實似乎總是那麽殘酷,你的這些“美好願望”,充其量不過是一些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是,你不能放棄,如果你放棄了,你就會發現,所有的事情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迅速崩塌,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你將會麵對越來越難以對付、難以挽迴的局麵,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你的企業逐漸變成一家“垃圾”企業而束手無措。所以,你必須要想辦法挽迴這種局麵。
在這裏,告訴你幾個解決問題的“小秘訣”。
首先,盡管你極不情願,但是你必須承認在你的公司裏“山頭主義”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金庸大俠曾經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說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尤其是我們中國人,天生具有極強的形成“江湖”的民族本性,如果你想硬生生地與這種近乎“國粹”般的“本能”叫板,則無異於“以卵擊石”,絕無勝算。
所以,先坦率地承認這種現實,是邁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其次,去尋找“各山大王”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即彼此利益的“交集”部分,誘使他們彼此合作。記住,在這裏,隻講“公司利益大於一切”之類的大道理是行不通的。你講這些,他們永遠不會說你錯,但也永遠不會付諸真正的行動。最後的結果,就是浪費掉你無數唾沫星子結束。並沒有什麽明顯的“生產性”。
最後,循循善誘地為你的“山大王們”洗腦,教給他們“求人不如求己”的思維方式至關重要。
還是拿前邊的那個例子來做說明。當你的下屬—“山大王”a因為在某件事上“山大王”b沒有提供合作而到你這裏“投訴”時,你要給他兩條解決問題的“線索”。
首先,a是否有可能不依靠任何人,獨立完成那件事?
這就意味著,盡管按照“公司製度”,那件事理應由b來協助完成,但由於b出於種種原因(比如說因為不是本部門的事所以就有怠慢之意)不提供有效的配合致使事情難以獲得進展的時候,你就應該迅速拋掉“公司製度”的束縛,盡量以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去“獨立”完成那件事。
一般來說,“山大王”們總會有一些自己在人、財、物方麵的資源,動員這些資源,未必解決不了那個問題。而凡事都拿“公司製度”的“大棒”與對方“叫板”(記住,“公司製度”並不是“萬能”的。沒有什麽“製度”可以解決實際工作中的一切難題,或可以應對實際工作中的一切局麵),從而招致對方反感,不一定能促使對方很好地為你提供配合,最終隻能是耽誤了你自己的事情。在這裏,一定的“靈活性”要比“鑽牛角尖”來得更“實惠”。
其次,如果那件事必須依靠b的協助才能完成,你是否能“獨立”完成“與其進行有效溝通從而促使對方心甘情願地配合自己”這項工作?
這個問題似乎問得有些古怪—正因為我和他溝通不見效才來找你的嘛!如果我能和他溝通好,還來找你幹嘛?
先別急,聽我慢慢跟你講。
一家公司內部的絕大部分人在遇到需要別人協助的事情而去和人家溝通的時候,往往都不能把握好一個恰如其分的火候,或者說找不到一個有效溝通的方法。他們或者過於“低三下四”,又或者過於“盛氣淩人”。所以往往費了很大的力氣,卻得不到一個良好的效果。最後隻好把問題拿到公司領導這裏來,請求領導的“最終裁決”。
當然,公司領導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些“費了半天勁兒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原則”必須要遵守,那就是,公司領導一定不可以過於輕易地介入到這些“問題”的“解決”中去。你一定要培養你的下屬自己尋找“一種更好的溝通辦法”的能力。否則,你的下屬會越來越依賴你,他們永遠都不會有長進,而你會活活累死你自己的。
而且,在我們的“山大王”們抱怨其他的“山大王”不配合自己,從而為自己不能夠和對方進行良好溝通找借口的時候,實際上他們已經犯了一個“有效溝通”的大忌—他們自己已經犯了溝通中的“山頭主義”。就是說,他們在溝通中一切都從“自身利益”出發,一切都從是否能確保“自己任務”的完成為唯一考量依據。他們從來不曾考慮過對方的立場—對方有什麽困難,對方是否有條件等等。這種“目中無人”、“霸王條款”般的、自私的溝通方式能夠換來對方心悅誠服的配合才活見鬼吧。
因此,“和對方進行良好溝通”的“鑰匙”歸根結底還是握在你自己的手上—隻要你能“兼顧彼此”,也切實地做到為對方的立場考慮,一切好商好量,真正發自內心就是和你“過不去”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所以,下次在你的“山大王”a再次來到你這裏投訴他人不配合的話,請你轉告他一句話:既然你有這麽多時間“投訴”他,不如拿這些時間想想其他的事兒—你“自己”還有沒有其他“說服”他合作的方法?—來得更有意義。
記住,世上萬事,求人不如求自己。
因為任何時候你都不要去試圖“掌控”別人,你唯一能夠100%“掌控”的人其實隻有一個—你自己。
任何一位在某家公司做過管理工作的人,都會對以下這個場景極為熟悉:你交代給某部門主管a某件事,但是這件事需要其他部門的主管b配合。過了很久這件事都沒有辦妥,你很生氣,把a叫到辦公室準備“尅”他一頓,但是a卻很委屈地向你“投訴”—這件事沒辦成不怨他,都怪b不合作(因為不是他們部門的事兒,所以很冷淡),他也沒辦法。
作為一名公司領導,你肯定是希望你的公司各部門間能夠打破“山頭主義”的束縛,形成“公司一盤棋”的“團結協作”局麵。可現實似乎總是那麽殘酷,你的這些“美好願望”,充其量不過是一些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是,你不能放棄,如果你放棄了,你就會發現,所有的事情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迅速崩塌,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你將會麵對越來越難以對付、難以挽迴的局麵,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你的企業逐漸變成一家“垃圾”企業而束手無措。所以,你必須要想辦法挽迴這種局麵。
在這裏,告訴你幾個解決問題的“小秘訣”。
首先,盡管你極不情願,但是你必須承認在你的公司裏“山頭主義”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金庸大俠曾經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說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尤其是我們中國人,天生具有極強的形成“江湖”的民族本性,如果你想硬生生地與這種近乎“國粹”般的“本能”叫板,則無異於“以卵擊石”,絕無勝算。
所以,先坦率地承認這種現實,是邁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其次,去尋找“各山大王”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即彼此利益的“交集”部分,誘使他們彼此合作。記住,在這裏,隻講“公司利益大於一切”之類的大道理是行不通的。你講這些,他們永遠不會說你錯,但也永遠不會付諸真正的行動。最後的結果,就是浪費掉你無數唾沫星子結束。並沒有什麽明顯的“生產性”。
最後,循循善誘地為你的“山大王們”洗腦,教給他們“求人不如求己”的思維方式至關重要。
還是拿前邊的那個例子來做說明。當你的下屬—“山大王”a因為在某件事上“山大王”b沒有提供合作而到你這裏“投訴”時,你要給他兩條解決問題的“線索”。
首先,a是否有可能不依靠任何人,獨立完成那件事?
這就意味著,盡管按照“公司製度”,那件事理應由b來協助完成,但由於b出於種種原因(比如說因為不是本部門的事所以就有怠慢之意)不提供有效的配合致使事情難以獲得進展的時候,你就應該迅速拋掉“公司製度”的束縛,盡量以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去“獨立”完成那件事。
一般來說,“山大王”們總會有一些自己在人、財、物方麵的資源,動員這些資源,未必解決不了那個問題。而凡事都拿“公司製度”的“大棒”與對方“叫板”(記住,“公司製度”並不是“萬能”的。沒有什麽“製度”可以解決實際工作中的一切難題,或可以應對實際工作中的一切局麵),從而招致對方反感,不一定能促使對方很好地為你提供配合,最終隻能是耽誤了你自己的事情。在這裏,一定的“靈活性”要比“鑽牛角尖”來得更“實惠”。
其次,如果那件事必須依靠b的協助才能完成,你是否能“獨立”完成“與其進行有效溝通從而促使對方心甘情願地配合自己”這項工作?
這個問題似乎問得有些古怪—正因為我和他溝通不見效才來找你的嘛!如果我能和他溝通好,還來找你幹嘛?
先別急,聽我慢慢跟你講。
一家公司內部的絕大部分人在遇到需要別人協助的事情而去和人家溝通的時候,往往都不能把握好一個恰如其分的火候,或者說找不到一個有效溝通的方法。他們或者過於“低三下四”,又或者過於“盛氣淩人”。所以往往費了很大的力氣,卻得不到一個良好的效果。最後隻好把問題拿到公司領導這裏來,請求領導的“最終裁決”。
當然,公司領導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些“費了半天勁兒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原則”必須要遵守,那就是,公司領導一定不可以過於輕易地介入到這些“問題”的“解決”中去。你一定要培養你的下屬自己尋找“一種更好的溝通辦法”的能力。否則,你的下屬會越來越依賴你,他們永遠都不會有長進,而你會活活累死你自己的。
而且,在我們的“山大王”們抱怨其他的“山大王”不配合自己,從而為自己不能夠和對方進行良好溝通找借口的時候,實際上他們已經犯了一個“有效溝通”的大忌—他們自己已經犯了溝通中的“山頭主義”。就是說,他們在溝通中一切都從“自身利益”出發,一切都從是否能確保“自己任務”的完成為唯一考量依據。他們從來不曾考慮過對方的立場—對方有什麽困難,對方是否有條件等等。這種“目中無人”、“霸王條款”般的、自私的溝通方式能夠換來對方心悅誠服的配合才活見鬼吧。
因此,“和對方進行良好溝通”的“鑰匙”歸根結底還是握在你自己的手上—隻要你能“兼顧彼此”,也切實地做到為對方的立場考慮,一切好商好量,真正發自內心就是和你“過不去”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所以,下次在你的“山大王”a再次來到你這裏投訴他人不配合的話,請你轉告他一句話:既然你有這麽多時間“投訴”他,不如拿這些時間想想其他的事兒—你“自己”還有沒有其他“說服”他合作的方法?—來得更有意義。
記住,世上萬事,求人不如求自己。
因為任何時候你都不要去試圖“掌控”別人,你唯一能夠100%“掌控”的人其實隻有一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