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文化”已被過度演繹成了一種“神話泡沫”,是到了該刺破它的時候了。

    作為一介書生,我生性好靜。因此討厭吃喝,不喜應酬。

    於是就有人好言相勸“吃喝一下對搞好同事關係是有利的”。

    對此,我深表讚同。不隻是“吃喝”,任何一種兩人以上的“團體活動”,我都是極力推崇的。因為我一向欣賞“能折騰”、“會得瑟”的企業氛圍,各種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對拉近員工關係,活躍並豐富企業文化,提升員工的工作動機與激情都是極為有利的。

    但有一個大前提,無論是什麽樣的“活動”,都不應該流於“例行公事”,更不可“強製”。否則,就會造成員工“人在心不在”的局麵,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日本與韓國的企業都有所謂的下班後開“飲酒會”的習慣。這幾乎成為了一種不成文的“鐵律”,沒人敢於違反。

    這種“飲酒會”往往隻“飲”一次還不算完,還會有“二次會”、“三次會”或“更多次會”。即便這樣,飲完酒還會有一些其他的“節目”等著,比如說“卡拉ok”等等。在這種“飲酒會”上,日本人與韓國人往往容易表現得極為“放浪形骸”,時常發生一些爛醉後“有傷社會風化”的舉動,令日本與韓國的社會與治安當局頭痛不已。

    其實,這些還隻是這種“飲酒會”弊端的一部分。更為嚴重的是,許多不能喝酒,不善應酬的員工也不得不“被動地”參加,期間他們所承受的“痛苦”無以用語言表述。

    中國的企業也是如此,似乎隻要不“吃吃喝喝”就無法做事一樣。在某種程度上“吃吃喝喝”對“溝通”的作用已經被“神話”了。盡管許多人都很厭煩這種“吃喝文化”,卻苦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尤其是“領導”組織的“餐敘活動”更是如此。

    首先,因為是“領導”組織的活動,員工就算是有著種種“不方便”之處,為了不給領導留下一個“壞印象”,也隻好“硬著頭皮”參加。這還不算完,如果席間領導“意興大發”,直至夜深也遲遲不肯“結束”的話,員工就會像被“綁架”了一般,即便“興味索然”,“歸家心切”,也隻有呆坐在椅子上“熬”時間的份兒了。

    這還不算最糟的,如果酒量不好的員工在酒席上被領導強行灌酒,卻難以拒絕的話,那這種場麵隻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

    顯然,這種“形式主義”的“應酬”,也許領導會非常“盡興”,但員工之間的“感情”是否會得到“深度交流”實在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所以,在日常“餐敘”這種事情上,我還是主張領導要盡量“少參加”或“不參加”。道理也很簡單,領導的“在場”,會導致員工“放不開”—他們或者表現得過於“阿諛奉承”,或者表現得過於“小心謹慎”。總之,會令“餐敘”活動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當然,一年一度的“員工會餐”是另外一迴事兒。作為對員工一年來辛苦工作的“褒獎”,領導是一定要參加,並一定要向員工敬酒的。

    其實,我固然讚同“吃喝”是一種員工關係“潤滑劑”的說法,但是,搞好員工關係還有很多其他的手段—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交往”與“溝通”才更具現實意義。

    隻要做人好,真誠善良,維護正義,並懂得一些“辦公室政治”的基本原理與操作技巧,即便你不懂“吃喝”一樣會使自己在公司的地位穩如泰山。

    總之,與人溝通和交流有許許多多的手段,你隻要選擇一種真正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勇並收藏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