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題選自《尚書·無逸》。
此篇主要講的是武王去世,周公攝政。
武王之子成王年長後,周公還政於成王,告誡他不可貪圖逸樂。
史官記錄下周公的誥詞,是為《無逸》。
這道題當然不是意指當今陛下,也不可能是指宮裏的任何一位。
一旦將心思往規勸帝王上扯,那就完了。
因為汪閣老不敢如此,就是這麽簡單,從座師王明覺了解不錯的話,這位閣臣是謹小慎微的性子。
必然不會意有所指到皇帝身上。
但問題是,周公說這句話的出發點就是規勸成王。
所以出題人的水平太高了,完全就是將考生往溝裏帶。
李承平覺得此題有些過於引導,看來汪閣老是想一場就定下會試名次。
若是那個不了解這位大人的,怕是已經落入陷阱之中。
既然不能往天子身上帶,那麽就要想想周公說這句話的初衷和本意。
周公指出,人君不可沉迷於逸樂,必須先了解稼穡的艱難,知道小民的痛苦。
周公把人民的痛苦與人君的逸樂聯係起來,反映了周公治國的民本思想,和重農愛民的政策指向。
李承平覺得周公的理想抱負就是破題關鍵,不然沒什麽能作答的了,皇帝不能寫,隻能往這上麵去套、去引。
周公是儒家推崇備至的古代聖人之一。
周公攝政期間,成王的三個叔叔——管叔、蔡叔、霍叔陰謀陷害周公,誣蔑周公篡權。
周公於是避居於東,不問政事。後來,成王明白了真相,非常後悔,於是迎迴了周公。
為此,成王的三個叔叔十分心虛害怕,便挾持原商紂王之子武庚公開叛亂。
成王命周公征討,鏟平了叛亂。
七年之後,周公建成周於洛邑,成周便成為周公輔佐成王走向興盛的表征。
成周時代的禮樂文化製度,傳說也是周公一手製定的。
周公治理國家,兢兢業業,恭謹有加,常常“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唯恐失禮於天下之士,失去人心。
所以他諄諄告誡成王和大臣,不要貪圖安逸享樂,要求甚為殷切。
古代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認定周公是西周、東周兩周文明的締造者,對周公無限欽慕。
所以此題本意主要問的就是周公的施政理念,以此展開解答。
李承平閉眼沉思了片刻,此時考場中極為安靜,想必其他考生也在思索破題之法。
汪閣老果然與其性格一般,善於給人挖坑。
作為首場第一題,怕是會有很多人掉到陷阱之中。
畢竟,圍繞君王話可太多了,指摘皇帝,引申三皇五帝是考生最喜歡的。
李承平已經看到有考生提筆就寫。
瞅了一眼楊鵬飛,隻見他埋頭苦想,時而搖頭時而點頭。
看來是用了心思,也有不少考生與他一般,未曾動筆,應該是發覺出題目的巧妙。
不再關注其他,李承平拚湊起自己零散的思路來。
破題思路就在《尚書·無逸》之中。
籠統的歸納好思緒,李承平提筆打起草稿來。
“臣盜聞《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則知天之生民,所以......”
李承平開頭依然是以君展開,隻是更多是往天下引,往周公的政治理想上引。
無逸篇講的就是天子,越過不講是不可能的,因此隻能迂迴的去寫明中心思想。
繞彎子實在非他所願,李承平苦笑一聲,這麽寫是真的累。
但誰叫汪閣老喜歡這個調調,迎合考官非他所願。
李承平不知道什麽時候他做起事來,能由心出發的為自己考慮,不必再思慮他人的想法。
或許等他站在中樞上揮斥方遒吧!
有了破題思路,作答起來就快了許多,李承平提筆繼續寫道:“夫惟人君有同天之道,凡曆象日月以經天之時。”
作為本次會試的主考官,汪閣老已經提前到貢院好幾日了。
自他被確定為考官的那一刻起,就必須立即前往貢院,不得中途迴家,也不得中途拜訪任何人。
不僅是他這樣,提調官和監試官也是如此。
與鄉試一樣,還要在貢院龍門上掛上大鎖,不允許任何人出來,被稱為“鎖院”。
這樣做的目的還是為了防止舞弊,可見朝廷在科考上真是嚴防死守,不敢鬆懈分毫。
比考生還提前進來,汪閣老渾身早有難受極了。
本來上班了累,尤其是貢院內這種慢熬,更是讓人煩躁。
最近他的女婿也開始為很多事情來煩他。
“李承平,丙辰科陝西鄉試解元。”
汪閣老嘟囔一聲,就不再說話,腦子裏開始想內閣事宜。
這十數日的空檔,足夠那兩人做許多事情了。
政治之爭,是有底線的,但不多。
被趕迴家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汪閣老歎息一聲。
心中希望今科能有點驚喜。
畢竟,科舉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湧現,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而作為閣臣,汪閣老深知人才和團體的重要性,因此對這次科舉還是充滿了些許期待的。
......
貢院之中,所有人心思各異,都在為自己目前的現狀考慮。
將思路打開,李承平心裏鬆快不少,什麽都沒有思路重要。
手有些僵,李承平不得不停下來烤烤手。
好在時間充裕,穩紮穩打就行,不必急躁慌亂。
對於自身實力,李承平心裏有杆秤,他最不缺的就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同時,這也是他最大的優勢,別看科考一路被他砍瓜切菜的走了大半。
但亮眼的關鍵在哪裏,是認清自身的要點。
天下英才何其之多,李承平可沒驕傲到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能讓他脫穎而出的,就是好想法好點子。
沒有這些,他早已泯然於眾多士子之中。
天氣寒冷,在狹小的號舍僅僅過了數個時辰,卻已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李承平緩了一會兒,就重新提筆寫題。
待得越久,狀態越差。
趁著現在身心放鬆,趕緊完事。
想到這裏,李承平不禁加快了速度,將文章全須全尾的給作完。
終於,李承平順利把會試第一坑搞定。
他使勁地跺腳又搓手,讓身體暖和起來。
炭盆劈裏啪啦的作響,木屑隨著寒風飛揚。
火勢旺得很,但烤的不全麵,讓人有點難受。
為了停下筆來烤手,李承平對準下一道題目。
“開整。”
此篇主要講的是武王去世,周公攝政。
武王之子成王年長後,周公還政於成王,告誡他不可貪圖逸樂。
史官記錄下周公的誥詞,是為《無逸》。
這道題當然不是意指當今陛下,也不可能是指宮裏的任何一位。
一旦將心思往規勸帝王上扯,那就完了。
因為汪閣老不敢如此,就是這麽簡單,從座師王明覺了解不錯的話,這位閣臣是謹小慎微的性子。
必然不會意有所指到皇帝身上。
但問題是,周公說這句話的出發點就是規勸成王。
所以出題人的水平太高了,完全就是將考生往溝裏帶。
李承平覺得此題有些過於引導,看來汪閣老是想一場就定下會試名次。
若是那個不了解這位大人的,怕是已經落入陷阱之中。
既然不能往天子身上帶,那麽就要想想周公說這句話的初衷和本意。
周公指出,人君不可沉迷於逸樂,必須先了解稼穡的艱難,知道小民的痛苦。
周公把人民的痛苦與人君的逸樂聯係起來,反映了周公治國的民本思想,和重農愛民的政策指向。
李承平覺得周公的理想抱負就是破題關鍵,不然沒什麽能作答的了,皇帝不能寫,隻能往這上麵去套、去引。
周公是儒家推崇備至的古代聖人之一。
周公攝政期間,成王的三個叔叔——管叔、蔡叔、霍叔陰謀陷害周公,誣蔑周公篡權。
周公於是避居於東,不問政事。後來,成王明白了真相,非常後悔,於是迎迴了周公。
為此,成王的三個叔叔十分心虛害怕,便挾持原商紂王之子武庚公開叛亂。
成王命周公征討,鏟平了叛亂。
七年之後,周公建成周於洛邑,成周便成為周公輔佐成王走向興盛的表征。
成周時代的禮樂文化製度,傳說也是周公一手製定的。
周公治理國家,兢兢業業,恭謹有加,常常“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唯恐失禮於天下之士,失去人心。
所以他諄諄告誡成王和大臣,不要貪圖安逸享樂,要求甚為殷切。
古代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認定周公是西周、東周兩周文明的締造者,對周公無限欽慕。
所以此題本意主要問的就是周公的施政理念,以此展開解答。
李承平閉眼沉思了片刻,此時考場中極為安靜,想必其他考生也在思索破題之法。
汪閣老果然與其性格一般,善於給人挖坑。
作為首場第一題,怕是會有很多人掉到陷阱之中。
畢竟,圍繞君王話可太多了,指摘皇帝,引申三皇五帝是考生最喜歡的。
李承平已經看到有考生提筆就寫。
瞅了一眼楊鵬飛,隻見他埋頭苦想,時而搖頭時而點頭。
看來是用了心思,也有不少考生與他一般,未曾動筆,應該是發覺出題目的巧妙。
不再關注其他,李承平拚湊起自己零散的思路來。
破題思路就在《尚書·無逸》之中。
籠統的歸納好思緒,李承平提筆打起草稿來。
“臣盜聞《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則知天之生民,所以......”
李承平開頭依然是以君展開,隻是更多是往天下引,往周公的政治理想上引。
無逸篇講的就是天子,越過不講是不可能的,因此隻能迂迴的去寫明中心思想。
繞彎子實在非他所願,李承平苦笑一聲,這麽寫是真的累。
但誰叫汪閣老喜歡這個調調,迎合考官非他所願。
李承平不知道什麽時候他做起事來,能由心出發的為自己考慮,不必再思慮他人的想法。
或許等他站在中樞上揮斥方遒吧!
有了破題思路,作答起來就快了許多,李承平提筆繼續寫道:“夫惟人君有同天之道,凡曆象日月以經天之時。”
作為本次會試的主考官,汪閣老已經提前到貢院好幾日了。
自他被確定為考官的那一刻起,就必須立即前往貢院,不得中途迴家,也不得中途拜訪任何人。
不僅是他這樣,提調官和監試官也是如此。
與鄉試一樣,還要在貢院龍門上掛上大鎖,不允許任何人出來,被稱為“鎖院”。
這樣做的目的還是為了防止舞弊,可見朝廷在科考上真是嚴防死守,不敢鬆懈分毫。
比考生還提前進來,汪閣老渾身早有難受極了。
本來上班了累,尤其是貢院內這種慢熬,更是讓人煩躁。
最近他的女婿也開始為很多事情來煩他。
“李承平,丙辰科陝西鄉試解元。”
汪閣老嘟囔一聲,就不再說話,腦子裏開始想內閣事宜。
這十數日的空檔,足夠那兩人做許多事情了。
政治之爭,是有底線的,但不多。
被趕迴家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汪閣老歎息一聲。
心中希望今科能有點驚喜。
畢竟,科舉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湧現,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而作為閣臣,汪閣老深知人才和團體的重要性,因此對這次科舉還是充滿了些許期待的。
......
貢院之中,所有人心思各異,都在為自己目前的現狀考慮。
將思路打開,李承平心裏鬆快不少,什麽都沒有思路重要。
手有些僵,李承平不得不停下來烤烤手。
好在時間充裕,穩紮穩打就行,不必急躁慌亂。
對於自身實力,李承平心裏有杆秤,他最不缺的就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同時,這也是他最大的優勢,別看科考一路被他砍瓜切菜的走了大半。
但亮眼的關鍵在哪裏,是認清自身的要點。
天下英才何其之多,李承平可沒驕傲到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能讓他脫穎而出的,就是好想法好點子。
沒有這些,他早已泯然於眾多士子之中。
天氣寒冷,在狹小的號舍僅僅過了數個時辰,卻已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李承平緩了一會兒,就重新提筆寫題。
待得越久,狀態越差。
趁著現在身心放鬆,趕緊完事。
想到這裏,李承平不禁加快了速度,將文章全須全尾的給作完。
終於,李承平順利把會試第一坑搞定。
他使勁地跺腳又搓手,讓身體暖和起來。
炭盆劈裏啪啦的作響,木屑隨著寒風飛揚。
火勢旺得很,但烤的不全麵,讓人有點難受。
為了停下筆來烤手,李承平對準下一道題目。
“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