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悅子又接著說下去:
“作為普通的出國旅行,在旅途中看到的人名不容易留下印象。不僅是陌路相遇的一麵之交,更不用說幾天中一起旅行的外國女郎。我想她的名字自然容易會出現在著書成文之中,尤其是托爾珀爾珊小姐在日德蘭半的旅行中擔任江木先生的翻譯,將江木先生的英語譯成丹麥語使得先生能和當地人交談。”
“土方小姐,那本書的寫作方法與這次事件有什麽密切關係呢?”休茲探長不可思議地插話。
“我認為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也可以成為一個參考資料。總之,托爾珀爾珊小姐將江木先生的英語譯成丹麥語,可以斷定,托爾珀爾珊小姐是會說英語的。然而在哥本哈根小酒店裏和鈴木先生在一起的托爾珀爾小姐,卻沒有用英語對門田先生說過一句話,都是鈴木先生用日語說的。”
門田譯完土方悅子的話,心想,那個丹麥女郎緊挨著鈴木坐著,確實沒說過一句英語,不僅如此,而對著自己的那兩個人時時用難以聽到的嚶嚶細語交談著。
門田想到自己在這個“法庭翻譯的同時還是個“證人”,那是得到休茲探長認可的,應該明白地將自己目擊到的和聽到的事講出來。
“請教一下鈴木先生,”土方悅子再次問通訊員,“你最近什麽時候迴過日本?”
“我在這三年裏沒迴過一次日本。”
門田迴憶起鈴木是這樣說過,對他點了點頭。
土方悅子接著說:
“明白了。然而你是看過4月10日出版的《朝日新聞》上江木先生寫的《加書峽灣地方的旅行》,這篇文章與事實至少有五處有出入,你是在哪兒看到4月10日有《朝日新聞》呢?”
“我想,肯定是在我居住的阿姆斯特丹讀到的,隻要在有日本人的歐洲城市,都會有日本代表性的報紙《朝日新聞》。”
“但是,根據我所掌握的情況,即使在阿姆斯特丹也不會有很多的《朝日新聞》。你說在阿姆期特丹讀到的,會不會有什麽錯覺呢?”
“不,雖然不能確鑿地迴憶,我確定是在阿姆斯特丹的什麽地方讀過那份報紙。”
“說起來4月10日出版的還是最新的報紙。而且我迴想起我曾把那篇文章剪了下來,但那不是《朝陽新聞》報,而是它的副刊《旅行特集》。這本書究竟有沒有在歐洲發行,隻要請警察調查一下,馬上就會有分曉。
一聽到“報紙副刊”這個詞,鈴木似乎吃了一驚,但立刻又恢復了平靜,迴答說:
“在哪裏看到的,實在記不清了。”
門田在翻譯時驚嘆不已。
“歸納以上的話,你堅持說在三年裏沒有迴過日本,事實上你在今年迴日本探過親。那正是組成這個團體的時候。我想這一點,隻要由日本警方調查就會清楚。”
鈴木什麽也沒說,沉默起來。他那與眾不同的額上刻著深深的皺紋。
土方悅子把身體恢復到原狀。
“向休茲探長報告,現在可以推定有一個人持有殺人意圖,那就是這個通訊員。他處在易於接近窺伺對方的立場上。首先,對象是玫瑰旅行團,下一個焦點就是團體中的對象。可是,報刊通訊員怎麽也無法接近婦女旅遊團。為要接近就得創造機會。這種機會,作為通訊員自然是可以設法得到的,那就是以前屢屢提到的哥本哈根發生的多田真理子的奇遇。姑且不談那個事件是怎麽迴事,但對通訊員卻是件幸事。寫出聳人聽聞的報導是幸運的偶然機會。”
“那通訊員為什麽要寫重大失實的報導呢?是通訊員功名心所致的,還是打算期待讀者反應呢?我認為這位通訊員的情況不屬於這種範疇,他的目的在於創造時機接近旅遊團,因而才發稿將哥本哈根旅館的多田真理子奇禍,寫成帶有極其刺激的煽惑人心的文章。
“我還在想,在溫莎城,通訊員隨各報記者執拗地採訪著。那時我偶然目擊到藤野由美被通訊員採訪的情況。出於對新聞記者採訪的厭惡感,我希望他和藤野由美的談話時間能短些。而藤野卻巴不得通訊員的採訪談話能夠長些。他們從大街走向人跡稀少的胡同裏,究竟採訪什麽事,因為離得相當遠。聽不到說話的聲音。
“萊本湖畔的兇犯,也是將藤野由美長時間阻留在湖邊的。這實在是與那次採訪雷同的事。團員至遲九點鍾迴到旅館後,藤野還晚了一個多鍾頭。
“我將這件事和在溫莎城看見的通訊員過長的採訪聯繫起來看,那不是單純的採訪活動,而是通訊員想要把什麽事講給藤野由美聽。能不能可以認為他是在說服勸誘她呢?倘若那麽推理的話,藤野由美順從他的意見,留在萊本湖畔的解釋,就順理成章地成立了。
“可是,還有一個被害者原澄子,我想她也是被通訊員說服來到湖濱的。她不是留下來的,而是去的。通訊員如何試探說服原澄子的呢?我有一個推測留在以後再說。我想,兇手計劃讓原澄子迴了一次房間,設法讓她以後再去一次湖畔。
“原澄子過了九點從湖畔迴了一次旅館,那時她是一個人。我認為是她從服務台的服務員處把自己房間34號鑰匙和藤野由美的16號房鑰匙一起取了出來。
“同時取起兩把鑰匙的應該是日本婦女,不是藤野由美就是原澄子,根據兇手在洗臉間設下的圈套考慮,可以推定藤野沒有從湖釁迴過自己房間。這樣,兩把鑰匙就是原澄子從服台取走的。總之,是原澄子協助兇手取起了藤野的16號房鑰匙。
“這個推定產生了另一個推測,那就是藤野由美和原澄子同時留在湖畔,兩個人之間發生了什麽事。
“我猜想,兇手先告訴藤野由美,室友原澄子是破壞藤野今後前程的危險人物,這話可能在溫莎城遊覽時就開始講了。那時對她採訪談話用了很長時間,實際上那是在進行說服勸誘。由於兇後以後接近了旅遊團周圍,可以斷定不斷有那種說服勸誘的機會。
“我想,藤野看到原澄子,已經忘卻了和她有特殊接觸的事。因為直到份敦的旅館為止,藤野的表情沒有什麽變化。十分明顯的是,提出變更室友的隻是原澄子,而藤野則什麽也沒說,可以斷定,藤野不知道原澄子是劄幌的原婦產科醫院院長的妻子和那家醫院原先在千歲町的事,其理由就是在配團員的團員表裏,僅僅隻有團員名字而沒寫上身份及其它事項。
“隻要原澄子說出一句話,沒準就會破壞她的好事。她就會成為家庭中的累贅。
“藤野認為,或許對方會葬送對社會有益的自己的前程,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要協力殺害這個寡婦。
“湖濱的殺人順序究意如何進行,恕我不能詳盡推察。和剛才伊恩哥爾頓的推理相悖,我想原澄子是先被推人湖裏的。這樣推定是有理由的。其一就是將原澄子的屍體放人遊艇底下的事。迄今為止,雖然認為把手推車當作槓桿撐起倒伏的遊艇,將屍體放進去,即便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可以的。但是,兩個人行動的推定會自然些。
</br>
“作為普通的出國旅行,在旅途中看到的人名不容易留下印象。不僅是陌路相遇的一麵之交,更不用說幾天中一起旅行的外國女郎。我想她的名字自然容易會出現在著書成文之中,尤其是托爾珀爾珊小姐在日德蘭半的旅行中擔任江木先生的翻譯,將江木先生的英語譯成丹麥語使得先生能和當地人交談。”
“土方小姐,那本書的寫作方法與這次事件有什麽密切關係呢?”休茲探長不可思議地插話。
“我認為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也可以成為一個參考資料。總之,托爾珀爾珊小姐將江木先生的英語譯成丹麥語,可以斷定,托爾珀爾珊小姐是會說英語的。然而在哥本哈根小酒店裏和鈴木先生在一起的托爾珀爾小姐,卻沒有用英語對門田先生說過一句話,都是鈴木先生用日語說的。”
門田譯完土方悅子的話,心想,那個丹麥女郎緊挨著鈴木坐著,確實沒說過一句英語,不僅如此,而對著自己的那兩個人時時用難以聽到的嚶嚶細語交談著。
門田想到自己在這個“法庭翻譯的同時還是個“證人”,那是得到休茲探長認可的,應該明白地將自己目擊到的和聽到的事講出來。
“請教一下鈴木先生,”土方悅子再次問通訊員,“你最近什麽時候迴過日本?”
“我在這三年裏沒迴過一次日本。”
門田迴憶起鈴木是這樣說過,對他點了點頭。
土方悅子接著說:
“明白了。然而你是看過4月10日出版的《朝日新聞》上江木先生寫的《加書峽灣地方的旅行》,這篇文章與事實至少有五處有出入,你是在哪兒看到4月10日有《朝日新聞》呢?”
“我想,肯定是在我居住的阿姆斯特丹讀到的,隻要在有日本人的歐洲城市,都會有日本代表性的報紙《朝日新聞》。”
“但是,根據我所掌握的情況,即使在阿姆斯特丹也不會有很多的《朝日新聞》。你說在阿姆期特丹讀到的,會不會有什麽錯覺呢?”
“不,雖然不能確鑿地迴憶,我確定是在阿姆斯特丹的什麽地方讀過那份報紙。”
“說起來4月10日出版的還是最新的報紙。而且我迴想起我曾把那篇文章剪了下來,但那不是《朝陽新聞》報,而是它的副刊《旅行特集》。這本書究竟有沒有在歐洲發行,隻要請警察調查一下,馬上就會有分曉。
一聽到“報紙副刊”這個詞,鈴木似乎吃了一驚,但立刻又恢復了平靜,迴答說:
“在哪裏看到的,實在記不清了。”
門田在翻譯時驚嘆不已。
“歸納以上的話,你堅持說在三年裏沒有迴過日本,事實上你在今年迴日本探過親。那正是組成這個團體的時候。我想這一點,隻要由日本警方調查就會清楚。”
鈴木什麽也沒說,沉默起來。他那與眾不同的額上刻著深深的皺紋。
土方悅子把身體恢復到原狀。
“向休茲探長報告,現在可以推定有一個人持有殺人意圖,那就是這個通訊員。他處在易於接近窺伺對方的立場上。首先,對象是玫瑰旅行團,下一個焦點就是團體中的對象。可是,報刊通訊員怎麽也無法接近婦女旅遊團。為要接近就得創造機會。這種機會,作為通訊員自然是可以設法得到的,那就是以前屢屢提到的哥本哈根發生的多田真理子的奇遇。姑且不談那個事件是怎麽迴事,但對通訊員卻是件幸事。寫出聳人聽聞的報導是幸運的偶然機會。”
“那通訊員為什麽要寫重大失實的報導呢?是通訊員功名心所致的,還是打算期待讀者反應呢?我認為這位通訊員的情況不屬於這種範疇,他的目的在於創造時機接近旅遊團,因而才發稿將哥本哈根旅館的多田真理子奇禍,寫成帶有極其刺激的煽惑人心的文章。
“我還在想,在溫莎城,通訊員隨各報記者執拗地採訪著。那時我偶然目擊到藤野由美被通訊員採訪的情況。出於對新聞記者採訪的厭惡感,我希望他和藤野由美的談話時間能短些。而藤野卻巴不得通訊員的採訪談話能夠長些。他們從大街走向人跡稀少的胡同裏,究竟採訪什麽事,因為離得相當遠。聽不到說話的聲音。
“萊本湖畔的兇犯,也是將藤野由美長時間阻留在湖邊的。這實在是與那次採訪雷同的事。團員至遲九點鍾迴到旅館後,藤野還晚了一個多鍾頭。
“我將這件事和在溫莎城看見的通訊員過長的採訪聯繫起來看,那不是單純的採訪活動,而是通訊員想要把什麽事講給藤野由美聽。能不能可以認為他是在說服勸誘她呢?倘若那麽推理的話,藤野由美順從他的意見,留在萊本湖畔的解釋,就順理成章地成立了。
“可是,還有一個被害者原澄子,我想她也是被通訊員說服來到湖濱的。她不是留下來的,而是去的。通訊員如何試探說服原澄子的呢?我有一個推測留在以後再說。我想,兇手計劃讓原澄子迴了一次房間,設法讓她以後再去一次湖畔。
“原澄子過了九點從湖畔迴了一次旅館,那時她是一個人。我認為是她從服務台的服務員處把自己房間34號鑰匙和藤野由美的16號房鑰匙一起取了出來。
“同時取起兩把鑰匙的應該是日本婦女,不是藤野由美就是原澄子,根據兇手在洗臉間設下的圈套考慮,可以推定藤野沒有從湖釁迴過自己房間。這樣,兩把鑰匙就是原澄子從服台取走的。總之,是原澄子協助兇手取起了藤野的16號房鑰匙。
“這個推定產生了另一個推測,那就是藤野由美和原澄子同時留在湖畔,兩個人之間發生了什麽事。
“我猜想,兇手先告訴藤野由美,室友原澄子是破壞藤野今後前程的危險人物,這話可能在溫莎城遊覽時就開始講了。那時對她採訪談話用了很長時間,實際上那是在進行說服勸誘。由於兇後以後接近了旅遊團周圍,可以斷定不斷有那種說服勸誘的機會。
“我想,藤野看到原澄子,已經忘卻了和她有特殊接觸的事。因為直到份敦的旅館為止,藤野的表情沒有什麽變化。十分明顯的是,提出變更室友的隻是原澄子,而藤野則什麽也沒說,可以斷定,藤野不知道原澄子是劄幌的原婦產科醫院院長的妻子和那家醫院原先在千歲町的事,其理由就是在配團員的團員表裏,僅僅隻有團員名字而沒寫上身份及其它事項。
“隻要原澄子說出一句話,沒準就會破壞她的好事。她就會成為家庭中的累贅。
“藤野認為,或許對方會葬送對社會有益的自己的前程,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要協力殺害這個寡婦。
“湖濱的殺人順序究意如何進行,恕我不能詳盡推察。和剛才伊恩哥爾頓的推理相悖,我想原澄子是先被推人湖裏的。這樣推定是有理由的。其一就是將原澄子的屍體放人遊艇底下的事。迄今為止,雖然認為把手推車當作槓桿撐起倒伏的遊艇,將屍體放進去,即便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可以的。但是,兩個人行動的推定會自然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