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重建”:彌補、協調、接觸

    實驗數據是我們製定這套外遇後治療體係的依據。我的實驗結果足以證明,我在本書第7~9章描述的練習(以情緒協調為基礎的親密對話的藝術、“藍圖”以及事後修複法)和我之前提出的“7個原則”一樣卓有成效。它的另一個依據是我和我妻子的臨床觀察——她和我一起從事婚姻顧問的工作。我會用“基於實踐”一詞來描述我們的治療法,因為我在這方麵進行的實驗研究還不夠完善。盡管如此,我仍然希望把我們的方法與大家分享。因為接受我們幫助的大多數夫妻都獲得了長期的正麵收益。(我們在最開始研究時沒有設置對照組,治療成功率達到75%。)我們的療法分為3個階段,沒有時間限製。

    第1階段:彌補

    首先,出軌一方要持續表現出後悔之意——而且必須直麵伴侶的深刻懷疑。隻有在這之後才能重建信任。在這個階段,出軌一方必須保持耐心,不能為自己申辯。他們要明白,外遇已經輕易地毀掉雙方辛苦建立起來的“良好關係大廈”,還可能會引發應激障礙反應。受背叛一方會不斷去想:這個人到底是誰?這個人的價值觀是什麽,道德底線在哪裏?我以為我了解這個人,但我其實一點也不了解。我現在能相信什麽?隻有在多次證明此人值得信賴之後,深受創傷的一方才可能對其伴侶重新產生一點信任之感。

    如果出軌一方堅持認為,被他(她)背叛的伴侶對外遇也有責任,那麽無論他(她)做什麽,都不能算作彌補。我常能聽到這類控訴:“你沒怎麽注意我”,“你一點都不尊重我”,甚至“我們已經6個月沒有性生活了”。出軌一方也許真有其複雜的理由。如果將罪責全部推到他(她)身上,對他(她)來說也許並不公平。但是在這一階段,他(她)必須承擔全部責任。出軌一方要聽伴侶訴說痛苦,要盡力去理解。最後,他們才可能再次走到一起,重建親密關係。如果出軌一方不能承擔起所有的責任,而是為自己找借口或做辯護,這個願景就不會實現。

    與此同時,受背叛一方也要做些努力,要給“原諒”留下一絲餘地。如果他(她)一直陷於悲傷和憤怒之中不可自拔,他們之間的問題就不大可能得到解決。如果背叛者確實在為修複關係而努力,受背叛的那個無論如何傷心,也應該表現出合作的意願。現在你要遵守的是翻版的黃金定律,即“他人對你做了什麽,你也應如是以報”。

    贖罪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在這一階段結束之時,夫妻兩人都會對彼此有更深的了解,會接受彼此,甚至還會萌生出寬恕和希望。這一階段的步驟依次為:

    坦白。如果沒有對罪行進行徹底地剖析,就永遠不可能打破不信任的迷障。隻有在伴侶表現出絕對的誠實之後,受傷的一方才有可能相信這段婚姻還值得挽救。不知道真相比知道要糟糕得多。在有婚姻治療師在場的情況下,背叛一方若被伴侶責問,必須如實作答。問題可能包括其偷腥對象(“為什麽是他?”“她比我漂亮嗎?”),外遇是怎麽開始的,為什麽會繼續,以及它是怎麽進行的——要描述每一次幽會的時間、地點等細節。我知道,這種全盤交代法讓很多夫妻感到不安。犯錯方也常想有所保留,因為他(她)不想加深對伴侶的傷害。全盤交代確實會引發巨大的痛苦,但是這一步十分必要。

    我們曾接待過一位妻子,她從丈夫那裏得知,在和情人幽會時,他會應情人的要求摘下結婚戒指。這個細節讓她精神崩潰。還有一位偷腥的丈夫向妻子承認,他曾在母親節那天與情人約會,而這位妻子對自己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做一位好母親。她的丈夫居然在母親節那天對她表現得如此不敬,這對她造成的傷害幾乎是無可彌補的。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這兩對夫妻的裂痕都逐漸彌合。其部分原因就是,妻子相信她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全部。他們之間再也沒有秘密,再也沒有什麽事能驚嚇到她了。

    但是全盤交代也有例外,而且這一點尤為重要。治療師必須掌握討論的主導權,阻止背叛者對性行為進行任何描述。如果被背叛的一方聽到在臥室裏發生的事,他(她)會陷入持續、反複的夢魘,這會進一步激發或加重創傷後的壓力。我在治療中獲得的經驗是,治療師必須爭取到受背叛一方的信任,這樣他(她)才會坦然接受其建議,不去探究任何性行為的細節。

    我曾有幸協助佩吉·沃恩(peggy vaughan)做過一項實驗。這項實驗證明了討論外遇以及誠實作答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她的實驗共有1083名被試,他們都在努力修複不忠留下的創傷。如果背叛一方同意迴答問題,他們還有86%的概率在一起。但如果背叛一方不願作答,他們的婚姻維持下去的可能性隻有59%。

    愛的博弈論

    一項涉及1083名被試的研究顯示,在討論外遇時,如果背叛一方願意迴答問題,他們的婚姻還有86%的概率可以維持;如果背叛方不願意,則婚姻維持下去的可能性隻有59%。

    行為轉變、透明和驗證。僅僅做到坦白還不夠。不應隻對過去誠實,對現在也一樣。背叛一方不應期待伴侶能接受“那已經是過去式了”之類的保證。不管他(她)重申多少次“我已經告訴過你,那已經結束了”都無效,伴侶真正需要的是證明。這意味著背叛一方必須允許曾受其欺騙的伴侶檢查自己的日程表、電話記錄和信用卡賬單,等等。這類行為是對個人隱私的侵犯,看似很不公平,卻是必需的。如果你不能長期且頻繁地向伴侶提供能證明你忠貞不貳的證據,你就不能贏迴他(她)的信任。

    要理解“證據”在重建信任中起到何種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參考博弈論。和拉波波特一樣,芝加哥大學學者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robert axelrod)也致力於博弈論的研究。其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在銷毀核武器一事上確保蘇聯和美國公平行事。他編寫了複雜的電腦程序來模擬信任和欺騙,希望借此尋找在邊緣策略已造成深刻猜忌之後談判雙方應采取的策略。他的研究結果表明,承諾、官方記錄和公約不過是一紙空文,除非談判雙方能夠驗證彼此可以事無巨細地遵守協議,此後,雙方才可能對談判抱有信心。在冷戰時期,這條策略的可能形式是,談判各方互相檢查軍火庫,尋找核武器已被部分摧毀或破壞的證據。對於在不忠的痛苦中掙紮的婚姻來說,行為驗證和透明必須囊括最細微之事,比如一定要按先前約好的時間迴家。背叛者必須限製一切與外遇有關的活動,切斷跟任何外遇相關者的聯係。換句話說,別再在半夜去圖書館、醫生的辦公室、酒吧、健身俱樂部,或者其他可能受到誘惑、發生外遇之地了。背叛者的動機也許是單純合理的,比如參加派對,或者開網絡研討會。但是此時他(她)必須做出犧牲,直到和伴侶重建信任。他們還應該注意其他一些相關問題:背叛者是否把伴侶推給了家庭或朋友?是否有人處心積慮想要破壞婚姻?背叛者必須永遠斷絕和這些人的聯係。

    最難處理的情況,可能是外遇者從事的工作要求他(她)和外遇對象打交道。真要辭職不幹,可能並不現實。但是他(她)必須盡可能避免和外遇對象發生接觸。如果他(她)是外遇對象的上司,伴侶可能會堅決要求他(她)把外遇對象解雇,或者調動到其他部門。但這可能會引起法律上的糾紛,反而雪上加霜。

    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為何會發生外遇?這是夫妻雙方都需要反思的問題。“我覺得很孤獨”、“我做了消極對比”或者“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關係很糟糕”……這些還遠遠不夠。你們需要坐下來仔細談一談細節:背叛者為什麽曾選擇離開伴侶,他(她)為什麽會拿伴侶和情人做消極對比,他(她)為什麽會減少對婚姻的投入,他(她)為什麽不再依靠婚姻來滿足需求?與此相仿的問題還有:他(她)為什麽對伴侶有所怨言?他(她)為什麽要把自己的不幸福歸咎於對方?他(她)為什麽對調情來者不拒甚至加以鼓勵,以致允許自己越界?

    隻有深入挖掘其中隱情,才能在未來杜絕外遇再次發生。但在你們一起思考種種消極因素時,背叛一方不能因此而指責他(她)的伴侶。要記住,你們這樣做的目的是弄明白這一切是怎麽發生的,而不是互相責怪。一人做事一人當。承擔責任是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些治療大多要求背叛一方了解持續弱點。在衝突中,或是滑動門時刻,究竟是什麽因素刺激了他們?勞拉和馬爾科姆夫婦曾經向牧師諮詢,牧師讓他們放下對外遇的糾結,繼續生活。但我和他們的談話足以證明,內心深處的訴求如果不能公開表達,將會招致災難。勞拉有才能幹、獨立自足,這讓馬爾科姆覺得他不被需要,不過像是一張有脈搏的支票而已。他因此倍感孤獨。他曾經認為家人間不必親密互動,因為在他的童年時代,父母並不會表露對他的愛意,他因此覺得自己並不是那麽重要,就算他失蹤了,他們也不會注意。所以,當他麵對滑動門時刻——妻子關心他工作壓力的時候,他選擇轉身而去。他覺得自己並不被她需要,他也不相信她真的關心自己,所以將她拒之門外。

    為何迴到家庭?背叛者為何想要迴來?受背叛的一方需要得到一個清晰明確的解釋。他(她)究竟是受了什麽驅使,迴來重新經營婚姻?如果他(她)含糊其辭,伴侶就會覺得,重建信任可能並不明智,就算信任真的建立起來也不會長久。勞拉擔心馬爾科姆會再次背叛她,因為她不明白他當初為何要離她而去,之後又為何要迴來。但在我的引導下,他終於給了她解釋。問題的關鍵是,他渴望被人需要。這個不可言說的隱秘渴望驅使他離開妻子,走近另一個女人,因為她的生活“一團糟”,她需要他的幫助。但是現在他可以向妻子打開心扉,與妻子分享他“被需要的渴望”。現在,如果他們共同努力,他的願望在家裏就能得到滿足。勞拉覺得馬爾科姆的解釋有道理。她因此有可能相信,他確實能浪子迴頭。

    未來出軌的代價太高。背叛者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未來若有任何不忠行為,都將意味著婚姻的終結,並且毫無商量餘地。他(她)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了。婚姻治療師一般並不喜歡用“懲罰”一詞。我們更常用的是著名的家庭治療師薩爾瓦多·米紐琴(salvador minuchin)的說法:背叛者的“道德責任感”會促使他(她)信守承諾。照這個說法,迴頭浪子會迫於自己的正義感、深切的共情之心和遠離“那類人”的願望而保持對伴侶的忠誠。然而基於我的研究,我覺得最好還應該定下嚴厲的懲罰措施。背叛者需要知道,他們如果再次背叛會招致什麽樣的悲慘後果。

    這個方法在社會心理學家進行的群體行為研究中取得了極大成功。文森特·布茨金斯(vincent buskens)曾做過一項備受矚目的研究。他通過研究正統派猶太鑽石商人間的信任關係,深入探討了“懲罰”對背叛的遏製作用。這些商人極為信任彼此,他們可以僅憑一次握手就交易價值上百萬美元的寶石。為了將信任水平維持在如此高的程度,這個關係密切的社群給任何違背規則的行為都設定了巨大的懲罰——一旦你有欺騙行為,你的朋友、鄰居和同事都將離你而去。正如布茨金斯解釋的那樣,那些“不值得信任的人必須被驅逐出去,或者接受非常嚴厲的懲罰,這樣其他人才能知道,不講信譽隻可能在極短的時間裏給你帶來收益”。

    愛的關鍵詞

    囚徒困境: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了為什麽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它反映出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

    開始原諒。這是“贖罪”階段的最後一步。受傷的一方接受道歉,開始逐漸原諒伴侶的過錯。但這並不意味著背叛者就此免罪。在這裏,“原諒”的意思是,受背叛的一方願意與其伴侶合作,試著重新給予他(她)信任——就算未來如何尚不分明,或者本應一心贖罪的一方偶爾會犯些小錯。但這些小錯必須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絕非舊情複燃,或者再覓新歡。所謂小錯,指的是他(她)在無意之間觸及了不堪迴首的過去,最後令人後悔不迭。比如說,丈夫可能會給妻子送花,但這花是他從曾給情婦買花的那家店裏買來的。妻子知道這一點,因為她看過信用卡賬單。要誠心原諒,就要知道任何人都可能偶爾表現得不那麽值得信賴。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背叛者曾經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不齒,但是你也要知道,他(她)正在試圖做出改變。

    我們可以用博弈論來說明,“原諒”在這類情況下是如何運作的。最為人熟知的關於信任和背叛的博弈理論無疑就是所謂“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了。阿克塞爾羅德曾對囚徒困境進行過仔細研究。典型的囚徒困境是這樣的:警察分別提審兩名囚犯,希望他們認罪。這兩名囚徒在之前約定好拒不認罪——但他們都不知道另一個人是否會信守諾言。如果兩名囚犯都信守諾言、拒不認罪,他們都會被無罪釋放,或者隻接受很輕的刑罰。但如果其中一人出賣同夥、承認犯罪,他(她)就能成為汙點證人、縮短刑期,而另一人則會延長刑期。如果他們都認了罪,兩人都會進監獄。很明顯,信任約定、拒不招供可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但要想實行這個策略,他們就要放棄個人利益,彼此信賴合作。我在表10—1中列出了囚徒麵臨的抉擇。

    表10-1 囚徒麵臨的抉擇

    大量研究發現,如果這個博弈隻進行一迴合,幾乎沒人願意信守承諾。人們往往會選擇背叛同夥(成為汙點證人),因為他們不相信另一人會遵守約定。結果自然令人難堪,同時也指出了人性的弱點。阿克塞爾羅德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如果遊戲重複進行,要達到最大合作次數,最佳策略是什麽?他為此開發出了複雜的計算機程序模擬實驗,以期找出答案。阿克塞爾羅德計算出的結果顯示,使合作次數最大化的最重要影響因素在於參與者在違背約定(即背叛另一名參與者)後的行為。為了贏得另一方的信任,這名背叛者需要在此後的所有迴合中堅持合作,即使另一方不願合作也不放棄。換句話說,就算另一名囚徒招供,這名“贖罪”的囚徒也必須拒不招供。阿克塞爾羅德將此稱為“悔罪”。引申到我們關心的“背叛後感情重建”上來,我們應采取的策略就很清晰了:在婚姻諮詢時,背叛者既有錯誤之實,他(她)因而必須嚴格遵照治療流程行事,努力贏迴伴侶的信任,盡管其伴侶可能在一開始不為所動。而受害的一方也要有所覺悟,在那不幸的事件發生之後,如果其伴侶持續表達出悔悟和贖罪之意,希望得到寬恕,他(她)就不應一股腦兒地拒絕重建感情。也就是說,要盡量表現出大度,暫時接受伴侶的道歉。阿克塞爾羅德發現,背叛者用1/10左右時間來道歉效果最好。但在關係重建過程中,直接照此結論行事可能並非明智之舉,但它也確實能為我們提供一點意見,告訴我們應該在何時接受道歉,既往不咎。受背叛一方不應再容忍任何背叛之意露出苗頭,不然他(她)很可能會再次受到同樣的傷害。但他(她)有時也應表現出寬容,表現出重建關係的意願。在這一階段,“寬容”的含義是,如果背叛一方努力贖罪,你有時候也不必置之不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愛的博弈論

    使合作最大化的重要因素在於參與者在違背約定之後的行為(悔罪還是拒不招供)。為了贏得另一方的信任,背叛者需要在此後的所有合作中堅持合作,即使另一方不願合作也不放棄。

    第2階段:情緒協調

    在第1階段表現出“試探性”的寬恕後,伴侶雙方就可以開始一起重建關係了。首先,他們要知道,他們過去的關係不能滿足各自的需求。外遇一事不應歸罪於受害的一方,但是他(她)也必須與伴侶合作,一起構建新的親密關係。

    要想達成這個富有挑戰性的目標,伴侶雙方就要互相理解,正如我在本書第7~9章描述的那樣。深感被伴侶理解並理解伴侶,是防止外遇的終極法寶。要讓伴侶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悲傷、黑暗和脆弱確實需要勇氣,特別是對於那些來自不善表達的家庭的人來說,更是一件不能忍受甚至會倍感羞愧的事。但是如果伴侶明白你的脆弱,你們雙方就不會再感到孤獨或可有可無——這可是外遇的兩大背景條件。

    伴侶雙方也必須重新學會控製衝突,防止衝突衝昏頭腦,將他們越推越遠。出於這個考慮,我會在治療中指導伴侶使用戈特曼-拉波波特藍圖和事後修複法。關於這兩項練習的詳細內容,我已在第9章中進行了闡述,在此不再贅述。但要注意,進行這兩個練習的過程可能會異常緊張激烈,這就要求治療師能夠坦然麵對強烈感情的衝擊,並且和接受治療的伴侶雙方都能建立起穩固的信任關係。這些練習的目的是幫助伴侶們打下堅實的信任之基,拿到“值得信賴”的準入券。背叛一方更要將婚姻置於首位。伴侶二人不僅要彼此承諾、重建關係,還要將他們的“最新協定”告知他人。他們要告知親近之人(比如孩子、丈夫/妻子的兄弟姐妹以及親密的朋友),他們已再次對彼此承諾忠誠,並正在努力重建信任。將情況告知外人有助於關係的“真正”重建,也能從親近之人處獲得支持。

    第3階段:接觸

    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提到性愛——通常來說,這是外遇發生後人們感到最難麵對的問題。外遇之後,受背叛一方往往不想再和背叛者共赴雲雨、分享肉體的親密。他們背負了太多恐懼、憤怒和傷害。但如果他們還打算將婚姻繼續下去,僅僅完成“寬恕”並不夠,他們還必須重新迴到臥室。如果他們不能享受性愛的愉悅,就不能算是真正地重新建立起親密關係。

    在長期親密關係中,性愛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相互依賴,可以滿足伴侶雙方對親密的訴求。這種聯係能有力阻止外來誘惑。過上愉悅而有意義的性生活的基礎,是對我在第7章裏描述的那類親密性對話的嚴格執行。而現在,你可以將性愛作為談論的主題。

    用性來交流愛意不隻對外遇後重建感情的伴侶有益,對於從其他所有類型的背叛中艱難複蘇的感情而言,也同樣至關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愛的博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約翰·戈特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約翰·戈特曼並收藏愛的博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