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

    導致寶寶鼻竇炎的原因

    小兒鼻竇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鼻竇炎可合並中耳炎、眼眶蜂窩組織炎、視神經炎等疾病。慢性鼻竇炎則可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或支氣管哮喘的病灶。小兒鼻竇炎大多由感冒加重而來,最初為鼻炎,由於鼻黏膜與鼻竇黏膜是相連的,感染從鼻黏膜播散至鼻竇部,使得細菌在鼻竇內繁殖而造成發病。常見細菌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厭氧杆菌等。如果寶寶流青黃色鼻膿,便是感冒波及鼻竇了。急性鼻炎也是一種誘因。

    此外,遊泳時不慎嗆入髒水,髒水經鼻腔被擠入鼻竇而引起感染,也是病因之一。

    寶寶鼻竇炎的表現

    急性鼻竇炎是感冒的常見並發症,主要表現有頭痛(前額部多見)、鼻流膿涕、鼻塞、咳嗽等症狀,還可伴發熱、食欲缺乏、乏力等。急性鼻竇炎治療不及時,可轉為慢性鼻竇炎,表現有低熱、鼻堵、鼻流濁涕、張口唿吸、倦怠、納少、甚至記憶力下降等情況。

    最佳預防措施

    ◆避免唿吸道感染,小兒感冒後要及早治療。

    ◆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加強營養,均衡攝入瘦肉、魚肉、雞肉、雞蛋、牛奶、蔬菜、水果、粗糧等食物。

    家庭護理要點

    ◆如果寶寶患了感冒、咳嗽或喉痛,注意鼻涕顏色的變化。

    ◆如果不是由異物引起,可以給患兒吸溶在熱開水內的薄荷晶體的蒸汽。注意別讓患兒碰翻碗。

    也可在局部物理治療(熱敷、理療)用熱毛巾或熱水袋對患兒做熱敷,這樣可以促進炎症的吸收。

    ◆鼻竇炎多數為化膿性細菌感染,對抗生素十分敏感,應該積極使用抗生素,最好是用青黴素肌肉注射。

    ◆保持鼻腔通暢,局部點藥也非常重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局部用5%的麻黃堿滴鼻,每日3~4次,或引流鼻竇內膿液。也可用靜點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用棉棒及時清除鼻腔膿性分泌物。

    ◆中藥治療,疏風清熱,祛濕通竅,如鼻淵舒口服液。

    ◆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看看是否有異物在寶寶的鼻子裏,如果有異物,鼻涕會有惡臭並帶血。如果拿不出異物,要立即送醫院治療。

    假膜性喉炎

    導致寶寶假膜性喉炎的原因

    假膜性喉炎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疾病,多發於3個月到3歲的寶寶,通常症狀會持續3~7天。假膜性喉炎通常由病毒引起,這種病毒使得喉嚨和唿吸道的細胞分泌出很多黏液,這些黏液會使唿吸道變得更加狹窄。尤其當黏液幹燥後,黏液會變稠,使唿吸道的堵塞加劇。而且寶寶會由於喉嚨發炎而引起唿吸困難。病情一般在夜間加重。

    寶寶假膜性喉炎的表現

    ◆類似蛙鳴的咳嗽。

    ◆當寶寶深唿吸時用胸部下端吸氣,唿吸困難。

    ◆唿吸有雜音。

    ◆說話聲音或者哭聲嘶啞。

    ◆麵色發青或者呈灰色。

    最佳預防措施

    加強對寶寶的衛生教育,父母要鼓勵寶寶積極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在唿吸道疾病流行季節不要讓寶寶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如商場、影劇院等地方,避免寶寶受到感染。

    另外,平時要讓寶寶勤喝水,補充水分以潤滑咽喉。

    家庭護理要點

    ◆通常是先吸一小會兒潮濕的熱空氣(蒸氣),然後再吸一小會兒潮濕涼爽的空氣,這是對付嚴重症狀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隻用蒸氣不能讓寶寶的症狀減輕,可以再把寶寶帶到戶外唿吸15~20分鍾涼爽的空氣。如果是夏天,可以把冰箱冷凍室的門打開,讓寶寶站在冰箱門前唿吸。如果症狀仍不能緩解,應該向醫生諮詢。

    ◆為了讓寶寶的唿吸更為順暢,可以用枕頭將其頭部墊高,或者讓他坐在父母的腿上。

    ◆父母可以連續幾晚在寶寶的房間內使用冷空氣加濕器來增加空氣的濕度。同時要注意保持加濕器的清潔。

    ◆對於患假膜性喉炎的寶寶來說,啼哭是很好的現象。如果寶寶能夠啼哭,就證明寶寶可以唿吸,說明寶寶的症狀有所好轉。

    ◆寶寶患病期間,父母保持冷靜很重要。如果父母表現得很緊張,寶寶也會有同樣的感受,而緊張又會讓他的唿吸更加急促。

    ◆寶寶患病之後,父母可以睡在寶寶的房間裏,這樣都可以保持冷靜,父母還可以隨時檢查寶寶的唿吸是否正常。

    ◆抱著寶寶,給寶寶講故事,總之,想辦法讓寶寶放鬆。這樣做可以防止寶寶的唿吸道變得狹窄,讓寶寶唿吸得更加順暢。

    ◆讓寶寶小口小口地喝清爽的冷飲,這樣不但會防止分泌物變厚,保持唿吸道暢通,而且可以避免脫水。

    ◆如果寶寶嘔吐也無須擔心,因為嘔吐可以清除黏液,同時唿吸道的炎症也可以減輕一些。

    急性喉炎

    導致寶寶急性喉炎的原因

    寶寶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見於1~3歲的寶寶,冬春季節發病較多。常在夜間突然發病。

    急性喉炎的病因有感染因素和自身因素兩個方麵:

    ◆感染因素:大多由上唿吸道感染而來,臨床以病毒、細菌混合感染較多見。病原體有腺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身因素:寶寶自身喉腔狹小,黏膜下組織鬆弛,軟骨軟弱,黏膜內有較多的血管及淋巴管,發炎後容易引起喉頭水腫。寶寶咳嗽反射較弱,夜間入睡後喉部肌肉鬆弛,分泌物容易在喉部停留,刺激喉部可發生喉鳴。

    寶寶急性喉炎的表現

    主要症狀表現為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和吸氣性唿吸困難。其咳嗽特點是發出“空、空”的聲音,稱為犬吠樣咳嗽。患兒常有煩躁不安、發熱、口周發青、出汗和唿吸困難等症狀表現,還可出現喉痙攣並發喉梗阻,如不及時救治,會引起死亡。

    最佳預防措施

    父母平日根據氣候變化要給寶寶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傷風感冒。寶寶患急性鼻炎、鼻竇炎、流感、麻疹時要加強護理,及時治療,防止並發急性喉炎。

    寶寶發病後要及時使用抗生素治療,預防喉梗死的發生及發展。

    家庭護理要點

    由於咽喉疼痛、不舒服,會使寶寶睡不安穩,哭鬧不止。這時父母就必須更加有耐心地安撫寶寶,並帶寶寶去醫院診治,使寶寶盡快恢複健康。

    ◆出現唿吸困難應馬上吸氧,發熱時應多喝溫開水。或者給患兒足夠的熱飲來舒暢喉嚨。試試熱飲檸檬加蜂蜜或果汁加溫開水。

    ◆如果嘶鳴之外並沒有其他唿吸道感染的症候如支氣管炎,要勤給患兒量體溫,如果超過38c則表示有其他感染。

    ◆注意患兒是否有嘶鳴的哮喘。

    ◆如果可能,使患兒的房間保持潮濕。打開窗子讓空氣流通,這樣可以有效抑製幹咳。

    ◆應注意監測寶寶心率、唿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特別要注意吸氣性喉鳴、口周發青、精神狀態等是否改善。

    ◆避免讓患兒大聲講話。

    ◆飲食方麵最好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麵條湯等,應緩慢進食,以免嗆咳。

    ◆寶寶患有上唿吸道感染要及早治療,以免加重炎症。

    咽頭炎

    導致寶寶咽頭炎的原因

    咽頭炎一般可分為急性咽頭炎及慢性咽頭炎兩種。急性咽頭炎,即指由於細菌感染或感染濾過性病毒而引起的疾病,會侵害上咽頭直到下咽頭。

    當冬天寒風吹起,喉嚨就會感到疼痛,冷空氣刺激脖子裏的自主神經,使咽頭的黏膜、血管等產生反射性收縮,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此時黏膜的抵抗能力降低,病毒就容易侵入而引發急性咽頭炎。

    寶寶咽頭炎的表現

    主要症狀為喉嚨痛、吞咽困難、喉嚨變紅、有一點發熱、頭痛等。所以,當寶寶的咽頭發炎時,隻要一張開口,就可以清楚地看見咽頭黏膜已變得又紅又腫。

    ◆急性咽炎:寶寶表現為全身症狀顯著,有發熱怕冷、頭痛、食欲缺乏、四肢酸痛等。

    ◆慢性咽炎:寶寶自覺咽部不適,幹、癢、脹,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幹惡,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以上症狀在說話稍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後、疲勞或天氣變化時加重。

    最佳預防措施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受冷,急性期應臥床休息。

    ◆平時多飲淡鹽開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避免煙、酒、辛辣、過冷、過燙,帶有腥味的刺激食物。

    ◆注意口腔衛生,養成飯後漱口的習慣,使病菌不易生長。

    ◆冬莧菜、蜂蜜、番茄、楊桃、檸檬、青果、海帶、蘿卜、芝麻、生梨、荸薺、白茅根、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熱退火、潤養肺腎陰液的作用,可適量選食。

    家庭護理要點:

    ◆急性咽頭炎因為會有喉嚨痛、吞咽困難等不舒服的症狀,所以父母在喂食寶寶時,應盡量改煮流質食物,才能減緩寶寶的不適。

    ◆有的寶寶使用熱水漱口後可以減輕症狀。如果寶寶能夠做到,間隔3~4小時進行一次漱口。

    ◆在寶寶的房間中使用加濕器。加濕過的空氣可以降低唿吸道的敏感性,幫助減少咳嗽和嗓音嘶啞。

    ◆避免吸入二手煙。

    ◆鼓勵寶寶增加水分攝入,建議飲用清涼的液體或軟飲料,冰激淩或冰棒也可以。有些寶寶喜歡喝茶、熱橙汁或是熱粥,也可以適當提供。

    ◆由於急性咽頭炎常常會並發急性鼻炎,醫生在治療時,通常會使用抗生素,直到寶寶的症狀變輕微時,才采用噴氣療法診治。除了醫生在局部塗抹藥劑治療之外,鼻炎也應一起治療。

    有一些寶寶由於先天性或病毒感染的原因,導致一些心血管疾病。這一類的疾病對寶寶的健康影響較大,父母一定要盡早發現,及時予以治療。

    嬰幼兒時期,寶寶易患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血管瘤、先天性心髒病、感染性心肌炎、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血管瘤

    導致寶寶血管瘤的原因

    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病變,也是一種由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所形成的良性腫瘤。這種疾病通常在出生前就已經形成了,在出生後才出現或者逐漸出現的。多見於頭、頸部皮膚,但黏膜、肝髒、腦和肌肉等亦可發生,以枕部的鮮紅斑點痣最常見。

    寶寶血管瘤的表現

    1鮮紅斑點痣

    又名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痣,表現為一或數個暗紅色或青紅色斑片,它的特點是痣平整,手壓時會褪色,邊緣清楚,有的上麵有小結隆起。數月內增大,生長迅速,甚至可達數厘米。大多在1歲以內長至最大限度。較大或廣泛的病損常終身持續存在。

    2毛細血管瘤

    又名草莓狀痣,多發於嬰兒時期,是由毛細血管增生引起的毛細血管瘤。好發於寶寶臉部,表現為一個或數個鮮紅色、柔軟、分葉狀腫瘤,壓之不褪色。一般在出生後數周出現,在出生後6個月之內生長迅速,以後生長緩慢。草莓狀血管瘤大小不等,1~2歲時停止生長,以後絕大部分可逐漸消退。一般痊愈後不會留下痕跡。

    3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是由毛細血管增長形成的海綿竇形成的。常位於骨骼、肌肉等深層組織,也可位於黏膜下和皮下。損害一般較大,自行在原有毛細血管瘤處發生,呈圓或不規則形,可高出皮麵,呈結節狀或分葉狀,邊界不太清楚,質軟而有彈性,如同海綿,多呈淡紫或紫藍色,擠壓後可縮小,表麵皮膚正常或合並成淺紅斑痣。出生時或生後不久發生,好發於頭皮和麵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黏膜。海綿狀血管瘤瘤體擴大到一定程度可停止發展。

    最佳預防措施

    鮮紅斑點痣很頑固,除有少數可自然消退外,大多都會保留終生,對健康沒有任何影響,隻是影響美觀。對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應注意預防。

    家庭護理要點

    ◆保持寶寶身體清潔,常洗澡,以免汗液浸濕血管瘤表皮。毛細血管瘤有淺表皮血管瘤,表皮極薄,若長時間浸在汗液中易破爛。另外洗澡時父母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劃破寶寶的血管瘤。

    ◆給寶寶經常修剪指甲。寶寶喜歡用手胡亂抓撓,特別是麵部。因此要經常修剪寶寶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

    ◆發現寶寶有血管瘤要及時向專業醫生詢診,確定血管瘤類型,做好日常觀察。

    海綿狀血管瘤的治療方法為硬化劑局部注射以及放射性治療。對於局部的腫瘤可采用手術治療。

    先天性心髒病

    導致寶寶先心病的原因

    小兒最常見的心髒病是先天性心髒病(先心病),其次是風濕性心髒病和病毒性心肌炎。各類先心病中以室間隔缺損最多,其次是動脈導管未閉、法樂氏四聯症和房間隔缺損。

    先天性心髒病是由於胎兒心髒發育時期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使心髒部分發育停頓或異常而形成心髒的先天畸形。

    ◆內在因素:即遺傳因素,如染色體異常和基因畸變,有4%~5%先天性心髒病是由染色體病引起的。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中較重要的因素為母親孕期感染病毒,尤其是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及柯薩基病毒等。

    ◆胎兒環境及母體因素:包括胎兒周圍局部機械壓迫、母親的營養或維生素缺乏等因素,都會影響胎兒的心髒發育。

    ◆生態環境因素:如高原地區,動脈導管未閉的發病率較高,說明高原環境可能為該病的發病因素。

    ◆物理因素:如母親在妊娠期接觸大劑量x射線或使用某些藥物,患慢性疾病、缺氧、母親高齡妊娠、流產保胎和多胎等因素均為高危因素。

    寶寶先心病的表現

    輕者無症狀,僅在查體時發現心髒雜音;重者可出現氣急、心悸、發紺、肺部易感染等,如室間隔缺、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狹窄、法樂氏四聯症等。

    1心室間隔缺損

    若缺損比較小,一般無任何症狀,孩子會正常生長發育;若缺損比較大,則孩子出生後不久即可出現如多汗、哭鬧後麵色發青、吃奶費力、口唇及指端青紫等症狀,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反複患唿吸道感染,常會因支氣管肺炎的加重而引起心力衰竭。由於心髒供血無法滿足身體的生理需求,部分患兒會出現發育不良、生長落後的狀況。

    2心房間隔缺損

    缺損小者可無症狀,患兒常在體格檢查時被發現。缺損大者,可出現消瘦、易疲乏、勞累後氣促、易患感冒等,嚴重缺損者可出現全身青紫。

    3動脈導管未閉

    症狀的輕重與導管的粗細有關。導管較細的病例,症狀較輕或無症狀。重症病例常有唿吸急促、發育遲緩、心悸等症狀,易患唿吸道感染。若合並肺動脈高壓時,可出現發紺現象。

    4四聯症

    表現最突出的特點是青紫。嚴重的患兒在哭鬧後,常因腦缺氧出現昏厥或抽風。患兒的手指和足趾呈鼓槌樣,身體發育比正常嬰兒慢。青紫可於出生後持續存在,也可於出生後3~4個月逐漸明顯,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顯。先天性心髒病多有發育遲緩,有青紫者尤其明顯,嚴重者智力發育也可能受到影響。

    最佳預防措施

    ◆在懷孕期間,特別是懷孕頭3個月內,孕媽媽要預防各種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

    ◆盡量避免服用不必要的藥物,如鎮靜劑、激素等藥物。

    ◆懷孕時,孕媽媽要保持心情舒暢,不要受驚嚇,孕期營養要充足。

    家庭護理要點

    ◆嬰兒期的患兒,一般都吃奶無力,速度慢,易疲勞,因此媽媽在喂奶時要特別耐心,做到定時定量,每隔2~3小時喂1次,奶量可根據嬰兒生長情況逐漸增加。對於年齡大的寶寶要多吃富含高蛋白、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瘦肉、魚、豆腐等,並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在流行病多發的季節,父母要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患兒的居室要保持空氣新鮮,溫度適宜,最好在18~21c之間(新生兒則需要24c)。要避免室溫忽冷忽熱,以免誘發肺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讓患兒適當增加室外活動,多曬太陽,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可以增強抗病能力。

    ◆先心病患兒愛出汗,父母要注意給患兒勤換衣服,勤用溫水洗澡或用濕毛巾擦浴,以保持皮膚清潔幹燥,防止因感染而加重心髒負擔引起心力衰竭。

    ◆一般情況下,不要強行改變患兒的體位。患兒習慣性體位,也許就是心髒輸出量最多、耗氧量最小的體位。

    ◆病情輕的寶寶可不必手術,而采用內科治療。先天性心髒病患兒通過內科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後,一般都可正常生長。病情嚴重者應去醫院施行外科手術糾正畸形。手術宜在學齡前進行。病情特別嚴重的需在嬰兒期施行。

    感染性心肌炎

    導致寶寶感染性心肌炎的病因

    感染性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見有柯薩奇b組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細菌感染有葡萄球菌、鏈球菌或肺炎鏈球菌等。立克次體感染較少見。

    ◆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細胞。

    ◆細菌及其毒素作用於心肌細胞發生炎症反應。

    寶寶感染性心肌炎的表現

    臨床症狀輕重不一,輕者可無症狀,極重者可發生休克或心衰而死亡。

    新生兒時期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病情嚴重,常同時出現其他器官的炎症如腦膜炎、胰腺炎、肝炎等,一般在生後10天內發病,起病突然,出現拒食、嘔吐、腹瀉及嗜睡,有明顯的唿吸困難和心動過速,迅速發生急性心力衰竭。

    1/3~1/2的患兒在心肌炎症狀出現前數日或1~3周有前驅感染史,如中度發熱、咽疼、咳嗽、嘔吐、腹瀉、皮疹等症狀,心肌炎輕症可無自覺症狀,而僅有心電圖改變。年長兒可有麵色蒼白、乏力、發熱、食欲下降、頭暈、胸悶、心悸或心前區不適等表現。

    重症患兒則有麵色發紺、煩躁不安、唿吸急促、肝髒增大、皮膚濕冷、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心衰或心源性休克表現。

    最佳預防措施

    ◆孕婦懷孕期間須防止病毒感染。

    ◆平日應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對各種病毒感染進行預防注射,並減少受冷、發熱等不良因素。

    ◆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天氣變化,預防反複感冒。

    家庭護理要點

    ◆進行心電監護,注意心率、心律、血壓、唿吸的變化。

    ◆應臥床休息,待好轉後可適當活動。

    ◆居室保持安靜,患兒宜靜養,避免各種刺激。

    ◆飲食方麵,應予高營養、高維生素的飲食,但切忌過飽。

    ◆保證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

    導致寶寶心彈的原因

    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又稱心內膜硬化症(簡稱心彈),是一種以心髒增大、左心衰竭為主要特征的心髒病。多見於1歲的嬰兒,大多為急性起病,或呈暴發性、慢性發病。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宮內缺氧(致心內膜發育障礙)、遺傳因素(係常染色體遺傳)、遺傳代謝性缺陷有關。

    寶寶心彈的表現

    發病前患兒大多有唿吸道感染史,其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現象,如唿吸急促、煩躁不安、麵色蒼白、口周發紺、肝髒腫大、心動過速等,一般心髒雜音不明顯,肺部可聽到幹、濕囉音。心界擴大,會有奔馬律。

    胸片提示左心室增大明顯,心影普遍增大,如球形。超聲心動圖提示左室內徑擴大,收縮功能減退,左心室內膜迴聲增強。

    最佳預防措施

    ◆應做好妊娠期保健,積極預防各種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性

    疾病。

    ◆預防胎兒宮內缺氧,積極防治孕婦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

    疾病。

    ◆同時亦要做好遺傳病諮詢工作。

    家庭護理要點

    ◆寶寶要絕對臥床,避免不必要的翻動。

    ◆注意與其他感染患兒隔離。

    ◆媽媽喂奶時要緩慢,量要減少,以免加重寶寶的心髒負擔。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保持唿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分泌物,必要時給寶寶吸氧。

    ◆患兒煩躁時,應給以鎮靜處理。

    ◆對於需長期服地高辛、潑尼鬆和利尿劑患兒,每次服地高辛之前,要數患兒心跳次數,若小於100次/分,應暫時停服。要定期查地高辛的藥物血濃度。上述藥物的調整均要遵醫囑。

    父母須知

    心彈患兒一般喂養困難,生長發育落後,一旦發生唿吸道感染,極易導致心力衰竭,病死率為20%~25%。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導致寶寶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原因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小兒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該病見於各年齡段小兒。約80%患兒在發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為上唿吸道感染,還有約20%患兒的先驅病是風疹、麻疹、水痘、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肝炎、巨細胞病毒感染等疾病。極少數因注射活疫苗後發病。

    目前認為病毒感染引起itp並不是病毒的直接作用,而是免疫機製的參與,患兒血清中產生大量血小板抗體,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細胞破壞。

    寶寶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表現

    小兒時期多為急性itp。其特點是自發性出血,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和血塊收縮不良。既往無出血史,發病突然,出血嚴重,出血前不久或出血的同時往往患上唿吸道感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itp出血的特點是皮膚、黏膜廣泛出血,多為散在性針頭大小的皮內或皮下出血點,形成淤點或淤斑;四肢較多,也可見於顏麵、頸部、軀幹、外生殖器等部位,或形成血腫;瞼結膜、球結膜下、上齶等黏膜部位可見出血點。鼻出血或齒齦出血較常見。

    急性曝光發病常伴有發熱。出血嚴重者可有失血性貧血。顱內出血時表現為頭痛、嗜睡、昏迷、抽搐、麻痹等症狀。

    最佳預防措施

    ◆春、夏之際易發本病,因此在此期間要注意避免受涼、感冒,以免誘發發作。

    ◆教導寶寶平時不要搔抓皮膚淤斑,以免引起感染。

    ◆避免進食粗糙、堅硬食物及油炸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如骨刺多的魚、帶殼的蝦蟹以及燥熱的幹果類零食,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誘發消化道出血。

    家庭護理要點

    ◆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加強必要的防護,避免外傷和磕傷而引起出血。衣服應柔軟、寬鬆,以免加重皮膚紫癜。避免劇烈運動及外傷,平時活動要避免關節受傷。

    ◆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易消化飲食為主,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如有口腔黏膜與齒齦出血,應加強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定時以複方硼酸溶液漱口。

    ◆鼻出血時可先壓迫止血,若無效再予油紗條填塞鼻腔,保留48~72小時。

    ◆注意與其他感染患兒隔離,因交叉感染會加重病情。

    ◆觀察患兒病情變化,若出現頭痛、嘔吐、煩躁、嗜睡、抽搐或顱神經壓迫表現者,有可能是顱內出血,應及時就診。

    導致寶寶白血病的原因

    白血病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特征為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惡性增生伴成熟障礙,並廣泛浸潤全身各組織器官。按病程的長短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兩大類,小兒白血病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急淋)為主。

    感染的病原體以細菌多見,在發病初期,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病毒感染雖較少見但常較兇險,巨細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並發肺炎,須注意。

    寶寶白血病的表現

    白血病起病急驟或隱襲,小兒多起病急驟。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

    ◆發熱: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熱型。

    ◆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唿吸道等內髒大出血。

    ◆貧血:早期即可出現,少數病例可在確診前數月或數年先出現難治性貧血,以後再發展成白血病。患兒往往伴有乏力、麵色蒼白、心悸、氣短、下肢水腫等症狀。

    最佳預防措施

    生活中應遠離有害因素刺激;避免接觸含苯和其衍生物的物質;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檢查;新裝修的房屋應做有害氣體和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後再入住。

    家庭護理要點

    ◆白血病的患兒應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有條件的住層流室,室內保持清潔,定期用消毒液和紫外線消毒,減少探視次數,限製探視人數,必要時要戴口罩。

    ◆患兒急性期要臥床休息,防止外傷。食物要新鮮、有營養且易消化,少吃生冷辛辣硬的食物。

    ◆化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情,對各種感染、出血、藥物滲漏等情況,及時采取措施。

    ◆患兒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下降、脫發、甚至尿血等化療反應時,心理負擔會加重,父母或醫護人員應熱情幫助、關心、鼓勵患兒,使年長兒認識珍惜生命的意義,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父母須知

    研究發現,寶寶常吃熏肉、香腸、臘腸、鹹魚等經加工處理的肉類食品,患白血病的幾率將會提高。反之,那些經常食用蔬菜或大豆產品的寶寶,患白血病的風險較少吃蔬菜者減少一半。

    寶寶的消化功能較差,如喂養不當,很容易導致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因此,父母在合理喂養的基礎上,還要預防孩子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一旦寶寶患有消化道疾病,父母應及時給予正確護理,在病情較重時應盡早送醫院診治。

    鵝瘡

    導致寶寶鵝口瘡的原因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真菌由同時存在於腸子的其他細菌所控製。如果平衡狀態受到幹擾,例如寶寶服用抗生素,或是因為生病而降低免疫力時,真菌便會過分生長,造成胃腸道任何部位的感染。

    如果媽媽感染了口腔念珠菌,在給寶寶喂奶時,就會通過乳頭、手指等途徑把病菌傳染給寶寶。

    寶寶鵝口瘡的表現

    鵝口瘡最常發生在口腔,在舌頭、口腔頂和雙頰的內側產生白色塊狀斑。它也可能影響肛門,在嬰兒期,接近肛門的鵝口瘡有時被誤以為是尿布疹,因為它也會形成有小紅點的紅色塊斑。

    鵝口瘡初期一般沒有疼痛感,不會影響寶寶進食。在兩頰內側、舌頭、口腔頂部有乳黃色或白色泡沫的斑塊,擦拭後皮膚綻開或流血。鵝口瘡很少引起嚴重症狀。但它不能自愈。

    最佳預防措施

    預防此病的關鍵在於嚴格消毒,護理嬰兒時注意衛生,平時大人喂奶前或接觸寶寶前都要注意洗淨雙手。母乳喂養時,應保持乳房及乳頭的清潔。另外,避免給寶寶濫用或長期使用抗生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家庭護理要點

    ◆發現鵝口瘡後,可用2%~5%小蘇打溶液清潔口腔,口腔黏膜塗以1%的紫藥水或製黴菌素液,並口服維生素b2和維生素c,以增強黏膜的抵抗力。

    ◆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預防口腔感染。把寶寶的手洗幹淨,以免由肛門向口腔或由口腔到肛門感染。

    ◆如果寶寶不肯吃東西,就該檢查口腔內是否有白色斑塊,用幹淨手絹擦拭,如果很難擦掉或擦後留有破皮的痕跡或出血,可能是鵝口瘡。

    ◆如果寶寶患有口腔鵝口瘡,要喂他柔軟的流食。不要給寶寶吃刺激性的食物,把所有煮過的東西冷卻到微溫後才吃。

    ◆要勤換嬰兒的尿布,嬰兒的糞便中也許含有真菌,容易使肛門四周長鵝口瘡。

    ◆如果嬰兒仍在包尿布,換尿布時,盡量使臀部露在空氣中幾

    分鍾,等臀部風幹後再包尿布。

    ◆如果全口腔黏膜都被白色斑蓋住或白色斑膜蔓延到咽喉和肺,病情嚴重,父母要帶患兒去醫院治療。

    口角炎

    導致寶寶口角炎的原因

    口角炎俗稱爛嘴角,多見於學齡寶寶。冬春時節,常會有寶寶口角上起一些小泡,並有滲血、糜爛、結痂,即為口角炎。

    ◆嬰兒常用舌舔唇和口角而引起,幼兒則因有經常咬手指等不良習慣,導致唾液分泌外溢,使口角部位經常潮濕而引起口角炎。

    ◆長期服用抗生素,導致體內菌群失調,繼發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導致白色念珠菌口角炎。

    ◆小兒體內缺乏核黃素(維生素b2)或患有缺鐵性貧血也會引起口角炎。核黃素缺乏症引起的口角炎發生於一側,或兩側兼有但一側較重,口角濕白、糜爛,張口時易出血,久而久之形成潰瘍。

    ◆口角皰疹由單孢疹病毒引起,最初口角發紅、發癢,隨即發生圓形小泡,有透明液體滲出。一般5天左右症狀減輕,10天左右潰瘍結痂、脫落,自然痊愈。

    寶寶口角炎的表現

    一般表現為:兩側口角黏膜及皮膚接界處除出現紅色炎症外,口角黏膜和皮膚腫脹、變厚、有痛感。

    初起時兩側口角呈灰白色,濕潤,這是唾液浸漬的結果。隨後口角發生糜爛,出現裂縫和潰瘍。潰瘍表麵結成黃黑色的痂,常在張嘴時拉裂而出血。患兒常因局部幹燥或疼痛去舔它,所以有人又稱它為舔瘡,這樣結痂後又被拉裂,反反複複,從而遷延數周或數月不愈。

    口角炎發生一般是兩側口角對稱,開始先出現三角形紅斑、水腫,以後發生糜爛、皸裂。皸裂處因有唾液,在張大嘴講話時會出血、疼痛。

    最佳預防措施

    ◆預防口角炎,冬春季節應注意保護寶寶麵部的清潔,進食後要洗臉保衛生。

    ◆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不要用舌頭舔唇部。

    ◆豬肝含維生素b2較高,每周可適量攝入。

    ◆治療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慢性胃腸疾病等。

    家庭護理要點

    ◆得了口角炎,由於炎症刺激,患兒會不時用舌頭舔患處,甚至常用手去揭結痂,父母要及時製止這種情況。因為寶寶手上所帶的病菌會引起糜爛麵感染,使病情加重。

    ◆家庭護理口角炎的患兒,除了糾正不良習慣外,應遵醫囑對症治療,注意飲食營養搭配,合理補充維生素。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隔幾天還應吃一些蛋黃。

    ◆缺乏維生素b2的患兒要補充維生素b2,缺鋅的患兒應補鋅。

    ◆口角炎糜爛時間較長或引起其他症狀,如肺炎、藥物過敏等,要及時請醫生進行診治。

    齲齒

    引起齲齒的原因

    齲齒,俗稱蟲牙,常發生於小兒,是一種牙齒硬組織脫鈣後軟化損害的一種慢性病,是人類口腔最常見的多發病之一。

    小兒齲齒的發生不僅和生活環境、物質條件有關,也與牙齒本身的發育結構、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狀況有關。主要包括細菌、飲食、牙和唾液,互相作用,互相關聯。細菌與唾液中的粘蛋白、食物殘渣混合在牙表麵,形成牙菌斑,牢固地粘在牙齒表麵和窩溝中,菌斑中細菌大量產酸,造成下麵牙釉質脫鈣、溶解、形成齲洞。牙本質缺陷,如鈣化不良時,鈣質就更容易被腐蝕掉,從而致齲。

    寶寶齲齒的表現

    由於乳牙齲症狀不如恆牙明顯,齲齒剛發生時,患兒並沒有任何感覺,更不會引起疼痛,這時候不易引起父母的重視。

    當齲齒破壞較深後出現大小不等的齲洞,遇食物嵌入或酸甜冷熱刺激後就會發生疼痛,這時病變已開始涉及牙髓,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牙髓病變。一般不會出現那種成人典型的自發痛、夜間痛,而表現明顯的牙齦腫脹。

    當炎症繼續發展到牙根時,就會引起持續性疼痛,牙齒不能咬合,形成牙齦瘺管,甚至成為一個病灶,引起全身性疾病。

    最佳預防措施

    ◆刷牙是最方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要給寶寶選擇合適的牙刷和牙膏,要豎刷不要橫刷。不能刷牙的要堅持漱口。

    ◆在喂奶後給寶寶喝清水。

    ◆按時給寶寶添加輔食,練習寶寶的咀嚼能力。

    ◆父母親寶寶前應用藥物牙膏刷牙;咳嗽、打噴嚏時應避開寶寶;切勿將食物經自己咀嚼後再喂給寶寶。

    ◆少讓寶寶吃零食、甜食。尤其是睡前,不要讓寶寶吃東西。

    ◆正確服用維生素d和鈣製劑,增強牙齒強度。

    ◆及時糾正吸吮奶頭的壞習慣,以防牙齒排列不整齊,麵頜部畸形等。

    家庭護理要點

    ◆3~6個月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如發現有齲齒,應及時治療,填充齲洞,以杜絕感染,預防齲齒引發其他疾病。

    ◆治療齲齒的主要方法是多用複合樹脂填充齲洞,阻止齲齒繼續擴大。

    ◆應該清除殘根、殘冠或不能保守治療的齲齒。

    口腔潰瘍

    寶寶口腔潰瘍的原因

    寶寶口腔潰瘍是一種口腔黏膜病毒感染性疾病,致病病毒是單純皰疹病毒。6個月~2歲的寶寶很容易受到感染,而且有複發的可能性。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受到口腔黏膜病毒的感染。

    ◆口腔黏膜有不明顯的傷口,口腔黏膜受到壓力過大,缺少b族維生素。

    ◆燙傷、刺傷、誤食有腐蝕性的東西等,也會引起口腔黏膜受傷,繼而引發潰瘍。

    ◆藥物過敏。特殊體質的寶寶可能會因為藥物或感染等不明原因,出現“多形性紅斑疾病”,這時寶寶身上會出現靶形紅斑,眼睛、嘴唇、口腔、生殖泌尿道均有發炎、潰爛的情況。

    寶寶口腔潰瘍的表現

    受病毒感染後,多見於口腔黏膜及舌的邊緣,常是白色潰瘍,周圍有紅暈,特別是遇酸、鹹、辣的食物時,疼痛特別厲害。寶寶會因疼痛而出現煩躁不安、哭鬧、拒食、流涎等症狀。

    最佳預防措施

    ◆如果寶寶正處在哺乳期,媽媽喂奶前最好用溫開水洗乳頭,必要時要在喂奶前後用2%的蘇打水塗抹乳頭。

    ◆食具奶瓶必須清潔衛生,要定期煮沸消毒或熱開水浸泡消毒。

    ◆做好寶寶的口腔衛生,經常用溫鹽水或2%蘇打水清洗口腔,使真菌不易生長和繁殖。

    ◆寶寶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家庭護理要點

    ◆寶寶患口腔潰瘍時,沒有藥物可以迅速治愈,最好是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減輕寶寶的疼痛。

    ◆寶寶口腔有潰瘍時,要仔細觀察寶寶的口腔,找到口腔潰瘍的具體部位。如果潰瘍在頰黏膜處,就要進一步找到造成潰瘍的原因。要注意觀察潰瘍處附近的牙齒,是否有尖銳不光滑的缺口,如果有這種缺口,應當帶寶寶去醫院處理。

    ◆不要給寶寶吃酸、辣或鹹的食物,否則寶寶的潰瘍處會更痛。應當給寶寶吃流食,以減輕疼痛,也有利於潰瘍的愈合。

    ◆多和寶寶交流,多和寶寶做遊戲,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減輕疼痛。

    ◆可用消毒棉簽蘸2%蘇打水清洗患處,每日3~5次,同時給寶寶口服維生素c和複合維生素b。輕症者2~3次即愈。

    ◆若寶寶病情嚴重,可遵醫囑服製黴菌素或外塗製黴菌素液。

    腸套疊

    導致寶寶腸套疊的原因

    腸套疊是寶寶常見的一種急腹症,多見於3~10個月的嬰兒。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及附著的腸係膜套入到鄰近的腸腔內的一種腸梗阻。

    寶寶腸套疊的發生與他們的消化係統特點有關。多與腸蠕動功能紊亂有關,如腸炎、腹瀉、全身感染等,也可繼發於腸息肉、紫癜等。由於腸係膜受壓,套入部腸管淤血腫脹,長時間以後鞘部又發生動脈缺血,結果引起腸壞死。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腸管蠕動規律變化較大,容易發生腸蠕動紊亂。當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過食冷飲及有刺激性的食物時,就會使胃腸負擔增加,誘發腸蠕動紊亂,導致腸套疊的發生。

    寶寶腸套疊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哭鬧不安,持續10~20分鍾後安靜或入睡,反複發作,可伴有嘔吐、血便。腹痛、嘔吐、血便和腹部包塊是嬰兒腸套疊的主要症狀。

    當寶寶陣發性哭鬧、身體掙紮扭曲時,要高度警惕本病,及早去醫院做檢查。對有腹瀉、過敏性紫癜的患兒更應警惕。

    最佳預防措施

    ◆保持寶寶的腸道功能正常。不要突然改變寶寶的飲食,輔食要逐漸添加,使寶寶嬌嫩的腸道有適應的過程,以防出現腸管蠕動

    異常。

    ◆平時要避免寶寶腹部著涼。要適時為寶寶增添衣被,預防因氣候變化引起腸功能失調。

    ◆防止寶寶腸道發生感染,講究哺乳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不擅自給寶寶濫用驅蟲藥,避免各種容易誘發腸蠕動紊亂的不良因素。

    家庭護理要點

    腸套疊多在寶寶6個月左右時發生,父母要尤為注意。一旦發現寶寶有腸套疊症狀,應立即送醫院,如超過1~2天,會伴有嚴重的脫水、休克等,需手術治療。

    在送醫過程中需注意:

    ◆立即給寶寶禁食禁水,以減輕胃腸內的壓力。

    ◆不能給寶寶服用止痛藥,以免掩蓋症狀,影響醫生的診斷。

    ◆途中,父母應注意觀察寶寶病情變化,如嘔吐物、大便的次數、量等情況,在向醫生講述病情的時候要盡可能詳細。

    ◆早、輕症患兒用空氣或鋇劑灌腸即可複位。采取非手術療法的時候,需要注意給寶寶保暖,防止著涼、腹瀉,飲食要以半流質為主,以免造成套疊的再次發生。

    ◆晚、重病兒往往需外科手術複位。手術後,父母要定時幫寶寶變換體位。寶寶的飲食要以稀、少、清淡並富於營養為原則,量與質要逐漸增加與改變,才有助於腸功能的恢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寶寶常見病防治百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國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國權並收藏寶寶常見病防治百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