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今天趙煦的心情很好,因為今天對他來說算得上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
從一個傀儡變成掌握實際全力的皇帝,這種身份上的轉換對趙煦而言隻不過區區兩個月的時光,新奇和刺激交替帶來的美妙感覺依舊沒有從他的身體裏退卻。而今天之所以讓他覺得重要,原因在於今天是他第一次坐鎮大宋朝關於學術甚至是國家道統的活動。還有什麽能比身處把握帝國話語權的士大夫們之中,享受那無處不在的謙卑和榮耀,更令趙煦興奮的呢?也唯有這種場合,才能充分證明他才是這個龐大帝國乃至天下的帝王!
“沒錯!我是九五至尊!”趙煦眉開眼笑的在龍椅上左顧右盼,集英殿裏早已擺上了許多桌椅,黑壓壓的坐了好多人。有自己見過的大臣,也有許多從未謀麵的士人。但毫無例外的是,除了最靠近自己的幾個大臣之外,其他人都謙恭的低著頭,沒人敢於正視自己。這種感覺還真是不錯啊!
當然,今天搞的這出活動乃是對楊翼三個問題的競答。隻不過,由於三天前楊翼在宣德樓出題時場麵過於混亂,所以王存和趙瞻等大臣都認為如果皇帝陛下也跑到宣德樓遇上類似的混亂就有點不太妥當,因此在大臣們的建議和趙煦的首肯下,活動從宣德樓移進了集英殿。
可是這樣一來也就帶來了新的問題。朝野之間的士人、學者何其之多?天下想答題的人何其之多?而集英殿地方再寬敞終究也不比東西大街那般能容下數萬人,因此如何確定誰有資格上殿答辯就頗為令人頭疼。
大宋朝就是這樣,什麽事隻要涉及到朝堂就會演變成政治問題,而凡事一旦扯上政治就紛擾不休。在許多官員看來既然活動搬到了集英殿,那麽這場學術活動當然就是政治活動,一想到政治活動當然就免不了扯上新舊之爭。恰好今天答題的學派裏有關學、洛學、朔學、蜀學等代表各種政治利益和政治指導思想的學派,所以盡量安排多點自己人上殿,就成了官員們的一大政治訴求,最起碼人多力量大啊!於是乎,就在各方學者和答題官員們閉門思考答案的三天裏,朝廷裏為了入殿資格吵得不可開交。
按照蔡汴大人的意思,那些什麽洛學、蜀學都是舊黨的學派,特別是那個朔學完全就是舊黨的老黨棍司馬光鼓搗出來的頑固分子,真是令人厭惡無比。你們這些家夥實在是太不識時務了,現在是什麽時候?現在高太後眼看就掛了你們居然還有膽子要求進集英殿?笑話嘛!於是蔡汴帶著新黨大臣提出了要求,認為南泊的貢生良莠不齊,根本沒法分清誰是有真學問誰是濫竽充數之輩,幹脆就一鍋端全都不讓上殿好了!至於在野的一些所謂的大儒,他們名氣倒是大得很,可是真才實學未必就一定很強。你有真才實學你怎麽不考進士呢?儒家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講究入世而非出世,你們不考進士或者考不上進士就說明你們沒學問嘛!
“幹脆除了想答題的官員之外,其他人都不許上殿!”蔡汴的主張簡潔明了。
蔡汴這麽一說很多人當場就發了急。頭一個發急的就是與蔡汴同在禮部的蘇軾。雖說按照蔡汴的提議蘇軾依舊可以答題,可是他的許多門生就無法上殿,從力量對比上看就比朝中官員人數最多的洛黨要弱上許多,所以蘇軾堅決反對蔡汴的提議。
“你什麽意思?”蘇軾火了,為了加強語氣他還特地采用了排比疑問句的語法:“在野學者都不上殿?貢生也不許來?就咱們幾個在殿上答題那和朝會有什麽不同?早這樣搞的話那太尉大人還是在向天下出題麽?”
而身為宰相的劉摯也相當不滿。在他看來,盡管依照蔡汴的提議,洛黨或許能取得官員上的人數優勢,但由於皇帝陛下乃是新黨的支持者,那麽如果舊黨的學派不能來的話,僅僅依靠洛黨的力量顯然不足以與有皇帝支持的新黨抗衡。劉摯心裏清楚得很,這場答辯將對國家道統產生微妙的影響,而蔡汴的提議看似對洛黨有利實際上對新黨更有利。身為整個舊黨的領袖他不能去冒這樣的風險,要是答辯當中隻有洛黨孤軍奮戰那麽朝堂上的所有矛頭或許都會指向他劉摯。因此他緊跟著蘇軾之後對蔡汴的說法進行了反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識之士遍及朝野!”劉摯慢理條斯但非常堅決的表示了自己的意見:“我大宋雖然正值盛世,然遠未到朝野無遺賢的地步!不然還要科舉何用?因此向天下人征求答案自然應該照顧在野人士,否則這場答辯會毫無意義可言!”
這種事情一旦朝堂上的各方意見相左那麽就必然會陷入無休止的爭論,而往往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一錘定音。本來按照慣例這個能一錘定音的人物通常由王存或者趙瞻來扮演,但很顯然王存和趙瞻並不想摻和進來,畢竟他們都很明白無論支持哪一邊都會得罪人。
最後還是趙煦為這場爭論劃上了句號,事實上趙煦專門為此私下裏征求過楊翼的意見。
楊翼自己也對這事充滿了矛盾。一方麵他心裏很清楚蔡汴代表著新黨大多數人想法,如果自己反對蔡汴那麽很有可能會使整個新黨都產生疑慮,畢竟自己的力量根源都來自新黨的支持。反對蔡汴會讓人認為自己有討好舊黨的心思,所謂政治最忌諱的就是兩麵三刀,盡管每個政治人物都是玩兩麵三刀的行家裏手。另一個方麵楊翼非常需要各大學派都能參與進來,隻有這樣才能真正使這場答題活動達到預定的效果,因為楊翼需要通過對朝野的影響來使中央太學開辦雜科得到輿論上的支持和許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思來想去楊翼認為這事還是應該從趙煦的心態著手。趙煦固然對舊黨深惡痛覺,但趙煦畢竟還年輕且又剛剛掌權,不可避免的熱衷於向天下展現他的王霸之氣。於是楊翼是這樣對趙煦說的:“陛下似乎想讓新黨在這次答辯上占上風,臣也有這樣的想法。隻不過若依照蔡大人的提議那些無法上殿的學派必然心存不滿,在朝堂之外非議陛下乃至對新黨都大加鄙夷,更有甚者,若是有人說陛下本來就是心懷恐懼因此不敢讓他們上殿,就多少有損於陛下的威嚴。陛下乃是天下的君王,自然要有麵向天下的勇氣,上殿的人越多就越能向天下表明誰才是天下之主,誰才是整個帝國無可爭議的天之驕子!”
“那麽依楊愛卿的意思這事該怎麽辦呢?”趙煦也不是笨蛋,他知道楊翼這個家夥是在拿自己當盾牌,所以他特地強調了“依楊愛卿”這四個字的音量。
楊翼當然是頭大無比,想了半天才塞了一頂高帽子過去:“主意還是要陛下自己來拿比較合適!臣為人私心太重,比之陛下光明磊落有如大海一般的磅礴海量真是無地自容慚愧之至!若按臣的意見就幹脆采用蔡大人的意見算了!可是我看依照偉大的陛下所見,必然是無所畏懼,敢於直麵天下人!想一想陛下當著天下士人的麵對答辯一錘定音時的英姿,臣就激動得不能自己啊!”
趙煦盡管知道楊翼這是在玩打馬球,明明自己有機會射門卻一杆子把球打到了本皇帝的馬下。但趙煦一方麵覺得這頂高帽子頗為受用,就算是楊翼這樣的人才也隻不過是自己的臣子而已,論起英明偉大和海納百川的胸懷自然還是自己最強。另一方麵他對於自己執政的正統性也需要一個適當的場合來充分表達,而擁有在野學子和大儒們出場的答辯會就是這樣一個最適當的場合。
“朕意已決!”趙煦當著整個朝廷的麵做了決定:“南泊超過百人的各大學派皆派三人參加!其他小學派可自行向朝中官員委托迴答。朝中官員不算在各大學派之內,也就是說除了自己之外所屬的學派依舊可派三人來!上殿前先由禮部安排各人抽簽決定答題的順序。各人當眾宣講自己的答案,宣講完後就是辯論時間!朕乃是最終裁決者!”
下朝的時候蔡汴問楊翼:“你說陛下這是怎麽一迴事呢?這次乃是子脫製造之絕好良機,可在學術上一舉壓倒舊黨,成就我變法大業於理論上的指導性地位。為何陛下竟輕易放棄?子脫事先沒跟陛下溝通麽?”
“老蔡啊!”楊翼一臉的惋惜之色:“陛下年少好強,我也攔他不住啊!…….”
******
大殿裏安靜得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見!
“哦,不,或許大殿裏隻有我的心跳聲!”白令霄低著頭匍伏在集英殿的某個角落,他的眼睛隻能看到腦袋前麵那一小截漢白玉鋪就的地麵,努力壓製著自己略顯得粗重的唿吸。
事實上白令霄字鴻平,隻是一個了來自泉州府的貢生。沒到京城應考前他默默無名甚至從未離開過小而熱鬧的泉州半步。泉州是整個大宋最重要的港口,來自海外各地的船隻川流不息。從小開始白令霄就喜歡聽那些到達泉州的水手們說外麵世界的各種奇聞故事,在那時的他看來外麵的世界是那樣的精彩。東北海上的倭國、南方海邊的交趾、還有正在野蠻占領著天竺的迦色尼王朝,甚至更遠的大食,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曾經讓白令霄遐想連篇。他知道這個世界很大,大得超乎他的所有想象。他曾經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當一名水手,去看看那些傳說中的世界。
隻不過白令霄的家裏很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那從關中地區遷移而來,貧窮卻又非常有學問的父親,這樣對他說:“你整天想著了解那些野人的世界,卻為什麽不想著了解清楚我大宋呢?大宋地大物博,光是京師之地,就已經是整個大地上最繁華的城市!夠你了解一輩子了!咱們家雖窮,但也由不得你去做什麽水手!老老實實給我讀聖賢之道,考個進士出來光大門楣!”
於是白令霄通過了鄉試成為貢生,來到了汴京城!他的父親沒有欺騙他,汴京的繁華比泉州、杭州還要令人震撼。隻不過白令霄的運氣不太好,去年的秋試落了第。然而落第並不意味著絕望,現如今太尉大人搞了個科舉新法出來,讓他有了不花錢繼續留在京城等待機會的道路。
“太尉大人真是一個…令人看不透的奇才!”白令霄收迴自己的思緒,微微的抬起頭偷偷放眼往殿頭望去。整個大殿裏金壁輝煌,除了那令人不敢正視的皇帝陛下之外上首的幾名大臣都正襟危坐,年輕高大的那個便是楊翼了。
看到楊翼,白令霄多少有點不安。因為前兩天種師道大人來找了自己,說了一番令自己實在是意想不到的話。
“鴻平!”種師道說話的時候相當親切:“大家都是關學子弟,你不必太過拘禮!私下裏稱唿我為老師便可!”
“不知老師有何見教?”白令霄嚴謹的行了弟子之禮。種師道出自關學大家張載的門下,而自己乃是目下南泊關學學派的貢生首領,是以種師道還是當得起“老師”這樣一個名頭的。隻不過這樣一個大人物忽然跑到南泊來找自己,就實在是令人費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關學精華何在?”種師道一副悠然神往的臉色:“橫渠先生昔日有言:學貴有用!因此時人又稱我關學為事功學派!研究的乃是經世致用之學。如軍事、兵法、天文、醫術、水利、經濟,莫不是我關學研究聖人之道的途徑。格物窮理,方為關學之根本!今日我和你說這些,乃是與太尉大人出題有關!其實橫渠先生早對節約與厚葬的問題有所研究,作有著述傳之於我!隻不過某與楊大人素來交好,為避嫌疑不便上殿答題。因此找你將此著述作為答案上殿陳說,鴻平意下如何?”
白令霄是個聰明人,才一聽完種師道的話就知道他在瞎扯!所謂橫渠先生指的就是張載,張載昔日在關中地區講學從而就有了“關學”這麽一個稱唿。張載講學那麽多年,什麽時候聽他說過節約與厚葬的問題?再說張載弟子裏最出名的乃是老呂家諸如呂大防那樣的宰相,什麽時候論到你種師道大人了?你種師道也就是這幾年才露鋒芒成了樞密院的官員,雖然你掛了張載弟子的名頭你以為你還真是張載的得意關門弟子?張載活著的時候估計你還穿著開襠褲呢!橫渠先生還專門為了你寫了部書?你蒙誰呢?
心裏是這麽想可白令霄當然不能在表麵上露出來,畢竟種師道和楊翼的關係天下皆知。種師道忽然跑過來和自己拉關係並且胡掐一通,說什麽有“節約和厚葬問題的答案”給自己,這裏麵大有文章啊!
果然,種師道接著又說了一番話:“你把這答案拿去好好研讀一番,到了集英殿你就以此為關學學派的答案好了!不要說我事先沒提醒你,鴻平,康莊大道就在眼前啊!以前你們江南的毛漸大人就說過,跟著太尉大人混有官當有飯吃啊!”
白令霄哪還有不明白的?天下掉餡餅啊!以種大人剛才這番話,再笨俺也明白您這是提拔我。這答案說不定就是太尉大人鼓搗出來的!題是太尉大人出的,他的答案說白了就和標準答案差不多,隻不過太尉大人不方便自己說,種大人也不方便說,就這麽找了自己這個所謂的南泊關學領袖出來說。雖然是利用自己,但對於自己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誰要放著眼前的大好前程不幹誰就是傻子!
“學生謹尊老師之令!”白令霄恭恭敬敬的接過種師道遞過來的一遝紙。“孺子可教啊!”種師道大笑數聲,溜達而去…..
“其實這答案真的不錯!”白令霄又一次從走神狀態中迴到現場:“如果這答案真是太尉大人的意思,那麽太尉大人當可稱奇才!”……
******
偌大的集英殿裏鴉雀無聲。當然,假如這裏有一門投石機,加上顆粒火藥,轟的來這麽一下,不知這些嚴謹的酸儒們會不會頃刻之間變成炸了窩的大馬蜂呢?
沈括匍伏在集英殿的某個角落,為自己突然冒出來的惡作劇般的想法憋著笑意。而說起來沈括的心情,其實多少有點忐忑。
三天前楊翼出了那道“為什麽站得高才看得遠”的題目之後,沈括就一直覺得這個世界有點不太對勁。“是啊!以前我怎麽就沒想到呢?”沈括和其他人不太一樣,他忽然發現自己的世界觀發生了某種改變,而究竟是什麽原因讓自己覺得不太對勁,看來還是應該去找太尉大人探討一番。
“題目是我出的!”楊翼一副驚訝的表情:“沈大人實在是不應該在這個時候來找我!未免會惹人非議。不過既然來了,我倒還想向沈大人請教一個問題,為什麽遠方有船來的時候,咱們總是先看到船帆最後才看到船呢?天地之間奧妙無窮,沈大人的學識遠在我楊子脫之上。沈大人不是解釋過太陽運行的規律、準確預測過月食發生的時間麽?把我提出的問題和那些天體運行的規律結合起來想一想,究竟會得出什麽樣的結論呢?子脫愚鈍,不明所以,沈大人想清楚了之後定要教我!”
沈括是懷著無比震驚的心情離開太尉府的。“大地,竟然是個球形?”沈括臉色蒼白踉踉蹌蹌的行走在大街上,不理會周圍的人莫名其妙的白眼。抬頭看了看天,又低頭看了看地,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東西似乎在刹那間有了答案,而這個答案似乎又帶來了更多難以解釋的疑問。
沈括是一個科學家,這是楊翼給沈括下的定論。盡管沈括對“科學”這個詞不是太能理解,但他非常清楚自己確實與其他人不同。他精通曆法和地理,他精通天文諸算,而關於大地竟然是個球形的想法一冒出來之後就不可遏製的占領了他整個腦海。“曲麵,無論我站在大地的哪個點上往前看,由於曲麵的原因我隻有站得高才看得遠!我的眼睛一如既往決不會時好時壞,所以由於曲麵的原因我總是最先看到船帆!每處都是曲麵,那麽大地,必定是球狀的。一如天上的太陽和月亮!”天黑的時候沈括沒有吃飯,他為自己的想法而激動得有氣出沒氣進。
懷著忐忑的心情,沈括現在匍伏在集英殿裏。他沒法不忐忑,畢竟“天圓地方”乃是整個大宋朝包括司天監在內所有人的宇宙觀,想一想自己等下要當著天下學人的麵說出“大地,其實就一球!”這樣驚世駭俗的話,說不定就要惹來無盡的非議和嘲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害怕!我才不在乎!”沈括為自己打著氣:“你們這幫老學究其實都不可怕,最多你們就是那亂哄哄的大馬蜂,集英殿就是馬蜂窩!”沈括繼續去想著自己用投石機加顆粒火藥給集英殿來這麽一下的惡作劇,精神勝利法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顯得過時…….
******
“搞什麽呢?”楊翼納悶的看著整個大殿,這氣氛和宣德樓前就是不一樣。王存這老東西真是能折騰,本來這場活動要在宣德樓前舉行那一定就熱鬧大了。可你們偏要搬集英殿來。以前聽人說王霸之氣還當成一笑話,現在這麽看還確有其事。幾百官員加上學者黑壓壓在下麵趴了一地,氣也不敢大聲透,這樣似乎不太好玩啊!明顯沒有自己想象中激烈辯論的場麵嘛!但願待會活動開始後各路英雄都放得開點,不要太過壓抑了。
說起來楊翼是坐著的,包括他在內的執宰大臣都有座位。而下邊的官員和學者就隻能跪在地上,活動開始後才能坐在蒲團上。所以楊翼居高臨下的能把每個人都看清楚。
“嗯!白令霄有點不自在!”楊翼暗歎:“風骨啊!讀書人的風骨氣節啊!待會你可別讓本相失望,大聲把我給你的答案說出來。雖說這答案要說也不怎麽正確,可是它產生的作用就可以為我開雜學鋪路!你可別害怕這滿屋子的大臣,他們就一堆沒頭馬蜂,你就是捅馬蜂窩的人!這麽一捅下去誰怕誰呢?”
王存朝趙煦點了點頭,趙煦朝童貫點了點頭。童貫沒向任何人點頭就喊了一嗓子:“陛下有詔!各位大人平身端坐!答題依序開始!”……
******
注:臨時砍斷發了這章上來,於是就又讓各位讀者大大覺得羅嗦了。下一章免費,所以各位就別嫌這章羅嗦了,看在下章免費的份上不但別嫌我遲遲不開始辯論是不是還應該給倆票呢?俺不是吊胃口,俺是臨時有事出去一會,剩下的內容隨後就來,估計今晚可以把熱鬧這章結束。也就是說我幾個小時後或許在晚上的時候還會發一免費的章節把剩下的事說完。請各位諒解。另外我說一日一更指的是周一到周五,不包括雙休。
從一個傀儡變成掌握實際全力的皇帝,這種身份上的轉換對趙煦而言隻不過區區兩個月的時光,新奇和刺激交替帶來的美妙感覺依舊沒有從他的身體裏退卻。而今天之所以讓他覺得重要,原因在於今天是他第一次坐鎮大宋朝關於學術甚至是國家道統的活動。還有什麽能比身處把握帝國話語權的士大夫們之中,享受那無處不在的謙卑和榮耀,更令趙煦興奮的呢?也唯有這種場合,才能充分證明他才是這個龐大帝國乃至天下的帝王!
“沒錯!我是九五至尊!”趙煦眉開眼笑的在龍椅上左顧右盼,集英殿裏早已擺上了許多桌椅,黑壓壓的坐了好多人。有自己見過的大臣,也有許多從未謀麵的士人。但毫無例外的是,除了最靠近自己的幾個大臣之外,其他人都謙恭的低著頭,沒人敢於正視自己。這種感覺還真是不錯啊!
當然,今天搞的這出活動乃是對楊翼三個問題的競答。隻不過,由於三天前楊翼在宣德樓出題時場麵過於混亂,所以王存和趙瞻等大臣都認為如果皇帝陛下也跑到宣德樓遇上類似的混亂就有點不太妥當,因此在大臣們的建議和趙煦的首肯下,活動從宣德樓移進了集英殿。
可是這樣一來也就帶來了新的問題。朝野之間的士人、學者何其之多?天下想答題的人何其之多?而集英殿地方再寬敞終究也不比東西大街那般能容下數萬人,因此如何確定誰有資格上殿答辯就頗為令人頭疼。
大宋朝就是這樣,什麽事隻要涉及到朝堂就會演變成政治問題,而凡事一旦扯上政治就紛擾不休。在許多官員看來既然活動搬到了集英殿,那麽這場學術活動當然就是政治活動,一想到政治活動當然就免不了扯上新舊之爭。恰好今天答題的學派裏有關學、洛學、朔學、蜀學等代表各種政治利益和政治指導思想的學派,所以盡量安排多點自己人上殿,就成了官員們的一大政治訴求,最起碼人多力量大啊!於是乎,就在各方學者和答題官員們閉門思考答案的三天裏,朝廷裏為了入殿資格吵得不可開交。
按照蔡汴大人的意思,那些什麽洛學、蜀學都是舊黨的學派,特別是那個朔學完全就是舊黨的老黨棍司馬光鼓搗出來的頑固分子,真是令人厭惡無比。你們這些家夥實在是太不識時務了,現在是什麽時候?現在高太後眼看就掛了你們居然還有膽子要求進集英殿?笑話嘛!於是蔡汴帶著新黨大臣提出了要求,認為南泊的貢生良莠不齊,根本沒法分清誰是有真學問誰是濫竽充數之輩,幹脆就一鍋端全都不讓上殿好了!至於在野的一些所謂的大儒,他們名氣倒是大得很,可是真才實學未必就一定很強。你有真才實學你怎麽不考進士呢?儒家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講究入世而非出世,你們不考進士或者考不上進士就說明你們沒學問嘛!
“幹脆除了想答題的官員之外,其他人都不許上殿!”蔡汴的主張簡潔明了。
蔡汴這麽一說很多人當場就發了急。頭一個發急的就是與蔡汴同在禮部的蘇軾。雖說按照蔡汴的提議蘇軾依舊可以答題,可是他的許多門生就無法上殿,從力量對比上看就比朝中官員人數最多的洛黨要弱上許多,所以蘇軾堅決反對蔡汴的提議。
“你什麽意思?”蘇軾火了,為了加強語氣他還特地采用了排比疑問句的語法:“在野學者都不上殿?貢生也不許來?就咱們幾個在殿上答題那和朝會有什麽不同?早這樣搞的話那太尉大人還是在向天下出題麽?”
而身為宰相的劉摯也相當不滿。在他看來,盡管依照蔡汴的提議,洛黨或許能取得官員上的人數優勢,但由於皇帝陛下乃是新黨的支持者,那麽如果舊黨的學派不能來的話,僅僅依靠洛黨的力量顯然不足以與有皇帝支持的新黨抗衡。劉摯心裏清楚得很,這場答辯將對國家道統產生微妙的影響,而蔡汴的提議看似對洛黨有利實際上對新黨更有利。身為整個舊黨的領袖他不能去冒這樣的風險,要是答辯當中隻有洛黨孤軍奮戰那麽朝堂上的所有矛頭或許都會指向他劉摯。因此他緊跟著蘇軾之後對蔡汴的說法進行了反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識之士遍及朝野!”劉摯慢理條斯但非常堅決的表示了自己的意見:“我大宋雖然正值盛世,然遠未到朝野無遺賢的地步!不然還要科舉何用?因此向天下人征求答案自然應該照顧在野人士,否則這場答辯會毫無意義可言!”
這種事情一旦朝堂上的各方意見相左那麽就必然會陷入無休止的爭論,而往往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一錘定音。本來按照慣例這個能一錘定音的人物通常由王存或者趙瞻來扮演,但很顯然王存和趙瞻並不想摻和進來,畢竟他們都很明白無論支持哪一邊都會得罪人。
最後還是趙煦為這場爭論劃上了句號,事實上趙煦專門為此私下裏征求過楊翼的意見。
楊翼自己也對這事充滿了矛盾。一方麵他心裏很清楚蔡汴代表著新黨大多數人想法,如果自己反對蔡汴那麽很有可能會使整個新黨都產生疑慮,畢竟自己的力量根源都來自新黨的支持。反對蔡汴會讓人認為自己有討好舊黨的心思,所謂政治最忌諱的就是兩麵三刀,盡管每個政治人物都是玩兩麵三刀的行家裏手。另一個方麵楊翼非常需要各大學派都能參與進來,隻有這樣才能真正使這場答題活動達到預定的效果,因為楊翼需要通過對朝野的影響來使中央太學開辦雜科得到輿論上的支持和許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思來想去楊翼認為這事還是應該從趙煦的心態著手。趙煦固然對舊黨深惡痛覺,但趙煦畢竟還年輕且又剛剛掌權,不可避免的熱衷於向天下展現他的王霸之氣。於是楊翼是這樣對趙煦說的:“陛下似乎想讓新黨在這次答辯上占上風,臣也有這樣的想法。隻不過若依照蔡大人的提議那些無法上殿的學派必然心存不滿,在朝堂之外非議陛下乃至對新黨都大加鄙夷,更有甚者,若是有人說陛下本來就是心懷恐懼因此不敢讓他們上殿,就多少有損於陛下的威嚴。陛下乃是天下的君王,自然要有麵向天下的勇氣,上殿的人越多就越能向天下表明誰才是天下之主,誰才是整個帝國無可爭議的天之驕子!”
“那麽依楊愛卿的意思這事該怎麽辦呢?”趙煦也不是笨蛋,他知道楊翼這個家夥是在拿自己當盾牌,所以他特地強調了“依楊愛卿”這四個字的音量。
楊翼當然是頭大無比,想了半天才塞了一頂高帽子過去:“主意還是要陛下自己來拿比較合適!臣為人私心太重,比之陛下光明磊落有如大海一般的磅礴海量真是無地自容慚愧之至!若按臣的意見就幹脆采用蔡大人的意見算了!可是我看依照偉大的陛下所見,必然是無所畏懼,敢於直麵天下人!想一想陛下當著天下士人的麵對答辯一錘定音時的英姿,臣就激動得不能自己啊!”
趙煦盡管知道楊翼這是在玩打馬球,明明自己有機會射門卻一杆子把球打到了本皇帝的馬下。但趙煦一方麵覺得這頂高帽子頗為受用,就算是楊翼這樣的人才也隻不過是自己的臣子而已,論起英明偉大和海納百川的胸懷自然還是自己最強。另一方麵他對於自己執政的正統性也需要一個適當的場合來充分表達,而擁有在野學子和大儒們出場的答辯會就是這樣一個最適當的場合。
“朕意已決!”趙煦當著整個朝廷的麵做了決定:“南泊超過百人的各大學派皆派三人參加!其他小學派可自行向朝中官員委托迴答。朝中官員不算在各大學派之內,也就是說除了自己之外所屬的學派依舊可派三人來!上殿前先由禮部安排各人抽簽決定答題的順序。各人當眾宣講自己的答案,宣講完後就是辯論時間!朕乃是最終裁決者!”
下朝的時候蔡汴問楊翼:“你說陛下這是怎麽一迴事呢?這次乃是子脫製造之絕好良機,可在學術上一舉壓倒舊黨,成就我變法大業於理論上的指導性地位。為何陛下竟輕易放棄?子脫事先沒跟陛下溝通麽?”
“老蔡啊!”楊翼一臉的惋惜之色:“陛下年少好強,我也攔他不住啊!…….”
******
大殿裏安靜得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見!
“哦,不,或許大殿裏隻有我的心跳聲!”白令霄低著頭匍伏在集英殿的某個角落,他的眼睛隻能看到腦袋前麵那一小截漢白玉鋪就的地麵,努力壓製著自己略顯得粗重的唿吸。
事實上白令霄字鴻平,隻是一個了來自泉州府的貢生。沒到京城應考前他默默無名甚至從未離開過小而熱鬧的泉州半步。泉州是整個大宋最重要的港口,來自海外各地的船隻川流不息。從小開始白令霄就喜歡聽那些到達泉州的水手們說外麵世界的各種奇聞故事,在那時的他看來外麵的世界是那樣的精彩。東北海上的倭國、南方海邊的交趾、還有正在野蠻占領著天竺的迦色尼王朝,甚至更遠的大食,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曾經讓白令霄遐想連篇。他知道這個世界很大,大得超乎他的所有想象。他曾經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當一名水手,去看看那些傳說中的世界。
隻不過白令霄的家裏很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那從關中地區遷移而來,貧窮卻又非常有學問的父親,這樣對他說:“你整天想著了解那些野人的世界,卻為什麽不想著了解清楚我大宋呢?大宋地大物博,光是京師之地,就已經是整個大地上最繁華的城市!夠你了解一輩子了!咱們家雖窮,但也由不得你去做什麽水手!老老實實給我讀聖賢之道,考個進士出來光大門楣!”
於是白令霄通過了鄉試成為貢生,來到了汴京城!他的父親沒有欺騙他,汴京的繁華比泉州、杭州還要令人震撼。隻不過白令霄的運氣不太好,去年的秋試落了第。然而落第並不意味著絕望,現如今太尉大人搞了個科舉新法出來,讓他有了不花錢繼續留在京城等待機會的道路。
“太尉大人真是一個…令人看不透的奇才!”白令霄收迴自己的思緒,微微的抬起頭偷偷放眼往殿頭望去。整個大殿裏金壁輝煌,除了那令人不敢正視的皇帝陛下之外上首的幾名大臣都正襟危坐,年輕高大的那個便是楊翼了。
看到楊翼,白令霄多少有點不安。因為前兩天種師道大人來找了自己,說了一番令自己實在是意想不到的話。
“鴻平!”種師道說話的時候相當親切:“大家都是關學子弟,你不必太過拘禮!私下裏稱唿我為老師便可!”
“不知老師有何見教?”白令霄嚴謹的行了弟子之禮。種師道出自關學大家張載的門下,而自己乃是目下南泊關學學派的貢生首領,是以種師道還是當得起“老師”這樣一個名頭的。隻不過這樣一個大人物忽然跑到南泊來找自己,就實在是令人費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關學精華何在?”種師道一副悠然神往的臉色:“橫渠先生昔日有言:學貴有用!因此時人又稱我關學為事功學派!研究的乃是經世致用之學。如軍事、兵法、天文、醫術、水利、經濟,莫不是我關學研究聖人之道的途徑。格物窮理,方為關學之根本!今日我和你說這些,乃是與太尉大人出題有關!其實橫渠先生早對節約與厚葬的問題有所研究,作有著述傳之於我!隻不過某與楊大人素來交好,為避嫌疑不便上殿答題。因此找你將此著述作為答案上殿陳說,鴻平意下如何?”
白令霄是個聰明人,才一聽完種師道的話就知道他在瞎扯!所謂橫渠先生指的就是張載,張載昔日在關中地區講學從而就有了“關學”這麽一個稱唿。張載講學那麽多年,什麽時候聽他說過節約與厚葬的問題?再說張載弟子裏最出名的乃是老呂家諸如呂大防那樣的宰相,什麽時候論到你種師道大人了?你種師道也就是這幾年才露鋒芒成了樞密院的官員,雖然你掛了張載弟子的名頭你以為你還真是張載的得意關門弟子?張載活著的時候估計你還穿著開襠褲呢!橫渠先生還專門為了你寫了部書?你蒙誰呢?
心裏是這麽想可白令霄當然不能在表麵上露出來,畢竟種師道和楊翼的關係天下皆知。種師道忽然跑過來和自己拉關係並且胡掐一通,說什麽有“節約和厚葬問題的答案”給自己,這裏麵大有文章啊!
果然,種師道接著又說了一番話:“你把這答案拿去好好研讀一番,到了集英殿你就以此為關學學派的答案好了!不要說我事先沒提醒你,鴻平,康莊大道就在眼前啊!以前你們江南的毛漸大人就說過,跟著太尉大人混有官當有飯吃啊!”
白令霄哪還有不明白的?天下掉餡餅啊!以種大人剛才這番話,再笨俺也明白您這是提拔我。這答案說不定就是太尉大人鼓搗出來的!題是太尉大人出的,他的答案說白了就和標準答案差不多,隻不過太尉大人不方便自己說,種大人也不方便說,就這麽找了自己這個所謂的南泊關學領袖出來說。雖然是利用自己,但對於自己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誰要放著眼前的大好前程不幹誰就是傻子!
“學生謹尊老師之令!”白令霄恭恭敬敬的接過種師道遞過來的一遝紙。“孺子可教啊!”種師道大笑數聲,溜達而去…..
“其實這答案真的不錯!”白令霄又一次從走神狀態中迴到現場:“如果這答案真是太尉大人的意思,那麽太尉大人當可稱奇才!”……
******
偌大的集英殿裏鴉雀無聲。當然,假如這裏有一門投石機,加上顆粒火藥,轟的來這麽一下,不知這些嚴謹的酸儒們會不會頃刻之間變成炸了窩的大馬蜂呢?
沈括匍伏在集英殿的某個角落,為自己突然冒出來的惡作劇般的想法憋著笑意。而說起來沈括的心情,其實多少有點忐忑。
三天前楊翼出了那道“為什麽站得高才看得遠”的題目之後,沈括就一直覺得這個世界有點不太對勁。“是啊!以前我怎麽就沒想到呢?”沈括和其他人不太一樣,他忽然發現自己的世界觀發生了某種改變,而究竟是什麽原因讓自己覺得不太對勁,看來還是應該去找太尉大人探討一番。
“題目是我出的!”楊翼一副驚訝的表情:“沈大人實在是不應該在這個時候來找我!未免會惹人非議。不過既然來了,我倒還想向沈大人請教一個問題,為什麽遠方有船來的時候,咱們總是先看到船帆最後才看到船呢?天地之間奧妙無窮,沈大人的學識遠在我楊子脫之上。沈大人不是解釋過太陽運行的規律、準確預測過月食發生的時間麽?把我提出的問題和那些天體運行的規律結合起來想一想,究竟會得出什麽樣的結論呢?子脫愚鈍,不明所以,沈大人想清楚了之後定要教我!”
沈括是懷著無比震驚的心情離開太尉府的。“大地,竟然是個球形?”沈括臉色蒼白踉踉蹌蹌的行走在大街上,不理會周圍的人莫名其妙的白眼。抬頭看了看天,又低頭看了看地,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東西似乎在刹那間有了答案,而這個答案似乎又帶來了更多難以解釋的疑問。
沈括是一個科學家,這是楊翼給沈括下的定論。盡管沈括對“科學”這個詞不是太能理解,但他非常清楚自己確實與其他人不同。他精通曆法和地理,他精通天文諸算,而關於大地竟然是個球形的想法一冒出來之後就不可遏製的占領了他整個腦海。“曲麵,無論我站在大地的哪個點上往前看,由於曲麵的原因我隻有站得高才看得遠!我的眼睛一如既往決不會時好時壞,所以由於曲麵的原因我總是最先看到船帆!每處都是曲麵,那麽大地,必定是球狀的。一如天上的太陽和月亮!”天黑的時候沈括沒有吃飯,他為自己的想法而激動得有氣出沒氣進。
懷著忐忑的心情,沈括現在匍伏在集英殿裏。他沒法不忐忑,畢竟“天圓地方”乃是整個大宋朝包括司天監在內所有人的宇宙觀,想一想自己等下要當著天下學人的麵說出“大地,其實就一球!”這樣驚世駭俗的話,說不定就要惹來無盡的非議和嘲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害怕!我才不在乎!”沈括為自己打著氣:“你們這幫老學究其實都不可怕,最多你們就是那亂哄哄的大馬蜂,集英殿就是馬蜂窩!”沈括繼續去想著自己用投石機加顆粒火藥給集英殿來這麽一下的惡作劇,精神勝利法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顯得過時…….
******
“搞什麽呢?”楊翼納悶的看著整個大殿,這氣氛和宣德樓前就是不一樣。王存這老東西真是能折騰,本來這場活動要在宣德樓前舉行那一定就熱鬧大了。可你們偏要搬集英殿來。以前聽人說王霸之氣還當成一笑話,現在這麽看還確有其事。幾百官員加上學者黑壓壓在下麵趴了一地,氣也不敢大聲透,這樣似乎不太好玩啊!明顯沒有自己想象中激烈辯論的場麵嘛!但願待會活動開始後各路英雄都放得開點,不要太過壓抑了。
說起來楊翼是坐著的,包括他在內的執宰大臣都有座位。而下邊的官員和學者就隻能跪在地上,活動開始後才能坐在蒲團上。所以楊翼居高臨下的能把每個人都看清楚。
“嗯!白令霄有點不自在!”楊翼暗歎:“風骨啊!讀書人的風骨氣節啊!待會你可別讓本相失望,大聲把我給你的答案說出來。雖說這答案要說也不怎麽正確,可是它產生的作用就可以為我開雜學鋪路!你可別害怕這滿屋子的大臣,他們就一堆沒頭馬蜂,你就是捅馬蜂窩的人!這麽一捅下去誰怕誰呢?”
王存朝趙煦點了點頭,趙煦朝童貫點了點頭。童貫沒向任何人點頭就喊了一嗓子:“陛下有詔!各位大人平身端坐!答題依序開始!”……
******
注:臨時砍斷發了這章上來,於是就又讓各位讀者大大覺得羅嗦了。下一章免費,所以各位就別嫌這章羅嗦了,看在下章免費的份上不但別嫌我遲遲不開始辯論是不是還應該給倆票呢?俺不是吊胃口,俺是臨時有事出去一會,剩下的內容隨後就來,估計今晚可以把熱鬧這章結束。也就是說我幾個小時後或許在晚上的時候還會發一免費的章節把剩下的事說完。請各位諒解。另外我說一日一更指的是周一到周五,不包括雙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