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當然也帶來了正月十五之後的第一場雨。隻不過這場雨雖然號稱“第一”,卻遠沒有那種舍我其誰的狂暴氣勢。淅淅瀝瀝的雨水,帶著早春的寒意,打在青石鋪就的台階上,總能令人迴憶起很多年前的往事,更令人憂慮起今年的收成乃至今年是否是一個太平年。

    “太平年?”李格非站在門前,靜靜的看著雨水打在台階上,長長的歎了一口氣:“這個春天熱鬧得很!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想要安享太平怕是難上加難啊!”

    “老師!”兩個年青人在管家的帶領下匆匆而來,寬大的一把油紙傘並不能全部遮住兩個人的身體,連他們的臉上也濺落了雨水,順著年輕的麵龐滑下:“老師,第一道題目已經出來了!學生特地來告知老師,再迴南泊研習!”

    兩個年青人當然就是南泊的兩個貢生,王允文和白令霄。雖然他們是貢生而非國子監的學生,但他們的師長卻和李格非有些淵源,因此自是非常親近的稱唿李格非為老師。李格非將二人引進屋子裏坐下後,便聽那王允文道:“這道題目倒是出的有些學問。適才題目在宣德樓前一公布,當場就有很多人大搖其頭,都說是太尉大人故意刁難。”

    “哦?”李格非笑道:“既然太尉大人敢向天下出題,這題目自是有些難度,否則豈不怠笑大方?”

    王允文接過話頭,繼續道:“題目固然是難,卻乃是曆史上的一大典故。說起來這個典故卻也為天下讀書人所熟知!”

    李格非的涵養功夫很好,雖然此時他心理早已好奇得癢癢,卻不發問,隻是神色淡定的看著王允文,等待他的下文。

    一邊的白令霄卻是個急性子,神色不滿的叫道:“允文也忒羅嗦了!賣啥關子呢?老師且聽我說,這題目簡短得很:聖人之道合乎天理,請論證節約與厚葬之間並無矛盾!”

    “嗯?”李格非愣了一愣,忽然站起身來在屋子裏踱了幾步,半晌才道:“此題確有些難度,當年孔聖人也沒有專門解答過,難得楊大人想得出來。”

    李格非身為太學博士,自是滿腹經綸。楊翼出的這個題目,他才聽白令霄這麽一說就明白出自何處。這道題確實來自於一個典故。傳說當年孔老夫子周遊列國,到了齊國的時候,國君齊景公向孔子請教為政的道理。孔子說:“一則管理國家最重要的是節約開支,杜絕浪費。二則教化萬民要謹守禮法,尊敬先人,對於先人的葬禮要隆重對待,不要計較花費!”

    一開始的時候齊景公對孔子的這番道理還是很讚同的,當即就決定用孔子為官,隻不過齊國的大臣晏嬰對此有不同意見。晏嬰是這樣對他的大王說的:“儒者這種人,最會說空話卻不能幹實事!你看孔子一邊說要國家厲行節約,另一方麵又極其重視哀情,為了葬禮的隆重而不惜耗盡國家財富。這不是相互矛盾的麽?”

    齊景公對晏嬰的說法深以為然,於是把孔子趕迴了魯國。當然,“節約”與“厚葬”,也就成了儒家學說中的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畢竟節省和花錢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都是相反的行為。

    “老師也覺得此題甚難麽?”王允文奇怪道:“這個典故存在千年之久,曆代賢人多有論述!答案早就有了許多!學生以為此題難,其難並不在題目本身,而在於曆代的答案太多。這些答案孰優孰劣卻是難說!我等欲答題勝出,最難就在於如何找出一個最完美的答案!”

    “不!允文此言差矣!”李格非搖了搖頭:“我如何不知這題能有許多答案?隻不過我的意思卻不在答題勝出上!我之所以感歎楊大人費盡心思想出這麽個問題,乃是因為我對楊大人的動機深為憂慮!”

    說起來,李格非確實有點憂慮。楊翼的這道題固然有一定的難度,卻也沒難到無人能迴答的地步,起碼他李格非就自信可以得出一個比較能說得通的答案出來。問題的關鍵還是楊翼究竟想幹什麽?畢竟楊翼身居高位,前些天還提出要搞許多雜七雜八的科目讓太學生們學習。現在專找聖人學說裏的漏洞出題,很明顯就是想攻擊聖人之道來為他楊翼的雜學鋪路。若是讓楊翼得逞,這個世界豈非亂了套?楊翼這個人出了名的橫蠻,單槍匹馬連皇城都敢闖!不怕他這次出題,就怕他鐵了心思要和聖人對著幹。更何況楊翼還兼判戶部大權,今天出的這個題目難說不是楊翼想學王安石,萬一最後通過答題得出個“節約無理”的答案,朝廷豈不是要大興土木多方花錢麽?這可就苦了天下百姓了!

    李格非的這番心思隻在轉念之間,事實上他並不打算向自己的兩個學生說起,畢竟對於楊翼的真實動機,他還是拿不定主意。隻不過在把王、白二人送出門後,他才終於想明白了一個事,那就是無論如何,自己也要出麵答題,而且要答得比其他任何人更圓滿,阻攔得楊翼一時算一時!

    “看來真是清淨難得啊!”李格非站在大門處看著兩個學生在細雨中漸遠的身影,苦笑了一聲自語道:“畢竟都是年輕人啊!對於答題如此熱衷。太尉大人還真是看得準,名利當頭之下,又有幾人能不動心呢?這場答題活動恐怕就要搞到街頭巷議、熱鬧得不可收拾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句俗語叫“一語成戳!”,意思是指人們無意間說的話最後卻變成了現實。很顯然,李格非的話屬於“一語成戳”的行列。就在李格非和兩個學生交談的時候,楊翼出的第一道題目,已經讓整個汴京城沸騰了起來。

    說是整個汴京城,絕對不是誇張之語。無論是官員、貢生、大儒還是平頭百姓,每個人都對這件事發生了莫大的興趣。

    貢生們對這場答題活動的熱衷,乃是理所當然的事。以楊翼現在的身份的地位,每個讀書人都想通過答題來獲得太尉大人的賞識,又或者得到那巨額的賞金從此衣食無憂。

    本來在楊翼的題目還沒出來前。貢生們還抱著觀望好奇的態度,一心隻想著看看究竟會出什麽題,如果僥幸讓自己迴答最完美,那從此就算飛黃騰達了。

    結果楊翼的第一題才一出來,貢生們就發現有點不對勁。搞了半天楊大人這是要論證聖人道理的正確性,那麽自己原先的僥幸心理就算到頭了,畢竟自己還是學生,論起聖人之道怎麽能比得過那些侵淫學問多年的大儒們呢?

    當然,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貢生們雖然自認不是大儒們的對手,但他們依舊希望能通過群策群力來作出答案。大家共同想出來的東西未必就比不過那些儒學宗師,大不了得獎後大家平分,反正一萬貫的賞金分成個百八十份依舊相當的可觀。於是在題目出來之後不到一個時辰,南泊的貢生們就根據以往學習的流派而分成了許多小的學術團體,全都卯足了勁頭要全力戰鬥一番……

    而京城裏的大儒們對這場活動的熱衷,卻是經曆了一個由冷眼漠視到極度重視的過程。

    “由著他去鼓搗吧!咱們倒要看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相爺能鼓搗出啥玩意!”一開始的時候,大儒們還把楊翼搞的這場活動當成笑話看。你說你楊翼有官不好好做!有財不好好發!卻來向天下出題懸賞答案,你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麽?你還真是小看天下英雄以為沒人能領得了你得賞金麽?你要這麽玩下去,你叔叔楊傳香就算號稱京城首富,也遲早被你敗個精光。

    隻不過當楊翼的題目一出來,大儒們就覺得有點不太對勁。“楊翼分明就是在挑釁!他是想誇大聖人學說裏的些許模糊之處,從而攻擊聖人,最終顛覆聖人之道為他那些雜學鋪路!”大儒們就好像李格非一樣忽然感到了問題的極度嚴重性。聖人學說自漢代以來就是國家正統,這可不是能拿來開玩笑滴!你楊翼不比普通人,你是天子重臣啊!你楊翼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質疑聖人,若是大夥兒一時疏忽,真讓你把國家道統給顛覆了,這可就天下大亂了!你楊子脫不是善男信女,別又像千年前的暴君那樣,弄個焚書坑儒出來可就有點不太好玩!

    當然,大儒們雖然由看熱鬧的轉變成熱鬧的參與者,精神開始有了點緊張。但畢竟他們都還有點自信,都認為以自己學識,對於像“節約與厚葬之間的關係並不矛盾”這樣的問題,還是有辦法得出合理的論證的。關鍵是要把論證做得無懈可擊,絕不讓你楊翼挑得出一點毛病!……

    至於京城裏的官員們,也在題目出來後來了興趣。一來朝中最近風平浪靜,習慣了殊死鬥爭們的朝臣們多少有點悶得發慌。二來那些舊黨大臣對新黨日漸得勢的趨勢多少也有點不滿,可是這種不滿卻無處宣泄。現在機會來了,朝堂上不和你們爭,咱們就爭學術好了!若是在學術問題上駁倒楊翼,說不定那個《科舉新法》就此完蛋也說不定。

    更何況許多官員本就是多年寒窗苦讀,那叫一個滿腹經綸,起碼蘇軾蘇大人就特別來勁。顯示俺水平的時候到了啊,平日那些吟詩唱詞都不登大雅之堂,隻有這種學術上的爭論才能證明我乃儒學大家嘛!

    “去!”在看完楊翼出的第一道題目後,蘇軾對下人這樣吩咐:“你就卷上鋪蓋往宣德樓前這麽一躺,下邊的題目一出來就報給老爺我,我要爭取時間比別人作出更好的答案!”……

    與以上三類人正在絞盡腦汁尋求完美答案不同的是,城中的百姓們是帶著淳樸的娛樂精神來參與這場春天的鬧劇的。

    說起來在楊翼的題目出來後,老百姓們就樂壞了!雖然他們沒讀過書不大懂得聖人的那些玄虛,可這樣一來他們也沒有士人、官員們的煩惱。他們才是真的在享受這場熱鬧帶來的快樂。一則他們可以家長裏短的瞎議論;二來城中的大小賭檔賭場也發了瘋。賭的當然是究竟誰能勝出,連日來下注的百姓不計其數。“今天你下注了麽?”已經成為汴京城新近流行的日常問候語。而據小道消息表明,目下最熱門的人選有四個。一個就是李格非大人,一個是蘇家兄弟所帶領的“蜀學”,至於另外兩個乃是南泊的兩個貢生團體。那兩個貢生團體之所以大熱,原由在於他們出自大宋鼎鼎大名的“關學”和“朔學”。

    關學,始於大宋名相範仲淹,當神宗皇帝在位時曾經達到了頂峰,無數士人都以其為學習方向,許多官員也拜在關學門下。隻不過近來出了一些變故,原本是關學門下的呂大防、呂大臨、呂大均等幾個關學骨幹忽然投奔在理學大家程顥、程頤的門下,改學了“理學”。由於呂家兄弟乃是朝廷重臣,從而導致了許多關學子弟跟風倒戈,以致於關學如今風光不再!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目前關學的人氣還是有那麽一些的。比如種師道就是關學大家張載的弟子。

    而“朔學”則是司馬光所創立的學派。近幾年在舊黨得勢的情況下,這個學派發展迅速。在南泊的眾多貢生團體裏,“朔學”學派的人數也是最多的。

    於是這場答題比拚就這樣帶上了學派之爭的色彩。而學派之爭往往涉及到國家道統乃至國家的治國理念,每個學派都想在這場天下矚目的答題活動中,闡述自己學派的觀點。在民眾的鼓噪與學派之間的鬥爭相互推波助瀾,所以汴京城的這個春天真的不太冷!

    隻不過,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整件事的第一個高潮卻是來自於第一道題目出來之後的傍晚。

    “這事好玩啊!”趙煦笑眯眯的看著童貫:“你去通知中書省擬旨!讓楊翼明天就把剩下的兩道題目都弄出來!朕實在是想看看楊愛卿究竟還能出些什麽難題!聽說現在外邊鬧翻了天,這麽熱鬧的事也隻有楊愛卿才弄得出來。楊愛卿真是一個可人兒,深得朕心啊!以往的春天要麽就是校閱金明池,也忒無聊了!還是楊翼搞出的這事好!另外就說是朕的意思,題目出完後給各方三天的思考時間,三天後!朕,大宋的皇帝要清臨宣德樓,親自聽取各方的迴答!”

    皇帝要親自聽取答題!這個消息當然讓這場熱鬧攀上一個高峰,繼正月之後再度讓汴京城沸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竹飄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竹飄逸並收藏盛世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