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從心看著第二層密密麻麻的秘籍,不少是各派不外傳的武功秘籍,尋常武林人士終其一生甚至都無緣得見。如若單將一部《北冥神功》,抑或《小無相功》置於木從心麵前,他定然飽覽之而後快,但此刻猶如身入寶山,滿目珠玉,反將珠玉看得平常了。自己已拜易瑩為師,這些秘籍等等再瞧不遲,左右也不差在這一時半刻,何不上三層看看更有何等珍奇?到的第三層,卻如第一層一般,空空如也,隻地上凸出一個石壇,似是打坐練功之用,四壁掛著八盞燭台,除此別無他物。木從心走到石壇之旁,原來石壇之上放著一部書,落滿了灰塵,想是許久未曾有人來過。他揀起那書,看見石壇下寫著兩個字:逍遙。他在上一層看到《北冥神功》等秘籍,又見易瑩與師尊對答之辭,已隱隱猜到本門或與北宋時期逍遙派有關,但此事過於匪夷所思,還是先看看手裏這部書冊。
此書名為《龍城錄》,忙不迭翻開,講的卻多是些糾合好漢,籠絡人心的法子。看不幾頁,便覺索然無味——士為知己者死,與人相交,當交之以心,以這些法門籠絡好漢,豈非小覷了天下英雄,再者,大豪傑,真俠士,又豈是收買而得?又翻了幾頁,卻是些行軍布陣的法子,未發現與武學有關的隻言片語,不由得好生失望,於是將這本書放迴,返迴第二層。
他走到布置在“乾”位的書架之旁,看那架上所書的文字:少林派七十二絕技盡錄於此,尚缺《九陽神功》、《易筋經》、《洗髓經》。七十二絕跡中少林派內功吾輩絕不可練,否則經脈衝突,無藥可救。其拳腳外功可以本門內功為根基運使,入手威力非凡,但也僅僅止於“威力非凡”而已,對付尋常人物尚可,絕不可以之與正宗少林武學相抗。時下少林雖呈衰相,似已無人當得起“正宗少林武學”六字,汝輩亦不得稍存僥幸,小視少林英雄,切記切記!看到這裏,木從心稍感欣慰,他在少林寺時,也聽過七十二絕技的一些說法,可具體七十二絕技如何厲害法,卻沒機會見識了。原來少林一向不禁正式門人弟子入藏經閣翻閱秘籍,但木從心屬於俗家弟子,為免少林武學作俗世鬥毆兇殺之用,索性定下嚴規,禁止俗家弟子翻閱秘籍。木從心心道:我入寺時免去了一刀之厄,保住了頭發,可也因此無緣得窺少林的厲害武學,也算公平。
一旁的書架上,藏的是武當派秘籍,架上寫著:武當派重陰陽剛柔之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此處尚缺《真武心經》、《武當九陽功》、《神門十三劍》、《真武七截陣》。該派謙衝恬淡,講究以耄耋之形禦眾,而至所向無敵。雖亦屬道家一脈,但與本門之飄逸靈動,以奇合正全然不同。搜羅武當武學於此,門下觀其招式,研習破敵之法可矣,練則無從練起,蓋因武當根本心法《真武心經》、《武當九陽功》缺失,吾輩若練之,根基不培,一氣不化三清,空有“耄耋之形”,招數再是神妙,亦難以“禦眾”。木從心心道,原來搜羅這些武功秘籍的前輩不僅對各派武學作了整理,更將自己的諸般見解注於其上,深入淺出,提綱挈領,即便自己這般粗淺者,竟也能豁然開朗,此人可稱一代宗師。忙不迭去察看其他書架,看到丐幫時,缺《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全真教缺《九陰真經》、《先天功》與《七星聚會》,五嶽劍派缺《獨孤九劍》、《寒冰神掌》,至於西域各派,則缺失《蛤蟆功》、《乾坤大挪移》、《龍象波若功》等功法。各派武林秘籍,至此為止,架上有注曰:餘搜羅各派武學秘籍,盼能博采眾長,光大本門。本門武學,練將下去,永無窮盡,如星河大海,浩渺無岸,豈輸於天下任何派別?後輩弟子宜體察吾意,縱別派武功花招百般,汝等觀之知之,不可練之,參之研之,不可迷之。各派武功皆缺其大成者,一則實不可得,二則因餘或赴該派、或發掘遺跡以揀錄秘籍副本之時,有意棄之不錄,以絕本門自餘以下之人,修習別派武藝之念——貪多務得,嚼而不爛,餘未知其可也!
木從心心道,各派壁壘森嚴,莫說不相幹的門派,便是當年的五嶽劍派,同氣連枝,武學卻也並不互通,這前輩倒會說嘴,還不是前去武當、少林等地盜錄人家的武學秘籍,至於“發掘遺跡”雲雲,丐幫、全真、西域各派等俱已式微,這“發掘遺跡”,想必是盜掘人家的古墓了,後邊卻又嚴令門下不準修習這些秘籍,義正辭嚴。邪是邪得可以,正也正得有理,當真是叫人捉摸不透。正自胡亂揣想,迴頭一望,發現易瑩不知何時已站在自己身後,道:“怎麽樣,小子,發現了什麽,說給為師聽聽。”
以此刻木從心耳力之銳,竟未察覺易瑩何時上得樓來,想是師尊功力已複,忙不迭說道:“師尊身子大好了,恭喜師尊。”
易瑩眉頭微微一皺,道:“你隨我過來。”言畢即向第三層走去。木從心在後跟隨,到得第三層,易瑩撿起那部《龍城錄》,慢慢拂去上麵的灰塵,怔怔地看了一會兒,隨後將之揣在懷裏,在中間石壇上盤膝坐下,道:“前番你拜我為師,乃是見我大事不妙,出於一番俠義心腸,這才不得不拜。你雖行了本門拜師之禮,可對我畏則有之,敬卻未必。現下我重新問你,是不是真心拜本座為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木從心隨易瑩上得三樓來,料想她是要跟自己談論傳武之事,他走馬觀花地讀了一些履水閣中的字句,已知易瑩雖身為白蓮教教主,但武藝卻非白蓮教一路,已改了不向易瑩學武的心思。孰料這一問甚是誅心,大大地出乎自己意料之外,不由得腦子“嗡”地一響,想到易瑩的古怪脾氣,慌忙答道:“師尊此言,徒兒萬難領會,假如徒兒侍奉師尊有失禮之處,請師尊責罰便是。徒兒行拜師禮時,跪地九叩,男兒膝下有黃金,徒兒若非真心,豈能草草跪拜,請師尊放心。”
易瑩道:“好孩子,師尊信得及你。我曾真心地對一個人,那人卻與我敷衍,那滋味可沒意思得緊了。我所以有此一問,是因夫婦也好、母子也好,師徒也好,都要講緣法,若是強求,非但無趣,抑且無用。師尊命苦,夫婦、母子都無緣法,現下要收弟子,當然要收個真心拜我為師的。”
木從心道:“徒兒鬥膽,想請教師尊一個問題。”
易瑩道:“你說。”
木從心道:“師尊既知此理,前幾日何故要強收弟子為徒?”
易瑩道:“你果然是鬥膽。為師縱橫一生,未嚐一敗,多少人給我跪下磕上幾百個頭,為師未見得會收他們,可你不願拜我,我卻偏偏要收你,除了愛才,更多地是惱你不識相。誰跟我作對,我便跟他作對到底。”
木從心不禁嘖了嘖舌頭,道:“若弟子執意不肯拜您為師呢?”
易瑩道:“好小子,這個問題比剛才那個更加鬥膽。如果那樣,為師也不知該如何料理你,多半會將你斃了,省得看著煩心。”
木從心陪笑道:“師尊,那樣您豈非敗了?”
易瑩白了木從心一眼,道:“哼哼,敗就敗了,那又怎樣,我開心呀。”
木從心一怔,道:“師尊拿得起,放得下,徒兒敬佩無地。”
此書名為《龍城錄》,忙不迭翻開,講的卻多是些糾合好漢,籠絡人心的法子。看不幾頁,便覺索然無味——士為知己者死,與人相交,當交之以心,以這些法門籠絡好漢,豈非小覷了天下英雄,再者,大豪傑,真俠士,又豈是收買而得?又翻了幾頁,卻是些行軍布陣的法子,未發現與武學有關的隻言片語,不由得好生失望,於是將這本書放迴,返迴第二層。
他走到布置在“乾”位的書架之旁,看那架上所書的文字:少林派七十二絕技盡錄於此,尚缺《九陽神功》、《易筋經》、《洗髓經》。七十二絕跡中少林派內功吾輩絕不可練,否則經脈衝突,無藥可救。其拳腳外功可以本門內功為根基運使,入手威力非凡,但也僅僅止於“威力非凡”而已,對付尋常人物尚可,絕不可以之與正宗少林武學相抗。時下少林雖呈衰相,似已無人當得起“正宗少林武學”六字,汝輩亦不得稍存僥幸,小視少林英雄,切記切記!看到這裏,木從心稍感欣慰,他在少林寺時,也聽過七十二絕技的一些說法,可具體七十二絕技如何厲害法,卻沒機會見識了。原來少林一向不禁正式門人弟子入藏經閣翻閱秘籍,但木從心屬於俗家弟子,為免少林武學作俗世鬥毆兇殺之用,索性定下嚴規,禁止俗家弟子翻閱秘籍。木從心心道:我入寺時免去了一刀之厄,保住了頭發,可也因此無緣得窺少林的厲害武學,也算公平。
一旁的書架上,藏的是武當派秘籍,架上寫著:武當派重陰陽剛柔之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此處尚缺《真武心經》、《武當九陽功》、《神門十三劍》、《真武七截陣》。該派謙衝恬淡,講究以耄耋之形禦眾,而至所向無敵。雖亦屬道家一脈,但與本門之飄逸靈動,以奇合正全然不同。搜羅武當武學於此,門下觀其招式,研習破敵之法可矣,練則無從練起,蓋因武當根本心法《真武心經》、《武當九陽功》缺失,吾輩若練之,根基不培,一氣不化三清,空有“耄耋之形”,招數再是神妙,亦難以“禦眾”。木從心心道,原來搜羅這些武功秘籍的前輩不僅對各派武學作了整理,更將自己的諸般見解注於其上,深入淺出,提綱挈領,即便自己這般粗淺者,竟也能豁然開朗,此人可稱一代宗師。忙不迭去察看其他書架,看到丐幫時,缺《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全真教缺《九陰真經》、《先天功》與《七星聚會》,五嶽劍派缺《獨孤九劍》、《寒冰神掌》,至於西域各派,則缺失《蛤蟆功》、《乾坤大挪移》、《龍象波若功》等功法。各派武林秘籍,至此為止,架上有注曰:餘搜羅各派武學秘籍,盼能博采眾長,光大本門。本門武學,練將下去,永無窮盡,如星河大海,浩渺無岸,豈輸於天下任何派別?後輩弟子宜體察吾意,縱別派武功花招百般,汝等觀之知之,不可練之,參之研之,不可迷之。各派武功皆缺其大成者,一則實不可得,二則因餘或赴該派、或發掘遺跡以揀錄秘籍副本之時,有意棄之不錄,以絕本門自餘以下之人,修習別派武藝之念——貪多務得,嚼而不爛,餘未知其可也!
木從心心道,各派壁壘森嚴,莫說不相幹的門派,便是當年的五嶽劍派,同氣連枝,武學卻也並不互通,這前輩倒會說嘴,還不是前去武當、少林等地盜錄人家的武學秘籍,至於“發掘遺跡”雲雲,丐幫、全真、西域各派等俱已式微,這“發掘遺跡”,想必是盜掘人家的古墓了,後邊卻又嚴令門下不準修習這些秘籍,義正辭嚴。邪是邪得可以,正也正得有理,當真是叫人捉摸不透。正自胡亂揣想,迴頭一望,發現易瑩不知何時已站在自己身後,道:“怎麽樣,小子,發現了什麽,說給為師聽聽。”
以此刻木從心耳力之銳,竟未察覺易瑩何時上得樓來,想是師尊功力已複,忙不迭說道:“師尊身子大好了,恭喜師尊。”
易瑩眉頭微微一皺,道:“你隨我過來。”言畢即向第三層走去。木從心在後跟隨,到得第三層,易瑩撿起那部《龍城錄》,慢慢拂去上麵的灰塵,怔怔地看了一會兒,隨後將之揣在懷裏,在中間石壇上盤膝坐下,道:“前番你拜我為師,乃是見我大事不妙,出於一番俠義心腸,這才不得不拜。你雖行了本門拜師之禮,可對我畏則有之,敬卻未必。現下我重新問你,是不是真心拜本座為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木從心隨易瑩上得三樓來,料想她是要跟自己談論傳武之事,他走馬觀花地讀了一些履水閣中的字句,已知易瑩雖身為白蓮教教主,但武藝卻非白蓮教一路,已改了不向易瑩學武的心思。孰料這一問甚是誅心,大大地出乎自己意料之外,不由得腦子“嗡”地一響,想到易瑩的古怪脾氣,慌忙答道:“師尊此言,徒兒萬難領會,假如徒兒侍奉師尊有失禮之處,請師尊責罰便是。徒兒行拜師禮時,跪地九叩,男兒膝下有黃金,徒兒若非真心,豈能草草跪拜,請師尊放心。”
易瑩道:“好孩子,師尊信得及你。我曾真心地對一個人,那人卻與我敷衍,那滋味可沒意思得緊了。我所以有此一問,是因夫婦也好、母子也好,師徒也好,都要講緣法,若是強求,非但無趣,抑且無用。師尊命苦,夫婦、母子都無緣法,現下要收弟子,當然要收個真心拜我為師的。”
木從心道:“徒兒鬥膽,想請教師尊一個問題。”
易瑩道:“你說。”
木從心道:“師尊既知此理,前幾日何故要強收弟子為徒?”
易瑩道:“你果然是鬥膽。為師縱橫一生,未嚐一敗,多少人給我跪下磕上幾百個頭,為師未見得會收他們,可你不願拜我,我卻偏偏要收你,除了愛才,更多地是惱你不識相。誰跟我作對,我便跟他作對到底。”
木從心不禁嘖了嘖舌頭,道:“若弟子執意不肯拜您為師呢?”
易瑩道:“好小子,這個問題比剛才那個更加鬥膽。如果那樣,為師也不知該如何料理你,多半會將你斃了,省得看著煩心。”
木從心陪笑道:“師尊,那樣您豈非敗了?”
易瑩白了木從心一眼,道:“哼哼,敗就敗了,那又怎樣,我開心呀。”
木從心一怔,道:“師尊拿得起,放得下,徒兒敬佩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