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靠山村的變化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 作者:給老板打工的日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整個麥收下來,十來天的時間,這還算是快的,從收割到晾曬,曬幹之後脫粒兒,脫完粒兒之後,再晾曬,反反複複的,直到把麥子曬到幹透為止,這需要村裏的有經驗的人來確認,一旦確認,這麥子隻要放在幹燥北銀的地方,可以存放好長時間。
這個月的天氣也好,竟是一場雨都沒有,連個多雲都不曾有,一直是大晴天,好在是讓大家把心給放到了肚子裏。
等麥子徹底曬幹了,也就該過秤然後入庫了,這一天也是最熱鬧的時候,畢竟辛苦了這麽長時間,也得看看到底收獲多少,嗯,簡單來說,現在就是遊戲結算時間。
靠山村這邊今年的冬麥是全麵種植的,這產量比去年還有所提升,當然了,這也多虧了養雞場了,這一年下來,堆積了不少的雞糞,這東西堆不好就燒麥苗,堆好了,比豬糞要好用。
村裏去年堆糞的時候,把最有經驗的幾個老莊稼戶都給聚到了一起,按照他們的說法,一步一步地,一點也不敢出錯,這才給堆好封泥。
等今年一追肥,就看出來了,這效果就是不錯,再加上養蚯蚓的糞肥,還有譚嘉平爭取到的化肥,可以說,今年是靠山村產量最高的一年了,今年這用糞肥的量,要趕超去年的一倍還多了。
所以嘛,這豐收是肯定的,大家隻是想看看,到底能多收多少而已。
當然了,今年過秤入庫就不如去年熱鬧了,周圍村子的人也不來了,畢竟他們自己村裏也在忙活這個,那些入庫之後,到年底可是要分給自家的,所以,看熱鬧哪有過糧食重要啊。
縣裏和公社的領導,就來了一個袁鵬帶著一個幹事,今年大家都分散開了,隻要是領了冬小麥種子的村子,縣裏和公社都安排了人去現場盯著。
“張支書,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啊。”袁鵬大體掃了一眼這些袋子,嗯,有數了,產量比去年肯定是要高的。
“老天爺賞飯吃啊,今年雨水足,咱們村追的肥也足,譚老師這種子啊,也好,這要是再不豐收,那可就說不過去了啊。”老支書已經不抽煙了,嗯,煙槍都給放到家裏了,沒時間呐,當然了,他也不怎麽犯愁了,所以這抽煙的次數都少了。
“對,對,說的對啊,風調雨順的,是個豐收年。 ”
這邊入庫的正熱火朝天地幹著,但是一時半會兒的還真不好出結果。
老支書也不在這靠著了,帶著袁鵬往村裏轉悠去了。
從倉庫這邊過去,走不了多遠,正好是養雞場,現在的養雞場,早就不是一開始的大小了,經過這兩年的經營,村裏已經擴建過一次了,麵積是原來的兩倍大小,雞舍不但翻新了,還重新建了兩排茅草頂子的坯屋,數量更是不用提了。
現在這養雞場的產蛋數量,已經供大於求了,除去給農場那邊食堂供應,村長已經聯係過供銷社了,每天給他們送一筐,這才大大的緩解了壓力。
除此之外,村裏還對村民出手,當然了,拿錢直接買也行,對本村的人,價格就是成本價,比供銷社收的價格還要低一成,要是沒錢的人家呢,也好辦,可以用工分抵,想要買雞蛋了,去村委那裏開個條子,寫明要抵扣多少公分,然後大隊裏給蓋個專門的章,拿過來就可以兌換雞蛋了。
為了防止村裏人從這頭換了雞蛋再去供銷社賣,賺這個差價,村裏每個月往外出的數量都是限定的。
每戶每個月最多換三十個雞蛋,有老人的,可以多換十個。
外村的人來換呢,也給換,價格就按照供銷社的收購價格走,隻收錢。
就這麽著,養雞場越發的紅火了,村裏又安排了好幾個崗位,有工分有福利的,反正,比起種地來,也算是很好的工作了。
別的村子呢,有的把養雞場咬牙辦起來了,雖然現在的規模不能跟靠山村比,但是人家好歹是有收益了,讓村裏人跟著沾光了,最起碼的,村裏人能分到雞蛋了,年底還能用比較低的工分,換隻養大的公雞,過個好年。
至於那些半途而廢的村子,就隻剩下羨慕嫉妒的份兒了。
“老張支書啊,咱這村裏的養雞場是越辦越紅火了啊,這可沒少遭人眼紅啊。”袁鵬去年大半年的時間都在靠山村蹲點,對村裏的情況很熟悉,大家對這個沒啥架子的主任,也很熱情,當然了,袁鵬也沒少給靠山村幫忙。
就像他現在提的這個,眼紅肯定是有的啊,嫉妒的都有呢,本來大家都窮的好好的,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呢,結果你靠山村倒是好,弄起養雞場來了,這一下就把大家的距離給拉開了啊。之前靠山村的日子也比其他村好點,但是,也就好那麽一丟丟而已,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啊,這又是養雞場,又是試驗田,一年能多收一季的糧食不說,還有額外的收入。
也幸好暖棚的規模不大,還沒讓有心人看到眼裏,隻以為是譚教授自己的搞的實驗,不然,靠山村現在就是眾矢之的了。
反正,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就是,大家現在一聊天就喜歡說,我哪個親戚誰誰誰是靠山村的,那這一開場,大家立刻就熱絡起來,一會兒這,一會兒那的,總之,好像提到靠山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
還有,現在靠山村的小夥子,大姑娘的,都老受歡迎了,現在錢媒婆都不用坑的騙的了,隻要是靠山村的未婚對象,那老搶手了。
當然了,最受歡迎的還是許媒婆,這人本身就正派,給人介紹對象都是奔著讓人好好過日子去的,所以,這麽多年,還沒弄出幾對怨偶來。
人現在幾乎是天天往靠山村跑啊,凡是家裏有小夥子大姑娘的人家,就沒有許媒婆不熟悉的。
錢媒婆呢,也忙,但是這些小夥子大姑娘的人家是不會找她的,她的業務範圍是那些小寡婦,老鰥夫一流的,還有一些二流子啥的,反正吧,也是不愁找不到對象的。
去年秋收之後,就有一大波的人訂婚了,年前就陸續都嫁娶了。
有那疼閨女的人家,直接把閨女給留在村裏了,專門找村長和老支書,交了錢,在村裏劃了一塊兒宅基地,然後蓋了幾間房,就讓閨女帶著女婿在村裏過起了日子。
至於那人的親家嘛,人家是一點意見都沒有,這有單獨的院子,房子是男方家給蓋的,這就不是上門女婿嘛,而且,就靠山村這樣的村子,可比他們自己村好了不止一星半點的,孩子能在村裏過活,比迴村好多了,說不定還能幫襯家裏呢。
自打有人開了這個口子,好家夥,這陸陸續續的,已經有不下二十家人家把閨女留村裏了,好在靠山村夠大,這宅基地管夠,這些可都是現成的壯勞力。
村子要想發展,這人口可是關鍵,所以,沒人在這方麵說三道四的。
但是可給其他村眼熱的不行,這靠山村多一個勞力,他們村就少一個啊,但是戶口這個事情,人家小年輕一結婚,夫妻投靠,不給辦也不成。
就這麽著,來迴幾次下來,靠山村的人多了二三十口子。
“咳,這難免的嘛,”老支書笑著說道,“這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難免的,不過,以後這樣的事情就會少了。”
今年的冬小麥肯定是成功的,差別就在於畝產多幾十斤少幾十斤的事情,所以,多了這麽一季糧食之後,別的村子跟他們靠山村的差距就會慢慢消弭,那以後這優勢也就小了起來。
“一年兩年的,怕是還消除不了,老張支書啊,我的報告已經寫好了,迴頭就要報上去了。”袁鵬蹲點這半年不是白蹲的,他是大有收獲的,當年都說農業學大寨,他們這地方根本就學不了,那啥梯田,對他們這來說,太扯了。
不過,也好,他們現在也有靠山村了,就這個模式很適合他們這一片兒地區,袁鵬要想往上走一步,這契機就在這裏了。
“那我就提前恭喜袁主任了。”老支書心裏有數著呢,這一年多,肯定有不少人對他們靠山村有意見的,那為啥他和村長一點批評教育啥的也沒趕上呢,估摸著都是這位袁主任和公社的杜書記給擋著了。
做為報答,村裏的大小事情,他都沒瞞著袁鵬,暖棚這個事兒除外,畢竟他們掙的那些也不怎麽符合規定。
袁鵬跟譚嘉平那邊處的也好,所以,他對整個靠山村的事情都是了解的,這了解還不是浮於表麵,所以,他這份報告就很有內容了。
他可以肯定,隻要這份東西一交上去,就算老爺子不幫忙,他也是穩了。
“不說這些了,老支書,走,咱們接著轉轉去。”很多東西,越是了解,越要仔細,就像這養雞場,養了這麽多的雞,一次雞瘟也沒有,光是這一點,袁鵬就跟負責的大娘嬸子了解了半個月,然後又連續蹲點一個月才摸出些門道。
林爸最近來信來的頻繁了起來,信裏不僅多次提到讓林立鍾迴城的事情,還提到他自己的事業,嗯,林爸升職了,現在已經是副廠長了,坐到了他師兄曲嵩原來的位置,至於曲嵩曲伯伯,人已經離開機械廠了,去了市裏。
所以,林爸現在說話都有底氣多了,跟林立鍾說,隻要是想迴來,隨時都成。
林立鍾現在還是不想迴去的,她現在開始有計劃地收集植物和種子了。就很突然的一個決定,那天她一個人在空間裏閑逛的時候,突然想到的,自己還能在這個世界待上十五年,但是下一個世界會是啥樣的,這個可不好說,這萬一要是運氣差點,直接給整到末世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得從現在開始慢慢準備東西了。
眼下自己在靠山村,能準備的東西也不少,後上那麽一大片呢,植物動物都是可以的,這個跟方敏那係統又有些不一樣,這個都是要收到自己空間裏的,慢慢的,是可持續發展的。
所以,林立鍾又開始忙碌起來了,之前合作的一些關係,她又重新給續起來了,山上的東西,能吃的不能吃的,活的死的,她都收,給黑市上那位中年大叔高興的不行,兩人現在都不去黑市交易了。
大叔選了個地方,林立鍾去查看過後也同意了,兩人約好了,五天一趟,跟趕集似的,都會去,然後有啥就交換啥。
一個春天忙碌下來,林立鍾覺得自己空間裏的小山快跟靠山村的後山差不多了。
嗯,反正後山的地皮都快讓她給刮一遍了,腐殖土,菌種,林立鍾覺得,要是空間能下雨的話,她就要有吃不完的蘑菇和木耳了,唉,算了,也不能要求太多不是。
想吃呢,也是有辦法的,讓管家機器人定期去給澆水就是了,但是這一趟下來太費能量了,林立鍾覺在非必要條件下,她還是跟外人換些蘑菇木耳來的劃算。
至於生活用品,林立鍾就不著急了,這些東西,她完全可以安排到最後幾年去,那時候,市場也開放了,產量也有了,最關鍵的是不需要票了,最關鍵的是,這個時候的廠子還大多是國營廠,都是講究真材實料的,那食品啥的,可沒有後來那麽多的添加劑,這是最讓人滿意的地方。
林立鍾都想好了,最近這幾年,就盡量囤些山貨啥的,順便挖挖寶箱,存點家底兒,為以後做準備。
這也就是村裏要麥收了,不然,還真見不到林立鍾的人影,現在老支書每天都會去林立鍾那跑一趟,自從他發現林立鍾經常往山上跑之後,這都成了每天的固定行程了。
即使林立鍾再怎麽跟老支書保證自己不會出問題,老人家還是不放心。
等玉米種上之後,村裏人再次迎來了相對空閑的日子。
這個月的天氣也好,竟是一場雨都沒有,連個多雲都不曾有,一直是大晴天,好在是讓大家把心給放到了肚子裏。
等麥子徹底曬幹了,也就該過秤然後入庫了,這一天也是最熱鬧的時候,畢竟辛苦了這麽長時間,也得看看到底收獲多少,嗯,簡單來說,現在就是遊戲結算時間。
靠山村這邊今年的冬麥是全麵種植的,這產量比去年還有所提升,當然了,這也多虧了養雞場了,這一年下來,堆積了不少的雞糞,這東西堆不好就燒麥苗,堆好了,比豬糞要好用。
村裏去年堆糞的時候,把最有經驗的幾個老莊稼戶都給聚到了一起,按照他們的說法,一步一步地,一點也不敢出錯,這才給堆好封泥。
等今年一追肥,就看出來了,這效果就是不錯,再加上養蚯蚓的糞肥,還有譚嘉平爭取到的化肥,可以說,今年是靠山村產量最高的一年了,今年這用糞肥的量,要趕超去年的一倍還多了。
所以嘛,這豐收是肯定的,大家隻是想看看,到底能多收多少而已。
當然了,今年過秤入庫就不如去年熱鬧了,周圍村子的人也不來了,畢竟他們自己村裏也在忙活這個,那些入庫之後,到年底可是要分給自家的,所以,看熱鬧哪有過糧食重要啊。
縣裏和公社的領導,就來了一個袁鵬帶著一個幹事,今年大家都分散開了,隻要是領了冬小麥種子的村子,縣裏和公社都安排了人去現場盯著。
“張支書,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啊。”袁鵬大體掃了一眼這些袋子,嗯,有數了,產量比去年肯定是要高的。
“老天爺賞飯吃啊,今年雨水足,咱們村追的肥也足,譚老師這種子啊,也好,這要是再不豐收,那可就說不過去了啊。”老支書已經不抽煙了,嗯,煙槍都給放到家裏了,沒時間呐,當然了,他也不怎麽犯愁了,所以這抽煙的次數都少了。
“對,對,說的對啊,風調雨順的,是個豐收年。 ”
這邊入庫的正熱火朝天地幹著,但是一時半會兒的還真不好出結果。
老支書也不在這靠著了,帶著袁鵬往村裏轉悠去了。
從倉庫這邊過去,走不了多遠,正好是養雞場,現在的養雞場,早就不是一開始的大小了,經過這兩年的經營,村裏已經擴建過一次了,麵積是原來的兩倍大小,雞舍不但翻新了,還重新建了兩排茅草頂子的坯屋,數量更是不用提了。
現在這養雞場的產蛋數量,已經供大於求了,除去給農場那邊食堂供應,村長已經聯係過供銷社了,每天給他們送一筐,這才大大的緩解了壓力。
除此之外,村裏還對村民出手,當然了,拿錢直接買也行,對本村的人,價格就是成本價,比供銷社收的價格還要低一成,要是沒錢的人家呢,也好辦,可以用工分抵,想要買雞蛋了,去村委那裏開個條子,寫明要抵扣多少公分,然後大隊裏給蓋個專門的章,拿過來就可以兌換雞蛋了。
為了防止村裏人從這頭換了雞蛋再去供銷社賣,賺這個差價,村裏每個月往外出的數量都是限定的。
每戶每個月最多換三十個雞蛋,有老人的,可以多換十個。
外村的人來換呢,也給換,價格就按照供銷社的收購價格走,隻收錢。
就這麽著,養雞場越發的紅火了,村裏又安排了好幾個崗位,有工分有福利的,反正,比起種地來,也算是很好的工作了。
別的村子呢,有的把養雞場咬牙辦起來了,雖然現在的規模不能跟靠山村比,但是人家好歹是有收益了,讓村裏人跟著沾光了,最起碼的,村裏人能分到雞蛋了,年底還能用比較低的工分,換隻養大的公雞,過個好年。
至於那些半途而廢的村子,就隻剩下羨慕嫉妒的份兒了。
“老張支書啊,咱這村裏的養雞場是越辦越紅火了啊,這可沒少遭人眼紅啊。”袁鵬去年大半年的時間都在靠山村蹲點,對村裏的情況很熟悉,大家對這個沒啥架子的主任,也很熱情,當然了,袁鵬也沒少給靠山村幫忙。
就像他現在提的這個,眼紅肯定是有的啊,嫉妒的都有呢,本來大家都窮的好好的,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呢,結果你靠山村倒是好,弄起養雞場來了,這一下就把大家的距離給拉開了啊。之前靠山村的日子也比其他村好點,但是,也就好那麽一丟丟而已,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啊,這又是養雞場,又是試驗田,一年能多收一季的糧食不說,還有額外的收入。
也幸好暖棚的規模不大,還沒讓有心人看到眼裏,隻以為是譚教授自己的搞的實驗,不然,靠山村現在就是眾矢之的了。
反正,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就是,大家現在一聊天就喜歡說,我哪個親戚誰誰誰是靠山村的,那這一開場,大家立刻就熱絡起來,一會兒這,一會兒那的,總之,好像提到靠山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
還有,現在靠山村的小夥子,大姑娘的,都老受歡迎了,現在錢媒婆都不用坑的騙的了,隻要是靠山村的未婚對象,那老搶手了。
當然了,最受歡迎的還是許媒婆,這人本身就正派,給人介紹對象都是奔著讓人好好過日子去的,所以,這麽多年,還沒弄出幾對怨偶來。
人現在幾乎是天天往靠山村跑啊,凡是家裏有小夥子大姑娘的人家,就沒有許媒婆不熟悉的。
錢媒婆呢,也忙,但是這些小夥子大姑娘的人家是不會找她的,她的業務範圍是那些小寡婦,老鰥夫一流的,還有一些二流子啥的,反正吧,也是不愁找不到對象的。
去年秋收之後,就有一大波的人訂婚了,年前就陸續都嫁娶了。
有那疼閨女的人家,直接把閨女給留在村裏了,專門找村長和老支書,交了錢,在村裏劃了一塊兒宅基地,然後蓋了幾間房,就讓閨女帶著女婿在村裏過起了日子。
至於那人的親家嘛,人家是一點意見都沒有,這有單獨的院子,房子是男方家給蓋的,這就不是上門女婿嘛,而且,就靠山村這樣的村子,可比他們自己村好了不止一星半點的,孩子能在村裏過活,比迴村好多了,說不定還能幫襯家裏呢。
自打有人開了這個口子,好家夥,這陸陸續續的,已經有不下二十家人家把閨女留村裏了,好在靠山村夠大,這宅基地管夠,這些可都是現成的壯勞力。
村子要想發展,這人口可是關鍵,所以,沒人在這方麵說三道四的。
但是可給其他村眼熱的不行,這靠山村多一個勞力,他們村就少一個啊,但是戶口這個事情,人家小年輕一結婚,夫妻投靠,不給辦也不成。
就這麽著,來迴幾次下來,靠山村的人多了二三十口子。
“咳,這難免的嘛,”老支書笑著說道,“這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難免的,不過,以後這樣的事情就會少了。”
今年的冬小麥肯定是成功的,差別就在於畝產多幾十斤少幾十斤的事情,所以,多了這麽一季糧食之後,別的村子跟他們靠山村的差距就會慢慢消弭,那以後這優勢也就小了起來。
“一年兩年的,怕是還消除不了,老張支書啊,我的報告已經寫好了,迴頭就要報上去了。”袁鵬蹲點這半年不是白蹲的,他是大有收獲的,當年都說農業學大寨,他們這地方根本就學不了,那啥梯田,對他們這來說,太扯了。
不過,也好,他們現在也有靠山村了,就這個模式很適合他們這一片兒地區,袁鵬要想往上走一步,這契機就在這裏了。
“那我就提前恭喜袁主任了。”老支書心裏有數著呢,這一年多,肯定有不少人對他們靠山村有意見的,那為啥他和村長一點批評教育啥的也沒趕上呢,估摸著都是這位袁主任和公社的杜書記給擋著了。
做為報答,村裏的大小事情,他都沒瞞著袁鵬,暖棚這個事兒除外,畢竟他們掙的那些也不怎麽符合規定。
袁鵬跟譚嘉平那邊處的也好,所以,他對整個靠山村的事情都是了解的,這了解還不是浮於表麵,所以,他這份報告就很有內容了。
他可以肯定,隻要這份東西一交上去,就算老爺子不幫忙,他也是穩了。
“不說這些了,老支書,走,咱們接著轉轉去。”很多東西,越是了解,越要仔細,就像這養雞場,養了這麽多的雞,一次雞瘟也沒有,光是這一點,袁鵬就跟負責的大娘嬸子了解了半個月,然後又連續蹲點一個月才摸出些門道。
林爸最近來信來的頻繁了起來,信裏不僅多次提到讓林立鍾迴城的事情,還提到他自己的事業,嗯,林爸升職了,現在已經是副廠長了,坐到了他師兄曲嵩原來的位置,至於曲嵩曲伯伯,人已經離開機械廠了,去了市裏。
所以,林爸現在說話都有底氣多了,跟林立鍾說,隻要是想迴來,隨時都成。
林立鍾現在還是不想迴去的,她現在開始有計劃地收集植物和種子了。就很突然的一個決定,那天她一個人在空間裏閑逛的時候,突然想到的,自己還能在這個世界待上十五年,但是下一個世界會是啥樣的,這個可不好說,這萬一要是運氣差點,直接給整到末世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得從現在開始慢慢準備東西了。
眼下自己在靠山村,能準備的東西也不少,後上那麽一大片呢,植物動物都是可以的,這個跟方敏那係統又有些不一樣,這個都是要收到自己空間裏的,慢慢的,是可持續發展的。
所以,林立鍾又開始忙碌起來了,之前合作的一些關係,她又重新給續起來了,山上的東西,能吃的不能吃的,活的死的,她都收,給黑市上那位中年大叔高興的不行,兩人現在都不去黑市交易了。
大叔選了個地方,林立鍾去查看過後也同意了,兩人約好了,五天一趟,跟趕集似的,都會去,然後有啥就交換啥。
一個春天忙碌下來,林立鍾覺得自己空間裏的小山快跟靠山村的後山差不多了。
嗯,反正後山的地皮都快讓她給刮一遍了,腐殖土,菌種,林立鍾覺得,要是空間能下雨的話,她就要有吃不完的蘑菇和木耳了,唉,算了,也不能要求太多不是。
想吃呢,也是有辦法的,讓管家機器人定期去給澆水就是了,但是這一趟下來太費能量了,林立鍾覺在非必要條件下,她還是跟外人換些蘑菇木耳來的劃算。
至於生活用品,林立鍾就不著急了,這些東西,她完全可以安排到最後幾年去,那時候,市場也開放了,產量也有了,最關鍵的是不需要票了,最關鍵的是,這個時候的廠子還大多是國營廠,都是講究真材實料的,那食品啥的,可沒有後來那麽多的添加劑,這是最讓人滿意的地方。
林立鍾都想好了,最近這幾年,就盡量囤些山貨啥的,順便挖挖寶箱,存點家底兒,為以後做準備。
這也就是村裏要麥收了,不然,還真見不到林立鍾的人影,現在老支書每天都會去林立鍾那跑一趟,自從他發現林立鍾經常往山上跑之後,這都成了每天的固定行程了。
即使林立鍾再怎麽跟老支書保證自己不會出問題,老人家還是不放心。
等玉米種上之後,村裏人再次迎來了相對空閑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