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節奉阿術之命組織漢軍進攻明軍,阻止明軍北伐,發現諸軍不利,多次出擊都未能取勝,狗急跳牆之下,親率部下三千人於清晨時光突襲明軍一部。
他不得不親自披甲上陣,因為蒙古人軍製嚴苛絕非說笑,哪怕是漢人世候也不能呆在後方,況且是漢人世候之子,他們必須親臨一線作戰,帶頭衝鋒!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前,各部酋長本就各自為政。蒙古汗國建立後,也隻是鬆散的許多王侯領地的聯合。因此,漢人世侯的存在本質上也是草原統治者在中原地區沿習分封諸貴族的傳統觀念,進行統治的一種老辦法。漢人世侯對汗廷隻需要盡到六項義務,即納質、助軍、輸糧、設驛站、編戶籍、設置達魯花赤,在獲得自主權的同時,也要付出不菲的代價。
在蒙古攻掠、滅亡金朝過程中,降蒙漢軍隨從征伐,出力甚多,作用甚大。
蒙古滅金之後,漢人世侯軍隊的大部分又被派往蒙、宋邊境,征伐南宋。在蒙古汗國的前幾代大汗統治時期,汗廷與世侯之間大體相安無事而各取所需。
蒙古軍與南宋軍作戰時的戰術是:漢軍衝鋒在前;不勝,繼之以色目人;又不勝,才動用真正的蒙古軍上陣。即便是張柔、史天澤這樣勢力強大的漢人世侯,在戰鬥中也常常需要率領敢死士衝鋒陷陣,故兩人皆賜號“拔都”(蒙古語“勇士”之義)。
在蒙金、蒙宋戰爭中,漢人世侯及其部下承受的傷亡之眾,也是可想而知的。(注1)
張元節之父亦有“拔都兒“的稱號,虎父在前,張元節豈敢落後。
他先動手,好過將來被阿術派往攻打一些堅不可摧的目標,現在他立下功勞,諒阿術將來亦不會過分為難自己。
想來偷襲,清晨是個重要的時機,古代打仗,若晚上摸營的話,高收益也是高風險,涉及到軍隊的組織、道路的崎嶇乃至於軍人們的身體素質,比如有沒有夜盲症等,夜襲時時有攻方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發生,除非萬不得已才來夜襲,且運氣的因素很大。
相比之下,晨襲的好處有攻方早早吃完早餐,精力充沛,攻擊時看得見路,而守方沒米下肚,體力衰減且可能神智沒清,攻方易得大利。
張元節率軍突擊明軍大陣外一個小營,由於其部來勢洶洶,明軍猝不及防,初時抵抗不力,被張部攻掠了一半的營盤。
但明軍很快就站穩了腳跟,死戰不退!
雙方殺聲震天,刀來槍往,空中時時響亮著箭矢的怪嘯,殺成一團。
在鋒線(雙方交戰的第一線)上,整整小半個時辰楞是一動不動。
你殺我,我殺你,屍體堆積漸高,鮮血橫流,積成小潭。
這就很可怕了,阿術聽著張元節述說戰場慘況,清楚軍隊很講士氣,部隊損失一半後往往崩潰,無複先前之勇。
這支明軍不算得上是主力部隊(否則也不會派駐在外圍,將軍不會一開始把主力派出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的),卻與張元節的主力打成牛皮,換作是明軍主力部隊來,那表現如何?
阿術問道:“那你有沒有宣傳明人皇帝背德,不講信用之事?”
張元節點頭道:“有的,我組織軍中聲大之士大叫''你們皇帝與我們皇帝訂有和平盟約,雙方約定互不侵犯,現在你們無故犯境,是背信棄義……'',結果……”
他雙手一攤,索性把明軍的反唇相譏背出來道:“胡虜亂華,肆虐中原,我朝皇帝代天而伐不義,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無比正義!”
古代作戰講究師出有名,三十多年前宋軍端平入洛,想收複洛陽、開封和應天府(歸德)三京,這個軍事行動被蒙韃占到道德高點,大肆鞭撻宋人無德棄義,因為當時宋蒙訂約,合擊金國,三京是蒙古人占領的地盤,宋人進攻三京就是進攻盟友,做得太不地道,以致於宋人內部都在指責自己人。
蒙古使者王檝更是來到臨安,譴責宋廷“敗盟”,宋廷無法辯解。
宋人失軍又失信,徹底地顏麵無光。
這次南朝君主又撕毀盟約,大舉進攻蒙人,然而其軍隊士氣充足,絲毫沒有因為韃子的指責而失去了戰鬥意誌與動力。
更有甚者,在交戰時,明軍還高唿著“鐵血中華,以血還血,以殺還殺,決一死戰!”聲音響亮,中氣充足,這是軍中的中華鐵血會的會員們以飽滿的精神意誌迎戰強敵,徹底地踐行自己的入會誓詞。
鐵血分子帶頭上,哪管他什麽背信棄義,就是要強殺韃子。
一種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導致不同的後果,大家都是背信棄義,孟之祥明擺著比宋理宗要聰明得多了。
聽得阿術作聲不得,悶悶不樂,為南人的厚臉皮而感到無奈。
戰鬥由於明軍的頑強抵抗而讓張元節無法取勝,這時明軍的增援來了,他無奈之下唯有撤軍。
亂戰中,張元節右臂中了一箭,失血不少,好在沒有性命之憂。
此戰三千人出動,迴來的隻有一千多一點,其餘人等,全部被明軍留下了。
明軍損失也差不多這個數字,問題是張元節先行攻擊有優勢,卻打出這樣的結果,讓他深感痛惜,阿術也頭疼不已。
這陣子,他調遣漢軍多處出擊,給予明軍壓力,試圖找尋明軍的薄弱之處,如果被他發現了,則動用主力進攻,摧毀明軍的進攻態勢,力爭破壞明軍的北伐。
如今看來希望成為了泡影,往攻明軍的漢軍諸部都沒有討得便宜,明軍依舊腳步穩穩地向北而行,要讓阿術出動主力與明軍硬拚,他並不願意。
阿術不由納悶:“當前之敵(明軍第六軍)曾被我軍進攻,結果打得他們潰不成軍,如今卻不能取勝,這是咋迴事?”
咋迴事?
思想教育到家,訓練到家,補給充足,第六軍已經脫胎換骨,官兵們自上而下都卯足幹勁,憋著一口氣,誓要血債血償,先前失去的麵子就在這次的敵人身上找補迴來。
最最重要的是皇帝親征!
皇帝親征帶來的巨大影響是任何將領所不能比擬的,將領們也不想在皇帝麵前丟麵子,這意味著自己軍隊生涯的徹底終結!
阿術相當鬱悶,他揮揮手,讓張元節退下去養傷。
張元節前腳走,後腳進來一個褐發色目人,他身軀壯實,麵貌兇狠,此乃色目好漢莫爾根圖,向來驍勇善戰,是阿術手上重要的一把刀。
然而他氣急敗壞,進帳後歎氣道:“我失敗了!”
阿術驚問:“怎麽迴事?”
莫爾根圖奉命率領三百色目騎兵前出,任務是攻擊明軍糧道,兵不在多在於會用,色目人馬快,主打一個快進快出。
萬萬沒想到明軍出動大批騎兵護糧,交戰的結果是色目騎兵不敵,對方的馬好馬快,而且箭術上乘,追著色目人來打,莫爾根圖不到百餘人逃迴來,真的是丟盔棄甲,一切重東西都丟掉了才逃掉!
這下,阿術坐蠟了!
……
注1:
這也是高麗人乃至於各被征服民族痛恨蒙韃的緣由:蒙古人隻論實利,不來虛的,到來助戰的軍隊必須上陣殺敵,死傷無論,且沒有軍餉、糧秣和醫藥的補充。
來為蒙古人助戰的軍隊往往傷亡慘重,打下的江山和戰利品卻歸蒙古人所有,好處你拿走,壞處我來背,如何能讓人心服口服!
他不得不親自披甲上陣,因為蒙古人軍製嚴苛絕非說笑,哪怕是漢人世候也不能呆在後方,況且是漢人世候之子,他們必須親臨一線作戰,帶頭衝鋒!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前,各部酋長本就各自為政。蒙古汗國建立後,也隻是鬆散的許多王侯領地的聯合。因此,漢人世侯的存在本質上也是草原統治者在中原地區沿習分封諸貴族的傳統觀念,進行統治的一種老辦法。漢人世侯對汗廷隻需要盡到六項義務,即納質、助軍、輸糧、設驛站、編戶籍、設置達魯花赤,在獲得自主權的同時,也要付出不菲的代價。
在蒙古攻掠、滅亡金朝過程中,降蒙漢軍隨從征伐,出力甚多,作用甚大。
蒙古滅金之後,漢人世侯軍隊的大部分又被派往蒙、宋邊境,征伐南宋。在蒙古汗國的前幾代大汗統治時期,汗廷與世侯之間大體相安無事而各取所需。
蒙古軍與南宋軍作戰時的戰術是:漢軍衝鋒在前;不勝,繼之以色目人;又不勝,才動用真正的蒙古軍上陣。即便是張柔、史天澤這樣勢力強大的漢人世侯,在戰鬥中也常常需要率領敢死士衝鋒陷陣,故兩人皆賜號“拔都”(蒙古語“勇士”之義)。
在蒙金、蒙宋戰爭中,漢人世侯及其部下承受的傷亡之眾,也是可想而知的。(注1)
張元節之父亦有“拔都兒“的稱號,虎父在前,張元節豈敢落後。
他先動手,好過將來被阿術派往攻打一些堅不可摧的目標,現在他立下功勞,諒阿術將來亦不會過分為難自己。
想來偷襲,清晨是個重要的時機,古代打仗,若晚上摸營的話,高收益也是高風險,涉及到軍隊的組織、道路的崎嶇乃至於軍人們的身體素質,比如有沒有夜盲症等,夜襲時時有攻方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發生,除非萬不得已才來夜襲,且運氣的因素很大。
相比之下,晨襲的好處有攻方早早吃完早餐,精力充沛,攻擊時看得見路,而守方沒米下肚,體力衰減且可能神智沒清,攻方易得大利。
張元節率軍突擊明軍大陣外一個小營,由於其部來勢洶洶,明軍猝不及防,初時抵抗不力,被張部攻掠了一半的營盤。
但明軍很快就站穩了腳跟,死戰不退!
雙方殺聲震天,刀來槍往,空中時時響亮著箭矢的怪嘯,殺成一團。
在鋒線(雙方交戰的第一線)上,整整小半個時辰楞是一動不動。
你殺我,我殺你,屍體堆積漸高,鮮血橫流,積成小潭。
這就很可怕了,阿術聽著張元節述說戰場慘況,清楚軍隊很講士氣,部隊損失一半後往往崩潰,無複先前之勇。
這支明軍不算得上是主力部隊(否則也不會派駐在外圍,將軍不會一開始把主力派出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的),卻與張元節的主力打成牛皮,換作是明軍主力部隊來,那表現如何?
阿術問道:“那你有沒有宣傳明人皇帝背德,不講信用之事?”
張元節點頭道:“有的,我組織軍中聲大之士大叫''你們皇帝與我們皇帝訂有和平盟約,雙方約定互不侵犯,現在你們無故犯境,是背信棄義……'',結果……”
他雙手一攤,索性把明軍的反唇相譏背出來道:“胡虜亂華,肆虐中原,我朝皇帝代天而伐不義,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無比正義!”
古代作戰講究師出有名,三十多年前宋軍端平入洛,想收複洛陽、開封和應天府(歸德)三京,這個軍事行動被蒙韃占到道德高點,大肆鞭撻宋人無德棄義,因為當時宋蒙訂約,合擊金國,三京是蒙古人占領的地盤,宋人進攻三京就是進攻盟友,做得太不地道,以致於宋人內部都在指責自己人。
蒙古使者王檝更是來到臨安,譴責宋廷“敗盟”,宋廷無法辯解。
宋人失軍又失信,徹底地顏麵無光。
這次南朝君主又撕毀盟約,大舉進攻蒙人,然而其軍隊士氣充足,絲毫沒有因為韃子的指責而失去了戰鬥意誌與動力。
更有甚者,在交戰時,明軍還高唿著“鐵血中華,以血還血,以殺還殺,決一死戰!”聲音響亮,中氣充足,這是軍中的中華鐵血會的會員們以飽滿的精神意誌迎戰強敵,徹底地踐行自己的入會誓詞。
鐵血分子帶頭上,哪管他什麽背信棄義,就是要強殺韃子。
一種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導致不同的後果,大家都是背信棄義,孟之祥明擺著比宋理宗要聰明得多了。
聽得阿術作聲不得,悶悶不樂,為南人的厚臉皮而感到無奈。
戰鬥由於明軍的頑強抵抗而讓張元節無法取勝,這時明軍的增援來了,他無奈之下唯有撤軍。
亂戰中,張元節右臂中了一箭,失血不少,好在沒有性命之憂。
此戰三千人出動,迴來的隻有一千多一點,其餘人等,全部被明軍留下了。
明軍損失也差不多這個數字,問題是張元節先行攻擊有優勢,卻打出這樣的結果,讓他深感痛惜,阿術也頭疼不已。
這陣子,他調遣漢軍多處出擊,給予明軍壓力,試圖找尋明軍的薄弱之處,如果被他發現了,則動用主力進攻,摧毀明軍的進攻態勢,力爭破壞明軍的北伐。
如今看來希望成為了泡影,往攻明軍的漢軍諸部都沒有討得便宜,明軍依舊腳步穩穩地向北而行,要讓阿術出動主力與明軍硬拚,他並不願意。
阿術不由納悶:“當前之敵(明軍第六軍)曾被我軍進攻,結果打得他們潰不成軍,如今卻不能取勝,這是咋迴事?”
咋迴事?
思想教育到家,訓練到家,補給充足,第六軍已經脫胎換骨,官兵們自上而下都卯足幹勁,憋著一口氣,誓要血債血償,先前失去的麵子就在這次的敵人身上找補迴來。
最最重要的是皇帝親征!
皇帝親征帶來的巨大影響是任何將領所不能比擬的,將領們也不想在皇帝麵前丟麵子,這意味著自己軍隊生涯的徹底終結!
阿術相當鬱悶,他揮揮手,讓張元節退下去養傷。
張元節前腳走,後腳進來一個褐發色目人,他身軀壯實,麵貌兇狠,此乃色目好漢莫爾根圖,向來驍勇善戰,是阿術手上重要的一把刀。
然而他氣急敗壞,進帳後歎氣道:“我失敗了!”
阿術驚問:“怎麽迴事?”
莫爾根圖奉命率領三百色目騎兵前出,任務是攻擊明軍糧道,兵不在多在於會用,色目人馬快,主打一個快進快出。
萬萬沒想到明軍出動大批騎兵護糧,交戰的結果是色目騎兵不敵,對方的馬好馬快,而且箭術上乘,追著色目人來打,莫爾根圖不到百餘人逃迴來,真的是丟盔棄甲,一切重東西都丟掉了才逃掉!
這下,阿術坐蠟了!
……
注1:
這也是高麗人乃至於各被征服民族痛恨蒙韃的緣由:蒙古人隻論實利,不來虛的,到來助戰的軍隊必須上陣殺敵,死傷無論,且沒有軍餉、糧秣和醫藥的補充。
來為蒙古人助戰的軍隊往往傷亡慘重,打下的江山和戰利品卻歸蒙古人所有,好處你拿走,壞處我來背,如何能讓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