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崔成之想到了他苦難的祖國,這一迴,有望脫離苦海了!
高麗與蒙古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殘暴的蒙古人多次征伐高麗,把高麗打成了一片廢墟,燒成一片白地!
蒙古人仗著高機動性,肆虐高麗,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他們的兵鋒甚利,戰五渣的高麗人無法抵抗,隻好上山下海。
有那麽一個名詞,叫做“棄島就陸”,是蒙古人對高麗的要求,即要求高麗王室不得呆在海島上(隨時可下海逃跑),必須迴到陸地上呆著,接受蒙古人的統治。
高麗深受中原漢人國學的影響,對於蒙古人相當的bs,和南朝一樣,視蒙古人為韃子、北虜,使得高麗民間的抵抗意誌非常強,高麗王室也在江華島修築工事,王室呆在江華島上。
雖然高麗幾度戰勝入侵者,但還是無法抵擋蒙古大軍,因為蒙軍燒毀糧食企圖逼降,圍城時宣布“城中速降!當免殺戮,不然無噍類矣!”的標準用語讓高麗人萬分恐懼,無奈之下,唯有投降。
抵抗是死,活著也不易,蒙人的“六事”需索無度,使得高麗人財物三空,國內極其窘迫,以致於王室與民眾高度不滿,懷恨在心。
對比之前的宋室、遼人和金人,他們與高麗的關係普遍友好,需求不多,蒙人簡直就是惡魔降世一般。
然而自舉無力,外援不得,高麗人有如行屍走肉一般地過活。
如今大明的皇帝英明神武,軍力雄厚,有極大的可能把蒙韃給打翻在地,高麗人也就有可能得脫蒙古人的魔掌。
屆時,依大明皇帝的的寬厚,高麗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此時檢閱的方陣部隊在皇帝麵前走過,應天府的鄉親父老們夾道相送,出動的是禦林軍,路邊的家眷非常多,他們歡唿著,一些人強忍淚水,忘記悲痛,向自己的親人喊叫著:“打敗韃子,大明萬勝,凱旋而歸!”
這支禦林軍便帶著京師家人的尊敬厚望,在馬蹄聲和刀兵如林中,走下船隻,開赴前線!
接著,皇帝下了檢閱台,大將孟牧勞親自為他牽來禦馬,他認蹬上馬,動作瀟灑,向著後方擁來的皇後諸人拱拱手道:“朕一定會迴來的!我們後會有期!”
皇後眼睛濕濕,揮舞玉臂道:“我們一定會在一個歡樂喜慶的日子裏再見!”
“再見,再見!”一片深情的唿喚聲中,皇帝策馬而行,率軍奔赴前線!
……
在長江南岸的應天府誓師大隊隻是作秀,真正的軍事行動早就展開了,從徐州出發的部隊絡繹不絕地往北而行,走在最前麵的正是呂文信的第七軍,他的右翼是呂師望的第六軍。
呂師望因為先前的兵敗被派往軍校學習,如今學成歸來,朝廷一樣用其為軍長,率呂師夔、師留、師中、呂師龍、師道、師山諸呂與副軍長管如德悉數上陣。
原本第六軍的代軍長是呂師龍,由於兩江總督蒲擇之認為第六軍立長方為好,因此還是用迴呂師望。
蒲總督親自到第六軍來做思想工作,統一觀念,最終所有官兵們都應允到了帥望麾下聽命,堅決執行命令。
此時他駐馬路邊高處,望著道路上行軍的千軍萬馬,充滿了信心!
經過整編的部隊浩浩蕩蕩,看他們的精神風貌,主打一個從容不迫,秩序井然,並迸發出來的力量,足以移山平水,能粉碎一切敵人的進攻。
軍人們壯實,武器錚亮,裝甲閃爍,旗幟招展。
當中馬匹眾多,五萬人的大部隊就有上萬騎兵,除了步兵中夾雜的騎兵部隊,成建製的騎兵部隊有如一道黑色濁流在奔湧,試問韃子如何能敵。
人強馬壯,呂家軍諸人看到大批的油光水靚的戰馬,真是喜不打一處來,心中極為佩服皇帝的大氣!
如此好馬,擱以前隻給嫡係部隊,而皇帝現在是對各支部隊的支持一視同仁,無分彼此。
一支龐大的車隊經過呂師望的麵前,馬車上堆滿了器械,馬輪在路上留下了重重的車轍,讓呂師望心頭火熱。
這,可是對付堅城的秘密武器啊!
突然間,他聽到了遠處尖利的哨聲,還有軍號聲響起來,循聲,是東北方向,敵襲!
由於是首次遇敵,呂師望非常地重視,他親自趕往出事地點,看到一片草地上,零零散散地躺著百來具屍體和十幾個痛苦呻吟的明軍官兵。
放眼僅是一瞥,呂師望心中大定,因為不同於明軍軍裝的敵人倒地居多!
統製官田春印向呂師望報告了軍情,那夥敵騎潛伏在山腰間的密林中,當明軍過路時,他們出其不意地殺出來,他們來勢甚猛,但明軍反應更快,即時結陣,擺出了標準的圓陣進行防禦,刀盾兵在外,長槍伸出,弓箭手在裏麵放箭。
結果,來犯韃子軍隊撞了一個頭破血流,不僅沒有攻破明軍防線,還伏屍累累,最終打成了明軍戰死十餘人,受傷十餘人,卻殲敵近百的結局!
呂師望滿意地巡視戰場,發現屍體以蒙古漢軍居多,真韃沒幾個,但無妨他下令褒獎立功將士。
隨著部隊的行進,第六軍遭遇了韃子的多次小規模的進攻,韃子騎兵飄忽不定,從第六軍官兵的前後左右等各個方位突襲第六軍,時而清晨時而傍晚進攻,進攻時間毫無規律,到處警哨吹響,軍號高亢,敵我雙方在拚死廝殺。
然而,韃子們的每一次進攻都铩羽而歸,無一成功!
在滕州(棗莊市,北宋為滕陽軍,金朝設為山東西路之藤州)城,韃軍大營。
這裏的韃軍裝備甚好,大弓厚甲比比皆是,馬匹壯實,來往人多乃蒙古人打扮,還有不少色目人,這正是駐防中原地區的蒙人大酋阿術的軍隊。
兀良哈·阿術乃蒙古名將大蒙古國開國功臣速不台之孫,都元帥兀良合台之子。蒙哥汗時,從父征西南夷,攻大理不果,後隨軍進攻南宋,有殊功,蒙元中統三年,征伐李璮有功,以宿衛將軍升為征南都元帥。
待到忽必烈北征阿裏不哥,阿術被委以重任,負責防範南朝軍隊的進攻。
眼下他在滕州駐軍,等待著漢人將軍張元節的到來。
張元節,蒙古漢軍世侯張宏之子,其父張宏字可大,濟南曆城人,元朝濟南公張榮之孫,元朝將領,襲爵濟南公,這次他伴駕從征阿裏不哥,留下兒子張元節主持濟南軍務,被阿術調往前線負責阻截明軍前進。
隨著馬蹄聲震動,一彪軍隊正在接近韃軍大營,報來的消息是張元節來了。
不久後,從帳外走過來一群軍人,進帳後,坐在帥椅上的阿術認出是張元節,看其狀態不佳,張元節的年齡不大,還不到三十歲,卻是臉色蒼白,胳膊上吊了繃帶,很明顯受傷了。
他與部下向著阿術致敬問好,有氣無力的樣子,中氣不足,阿術問道:“張將軍,你這是怎麽迴事?”
於是乎,張元節報告了他的遭遇,那是進攻失敗,導致受傷!
高麗與蒙古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殘暴的蒙古人多次征伐高麗,把高麗打成了一片廢墟,燒成一片白地!
蒙古人仗著高機動性,肆虐高麗,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他們的兵鋒甚利,戰五渣的高麗人無法抵抗,隻好上山下海。
有那麽一個名詞,叫做“棄島就陸”,是蒙古人對高麗的要求,即要求高麗王室不得呆在海島上(隨時可下海逃跑),必須迴到陸地上呆著,接受蒙古人的統治。
高麗深受中原漢人國學的影響,對於蒙古人相當的bs,和南朝一樣,視蒙古人為韃子、北虜,使得高麗民間的抵抗意誌非常強,高麗王室也在江華島修築工事,王室呆在江華島上。
雖然高麗幾度戰勝入侵者,但還是無法抵擋蒙古大軍,因為蒙軍燒毀糧食企圖逼降,圍城時宣布“城中速降!當免殺戮,不然無噍類矣!”的標準用語讓高麗人萬分恐懼,無奈之下,唯有投降。
抵抗是死,活著也不易,蒙人的“六事”需索無度,使得高麗人財物三空,國內極其窘迫,以致於王室與民眾高度不滿,懷恨在心。
對比之前的宋室、遼人和金人,他們與高麗的關係普遍友好,需求不多,蒙人簡直就是惡魔降世一般。
然而自舉無力,外援不得,高麗人有如行屍走肉一般地過活。
如今大明的皇帝英明神武,軍力雄厚,有極大的可能把蒙韃給打翻在地,高麗人也就有可能得脫蒙古人的魔掌。
屆時,依大明皇帝的的寬厚,高麗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此時檢閱的方陣部隊在皇帝麵前走過,應天府的鄉親父老們夾道相送,出動的是禦林軍,路邊的家眷非常多,他們歡唿著,一些人強忍淚水,忘記悲痛,向自己的親人喊叫著:“打敗韃子,大明萬勝,凱旋而歸!”
這支禦林軍便帶著京師家人的尊敬厚望,在馬蹄聲和刀兵如林中,走下船隻,開赴前線!
接著,皇帝下了檢閱台,大將孟牧勞親自為他牽來禦馬,他認蹬上馬,動作瀟灑,向著後方擁來的皇後諸人拱拱手道:“朕一定會迴來的!我們後會有期!”
皇後眼睛濕濕,揮舞玉臂道:“我們一定會在一個歡樂喜慶的日子裏再見!”
“再見,再見!”一片深情的唿喚聲中,皇帝策馬而行,率軍奔赴前線!
……
在長江南岸的應天府誓師大隊隻是作秀,真正的軍事行動早就展開了,從徐州出發的部隊絡繹不絕地往北而行,走在最前麵的正是呂文信的第七軍,他的右翼是呂師望的第六軍。
呂師望因為先前的兵敗被派往軍校學習,如今學成歸來,朝廷一樣用其為軍長,率呂師夔、師留、師中、呂師龍、師道、師山諸呂與副軍長管如德悉數上陣。
原本第六軍的代軍長是呂師龍,由於兩江總督蒲擇之認為第六軍立長方為好,因此還是用迴呂師望。
蒲總督親自到第六軍來做思想工作,統一觀念,最終所有官兵們都應允到了帥望麾下聽命,堅決執行命令。
此時他駐馬路邊高處,望著道路上行軍的千軍萬馬,充滿了信心!
經過整編的部隊浩浩蕩蕩,看他們的精神風貌,主打一個從容不迫,秩序井然,並迸發出來的力量,足以移山平水,能粉碎一切敵人的進攻。
軍人們壯實,武器錚亮,裝甲閃爍,旗幟招展。
當中馬匹眾多,五萬人的大部隊就有上萬騎兵,除了步兵中夾雜的騎兵部隊,成建製的騎兵部隊有如一道黑色濁流在奔湧,試問韃子如何能敵。
人強馬壯,呂家軍諸人看到大批的油光水靚的戰馬,真是喜不打一處來,心中極為佩服皇帝的大氣!
如此好馬,擱以前隻給嫡係部隊,而皇帝現在是對各支部隊的支持一視同仁,無分彼此。
一支龐大的車隊經過呂師望的麵前,馬車上堆滿了器械,馬輪在路上留下了重重的車轍,讓呂師望心頭火熱。
這,可是對付堅城的秘密武器啊!
突然間,他聽到了遠處尖利的哨聲,還有軍號聲響起來,循聲,是東北方向,敵襲!
由於是首次遇敵,呂師望非常地重視,他親自趕往出事地點,看到一片草地上,零零散散地躺著百來具屍體和十幾個痛苦呻吟的明軍官兵。
放眼僅是一瞥,呂師望心中大定,因為不同於明軍軍裝的敵人倒地居多!
統製官田春印向呂師望報告了軍情,那夥敵騎潛伏在山腰間的密林中,當明軍過路時,他們出其不意地殺出來,他們來勢甚猛,但明軍反應更快,即時結陣,擺出了標準的圓陣進行防禦,刀盾兵在外,長槍伸出,弓箭手在裏麵放箭。
結果,來犯韃子軍隊撞了一個頭破血流,不僅沒有攻破明軍防線,還伏屍累累,最終打成了明軍戰死十餘人,受傷十餘人,卻殲敵近百的結局!
呂師望滿意地巡視戰場,發現屍體以蒙古漢軍居多,真韃沒幾個,但無妨他下令褒獎立功將士。
隨著部隊的行進,第六軍遭遇了韃子的多次小規模的進攻,韃子騎兵飄忽不定,從第六軍官兵的前後左右等各個方位突襲第六軍,時而清晨時而傍晚進攻,進攻時間毫無規律,到處警哨吹響,軍號高亢,敵我雙方在拚死廝殺。
然而,韃子們的每一次進攻都铩羽而歸,無一成功!
在滕州(棗莊市,北宋為滕陽軍,金朝設為山東西路之藤州)城,韃軍大營。
這裏的韃軍裝備甚好,大弓厚甲比比皆是,馬匹壯實,來往人多乃蒙古人打扮,還有不少色目人,這正是駐防中原地區的蒙人大酋阿術的軍隊。
兀良哈·阿術乃蒙古名將大蒙古國開國功臣速不台之孫,都元帥兀良合台之子。蒙哥汗時,從父征西南夷,攻大理不果,後隨軍進攻南宋,有殊功,蒙元中統三年,征伐李璮有功,以宿衛將軍升為征南都元帥。
待到忽必烈北征阿裏不哥,阿術被委以重任,負責防範南朝軍隊的進攻。
眼下他在滕州駐軍,等待著漢人將軍張元節的到來。
張元節,蒙古漢軍世侯張宏之子,其父張宏字可大,濟南曆城人,元朝濟南公張榮之孫,元朝將領,襲爵濟南公,這次他伴駕從征阿裏不哥,留下兒子張元節主持濟南軍務,被阿術調往前線負責阻截明軍前進。
隨著馬蹄聲震動,一彪軍隊正在接近韃軍大營,報來的消息是張元節來了。
不久後,從帳外走過來一群軍人,進帳後,坐在帥椅上的阿術認出是張元節,看其狀態不佳,張元節的年齡不大,還不到三十歲,卻是臉色蒼白,胳膊上吊了繃帶,很明顯受傷了。
他與部下向著阿術致敬問好,有氣無力的樣子,中氣不足,阿術問道:“張將軍,你這是怎麽迴事?”
於是乎,張元節報告了他的遭遇,那是進攻失敗,導致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