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人,正是兵部尚書劉大夏。


    自上次趙策拜年,給他看了一份《海權論》後。


    他那天被趙策的一番歪理,可以說是氣的夠嗆。


    雖然趙策迴家後,很快便寫了信來道歉,說自己言辭太過了。


    但是他看完之後,才發現那信裏的意思,一點沒有說那海權的觀點錯了的意思!


    劉大夏一想起這事,便覺得有些不高興。


    他為官數十載,還從未見過如此狂妄的讀書人。


    如今再聽到太子說開海禁,要出海貿易一事,劉大夏二話不說,便要出聲否定。


    劉大夏說道:“自太祖以來,便一直實施海禁之策。”


    “如何能因為皇室宗親的俸養問題,便隨意開海?”


    “如陛下的文書所言,這皇室宗親的俸養問題,我們朝廷暫時還能負擔得起。”


    “此事應當慢慢規劃,從長再議。”


    開了海禁,下一步就得增加沿海水師。


    水師增加了,就要大量建造大明寶船。


    到時候若是陛下覺得還不夠,是不是還要效仿太宗,來個七下西洋了?


    這勞民傷財之舉,苦的都是天下的老百姓!


    然而劉大夏說的這道題,不用弘治皇帝說,朱厚照也會了。


    他盯著劉大夏,目光帶著自信。


    “劉公此言差矣。”


    “太祖皇帝在洪武二十三年,頒布了一份諭令,其言:詔戶部嚴交通外番之禁。上以國朝金銀、銅錢、火藥、兵器等物不許出番。”


    “請問劉公,此諭令,言外之意?”


    劉大夏微微皺眉,看著今日突然侃侃而談的太子。


    太子一向對朝政並不怎麽關心,今日怎麽居然連太祖皇帝在哪一年頒布的諭令都記得了?


    劉大夏沉思了一會,才說道:“諭令便是禁止我大明與外通貿易。”


    “不知道太子殿下是何意。”


    一旁的李東陽,看了一眼朱厚照。


    朱厚照也看向他。


    兩人對於那天在趙策家中的談話,心知肚明。


    朱厚照有些得意,不愧自己迴來查了這麽久的資料。


    這諭令從一直不務正業的太子口中一出來,滿室大臣看著自己這震驚的樣子,不得不說,還挺有成就感。


    朱厚照侃侃而談道:“太祖的意思便是,我們除了這些東西不可以出口。”


    “其餘的東西,都是可以出口的!”


    “後來太宗也派人六下西洋,弘揚我大明國威。”


    “隨船帶去的東西,也都是按照祖訓,除了自用外,絕不出口。”


    “其實從太祖到太宗,一直到後來的宣宗,海禁雖然是禁,但待遇卻一直在緩緩放寬的。”


    “這是為什麽?”


    劉大夏一時也被朱厚照這一番歪理繞進去了。


    什麽叫做太祖沒提到的,就是你可以做的?


    劉大夏還在思考著這個問題,聽到朱厚照的問話,下意識道:“為什麽?”


    朱厚照繼續得意的說:“因為太祖也知道,我們國朝缺錢,民間疾苦!”


    “通過對外貿易,可為我大明迅速賺來比土地稅收更多的財物。”


    “祖訓不可違,可我們都在祖訓內行事啊。”


    “所以海禁可開,並不算違背祖訓!”


    劉大夏沉吟道:“殿下此言,實在太過於淺薄。”


    暖閣內一直安靜著。


    眾人都靜靜的聽著這年逾古稀的兵部尚書,與帝國未來的儲君,在爭辯著。


    目前看來,居然是那個一直對朝政之事不感冒的太子殿下,隱隱占了上風?


    其實就海禁一事,就弘治皇帝上位以來,他們已經討論了無數次。


    劉大夏作為堅定的海禁擁護者,隻要有人提起,他都咬死了不開海禁。


    弘治皇帝除了三個閣老外,最倚重的大臣,便是劉大夏馬文升等人。


    可以說,劉大夏的話,那是相當有重量的。


    劉大夏繼續開口,打斷了眾人的思考。


    “開了海禁,殿下可知道意味著什麽?”


    “東南沿海倭寇為患,百姓本就苦不堪言。”


    “自閉海後,我們朝廷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沿海,幫助百姓們內遷。”


    “如今沿海百姓生活剛剛穩定,此時一開海,那是前功盡棄!”


    “而且這般開海禁,就相當於打開國門,迎接這些倭寇進來燒傷擄掠。”


    “而且殿下可能也忽略了一個問題,海上海盜橫行。”


    “普通的大明商船,根本無法出海。”


    “若要出海,必定要配備精良水師,保護商船安全。”


    “臣雖不才,也知道如今大明救災,每年都要從陛下的內帑中額外支出。”


    “那組建水師的費用,從何而來?”


    劉大夏說完,眼神淡淡的看了一眼朱厚照。


    他為官數十載,怎麽可能被一個小崽子打敗?


    其他人聽了劉大夏的話,也不由的點了點頭。


    “劉公所言極是。”


    “去年韃靼侵犯邊境重鎮大同,我等防守邊疆尚且困難。”


    “如今再增水師,國朝無力負擔軍費。”


    朱厚照“哼”了一聲。


    “這些,本太子都想好了。”


    弘治皇帝頗感興趣的看著他。


    兒子今日的表現,已經大大的超出了他的預料。


    原本以為,劉大夏用銀子來說服太子,太子必定無話可說。


    畢竟你就是再能,能隔空變出銀子麽?


    卻想不到,他都想好了?


    不止弘治皇帝感興趣,在座的諸位朝廷重臣,都非常感興趣。


    他們也想聽聽,這個一直以來對朝事都避之不及的太子殿下,究竟能想出什麽辦法來應對沒有銀子這一招。


    朱厚照看著眾人,臉上帶著胸有成竹的笑。


    “本宮有一個朋友,曾經說過一句,可以完美解決此問題。”


    “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朱厚照緩緩的說道:“開了海市,民間走私的商船,便不再是私船。”


    “那些被我們定義為海寇的大明人,那些盤踞在附近島嶼,與旁邊國家行商事,卻不得迴我們大明的本土人。”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直接拉攏迴來的對象。”


    “隻要開海市的消息一傳出,本宮相信,必定會四海震動。”


    “他們將能與我大明的官船一同,成為可為我大明海域保駕護航的戰鬥力!”


    朱厚照看了一眼眾人,眼裏透露著狂熱的光芒。


    “區區倭奴,小小海盜。”


    “我們大明走私的船尚且不怕,官船又何須畏手畏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策蘇彩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比比並收藏趙策蘇彩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