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在眾大臣麵前,侃侃而談。


    所有人都眼神帶著震驚的看著他。


    隻不過過了一個年,太子殿下怎麽就突然開竅了起來?


    不止對國家大事這般關心。


    甚至連太祖的諭令、大明對待海禁一直以來的政策,都能娓娓道來。


    就連開海禁後,海上商船的安全,他甚至都考慮到了!


    弘治皇帝也與眾人一同,心中驚訝不已。


    他還記得就一個月前,自己讓太子增加了一門課,讓楊廷和給他講海禁一事。


    難道這些,都是他從這節課上學來的?


    弘治皇帝驚訝後,又滿意的想著,原來自己也這般的高瞻遠矚。


    一下子就把這散漫、不務正業的兒子給扳迴來了。


    朱厚照說完後,全場鴉雀無聲。


    就連剛剛一直跟他針鋒相對的劉大夏,一時之間都暫時說不出話來。


    朱厚照心中越發得意。


    開了海禁,進行海上貿易。


    根據趙策所說,是可以得到大批的銀錢的。


    這些銀錢,到時候他一定會用來說服父皇,大力發展水師,打造寶船。


    隻等一切準備到位......


    朱厚照握了握拳。


    海上貿易他大明要做,銀子多多都要賺。


    不能與他大明進行貿易的,他便要出兵直接占領了!


    搶!


    朱厚照從始至終,都記得趙策說的這一個字。


    一時的貿易,隻是為了重新發展他大明的水師!


    眾人並不知道朱厚照心中是怎麽想的。


    良久沉默之後,李東陽才率先開口道:“太子此言......確實有理。”


    劉健也臉色凝重的點頭道:“確實。”


    “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這些倭寇之中,其中一大部分,是我們大明本地走私的人。”


    “我們大明雖然實施海禁,然而走私之事,一直屢禁不止。”


    “這些私船得不到大明的承認,他們為了活命,隻能成為賊寇。”


    “他們能成功從海上迴到大明,說明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也有不俗的戰鬥力。”


    “隻要官府承認他們的商事地位,讓他們變成真正合法的商人。”


    “而且還有我大明的皇親在其中領導,這也真正代表了我們朝廷的認可。”


    “那這些海寇,也會變成我們大明的戰力。”


    “再加上配備精良武器的商船,在附近的島嶼進行商貿,完全可行!”


    “甚至在行海途中,也能對那些侵擾我們沿海的倭奴,有一個震懾的作用。”


    劉健一番分析,眾人都認同的點了點頭。


    劉大夏卻搖搖頭:“此事雖可行,可未知之事太多。”


    “若是這些賊寇不能為我們所用,反而倒戈相向,我們該如何自處?”


    支持劉大夏的人,也適時的出聲,開始分析了幾句。


    他們所說的,無一不是水師荒廢已久,萬一開了海禁,就等於打開大門,迎了這些海盜進來搶掠。


    搶完後,他們甚至都不會受到太多的阻礙,可以大搖大擺的走人。


    雙方觀點不同,現場很快便爭論了起來。


    有些中立的,則保持著沉默,聽著眾人的話。


    看爭的差不多了,弘治皇帝終於出聲控製了局麵。


    “諸愛卿。”


    弘治皇帝出聲後,眾人便安靜了下來。


    “關於太子所說一事,朕覺得不無道理。”


    “劉愛卿等人說的話,也確實有這樣的憂慮在其中。”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先保守著來。”


    “保守著來?”


    李東陽點點頭,適時說道:“陛下言之有理。”


    “保守著來,先開一個港口作為試點,其他港口則繼續推行從前的政策不變。”


    “臣以為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劉尚書憂慮的倭寇與沿海百姓安危一事。”


    “同時,也能從一個港口的收入中,真正衡量評估是否值得我們大明全麵開海禁。”


    李東陽的話,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


    弘治皇帝也讚同的點了點頭。


    “李閣老所言,正是朕所想。”


    “既然如此,那便按照李閣老說的做吧。”


    “至於開海的港口......”


    劉大夏看到陛下和李閣老的樣子,就知道這兩人估計是商量過的了。


    再有劉健剛才一番話,也可以聽出他是同意了此事的。


    至於謝遷,他雖未表態,卻並未出聲阻止。


    劉大夏知道今日的爭辯,自己肯定占據不了上風。


    然而他還是要說道:“陛下,祖宗之意不可違。”


    “即便太祖沒有規定所有不能出口的商品,然而封閉港口,卻是有實實在在的諭令。”


    “怎可如此輕易的就推翻?”


    朱厚照憋了許久,終於憋出一句。


    “荀子有約: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劉大人,祖宗家法是理,可實際情況來規定符合事宜的國策,更是理。”


    “既然都是理,為何隻能用祖宗家法來治國,卻不允許其他有利於國朝發展的國策?”


    雖然說的並不全對,但這些話一說出口,弘治皇帝便想慈愛的摸摸自己兒子的腦袋。


    這兒子,打小就聰明。


    就是為人太過懈怠,對那些聖人之言、治國之論和時政全部都不感興趣。


    然而今日為了開海一事,居然都能引經據典了!


    弘治皇帝欣慰的想,孩子大了,想法雖然還幼稚,但不得不說,確實都很有道理。


    劉大夏沉默了一陣,最終悠悠的歎了一口氣。


    皇帝和太子都同意了,甚至得到了三個閣老的支持。


    “陛下意已決,可恕臣不能同意。”


    他站起來,拱了拱手:“老臣身體不適,請陛下讓臣先告退。”


    弘治皇帝關心的說道:“劉師父年紀大了,便先迴去歇著吧。”


    “天冷路滑,還請務必小心。”


    劉大夏苦笑了一聲,被人攙扶著走出了暖閣。


    雖然他走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並沒有改口讚同。


    劉大人的戰鬥力,也不止於此。


    弘治皇帝也準備好了,他接下來會遞交給自己的各種奏折。


    看著剩下的眾人,他說道:“既要開海禁,那便要選一個合適的港口。”


    “不知道諸位可有建議?”


    劉健沉吟了一番,說道:“東南海沿岸倭寇之亂最為嚴重,臣認為,福建與浙江布政使司,都是合適的。”


    弘治皇帝點頭,心中似乎早已有了章法。


    他的聲音並不算大,說的緩慢有力,同時也帶著對開海禁後的忐忑與大明未來的不安。


    然而無論如何,既然走到了這一步,他都要看看最後成果如何。


    “既如此,那便重啟福建船舶司。”


    “在元宵後,希望諸位卿家能夠給朕一個關於征收關稅的合適章程。”


    “同時,各皇室宗親,若有意參加此次出海貿易者,可通過當地巡撫上奏。”


    “海禁......先從福建布政使司開始試行解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策蘇彩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比比並收藏趙策蘇彩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