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袁術已形銷骨立,心力耗盡。
聽聞此話,悲哀絕望如同洪水席卷,淒喊一聲,嘔出血來,昏厥床榻……
當狂濤猛獅敖烈與魏霸曹操、吳王孫策率領兵馬踏入江亭邊的迴燕穀,映入眼簾的竟是意外的沉寂。
直至三巨頭帶領鐵騎踏破山穀,逼問敗軍之將後,方知袁術早已頹勢明顯,就在片刻前,袁術因廚子的一句“滿目皆血”,怒極吐血昏厥,此時仍在昏迷不醒。
了解實情,敖烈稍作思考,隨即對兩側盟友開口道:“兩位,袁術雖篡逆稱帝,大逆無道,但他終究是大漢舊臣,在抗董之時也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
不如讓他尊嚴地赴死,諸位可有意?”
曹操與孫策聽後,紛紛默表讚同。
敖烈招唿趙子龍走近,親自解下腰中猩紅神兵赤霄劍交予子龍,並指向袁術所在營帳。
長久相處,趙雲已然洞悉敖烈之意,微微頷首,雙手持劍,踏入了袁術的帳中。
剛入賬內,袁術陡然蘇醒,望見趙雲持鞘肅立於前,驚懼交加:“你是何人?”
趙雲不卑不亢迴應:“袁公莫非貴人忘事,昔日在虎牢關中,趙某有幸見過將軍,可還記否?”
聞趙雲言,袁術審視幾眼,旋即苦笑道:“你是昔日那位與呂奉先激鬥百迴合,身著白袍的小將嗎?”
確認趙雲身份,他微微點頭道:“在下趙雲。
承主命,特來送袁公一程。
主上言,袁公昔日有功於大漢,應得以尊榮的離世。
此乃主上佩劍,敬請袁公接收。”
袁術無聲接過赤霄劍鞘,拔劍而出,隻見寶劍血紅欲滴,不由歎道:“果然是赤霄神劍,沒想到至我袁術臨終之際,最義薄雲天者竟是敖烈!”以叛臣之身,能在神兵之下結束,自裁以保完整之軀,已是最高的榮耀。
臨終之際,他對敖烈的恨竟在瞬息之間化解為深深的感激,隻歎這份感念已遲到太多年。
趙雲背朝袁術徐步離去。
袁術注視其背影,手提赤霄劍,在脖頸間劃下深深一刀...... 能使故敵生出感激,敖烈的寬宏與英勇實令人欽佩。
營帳外,孫策不必言表,即便是立場飄忽的曹操,也被深深折服,悄無聲息地伸出大拇指向敖烈示意敬意。
敖烈輕笑一聲,對曹操正色道:“事已成定局,吾該返幽州。
不知司空何時動身歸兗州?”聞聲,曹操心中明悟,此舉是警告勿貪壽春之地,以免坐擁揚州全局,令他警惕不已。
話說迴來,揚州雖誘人,但對曹操而言無異雞肋。
長江之隔,分南北兩域。
曹軍擅長陸戰,對水師並不在行,征討袁術期間不乏水土不服的戰士。
貿然接手未作周全之策,確實並非良策。
更何況揚州地靈人傑,美女如雲,英才輩出。
揚州望族風氣盛行,對門第傳承近乎固執,曹操麾下多是庶族而非世家子弟,若來治揚必會引起衝突,僅能依賴本土望族,這又與其政略不符。
曹操抑製望族、唯賢而用的理念和敖烈一致。
故在未能妥善管理揚州之前,曹操不打算占據這裏,以免束縛手腳、分身乏術處理與原有班底和揚州士紳間關係。
相對而言,曹操更青睞於徐州。
迴返兗州後,他有意以父喪為名出兵討徐,拿下徐州比搶占揚州更有益得多。
曹操爽朗一笑,對敖烈言道:“三日內必迴師兗州,離前行前,邀公到大營共商天下。”敖烈快言答應:“甚好!與孟德兄論天下大勢,乃是榮幸。”
是夜,三位領袖率師返迴壽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袁術已遭敖烈擊殺,事罷,各諸侯即刻迴返,不準滯留壽春,揚州牧人選則需帝上提名,待日公示。
眾人敬畏其威,未有人質疑。
黃祖最先離席返迴江夏,而劉備在一夜煎熬後,隻好帶著失望撤軍。
本欲借助征討擴大領土,哪知敖烈突如其來的強勢與袁術敗局,讓劉備之願泡湯。
不過,劉備乃梟雄,他嗅到了黃祖此行背後的端倪,隱約感知黃祖與劉表並非表麵般和睦。
劉備選擇去投奔劉表,想從中利用兩人間隙為自己帶來實惠......
動蕩春秋,亂世如磐,漢土疆域群英競起,豪傑並峙,割據一方,聯盟或侵伐,歸根結底不過私利驅馳,今日為朋,明朝化敵,恩仇易主,惟有利益永恆。
舉世莫言民瘼,卻獨有敖烈異於諸候,其心思深藏不露,令曹操揣摩不透,於是曹操以盛宴試探其底蘊。
午陽掛天,敖烈如期現身於曹操軍營門前。
此時的敖烈褪去甲胄,身披素白長袍,山河錦繪其中,愈顯氣概非凡。
在他身後,銀盔白馬的趙雲和玄甲威武的孫策緊跟,此外,又有十名精銳血殺軍隨侍左右。
一眾人等,傲骨挺拔踏入營中。
見敖烈僅以十幾人之身犯險而來,曹操不禁對他的膽魄深感敬佩。
雖曹操與敖烈尚無利害相爭,且同仇敵愾於袁紹,然“春秋無義戰”之際,宴席或可藏殺機。
換作他人,恐避之不及,然而敖烈不獨敢行此險,還僅僅帶著數十親衛。
其膽識氣量表露無遺,同時亦彰顯他對麾下軍士深具信心,確信此十餘人定能護衛他安然無恙。
此舉更凸顯敖烈高瞻遠矚,相信曹操在局勢明朗前不會輕舉妄動。
曹操透過這一細微之舉,更深知敖烈非同一般,愈發堅定了聯敖製袁的決心。
曹操誌存高遠,怎肯不與同非凡者攜手?伴隨敖烈闊步行來,曹操振袖含笑迎接。
繼而敖烈及趙雲、孫策入帳,其餘十位血殺軍無聲立於帳外,手撫斬馬刀,直視萬名曹軍,宛如標槍,巍然屹立,無畏源於實力強盛。
這等場景讓曹操再度留意血殺軍之精英,自籌建成虎豹騎和虎衛營後,他才懂得打造精兵不易,武裝裝備更優、訓練水平更勝、軍晌倍增,可即便如此,相較自己軍伍,敖烈之血殺軍仍舊卓爾不群,精銳程度遠超尋常。
曹操滿心疑問欲問敖烈如何操練這般精銳軍隊,卻強忍吞下。
曹操深知,兵法曆來為軍事秘辛,他斷然不會輕易從敖烈處得悉。
聽聞此話,悲哀絕望如同洪水席卷,淒喊一聲,嘔出血來,昏厥床榻……
當狂濤猛獅敖烈與魏霸曹操、吳王孫策率領兵馬踏入江亭邊的迴燕穀,映入眼簾的竟是意外的沉寂。
直至三巨頭帶領鐵騎踏破山穀,逼問敗軍之將後,方知袁術早已頹勢明顯,就在片刻前,袁術因廚子的一句“滿目皆血”,怒極吐血昏厥,此時仍在昏迷不醒。
了解實情,敖烈稍作思考,隨即對兩側盟友開口道:“兩位,袁術雖篡逆稱帝,大逆無道,但他終究是大漢舊臣,在抗董之時也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
不如讓他尊嚴地赴死,諸位可有意?”
曹操與孫策聽後,紛紛默表讚同。
敖烈招唿趙子龍走近,親自解下腰中猩紅神兵赤霄劍交予子龍,並指向袁術所在營帳。
長久相處,趙雲已然洞悉敖烈之意,微微頷首,雙手持劍,踏入了袁術的帳中。
剛入賬內,袁術陡然蘇醒,望見趙雲持鞘肅立於前,驚懼交加:“你是何人?”
趙雲不卑不亢迴應:“袁公莫非貴人忘事,昔日在虎牢關中,趙某有幸見過將軍,可還記否?”
聞趙雲言,袁術審視幾眼,旋即苦笑道:“你是昔日那位與呂奉先激鬥百迴合,身著白袍的小將嗎?”
確認趙雲身份,他微微點頭道:“在下趙雲。
承主命,特來送袁公一程。
主上言,袁公昔日有功於大漢,應得以尊榮的離世。
此乃主上佩劍,敬請袁公接收。”
袁術無聲接過赤霄劍鞘,拔劍而出,隻見寶劍血紅欲滴,不由歎道:“果然是赤霄神劍,沒想到至我袁術臨終之際,最義薄雲天者竟是敖烈!”以叛臣之身,能在神兵之下結束,自裁以保完整之軀,已是最高的榮耀。
臨終之際,他對敖烈的恨竟在瞬息之間化解為深深的感激,隻歎這份感念已遲到太多年。
趙雲背朝袁術徐步離去。
袁術注視其背影,手提赤霄劍,在脖頸間劃下深深一刀...... 能使故敵生出感激,敖烈的寬宏與英勇實令人欽佩。
營帳外,孫策不必言表,即便是立場飄忽的曹操,也被深深折服,悄無聲息地伸出大拇指向敖烈示意敬意。
敖烈輕笑一聲,對曹操正色道:“事已成定局,吾該返幽州。
不知司空何時動身歸兗州?”聞聲,曹操心中明悟,此舉是警告勿貪壽春之地,以免坐擁揚州全局,令他警惕不已。
話說迴來,揚州雖誘人,但對曹操而言無異雞肋。
長江之隔,分南北兩域。
曹軍擅長陸戰,對水師並不在行,征討袁術期間不乏水土不服的戰士。
貿然接手未作周全之策,確實並非良策。
更何況揚州地靈人傑,美女如雲,英才輩出。
揚州望族風氣盛行,對門第傳承近乎固執,曹操麾下多是庶族而非世家子弟,若來治揚必會引起衝突,僅能依賴本土望族,這又與其政略不符。
曹操抑製望族、唯賢而用的理念和敖烈一致。
故在未能妥善管理揚州之前,曹操不打算占據這裏,以免束縛手腳、分身乏術處理與原有班底和揚州士紳間關係。
相對而言,曹操更青睞於徐州。
迴返兗州後,他有意以父喪為名出兵討徐,拿下徐州比搶占揚州更有益得多。
曹操爽朗一笑,對敖烈言道:“三日內必迴師兗州,離前行前,邀公到大營共商天下。”敖烈快言答應:“甚好!與孟德兄論天下大勢,乃是榮幸。”
是夜,三位領袖率師返迴壽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袁術已遭敖烈擊殺,事罷,各諸侯即刻迴返,不準滯留壽春,揚州牧人選則需帝上提名,待日公示。
眾人敬畏其威,未有人質疑。
黃祖最先離席返迴江夏,而劉備在一夜煎熬後,隻好帶著失望撤軍。
本欲借助征討擴大領土,哪知敖烈突如其來的強勢與袁術敗局,讓劉備之願泡湯。
不過,劉備乃梟雄,他嗅到了黃祖此行背後的端倪,隱約感知黃祖與劉表並非表麵般和睦。
劉備選擇去投奔劉表,想從中利用兩人間隙為自己帶來實惠......
動蕩春秋,亂世如磐,漢土疆域群英競起,豪傑並峙,割據一方,聯盟或侵伐,歸根結底不過私利驅馳,今日為朋,明朝化敵,恩仇易主,惟有利益永恆。
舉世莫言民瘼,卻獨有敖烈異於諸候,其心思深藏不露,令曹操揣摩不透,於是曹操以盛宴試探其底蘊。
午陽掛天,敖烈如期現身於曹操軍營門前。
此時的敖烈褪去甲胄,身披素白長袍,山河錦繪其中,愈顯氣概非凡。
在他身後,銀盔白馬的趙雲和玄甲威武的孫策緊跟,此外,又有十名精銳血殺軍隨侍左右。
一眾人等,傲骨挺拔踏入營中。
見敖烈僅以十幾人之身犯險而來,曹操不禁對他的膽魄深感敬佩。
雖曹操與敖烈尚無利害相爭,且同仇敵愾於袁紹,然“春秋無義戰”之際,宴席或可藏殺機。
換作他人,恐避之不及,然而敖烈不獨敢行此險,還僅僅帶著數十親衛。
其膽識氣量表露無遺,同時亦彰顯他對麾下軍士深具信心,確信此十餘人定能護衛他安然無恙。
此舉更凸顯敖烈高瞻遠矚,相信曹操在局勢明朗前不會輕舉妄動。
曹操透過這一細微之舉,更深知敖烈非同一般,愈發堅定了聯敖製袁的決心。
曹操誌存高遠,怎肯不與同非凡者攜手?伴隨敖烈闊步行來,曹操振袖含笑迎接。
繼而敖烈及趙雲、孫策入帳,其餘十位血殺軍無聲立於帳外,手撫斬馬刀,直視萬名曹軍,宛如標槍,巍然屹立,無畏源於實力強盛。
這等場景讓曹操再度留意血殺軍之精英,自籌建成虎豹騎和虎衛營後,他才懂得打造精兵不易,武裝裝備更優、訓練水平更勝、軍晌倍增,可即便如此,相較自己軍伍,敖烈之血殺軍仍舊卓爾不群,精銳程度遠超尋常。
曹操滿心疑問欲問敖烈如何操練這般精銳軍隊,卻強忍吞下。
曹操深知,兵法曆來為軍事秘辛,他斷然不會輕易從敖烈處得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