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頓麾下的五萬大軍猶如狂風暴雨般席卷右北平的城垣。若是有武林高手淩空俯瞰,必定為這一幕慘烈景象心驚動魄。


    五萬之眾,不多不少,卻足以形成驚天動地的衝擊力。此刻,城頭上的荀彧與賈詡相視,眼中閃爍著相同的震撼:蹋頓真的瘋了!


    城頭血色彌漫,張遼渾身浴血,走到荀彧身旁問道:“軍師,是否可以行動了?”


    荀彧凝視戰場片刻,沉聲道:“再忍耐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後,依計行事。”


    聽聞還需等待,張遼眉頭微皺:“軍師,如今蹋頓的兵馬已瘋狂,我軍每撐一刻,都要以鮮血為代價啊!”他身為敖烈麾下最早的將領,深知右北平的軍隊乃平定天下的基石,個個身懷絕技,若照此態勢再堅持一個時辰,恐怕損失慘重,這不是張遼願意承受的。


    荀彧看出張遼的顧慮,但時間緊迫,便直接道:“文遠將軍速去督戰,一切後果,由我承擔。”


    張遼深信荀彧,不再多言,轉身離去。


    城下,蹋頓目光陰冷,盯著右北平的城牆:“該死,這算哪門子戰鬥?若非峭王之命,我絕不打這種憋屈之戰!傳我軍令,讓兒郎們再加一把勁,城破之後,可盡情在城中掠奪三日!”


    蹋頓焦急之下拋出這枚誘惑之彈,期望借此振奮士氣,一舉攻克右北平。命令傳達,每個聽見的人都熱血沸騰,仿佛體內充滿了無窮力量,高喊著猛攻右北平。叛軍們在豐厚獎賞的激勵下,紛紛攀上雲梯,渴望如飛鳥般躍上城頭。


    右北平僅剩三萬漢軍,堅守十日後已犧牲四千多人,重傷者不計其數,城牆上隻剩兩萬多人,麵對五萬叛軍的猛烈攻擊,漸漸力不從心。某些防守薄弱的地段,被叛軍突破,登上了城頭,與漢軍展開慘烈的肉搏。


    見叛軍小股部隊爬上城頭,張遼、徐晃等將領各自指揮部下,圍剿城頭的叛軍,雙方在城頭混戰一片。漢軍組成小型方陣,三名刀斧手配合三名長槍手,與叛軍展開殊死搏鬥。


    一名叛軍剛踏上城頭,還未看清形勢,就被一名漢軍刀斧手斬斷喉嚨。他鬆開兵器,捂住喉嚨,不甘心瞪大雙眼,接著看到長槍手在刀斧手身後刺出,一槍將其挑下城頭,隨即失去意識,墜入黑暗。叛軍的屍體從城頭跌落,撞倒了三四名攀爬的叛軍,最後如同他一般重重摔在地上,成為肉餅。


    經過一番廝殺,漢軍逐漸扳迴局勢,將城頭的叛軍盡數驅趕下去。激戰過後,漢軍鬆了口氣,正欲慶祝,城下的叛軍卻發起亡命衝鋒!


    這次攻勢更為兇猛,因蹋頓做出驚世駭俗的決定:所有騎兵下馬,隨步軍一同攻城!培養一名騎兵的成本遠超步兵,往往是步兵的五倍以上!一千騎兵的價值堪比五千步兵!從未有人舍得讓騎兵棄馬混戰,這簡直是暴殄天物!


    蹋頓的瘋狂舉動,給守城的漢軍帶來巨大壓力。更嚴重的是,城內的攻城器械即將耗盡。一旦失去火油、滾木等利器,漢軍將陷入短兵相接的困境,形勢將極其不利。


    賈詡望著密密麻麻攀爬城牆的叛軍,來到張遼身邊低聲道:“城牆上和附近地麵都有火油,那些叛軍的屍體據說很容易點燃。”


    張遼望向賈詡,豁然開朗,沒想到火油還能如此利用。之前守城時,漢軍曾潑灑大量火油,城下殘留不少。這些火油是用來燙傷叛軍,阻礙攻城。經賈詡提醒,張遼明白火油可用火把點燃!他立即命令部下點燃上百火把,拋下城牆。


    火把帶著熊熊火焰,自城頭翻滾而下,落地瞬間點燃了一些沾染火油的屍體,更有火把直接落在殘留火油上,瞬間蔓延開來,點燃附近的火油和屍體。當然,也有一些火把落在空地上,未能引發火災。


    見火把能引燃潑出的火油,其他漢軍士兵也明白過來。在張遼和徐晃的指揮下,士兵們點燃所有可燃之物,投下城牆。刹那間,城下火勢連成一片,火焰肆意燃燒,越燒越旺。有些火苗竄上叛軍的雲梯,自底部向上焚燒,不僅燒傷雲梯上的叛軍,更重要的是摧毀了一部分雲梯,徹底阻斷了叛軍的進攻通道。燒毀的雲梯發出刺耳的吱呀聲,帶著叛軍跌入火海,來不及反應的叛軍瞬間被吞噬,隻能發出陣陣慘叫和哀嚎。


    攀爬雲梯的叛軍目睹同僚的悲慘境遇,膽寒心驚,試圖退下雲梯。雲梯狹窄,僅容兩人並行,一時之間叛軍擁堵,進退兩難。有人直接跳下,離地麵近的逃離火海,高的則摔倒在地,慘叫連連... ...


    烈火焚燒的城池,猶如煉獄,殘陽下,未登梯的叛軍哀嚎求生,火舌無情地阻擋著他們的退路。少數幸運者尋得間隙,從火線中脫身;而有的叛軍則不顧一切,硬闖火海,試圖重返陣營,生死懸於一線。


    城下烈焰熊熊,迅速蔓延,不僅造成叛軍大量傷亡,更焚毀了若幹雲梯,叛軍士氣為之大挫。然而,火勢雖猛,終非永續,如同無根之萍,不久便因燃料耗盡而漸熄,隻留下一具具焦黑的屍骸,見證著那狂暴火神的短暫蒞臨。


    大火的兩重功效已然顯現:一是荀彧智謀所致,成功延緩了蹋頓的攻勢;二是徹底點燃了蹋頓的怒火。自火起時,蹋頓便下令暫撤,立於馬車之上,麵色鐵青,眼見麾下兵士一個個在烈火中掙紮,慘叫,最終葬身火海。估算之下,至少千餘手下在這場浩劫中喪生,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怒不可遏的蹋頓,在火勢稍息之際,即刻下令全麵進攻。號角聲再度響徹雲霄,這一次,蹋頓毫無保留,傾盡全軍投入戰鬥。


    峭王的急信傳來,要求最遲在明日日落前攻克右北平,使得蹋頓的憤怒更加深重。在薊郡一戰,峭王損失慘重,故急於集結力量,扭轉戰局。


    叛軍在蹋頓的激勵與厚賞下,士氣略振,重新架起雲梯,勇往直前。漢軍在張遼、徐晃等將領的帶領下,於城牆上持續箭雨,同時派出壯士推倒雲梯。


    見狀,蹋頓眸中掠過一絲笑意,對身旁親信低語:“看,漢軍久守城池,物資器械已所剩無幾,箭矢稀疏,槍木雷石皆已耗盡。”


    親信笑道:“這漢軍果然堅韌,與別處不同,首領親征方能取勝,換作他人,恐怕難以攻克。”


    蹋頓笑道:“你這張嘴倒會說話,快去傳令,兄弟們一舉拿下右北平,進城享用晚餐。”


    片刻後,荀彧微向張遼點頭示意,張遼心領神會,取出早已預備的白旗,躍上城牆,高舉白旗,朝城下大喊:“蹋頓首領,不必再戰,我們投降!”


    親信確認消息後,滿麵笑容返迴蹋頓身旁:“首領,漢軍投降了。”


    蹋頓冷笑一聲,跳下馬車,躍上戰馬,由衛隊護送至右北平城下。麵對城頭的張遼,蹋頓質問道:“你是何人,可代表漢軍?”


    張遼裝作無奈:“某乃雁門張遼,城中事務,唯某是從。”


    蹋頓聽聞張遼自報家門,心中了然。他深知張遼為敖烈信賴的將領,敖烈離城期間,右北平確由張遼資曆最深。然而,他未知悉的是,敖烈雖信任張遼,卻慧眼識人,臨行前已將權柄暫交荀彧,這是蹋頓未曾料到的。


    即便如此,謹慎的蹋頓仍追問:“城中尚有多少兵馬、糧草、人口?”他要驗證右北平是否真由張遼掌控,張遼若能流暢迴答,便無問題;反之,則暴露詭計。


    王佐荀彧與毒士賈詡豈能不知此事?兩人早已商議好確切數字,不多不少,以免引起蹋頓疑慮。張遼聞言,心中暗讚荀彧賈詡神機妙算,高聲道:“首領,城中有八千精兵;糧草十二萬斛;人口一萬六千零八十二戶。糧草已妥善封存,正派人送往城門,請首領稍後驗查。”


    蹋頓聽張遼對答如流,心中稍安,喝道:“如此,命士兵棄械,開城門。”


    張遼遵命,下令士兵將武器拋下城牆,隨後緩緩開啟城門。


    見張遼確實下令棄械開城,蹋頓心中疑慮消減,低聲吩咐親信:“先讓漢人入城,我軍隨後,如有變故,便於撤離。若無異動,進城後,盡殺漢軍,三日內可肆意掠奪。”


    親信領命,馳馬分頭傳達。蹋頓令下,叛軍開始湧入城中。張舉的叛軍先驅,蹋頓的烏桓騎兵緊隨其後,五萬大軍相繼踏入右北平。


    待五萬大軍全部進城,蹋頓總算安心。大軍在握,即使漢軍有詭計,也難敵五萬之眾,於是蹋頓在侍從簇擁下,策馬入城。


    進城後,蹋頓見張遼與一儒士立於不遠處,身後數十輛滿載糧草的馬車。


    見蹋頓進城,張遼上前兩步,恭敬道:“參見首領。這位便是文若先生,歸降之事,首倡者即文若先生。”


    荀彧亦向前兩步:“能為首領效力,榮幸之至。”


    蹋頓高坐馬背,俯瞰張遼與荀彧,沉聲道:“早知今日,當初何必頑抗到底?”


    張遼正色道:“首領誤解,時移世易,既奉敖驃騎為主,便當為主盡忠,故敢與首領抗爭。如今堅守十日,保城不失,已報答敖驃騎恩情,無愧於心,故歸降首領。”


    蹋頓聞言一怔,良久道:“漢人中竟有你們這般忠勇之輩,令人敬佩,往後你們便在我麾下聽命。”


    “是。”張遼與荀彧施禮應允。


    荀彧接著道:“首領,眼前糧草即是右北平庫存,僅是小部分,大部分尚未運來,不如讓彧帶人去搬運全部糧草。”


    “好,你去。”蹋頓望著眼前數十輛糧車,心花怒放,放鬆了警惕,隨口應允。


    荀彧施禮告退,離去前,悄然向張遼使個眼色。


    荀彧離開後,張遼忽地一拍腰間長劍,低聲道:“哎呀,險些忘了,敖驃騎府內藏有一寶,名喚萬鑽朱蘭佩,能防水、防火、解毒,實乃世間罕見之物。首領,何不隨末將一同取來?”


    踏頓聞聽此言,心頭不禁一動,欲要同行,又擔憂張遼設伏,如同捉拿峭王那般對自己下手,便猶豫道:“嗯,我軍初入城池,萬事未定,首領實難抽身,還請將軍勞神一趟。”


    張遼聞言,不再多言,點頭便往太守府疾步而去。


    望著張遼離去的背影,踏頓總覺得哪裏不對勁,卻一時無法察覺,隻好當作是自己的多慮。


    久等未見張遼和荀彧歸來,踏頓內心的不安愈加強烈,策馬走到糧車之前,一股濃烈的酒香撲鼻而來。


    “哪來的酒氣?誰在飲酒?”踏頓高聲喝問。


    城牆上,張遼的聲音傳來:“踏頓,此乃我家主公敖驃騎贈予你的西風烈釀,亦是你臨行的斷魂酒!”


    話音剛落,萬名漢軍如驟然湧現,持弓搭箭,箭頭已點燃,直指城內踏頓領軍的叛軍。


    原來,踏頓一族常居草原,對城池機關不甚了解,進城後雖派兵占領城牆,但他低估了敖烈和智囊團的智謀。早年修築城牆時,敖烈便挖出一條秘道直通城頭,張遼早已在地道內藏匿萬名士兵,瞞過踏頓視線,使他誤以為漢軍人數大減,同時製造出奇襲的時機。


    加之,踏頓自認幾千漢軍不足為懼,未親自監督屠戮漢軍的命令,接收命令的烏桓人進城後並未急著殺敵,而是四處劫掠財物,相較於殺敵,他們更看重搜刮好處。百姓們早被荀彧巧妙安置在城東偏僻之地,大部分民居空置,烏桓人見財起意,無心追蹤百姓下落,樂嗬嗬地分起贓來。


    踏頓望向那萬箭如雨,心中寒意湧動,正欲開口,卻被張遼雄渾的聲音打斷:“放箭!”


    萬箭唿嘯,射向城中各處,近百輛糧車被點燃,火苗瞬間竄起,而這便是踏頓先前嗅到酒香的來源。糧車上裝載的確實為糧草,上等之物,隻是已被浸過西風烈酒,遇火即燃!


    不僅糧草,連裝糧草的大車及附近屋舍,都被荀彧提前命人塗上火油。更有甚者,荀彧組織了一批健壯百姓潛入地道,此時紛紛從地道中跳出,手持兩大壇烈酒或火油,拋向城牆下方。


    糧草、烈酒、火油加之屋舍,在萬箭的引燃下,刹那間熊熊燃燒,星星之火轉瞬成燎原之勢,迅速蔓延成火海。賈詡不愧“毒士”之名,他還提議荀彧在民房頂部和道路兩側鋪一層牛糞,燃燒後散發出刺鼻氣味,同時生成濃煙,熏嗆著叛軍隊伍,意圖即便燒不死,也要熏死他們。大火肆虐,城內濃煙滾滾,令叛軍劇烈咳嗽。唯有站在高處的漢軍,才不受影響。


    這便是賈詡與荀彧策劃的絕境之策,預先安排好引火之物、軍民藏身之處,再以詐降之計誘踏飩進城,最終引燃北門附近三分之一的右北平城,以火海對抗五萬叛軍。


    計策甫一提出,張遼、徐晃、太史慈等將領紛紛表示反對,認為以焚燒城池三分之一的代價抵禦踏飩,得不償失。右北平重建耗費了所有人的心血,誰都不願看到它化為焦土。然而荀彧與賈詡堅持此為戰勝踏飩的唯一途徑,並保證火勢僅限北門周邊,其他人方才勉強同意。


    然而,此舉有利有弊。好處在於一戰解決數萬叛軍,保全右北平免於烏桓人之手;代價則過於高昂,不僅要焚毀所有西風烈酒、火油、半數糧草,還要以三分之一的右北平為賭注!如此豪賭,唯有王佐之才與毒士聯手方能為之。


    目睹四麵八方升騰的大火,踏頓明白一切,卻已無力迴天。人力有時而窮,水火無情,非人力所能駕馭。


    “撤!快撤出城去,這些漢人瘋了,這是玩命啊!”踏頓瘋狂地嘶吼。


    然而,一切都晚了。太史慈的斷喝如晴天霹靂,擊碎了踏頓的最後一絲希望:“有我太史慈在此,無人可逃!”原來,太史慈依荀彧和賈詡之計,率三千虎賁營精銳趁夜色從東門出城,繞道北門,見城中大火,便守在門外,阻止烏桓人和叛軍逃離。


    “放箭,潑烈酒、火油!”張遼屹立城頭,命令如鐵,冷酷無比。看著心血鑄就的右北平即將焚毀,他的心情可想而知,所有的憤怒,此刻全部傾瀉到踏頓率領的叛軍身上。


    接到命令,萬名漢軍弓箭手再次齊射,弓弦震耳,萬箭漫天飛舞。


    “啊——哎呦——唔——”慘叫聲在叛軍陣中此起彼伏,無數叛軍被火箭貫穿,倒於血泊火海,再無法起身。


    更多叛軍被大火燒著衣物,拚命撲打,企圖熄滅火勢,卻徒勞無功。烈酒混火油引發的熊熊烈焰,豈是輕易能熄的?不少叛軍在與火焰的抗爭中逐漸失去意識,成了火勢的助燃劑,令大火愈演愈烈...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為北漢燕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森海如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森海如煙並收藏重生為北漢燕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