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商品結構既便於顧客的有效購買,又能提高店內商品周轉率,進而促進銷售額的提高。李濤的店裏除了主營麵食和飯類之外,也供應豆漿、涼菜及各類燒烤,然而似乎後者比前者更賺錢。

    媽媽的解釋是:“食品作為庫存停留的時間不同!”

    媽媽建議李濤從收益和現金的角度去考慮考慮。

    我們平時說的“賺錢”,大抵就是“錢生錢”,跟財務角度所說的“收益”似乎從微妙的語感上來說也有點差別。到底有什麽差別呢?李濤琢磨著。

    “考慮這個問題的要點就是利潤與資金量。單看利潤的話,你的主營產品可能要比燒烤之類高,這就會產生感覺上的錯覺。然而如果從占用資金量的角度來看,後者倒是更勝一籌。購置所需的資金,再度轉化為現金收入所需要的時間長短是你理解這個問題的要點。你要明白的是:少量資金反複地來迴周轉,賺取的現金收入會更多。你的各類小吃、燒烤等實現銷售的時間短,有可能一日之內就變迴現金,而你的主營產品銷售完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而這期間,你的資金就在那裏睡覺呢!”媽媽解釋道。

    李濤若有所悟,“可是我怎麽知道哪個快,哪個慢呢?”

    “這就要看你的商品周轉了。”媽媽迴答道。

    “商品周轉?”李濤感覺這個詞似曾聽過,可卻想不起來它的意思。

    “所謂商品周轉即是指商品從入庫到售出所經過的時間和效率。它可以揭示公司的資金周轉情況和商品的暢銷程度,如果商品周轉率低說明公司的商品資金積壓嚴重,就應該找出原因並加以改進。”

    “衡量商品周轉水平的最主要指標是周轉次數和周轉天數。周轉次數指一年中,庫存能夠周轉幾次,其計算公式為:周轉次數=銷售額/平均庫存,平均庫存=(期初庫存+期末庫存)/2。周轉天數表示庫存周轉一次所需的天數,其計算公式為:周轉天數=365/周轉次數。”媽媽停了停,接著說道。

    “商品周轉率主要是針對店裏的銷售商品進行分析的。你知道什麽是 ‘二八法則’嗎?”媽媽突然問。

    李濤順著媽媽的思路,迴想起自己曾經讀過的“二八法則”,這個對自己來說並不陌生。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析時發現: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裏,而80%的人隻擁有社會財富的20%,這就是“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反映了一種不平衡性,但它卻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

    在商品營銷中,商家往往會認為所有顧客一樣重要;認為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都必須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機會都必須抓住。而“二八法則”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現象:80%的成績歸功於20%的努力;市場上80%的產品可能是20%的企業生產的;20%的顧客可能給商家帶來80%的利潤。遵循“二八法則”的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關鍵的少數顧客,精確定位,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的普爾斯馬特會員店始終堅持會員製,就是基於這一經營理念。

    “在這裏,”媽媽接著解釋道,“‘二八法則’就是指20%的商品實現了80%的銷售,通過周轉率的測算可以更準確地把握20/80商品的庫存,從而不會浪費資金到庫存積壓上麵。通過對商品的周轉率的分析,還可以分析出門店商品結構、品類優化等問題,並且對人效、平效也可以進行很詳細的分析。”

    “那麽,怎麽才能提高商品的周轉水平呢?”李濤接著問。

    “提高商品周轉水平是一個係統工程,其核心是兩個內容。其中一個是有效的商品評價體係,如進行2/8分析或abc分析,進行商品的汰換,剔除滯銷品;采用商品貢獻率比較法(商品貢獻率=周轉率x毛利率)衡量商品的重要程度;通過品類管理技術的應用來改善商品結構,加強庫存管理等。另一個是提高供應鏈的速度,包括建立完善信息管理係統,提高效率;努力實現快速反饋,加快銜接速度;加強物流配送能力,提高周轉效率。周轉加快直接關係到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時庫存也會減少,費用也會降低。”媽媽接著說道:

    “通過加快商品周轉可創造出流動資金,用於擴展規模和發展業務。可以用下麵的例子說明問題:假設你的快餐店的年銷售額為62500x12=750000元人民幣,它的總存貨周期為24天,存貨周轉次數為15.2(365天/24天),平均結算周期為60天,結算盈餘時間為36天(60天-24天),創造流動資金約為7.4萬元(75萬元/365天x36天),如果用於開新店,若每個新店需投資68500元,那麽就可多開一家新店了。”

    李濤不僅想到了課本上經常學到的案例:人們對沃爾瑪和戴爾公司的研究發現,這兩家獲得巨大成功的公司雖然一家從事最古老的零售業,一家從事現代的高科技行業,但它們成功的一個共同點均是千方百計地降低庫存,提高商品周轉速度。兩家公司在全球都獲得了成功,它們的供應鏈管理成為眾多公司學習和效仿的樣板。一旦企業流動資金增加,抗風險能力便增強,資金利用也會更加遊刃有餘。看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管理出效益”的最具體的體現。

    在我國的一些大型外資零售企業,由於銷售額非常高,而且有國際背景的支撐,往往將供應商的賬期壓得很長。另外,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較高,信息技術相對完善,供應鏈的效率較高,商品周轉速度大大快於內資企業,因而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流動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因此有的專家評價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是“品牌推進,無本經營”。這一點也正是內資企業需要提高和改進的地方。

    “看來現在社會不再是簡單的‘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了。從商品周轉和資金利用的角度來說,誰的商品周轉快,資金利用水平高,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獲得長久的發展。”李濤感歎道。

    閱讀材料:abc分類法

    在erp(企業流程再造)係統中,庫存商品的abc分類有著一定的標準。

    abc分類法:又稱重點管理法,是根據事物在技術經濟方麵的主要特征,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因此稱它為abc分類法。

    通過分析,對起決定性影響的a類事物進行重點管理。在物資庫存控製中應用這一方法時,其組織方法如下所示。

    (1)先按一定標準,如儲備占用資金的多少,將庫存物資順序排列,計算出每種物資的資金占全部庫存物資的比率,並依次逐項進行累積,相應求出累積項數占總項數的百分比。

    (2)然後將全部庫存物資分為a、b、c三類,a類物資項數約占10%左右,所占資金約占70%左右;c類物資項數約占70%左右,所占資金比率約為10%左右;其餘為b類物資,其項數與所占資金所占比率均為20%左右。

    (3)再繪製abc分析圖,以累積品種百分數為橫坐標,累計占用資金百分比為縱坐標,按abc分析列示的對應關係,在坐標圖上取點,並連接各點成曲線,即繪成abc分析圖。

    由於物資的重要性往往不隻反映在物資的某一方麵,如價格高低或占用資金多少,還與資源取得的難易、物資對生產的影響等因素有關,所以其分類也可以采用其他標準或結合多種影響因素,統一分類。同時,a、b、c三類物資所占百分比數,也需要根據所管庫存物資的具體情況加以規定。

    待a、b、c三類物資區分完以後,再權衡管理力量與經濟效果,對三類對象進行有區別的管理。對重點的a類物資,要嚴格控製,盡可能降低訂購量,減少庫存量,一般采用定期庫存控製法進行管理。對於b類物資的管理可適當放寬一些,可用選擇補充庫存製度方法進行控製;對c類物資的管理,可適當加大訂購批量、提高保險儲備量、采用定量庫存控製進行控製,如庫存量等於或低於再訂購點時,就補充訂購,以減少日常的管理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店(餐飲店)盡享——財務“快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延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延強並收藏開店(餐飲店)盡享——財務“快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