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悲劇的開始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 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正月,豐臣秀吉發動了第二次對朝戰爭。
朝鮮得知日軍再次入侵,於是遣使再至大明求援。
二月,朝廷再次議定援朝征日,以麻貴為總兵官,統率南北諸軍。
三月,朝廷以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僉都禦史,經略朝鮮軍務,並以兵部侍郎邢玠為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禦倭。
五月,邢玠趕至遼東,開赴至朝鮮的第一批明軍共約三萬餘人。
此次援朝,萬曆皇帝沒有使用在第一次在援朝戰爭中大放異彩的親信將領李如鬆,而是用了跟李如鬆齊名的麻貴為將。
此中關鍵就是萬曆皇帝不想再在朝鮮戰場與豐臣秀吉消耗國力了。
他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日本這個國家,因此他才力排眾議的將李如鬆升任為遼東總兵。
而萬曆皇帝的此舉,自然也有深意……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播州的楊應龍公然起兵,正式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與此同時,東部的日本又犯朝鮮。
兩相權害取其輕,萬曆皇帝隻能將主要精力先放在消滅入侵的日倭賊軍。
一方麵南方部隊受播州戰役牽製不敢再輕易抽掉主力部隊。
而大明國庫又因連年征戰,實在拿不出更多的銀子來招募兵馬。
因此萬曆皇帝隻能讓最信重的人,孤軍深入日本本土,擒殺豐臣秀吉。
執行這一策略的人,正是李如鬆。
原本萬曆皇帝跟李如鬆的計劃,是打算用一年的時間新練兩萬遼東鐵騎。
然後等到麻貴大軍將日本侵略軍打得差不多的時候,李如鬆再發起雷霆一擊,趁勝勢渡海,攻打日本本土。
盡管萬曆皇帝的謀劃很隱蔽,但是這個計劃最後還是被人探聽出來了。
那些靠著海貿起家的江南海商家族,立馬就集體坐不住了。
要知道就在大明跟日本在朝鮮戰爭最激烈的時段,這些江南海南家族依舊保持著良好的貿易往來。
碧蹄館一戰,他們手段盡出,更是幫助日委設計了李如鬆。
他們企圖讓李如鬆吃一場大敗然後趁機逼迫萬曆皇帝從朝鮮撤兵。
隻是誰也沒想到李如鬆會猛到這種程度,碧蹄館一役他僅憑五千人馬就殺得日倭四萬大軍人仰馬翻。
打的號稱日本西國第一的名將立花宗茂差點就要嗝屁著涼。
如果真要讓李如鬆帶著兩萬人馬,那還不得殺得日本本土天崩地裂?
這樣大明和日本的海貿還怎麽做?
而最讓他們害怕的,無疑是怕日本的銀礦被萬曆皇帝知道。
一但萬曆皇帝知道日本有巨大的銀礦,以他的性子肯定不惜一切代價,派遣大軍全麵占領日本,到時候可就什麽生意都做不成了。
可以說李如鬆準備深入日本本土的斬首行動,已經觸及江南海商家族的根本利益。
所以他們無論如何也要阻止這一行動。
隻是此時的李如鬆有萬曆皇帝力挺,又任遼東總兵,位高權重,江南海商家族根本就拿他毫無辦法。
因此他們最終隻能出錢請草原上的那幫窮鬼們想辦法拖住李如鬆,使其不得離開。
隻是此時的草原正是最虛弱的時候,內喀爾喀五部的前任首領伯言都被李成梁幹死了。
而現任的卓理克圖權勢威望遠不如伯言,他能拿什麽跟大明開戰?
至於土默特就更糟糕了,土默特是達延汗統一東蒙古後,為六萬戶中的右翼三萬戶之一,由達延汗之孫俺答統領。
分左右翼十二個大部落,故習稱“十二土默特”。
隆慶五年(1571年),俺答汗與明朝達成封貢協議,被明廷封為順義王,子孫世襲。
自此該萬戶亦被大明稱為“順義王部”,稱該萬戶擁有“六大部、一十二哨,東六、西六分巢”。
俺答汗死後,其妻三娘子主政近三十年,因王位承襲屢起紛爭,勢力衰弱的比炒花五部還要不如。
何況就在當年哱拜造反的時候,李如鬆出擊寨外,將土默特部的幾個跟哱拜造反的刺兒頭也一並解決了。
他們更加沒膽子跟大明,尤其是跟李如鬆對著幹。
李如鬆對草原的情況知之甚深,所以一聽到炒花和土默特敢組四萬聯兵犯境,都不用過腦子,點起五千人馬就殺了出去。
在他看來,這幫草原蠻子就是來送軍功的,打他們隻需一手插兜便可解決的事兒。
卓理克圖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自己幹不過李家小閻王。
所以他在收江南海商的錢時就已經跟他們說好了,他隻能出兵威脅,可不是要真正開戰。
同時還要讓江南海商們想辦法,不能讓李家小閻王出來幹我們,不然……不然我們害怕。
所以這次江南海商們也是真的拚盡了全力。
為了讓卓理克圖等人安心出兵,將此事求到了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李文貴身上。
李文貴收了江南海商們的大把銀子,便入宮見了孝定皇太後。
他先是以萬曆皇帝征收礦稅激起民怨和遲遲不定太子之事,動搖了孝定皇太後堅定的內心。
最後又以萬曆皇帝出兵攻打太祖立下的不征之國,有違大義的理由終於說動了她,並讓她插手了此事。
其實這些年孝定皇太後一直能收到各種讓她出手製止萬曆皇帝暴政的請求。
雖然她將這些請求置之不理,但並不代表她真就對萬曆皇帝的所作所為聽之任之。
對於真正觸碰到她忍耐的底線之事,她自是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胡來。
而有違大義,征討不征之國,無疑就是她心中大義的底線。
不過讓她為難的事,是這隻是萬曆皇帝的計劃,並未實施,她無法直接找萬曆皇帝阻止。
而這個計劃真正實施後,她再找萬曆皇帝顯然就晚了。
因此她隻能同意了江南海商人企圖讓萬曆皇帝知難而退的計劃。
就這樣,李進帶著孝定皇太後的懿旨出發了。
能約束李如鬆的人除了萬曆皇帝,就隻剩下李成梁這個老父親。
世人都隻知道李成梁跟張居正關係莫逆,但鮮少有人知道,他真正的靠山實際上是孝定皇太後。
當初萬曆朝初期,正是主少國疑的時候,孝定皇太後急需籠絡一個能夠幫自己穩定國朝的軍方大將。
此時善於鑽營的李成梁便適時的結交上了新進權貴武清伯李偉。
因同為李姓,李偉稱其為本家,然後便將他介紹給了自己的女兒。
孝定皇太後知道李成梁後,發現他是遼東近些年來少有能與草原人野戰並打勝仗的將領,也就對他有了倚重之心。
正是由於李成梁搭上了孝定皇太後這艘大船,所以後麵張居正當政的期間才會對李成梁如此縱容。
這一點對比當時的另一名將戚繼光就能明顯的區分出來……
朝鮮得知日軍再次入侵,於是遣使再至大明求援。
二月,朝廷再次議定援朝征日,以麻貴為總兵官,統率南北諸軍。
三月,朝廷以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僉都禦史,經略朝鮮軍務,並以兵部侍郎邢玠為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禦倭。
五月,邢玠趕至遼東,開赴至朝鮮的第一批明軍共約三萬餘人。
此次援朝,萬曆皇帝沒有使用在第一次在援朝戰爭中大放異彩的親信將領李如鬆,而是用了跟李如鬆齊名的麻貴為將。
此中關鍵就是萬曆皇帝不想再在朝鮮戰場與豐臣秀吉消耗國力了。
他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日本這個國家,因此他才力排眾議的將李如鬆升任為遼東總兵。
而萬曆皇帝的此舉,自然也有深意……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播州的楊應龍公然起兵,正式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與此同時,東部的日本又犯朝鮮。
兩相權害取其輕,萬曆皇帝隻能將主要精力先放在消滅入侵的日倭賊軍。
一方麵南方部隊受播州戰役牽製不敢再輕易抽掉主力部隊。
而大明國庫又因連年征戰,實在拿不出更多的銀子來招募兵馬。
因此萬曆皇帝隻能讓最信重的人,孤軍深入日本本土,擒殺豐臣秀吉。
執行這一策略的人,正是李如鬆。
原本萬曆皇帝跟李如鬆的計劃,是打算用一年的時間新練兩萬遼東鐵騎。
然後等到麻貴大軍將日本侵略軍打得差不多的時候,李如鬆再發起雷霆一擊,趁勝勢渡海,攻打日本本土。
盡管萬曆皇帝的謀劃很隱蔽,但是這個計劃最後還是被人探聽出來了。
那些靠著海貿起家的江南海商家族,立馬就集體坐不住了。
要知道就在大明跟日本在朝鮮戰爭最激烈的時段,這些江南海南家族依舊保持著良好的貿易往來。
碧蹄館一戰,他們手段盡出,更是幫助日委設計了李如鬆。
他們企圖讓李如鬆吃一場大敗然後趁機逼迫萬曆皇帝從朝鮮撤兵。
隻是誰也沒想到李如鬆會猛到這種程度,碧蹄館一役他僅憑五千人馬就殺得日倭四萬大軍人仰馬翻。
打的號稱日本西國第一的名將立花宗茂差點就要嗝屁著涼。
如果真要讓李如鬆帶著兩萬人馬,那還不得殺得日本本土天崩地裂?
這樣大明和日本的海貿還怎麽做?
而最讓他們害怕的,無疑是怕日本的銀礦被萬曆皇帝知道。
一但萬曆皇帝知道日本有巨大的銀礦,以他的性子肯定不惜一切代價,派遣大軍全麵占領日本,到時候可就什麽生意都做不成了。
可以說李如鬆準備深入日本本土的斬首行動,已經觸及江南海商家族的根本利益。
所以他們無論如何也要阻止這一行動。
隻是此時的李如鬆有萬曆皇帝力挺,又任遼東總兵,位高權重,江南海商家族根本就拿他毫無辦法。
因此他們最終隻能出錢請草原上的那幫窮鬼們想辦法拖住李如鬆,使其不得離開。
隻是此時的草原正是最虛弱的時候,內喀爾喀五部的前任首領伯言都被李成梁幹死了。
而現任的卓理克圖權勢威望遠不如伯言,他能拿什麽跟大明開戰?
至於土默特就更糟糕了,土默特是達延汗統一東蒙古後,為六萬戶中的右翼三萬戶之一,由達延汗之孫俺答統領。
分左右翼十二個大部落,故習稱“十二土默特”。
隆慶五年(1571年),俺答汗與明朝達成封貢協議,被明廷封為順義王,子孫世襲。
自此該萬戶亦被大明稱為“順義王部”,稱該萬戶擁有“六大部、一十二哨,東六、西六分巢”。
俺答汗死後,其妻三娘子主政近三十年,因王位承襲屢起紛爭,勢力衰弱的比炒花五部還要不如。
何況就在當年哱拜造反的時候,李如鬆出擊寨外,將土默特部的幾個跟哱拜造反的刺兒頭也一並解決了。
他們更加沒膽子跟大明,尤其是跟李如鬆對著幹。
李如鬆對草原的情況知之甚深,所以一聽到炒花和土默特敢組四萬聯兵犯境,都不用過腦子,點起五千人馬就殺了出去。
在他看來,這幫草原蠻子就是來送軍功的,打他們隻需一手插兜便可解決的事兒。
卓理克圖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自己幹不過李家小閻王。
所以他在收江南海商的錢時就已經跟他們說好了,他隻能出兵威脅,可不是要真正開戰。
同時還要讓江南海商們想辦法,不能讓李家小閻王出來幹我們,不然……不然我們害怕。
所以這次江南海商們也是真的拚盡了全力。
為了讓卓理克圖等人安心出兵,將此事求到了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李文貴身上。
李文貴收了江南海商們的大把銀子,便入宮見了孝定皇太後。
他先是以萬曆皇帝征收礦稅激起民怨和遲遲不定太子之事,動搖了孝定皇太後堅定的內心。
最後又以萬曆皇帝出兵攻打太祖立下的不征之國,有違大義的理由終於說動了她,並讓她插手了此事。
其實這些年孝定皇太後一直能收到各種讓她出手製止萬曆皇帝暴政的請求。
雖然她將這些請求置之不理,但並不代表她真就對萬曆皇帝的所作所為聽之任之。
對於真正觸碰到她忍耐的底線之事,她自是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胡來。
而有違大義,征討不征之國,無疑就是她心中大義的底線。
不過讓她為難的事,是這隻是萬曆皇帝的計劃,並未實施,她無法直接找萬曆皇帝阻止。
而這個計劃真正實施後,她再找萬曆皇帝顯然就晚了。
因此她隻能同意了江南海商人企圖讓萬曆皇帝知難而退的計劃。
就這樣,李進帶著孝定皇太後的懿旨出發了。
能約束李如鬆的人除了萬曆皇帝,就隻剩下李成梁這個老父親。
世人都隻知道李成梁跟張居正關係莫逆,但鮮少有人知道,他真正的靠山實際上是孝定皇太後。
當初萬曆朝初期,正是主少國疑的時候,孝定皇太後急需籠絡一個能夠幫自己穩定國朝的軍方大將。
此時善於鑽營的李成梁便適時的結交上了新進權貴武清伯李偉。
因同為李姓,李偉稱其為本家,然後便將他介紹給了自己的女兒。
孝定皇太後知道李成梁後,發現他是遼東近些年來少有能與草原人野戰並打勝仗的將領,也就對他有了倚重之心。
正是由於李成梁搭上了孝定皇太後這艘大船,所以後麵張居正當政的期間才會對李成梁如此縱容。
這一點對比當時的另一名將戚繼光就能明顯的區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