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忠孝兩難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 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戚繼光奉命總理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練兵事的時候,李成梁才不過是個協守遼陽的副總兵官。
直到隆慶四年(1570年),才被提拔為遼東都督僉事。
此後十年,李成梁在遼東攪動風雲,威鎮一方,幾乎將遼東打造成了李家王國。
而比他地位更高,名聲、威望更大的戚繼光卻遠不如他的成就。
究其原因,就是兩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張居正恃才傲物,當政之後更是目空一切。
想要被他重用,就必須要完全聽他的話。
所以戚繼光為何要如此跪舔,就是因為如果他不跪舔的話很可能立馬就被其棄用。
在張居正的重用下,戚繼光建立了很多功勳。
但是卻始終未能如同李成梁一般威鎮一方,讓草原人心驚膽顫。
其根本原因就是戚繼光絲毫不敢違背張居正的戰略部署。
因為張居正曾交代過他的鎮守戰略:“今日之事,但當以拒守為主,賊不得入,即為上功。”
而他自己卻認為:“必以堂堂平野短刃相接,虜於是不支而後心服膽裂”。
盡管戚繼光很想來一次決戰,但是因不敢違背張居正的戰略部署,隻能苦守煎熬。
而反觀李成梁就沒有這些顧慮了,他是想打就打,想殺就殺,根本不用在乎張居正怎麽想。
所以在戚繼光隻能龜縮薊州防禦的時候,李成梁多次出擊草原,殺得草原各部落戰戰兢兢。
最慘的就是炒花五部,盟主都被幹死了兩個。
也就是這段時間,李成梁真正的起飛,將遼東打造成李家王國。
在張居正被清算之後,戚繼光第一時間就受到了牽累,而李成梁卻平安無事。
此事也正說明了李成梁跟戚繼光有本質上的區別。
對張居正的親信,萬曆皇帝選擇了一棒子打死。
而對於自己母親所提拔的人,萬曆皇帝選擇了信重,將李如鬆調到神機營,就是最明顯的信號。
李如鬆調任神機營後,跟李成梁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李如鬆認為李家未來想要發展應該靠緊皇權,跟萬曆皇帝站在同一陣線。
而李成梁則覺得還是孝定皇太後的威望更高,有她支持的文官集團能給李家帶來更多的利益。
父子兩人因這一立場問題,一度產生了嚴重的隔閡。
一直到萬曆十五年(1587年),李如鬆在出任宣府總兵官期間,自絕於文臣,向萬曆皇帝繳納了投名狀。
李成梁才不得不默認了李如鬆的做法,從此開始自汙名聲。
直到萬曆十九年(1591年)十一月,為言官所劾遭到罷免。
免職以後,不到半年的時間李如鬆就被萬曆皇帝委以重任,出兵進行了萬曆三大征的第一戰。
此後李家威勢在李如鬆手上再度得到了繼承。
原本不出意外的話,李成梁應該就此全力支持自己兒子上位。
但是碧蹄館之戰猶如當頭一盆冷水將李成梁給澆清醒了。
為官多年的他自然知道武將不融於文臣的道理。
有皇權保護下的李如鬆都被人如此設計,而最後萬曆皇帝竟隻能將李如鬆召迴,並同意跟日本議和。
在他的眼中,無異於是皇權在對海商集團的妥協。
這一事件讓他感覺到無比心寒。
一方麵感歎皇權的勢微;另一方麵他又不得不再次迴頭去抱孝定皇太後的大腿。
而李如鬆則跟李成梁的想法相反,他反而更加堅定了要跟萬曆皇帝共同對抗那些暗中作亂的小人。
李成梁離開京城迴鐵嶺養老,其實就是因為父子倆的分歧已經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而也正是父子兩人無法進行有效溝通,最終造成了李如鬆自盡的悲劇。
李成梁為了配合江南海商將李如鬆限製在遼東的計劃,讓卓裏克圖和土默特聯軍進入了建州。
就是為了對這四萬大軍進行保護。
隻要這四萬大軍一直在邊關不走,李如鬆就無法順利執行萬曆皇帝的計劃。
李如鬆自覺愧對萬曆皇帝的囑托,在跟李成梁協商無果後,隻能帶兵強攻聯軍。
而李平胡和張玉都是侍奉了李家兩代的老人,麵對新舊兩主的分歧,他們夾在中間也很難受。
最終因受到李成梁的幹擾,未能率軍及時跟李如鬆一起出擊。
李如鬆率三千人馬攻打卓裏克圖和土默特聯軍。
卓裏克圖等人自然不是李如鬆大軍的對手,但是別忘了李成梁讓他們去建州的目的是保護他們。
能保護他們的人是誰?
是跟李如鬆一起征戰過的李家惡犬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帶來阻止李如鬆動兵的人都是曾經的遼東鐵騎。
是李如鬆歸附皇權後清理出家丁隊伍的部分女真人。
在麵對眾多曾經一起征戰的兄弟,他簡直絕望到了極點。
戰,無疑是違背了李成梁的竟誌,是大不孝,而且敵人還都是曾經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手足兄弟,他做不到;
退,又愧對萬曆皇帝的信任,是為大不忠。
萬曆皇帝如何讓他當上這個遼東總兵他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現在因為自己的心慈手軟,就要辜負他的期待,讓他有何臉麵再去麵對這個對他全力維護的皇帝?
在這種情況下他能怎麽辦?
李如鬆本來就是個重情義,輕生死的漢子。
在進退都不得的情況之下,絕望之際,他就隻好選擇了自盡這條不歸路。
李如鬆拔劍自吻隻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
努爾哈赤當時都給嚇傻眼了,差點沒嚇得轉頭就逃。
而隨同李如鬆一起出征的遼東鐵騎也傻了,他們不知道李如鬆怎麽會死,又為什麽會死。
他們隻知道主將是死在了努爾哈赤的麵前,那麽這些人就是敵人。
三千人立即發起了亡命攻擊。
而努爾哈赤隻能聯合卓裏克圖等人將這三千人馬全部殲滅。
而隨後趕來的李平胡和張玉兩人隻聽說李如鬆戰死,也是發了瘋似得攻擊聯軍。
最終也隨著李如鬆一起戰死當場。
努爾哈赤知道自己闖下大禍,帶著李如鬆的屍體就是去鐵嶺找了李成梁請罪,並說明事情的原委。
李成梁在這一刻老淚縱橫,可是事已至此,他又能如何,是他親手逼死了自己的兒子。
還在李家做客的李進也沒想到最後事情最後竟會發展到了這等地步。
原本他來的目的隻是想限製一下李如鬆的行動,不讓他輕易離開遼東便可。
結果卻是沒想到竟硬生生的逼死了萬曆皇帝的心腹愛將。
唏噓之餘,他也隻能迴京複命,並將此事的原委告知了萬曆皇帝和孝定皇太後。
萬曆皇帝自是不敢對教定皇太後有任何指責,但是對於敢挑起此事的江南海商他可就沒那麽客氣了。
一場由榷稅稅使發起的腥風血雨也就此展開……
直到隆慶四年(1570年),才被提拔為遼東都督僉事。
此後十年,李成梁在遼東攪動風雲,威鎮一方,幾乎將遼東打造成了李家王國。
而比他地位更高,名聲、威望更大的戚繼光卻遠不如他的成就。
究其原因,就是兩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張居正恃才傲物,當政之後更是目空一切。
想要被他重用,就必須要完全聽他的話。
所以戚繼光為何要如此跪舔,就是因為如果他不跪舔的話很可能立馬就被其棄用。
在張居正的重用下,戚繼光建立了很多功勳。
但是卻始終未能如同李成梁一般威鎮一方,讓草原人心驚膽顫。
其根本原因就是戚繼光絲毫不敢違背張居正的戰略部署。
因為張居正曾交代過他的鎮守戰略:“今日之事,但當以拒守為主,賊不得入,即為上功。”
而他自己卻認為:“必以堂堂平野短刃相接,虜於是不支而後心服膽裂”。
盡管戚繼光很想來一次決戰,但是因不敢違背張居正的戰略部署,隻能苦守煎熬。
而反觀李成梁就沒有這些顧慮了,他是想打就打,想殺就殺,根本不用在乎張居正怎麽想。
所以在戚繼光隻能龜縮薊州防禦的時候,李成梁多次出擊草原,殺得草原各部落戰戰兢兢。
最慘的就是炒花五部,盟主都被幹死了兩個。
也就是這段時間,李成梁真正的起飛,將遼東打造成李家王國。
在張居正被清算之後,戚繼光第一時間就受到了牽累,而李成梁卻平安無事。
此事也正說明了李成梁跟戚繼光有本質上的區別。
對張居正的親信,萬曆皇帝選擇了一棒子打死。
而對於自己母親所提拔的人,萬曆皇帝選擇了信重,將李如鬆調到神機營,就是最明顯的信號。
李如鬆調任神機營後,跟李成梁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李如鬆認為李家未來想要發展應該靠緊皇權,跟萬曆皇帝站在同一陣線。
而李成梁則覺得還是孝定皇太後的威望更高,有她支持的文官集團能給李家帶來更多的利益。
父子兩人因這一立場問題,一度產生了嚴重的隔閡。
一直到萬曆十五年(1587年),李如鬆在出任宣府總兵官期間,自絕於文臣,向萬曆皇帝繳納了投名狀。
李成梁才不得不默認了李如鬆的做法,從此開始自汙名聲。
直到萬曆十九年(1591年)十一月,為言官所劾遭到罷免。
免職以後,不到半年的時間李如鬆就被萬曆皇帝委以重任,出兵進行了萬曆三大征的第一戰。
此後李家威勢在李如鬆手上再度得到了繼承。
原本不出意外的話,李成梁應該就此全力支持自己兒子上位。
但是碧蹄館之戰猶如當頭一盆冷水將李成梁給澆清醒了。
為官多年的他自然知道武將不融於文臣的道理。
有皇權保護下的李如鬆都被人如此設計,而最後萬曆皇帝竟隻能將李如鬆召迴,並同意跟日本議和。
在他的眼中,無異於是皇權在對海商集團的妥協。
這一事件讓他感覺到無比心寒。
一方麵感歎皇權的勢微;另一方麵他又不得不再次迴頭去抱孝定皇太後的大腿。
而李如鬆則跟李成梁的想法相反,他反而更加堅定了要跟萬曆皇帝共同對抗那些暗中作亂的小人。
李成梁離開京城迴鐵嶺養老,其實就是因為父子倆的分歧已經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而也正是父子兩人無法進行有效溝通,最終造成了李如鬆自盡的悲劇。
李成梁為了配合江南海商將李如鬆限製在遼東的計劃,讓卓裏克圖和土默特聯軍進入了建州。
就是為了對這四萬大軍進行保護。
隻要這四萬大軍一直在邊關不走,李如鬆就無法順利執行萬曆皇帝的計劃。
李如鬆自覺愧對萬曆皇帝的囑托,在跟李成梁協商無果後,隻能帶兵強攻聯軍。
而李平胡和張玉都是侍奉了李家兩代的老人,麵對新舊兩主的分歧,他們夾在中間也很難受。
最終因受到李成梁的幹擾,未能率軍及時跟李如鬆一起出擊。
李如鬆率三千人馬攻打卓裏克圖和土默特聯軍。
卓裏克圖等人自然不是李如鬆大軍的對手,但是別忘了李成梁讓他們去建州的目的是保護他們。
能保護他們的人是誰?
是跟李如鬆一起征戰過的李家惡犬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帶來阻止李如鬆動兵的人都是曾經的遼東鐵騎。
是李如鬆歸附皇權後清理出家丁隊伍的部分女真人。
在麵對眾多曾經一起征戰的兄弟,他簡直絕望到了極點。
戰,無疑是違背了李成梁的竟誌,是大不孝,而且敵人還都是曾經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手足兄弟,他做不到;
退,又愧對萬曆皇帝的信任,是為大不忠。
萬曆皇帝如何讓他當上這個遼東總兵他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現在因為自己的心慈手軟,就要辜負他的期待,讓他有何臉麵再去麵對這個對他全力維護的皇帝?
在這種情況下他能怎麽辦?
李如鬆本來就是個重情義,輕生死的漢子。
在進退都不得的情況之下,絕望之際,他就隻好選擇了自盡這條不歸路。
李如鬆拔劍自吻隻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
努爾哈赤當時都給嚇傻眼了,差點沒嚇得轉頭就逃。
而隨同李如鬆一起出征的遼東鐵騎也傻了,他們不知道李如鬆怎麽會死,又為什麽會死。
他們隻知道主將是死在了努爾哈赤的麵前,那麽這些人就是敵人。
三千人立即發起了亡命攻擊。
而努爾哈赤隻能聯合卓裏克圖等人將這三千人馬全部殲滅。
而隨後趕來的李平胡和張玉兩人隻聽說李如鬆戰死,也是發了瘋似得攻擊聯軍。
最終也隨著李如鬆一起戰死當場。
努爾哈赤知道自己闖下大禍,帶著李如鬆的屍體就是去鐵嶺找了李成梁請罪,並說明事情的原委。
李成梁在這一刻老淚縱橫,可是事已至此,他又能如何,是他親手逼死了自己的兒子。
還在李家做客的李進也沒想到最後事情最後竟會發展到了這等地步。
原本他來的目的隻是想限製一下李如鬆的行動,不讓他輕易離開遼東便可。
結果卻是沒想到竟硬生生的逼死了萬曆皇帝的心腹愛將。
唏噓之餘,他也隻能迴京複命,並將此事的原委告知了萬曆皇帝和孝定皇太後。
萬曆皇帝自是不敢對教定皇太後有任何指責,但是對於敢挑起此事的江南海商他可就沒那麽客氣了。
一場由榷稅稅使發起的腥風血雨也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