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和張居正,可算是相輔相成。


    隆慶年間,張居正雖然不是首輔,但他實際上主持了北方邊務。


    眾所周知,張居正是個權欲相當重的人,在他當權的時候,大明朝堂幾乎就是一言堂。


    而此時李成梁能在遼東形成自己的勢力,成為實際上的東北王,就可知道張居正對他有多麽的放任。


    不可否認李成梁戰功卓著,但是大明從來不缺戰功卓著的將領。


    在傳統以文禦武的大背景之下,李成梁在張居正當權期間從未被文官掣肘。


    單憑此一點,就可以讓人看清一個事實。


    李成梁是張居正的絕對親信,否則他不會甘冒天下之大不諱,放任李成梁坐大至此。


    自隆慶元年到萬曆十年,張居正當權的這十六年時間裏,也正是李成梁人生的最高光時刻。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故,萬曆皇帝隨後也對其進行了清算。


    萬曆皇帝要清算一個當權了十年的名相,自然不可能不做一些準備。


    而在此前的一年,也就是萬曆九年(1581年)九月,將李成梁的長子李如鬆調入京任神機營右副將。


    這個調動的意味,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了。


    張居正被清算後,他所提拔的武將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製。


    戚繼光也是在此時被調往廣東任職。


    而李成梁雖然沒有被調動,但是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


    實際在張居正退休迴家後,李成梁就已經有了預感。


    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戰功上麵,企圖用戰功向朝廷或者說是向萬曆皇帝表明心跡。


    也就是在這一年,為害遼東二十多年的內喀爾喀巴林部酋長蘇巴海被李成梁一舉解決。


    同年,女真建州右衛首領阿台,乘哈達部諸子爭位之機,勾結葉赫清佳努等攻擊虎兒罕赤並騷掠明邊。


    李成梁率軍出擊,將其慘敗。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以“阿台未擒,終為禍本”為由督兵攻打古勒寨。


    阿台之妻是覺昌安長子禮敦的女兒,所以覺昌安想救出自己的孫女,於是與其子塔克世入寨。


    也就在這一戰中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被誤殺。


    同年七月,李如鬆升任山西總兵官。


    從這一任命來看,顯然萬曆皇帝是接受了李成梁的投誠。


    但是李如鬆剛上任就被彈劾,理由是父子不應一同掌理重鎮。


    於是他又被萬曆皇帝召入京任右軍都督府僉書。


    萬曆十二年(1584年)李成梁遭受文官集團的彈劾,第一次向朝廷請求退休。


    可見此時的李成梁已經意識到一些東西,所以對大明朝廷有些灰了心。


    然而萬曆皇帝沒有允許。


    萬曆十三年(1585年)七月,李如鬆改以都督僉事提督京城內外巡捕。


    同年十二月兵科給事中邵庶彈劾李如鬆及其弟、副總兵李如柏不法的行為,並請皇帝對李如鬆稍加抑製。


    萬曆皇帝認為李如鬆父子兄弟都是因戰功升職,與尋常恩蔭不同,加恩並無不妥,不予理會。


    萬曆十五年(1587年)李如鬆在出任宣府總兵官,期間與巡撫許守謙曾檢閱軍事操練,不守武將尊文官之慣例,直接引許守謙與自己同坐。


    參政王學書勸解李如鬆,二人爭執不下,幾乎要動手大戰一場。


    很多人把李如鬆的這一舉動看成是“驕橫不法”,但這恰恰是李如鬆真正向萬曆皇帝投誠的關鍵時刻。


    這場鬧劇,其實就是李如鬆自絕於文臣,徹底投向皇權的投名狀。


    自張居正當權之後,朝堂被張居正一手扶持的江南仕林獨霸。


    萬曆皇帝雖然清算了張居正以及跟他最親近的一批官員,但是並沒有能力將已經布滿朝堂的江南仕林一體鏟除。


    因此,在張居正死後的十年,就是萬曆皇帝分化瓦解江南仕林最重要的十年。


    在文官方麵,萬曆皇帝著重培養了張居正的對頭趙誌皋、沈一貫等人,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浙黨核心。


    而在武將方麵,李如鬆就是萬曆皇帝的最為倚重的臂膀。


    萬曆皇帝親手將他扶成了自己在軍方的代表。


    同時也是用來取代李成梁的重要臂膀。


    正因如此,不管有多少彈劾,萬曆皇帝始終不為所動,信任如一。


    而李成梁的態度一直曖昧,企圖兩邊押寶。


    實際上李如鬆的第一次被召迴京城的時候,李成梁就已經感受到了皇權的勢微。


    因此他想激流永退,告老致仕,不想去趟江南仕林跟皇權之爭的這趟渾水。


    然而萬曆皇帝不想放過他,強行將他拉入了爭鬥的漩渦。


    直到萬曆十九年(1591年),李如鬆堅定的倒向皇權後,才借故任他離去。


    萬曆二十年(1592年)寧夏鎮原副總兵哱拜父子與蒙古河套部落勾結發動叛亂。


    連克中衛、廣武、玉泉營、靈州等城,“全陝震動”。


    同月,禮部給事中李獻可等人在“國本”問題上向萬曆皇帝進言。


    因言辭激烈,萬曆皇帝將李獻可降職外調,其餘人皆奪俸半年以示訓誡。


    然而禦批下到內閣,為營救李獻可,首輔王家屏拒不執行,將禦批封還。


    這兩件事有沒有必然聯係不好說,但也確實有些巧合。


    哱拜,原是蒙古韃靼部的一個小酋長,因與部落酋長英台吉有矛盾,父兄皆被殺後,率領部眾投奔寧夏官軍。


    因作戰勇敢,屢建戰功,漸漸由把總升至守備、遊擊、參將,並授寧夏衛世襲都指揮使。


    他的官職遠沒有李成梁高,但他在寧夏的實際地位,與李成梁在遼東的地位無異。


    就在造反的前一年,禦史周弘和巡按寧夏邊務時,還以將才推薦哱拜的兒子哱承恩、土文秀、哱雲。


    可見哱拜在朝中的助力不少。


    實際上哱拜的提拔也離不開一個人,張居正。


    哱拜造反後,寧夏的副總兵李昫奉總督魏學曾檄,攝總兵事進剿,但叛軍恃河套蒙古支持,勢力甚強。


    此後,朝廷又調大將副總兵麻貴馳援,麻貴率蒼頭軍在攻城同時,阻擊河套蒙古援兵,斬獲甚多。


    然而朝廷得到的消息是所派平叛軍進展遲緩。


    四月,李如鬆經梅國楨舉薦,得到了寧夏總兵的任命。


    梅國楨,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曆任順天府固安知縣、河南道禦史、浙江道禦史、太仆少卿、都察院右僉都禦史。


    從此人的履曆來看,應是萬曆皇帝自己安排的人。


    六月,李如鬆到達寧夏,同時任浙江道禦史的梅國楨為監軍,兩人一同率領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對哱拜勢力進行圍剿。


    從這兩個人的組合出征,就可以看出,萬曆皇帝對這場叛亂並非沒有準備。


    假設哱拜之亂的背後,有江南仕林的教唆的話,那麽這場戰爭實際上就是萬曆皇帝向其宣戰的標誌。


    而也就在同年的三月,趙誌皋接替王家屏任首輔。


    這一事件則標誌著萬曆皇帝自己培植的文臣勢力也終於登上了大明文臣之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生活艱難又無限好並收藏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