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不爭口舌之利,有理有禮自能得青睞
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學會服軟,學會說軟話。這個世界很大,我們要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是人總會有求人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巳永遠天下第一。所以,該低頭時就低頭,本來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他們都有自巳的弱點和缺陷。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需要別人的理解與支持,所以不要把頭抬得太高而忘了自巳腳下的路。
人前學會服軟,硬碰硬沒有好處
口才實例
小林畢業後進入一家小公司實習,經理為了考驗小林的實際工作能力,就讓他寫一份策劃報告。當小林做好策劃報告拿去給經理看時,經理卻隻是搖搖頭說了一句:“再改改吧。”小林當時很納悶,可又不好意思再多問就走出了經理辦公室,剛一出門就碰到了這家公司的元老級人物——謝主管。
謝主管就笑著問:“小林,是不是策劃沒有通過呀?要不要我幫幫你?”小林沒好氣地來了一句:“就你,還是算了吧!”就頭也不迴地走了,此後好幾次小林把改好的策劃報告拿去給經理看,但都被經理否決了。小林越發鬱悶,這時候他想到了謝主管。
小林來到謝主管的辦公室門口,猶豫了半天,還是敲了門。進去後,謝主管一看是小林,就冷冰冰地說了一句:“林大學士,找我有何貴幹呀?”小林一聽,心想現在自己有事求人家,怎麽也得說點軟話吧。
於是小林就笑著說:“謝主管,您看您現在也是我們公司的老前輩了,在策劃這方麵又是把好手,你就幫我看看我的這幾份策劃報告吧,幫我指點指點迷津。”謝主管聽完後不屑地笑了笑,說:“你可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呀,像我們這種沒什麽學曆背景的怎麽能和你比呀?更別提指點了,不敢當呀!”小林聽後心裏很不是滋味,但停了一會兒還是開口說:“謝主管,我知道您雖然學曆不是很高,但在實踐方麵你可要比我們這些剛出茅廬的傻小子強很多呀,你老人家就幫幫我吧,你現在就是我師傅,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說著小林還深深地向謝主管鞠了一躬。
經過謝主管的一番指點,小林的策劃報告終於被經理批準了。
技巧點睛
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學會服軟,學會說軟話。這個世界很大,不要覺得自己拿了名牌大學的文憑就可以隻身闖天下,永遠不要忘了知識來源於實踐,那些書本上的知識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完善。遇到自己不能獨自完成的工作時要學會向資深人士請教,而在請教中也要注重方法,說服軟的話是必需的,可也要把握尺度,不然服軟的請教就會變成獻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說服軟的話時應該注意些什麽呢?
◆ 要分清場合
說話一定要分清場合,尤其是說服軟的話。不同的場合相同的話也會有不同的寓意。如果你的能力確實不如別人,這件工作你確實勝任不了,你需要他的幫助,這時候你就需要服軟,也許他的學曆沒有你高,但他的能力要比你強。這時候你就要說:“前輩,你的資曆要比我深,工作能力要比我強,你幫我指導指導!”可是如果這句話不是在辦公場合說的,而是在娛樂場所或者宴會上,就會讓人覺得你是在諷刺、挖苦對方。
所以,說服軟的話也一定要分清場合,不要自己覺得是在向別人討教,而在別人看來卻是在諷刺挖苦。
◆ 要擺正心態
不要覺得向別人說一些服軟的話就是在降低自己身份,在說服軟的話時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現在的職場越來越多地被年輕人占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初次進入職場總想著大展宏圖,覺得自己是大學本科學曆,眼裏容不下那些沒有什麽學曆隻會埋頭苦幹的人。可事實上他們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知識來源於實踐。就因為這些所以很多剛步入職場的大學生就覺得向那些沒有什麽學曆的同事說服軟的話是在降低自己。
事實上並非如此,學會說服軟的話也是一種能力。隻要你自己擺正心態,服軟反而會讓你受益匪淺!
◆ 要注重口吻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話用不同的口吻說出來,就會有不同的寓意。在當今職場上大家都處在相同的競爭環境中,每個人都是敏感而脆弱的,所以我們在向別人說服軟的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口氣。如果你需要一位一直都不如你的人幫助的時候,你就要用請求的口吻說:“你可以幫幫我嗎?”如果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用的是一種冷冰冰的口氣,那個人就會覺得你是在命令他,而不是征求他的同意。
所以,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說服軟的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吻,不要因為自己小小的疏忽而錯失機會!
沉住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口才實例
小王是一家外貿公司的廣告策劃,一天老板給了他一份廣告提案,要他做一份報表,而且特別交代他這件事情隻有他們兩個人知道。小王上網查資料熬了好幾個通宵才完成報表,過了幾天當他把報表送去給老板的時候卻發現老板的桌上也放著一份相同的報表。小王很納悶,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問老板,所以把報表放下他就從辦公室出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是這件事小王越想越覺得奇怪,他很想弄明白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可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去問老板,所以他就想到了老板的助理張小姐。想到這兒,小王就匆匆去了張助理的辦公室。他一進門就對張助理說:“張姐,老板不是就讓我一個人做那份報表嗎?怎麽我今天去送報表的時候,老板桌子上也放著一份和我的一模一樣的報表呀?”張助理抬起頭愣了愣,然後冷冷地說了一句:“你問我,我問誰呀?”小王又脫口而出:“你怎麽會不知道,這些文件不是一直由你在整理嗎?”張助理聽後白了小王一眼說:“我說不知道就不知道!”小王看張助理好像生氣了,也就不好再追問什麽了。
技巧點睛
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事情很多,也許張助理知道事情的原委,可是像小王那樣心急地逼問,誰都沒有心情再告訴他事情的真相。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當我們遇到問題要向別人詢問時,一定要沉穩,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果你在詢問時一味地強調自己的來意,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那你又怎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呢?不論是請求別人幫助還是諮詢別人問題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注意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要把別人逼到死角。自己要把握好情緒,那麽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 遇事要沉得住氣
生活中有很多挫折與失敗,不要每次麵對這些的時候就暴躁、衝動、埋怨。同樣在職場上,要詢問別人問題或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說話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你需要別人幫你弄清楚某些事情,你可以這樣說:“請問,您知不知道xxx是怎麽一迴事呀?”如果你一收到壞消息就急匆匆地跑去對那個人說:“這件事情一直是你在操辦,這到底是怎麽迴事?”這樣的口吻和語氣任誰聽到也會生氣。所以遇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沉住氣,多思考該怎麽說,多想想怎樣說對方更容易接受。
有時候你越是沉不住氣,就越容易暴躁,越容易衝動,最後也就會發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鬧劇。
◆ 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是感性動物,尤其在碰到一些涉及自己的利益問題的時候,人都會想到自己。所以在生活中遇到問題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總是從自我意識出發,詢問別人的時候一張口就是“你怎麽會不知道?”“你怎麽能不知道?”而他們恰恰忽略了對話和詢問是兩個人的事,不是自我模擬。
所以在對話的時候就會出現事與願違的情形,自己越是想急切地知道結果,說話時就越是突出自我,而忽略別人的感受。在實踐生活中溝通需要技術,在你和別人對話的時候多想想別人,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用一種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溝通,就一定會事半功倍。
◆ 學會釋懷和放棄
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俗話說得好:“取其長補其短。”不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需要別人的理解與支持,所以不管是幫助別人還是被別人幫助都要學會釋懷和放棄。在你詢問別人的時候,別人沒有給你想要的答案,那也許是他真的不知道,不要對此耿耿於懷,要學會釋懷。在公司你需要別人的幫助,在你去請求他的時候,你連續問了好幾個“可不可以?”而對方都隻是搖頭,這時候你不要再一味地追問“為什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願,不是誰都會滿足你的要求。在這種時候如果你緊咬著不放,反而讓對方覺得厭煩。
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棄,在合適的時候學會釋懷,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能力,不要對那些拒絕你的人一遍又一遍地逼問,那樣隻會事與願違。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口才實例
小張已經20歲了,可是在他身上卻發生了很多悲慘的故事。小張15歲的時候正在上初三,他的父親在工地上不小心被掉下來的水泥板砸傷了腿。從此小張家的頂梁柱倒了,家裏再也沒有能力供他上學,他不得不輟學。
輟學後,小張就開始幫別人幹一些零活,再加上小張媽媽幫別人縫補衣服,家裏也勉強可以度日。就這樣過了五六年,小張也長成了大小夥子,能幫家裏掙更多的錢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小張的媽媽被檢查出患了白血病,一下子整個家庭又被籠罩在了悲傷和絕望中。這時候小張聽說他父親曾經幹活的那個工地的老板現在發了大財,於是小張就想去找找這位老板,希望他能看在父親為他幹了那麽多年活的分上幫幫他們。
小張找到那位老板的住處,可是不管小張怎麽說,老板都說不認識他父親。無奈之下,小張拿出了老板曾經送給他父親的一條毛巾,然後對老板說:“您還記得,您剛開始承包工程的時候,找不到助手,別人不是偷工減料就是虛報賬目,無奈之下,您請求我爸幫你。當時我父親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我父親說因為你們是好朋友、好兄弟,後來我父親幫你跑材料算賬目,現在你生意做大了,而我父親也因為您……”那位老板打斷了小張的話,小張抬頭發現他已經淚流滿麵。
技巧點睛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更多地追逐金錢名利,而感情卻越來越被人們所淡忘。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也不論是你幫助別人還是別人幫助你,都需要一種合適的方法來打動對方。所以我們要把被人們遺忘的那份真情找迴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隻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向別人請求幫助的時候獲得可喜的結果。那麽在對別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麽呢?
◆ 學會尊重對方
每個人從青年到老年都會有很多的故事,有些故事也許對於他來說是美好的,但有些故事也可能是他這一輩子都不願再提起的記憶。那屬於他的隱私,他不想也不願意被別人去一次又一次揭開那些塵封已久的傷疤。所以在我們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想用真情打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要去揭別人的傷疤。
就像朱元璋剛登基做了皇帝,和他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拜把子兄弟來投靠他。可當這位好兄弟見到朱元璋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大哥,你還記得我們在別人地裏偷紅薯的事嗎?”朱元璋一聽滿臉的不悅。是呀,當了皇帝的朱元璋怎麽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曾經幹過那些偷雞摸狗的事呢?所以結果可想而知,朱元璋命人把那個人趕出了皇宮。
所以在對別人有所求時,也要記得學會尊重對方,不要去揭對方的短,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收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良好效果。
◆ 適度而為之
不管是真情還是假話,都要有一定的度,超出了這個度,一切也就違背了最初的意義。感情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它更需要把握一個度,在你想用真情來打動對方,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訴說你們之間的點點滴滴,大到你為他赴湯蹈火,小到你為他做飯洗衣。其實這種“訴真情”不是真的訴真情,反而讓對方覺得你是在邀功,這樣也就歪曲了你原來的本意。
在用真情打動對方的時候,要學會適可而止,要讓對方有機會喘息。交流是互動的,雙方都需要思考,你在訴說的時候也要給對方留下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真正地打動對方,也才會真正實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目的。
◆ 用真情
有很多人喜歡利用別人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恰好很多人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太重感情。所以有些人就在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胡亂編造一些故事來博取別人的同情。像有些人為了向別人借錢,就說自己家裏多麽貧寒,父母病重有多麽厲害,弟弟妹妹輟學等一係列事情來欺騙對方。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隻有真情才能真正地打動對方,用那些編造的謊言換來的也隻會是曇花一現的泡沫。
所以在對別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用真感情,隻有真實的東西才是最能打動人的。
從共同利益點出發,說服他人
口才實例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臣子,因藺相如為趙王掙足了麵子,趙王為了獎賞藺相如的豐功偉業便讓他當了趙國的相國。
這讓趙國的大將廉頗看不過去了,他認為藺相如單憑一隻三寸不爛之舌就超越了自己,很是不服氣,決定要找機會讓藺相如難堪一迴。
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後就開始處處躲著廉頗,甚至在街上相遇了都趕緊繞道走開。藺相如這樣的處世態度讓下麵的人看了非常奇怪,就想給藺相如爭迴自尊。於是就直接向藺相如問道:“相爺,咱們怕他作甚,我們打不過他嗎?大不了一拍兩散,誰怕誰啊?”
藺相如這時說了一番感動天下所有君王的話:“我藺相如怎是個怕事的人,可你們想啊,趙國就靠著我和廉頗撐著大局,我們倆鬧翻了,其他國家還不趁機滅了我們。為了國家,我忍了。”
不久廉頗知道了這件事,感到羞愧難當,就自己脫光了衣服光著膀子,背上荊條去向藺相如請罪,說道:“我心胸狹隘,請相國責罰我吧。今後我唯您的令是從,別國膽敢來我們趙國鬧事,我就和他們拚了。”藺相如趕緊把他扶起,二人從此成了莫逆之交。
技巧點睛
在所有的利益麵前,集體利益首當其衝。因為集體沒有了,個體也將不複存在,所以我們在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時,要特別看重集體利益。從大局出發,就會贏得大家的一致讚同。藺相如是個交際的能手,他與人為善,通過他的行動改變了別人與他為惡的立場,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正是因為藺相如那種舍小家而為大家的大局思想,才能贏得像廉頗這樣的大將的擁護。
在我們的身邊發生著許多和利益有關的事情,有的人就是看重個人利益,才導致了大家一起受損。那麽,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怎樣才能做到從共同利益的角度說服對方呢?
◆ 找準切入點適時說服
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在與愛錢的人交談時,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他的性格以及他的一些缺點。愛錢既是他的性格又是他的一個致命缺點,所以我們可以針對他愛錢這一缺點去進行說服。
比如,我們在談判時遇到一位愛錢的老板,在利益麵前總是談不妥。這時我們不妨試著從公司的長遠利益出發,或者以社會慈善事業為契機去說服他,促使雙方談判成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利用大家這個共同體來給對方施壓
大家是一個共同的載體,為了各自的利益,我們在談判時不妨借助大家共同的力量去給談判對方施加點壓力,讓他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妥協,讓他在壓力之下學會做人。
所謂會做人是指會站在大家的立場來考慮,考慮大家的工作,也要為他們爭取利益,並且實際關心他們的生活。
◆ 選擇合適的時機
利益是合作的共同體,每個人在和別人合作或者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都會找彼此之間的共同利益,以此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在這一過程中時機的選擇也十分重要,要注意避免選擇在幹擾較多的氛圍中進行說服,要避免選擇被說服對象情緒反常的時候(例如極度興奮或沮喪)進行說服或尋求幫助,從心理學分析、人在心情舒暢、精神狀態良好的時候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站在大家共同利益的角度來說服別人或者請求幫助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不要因為對方情緒不佳或者時機不合適而失去合作的可能性。
抓住緊要時機,順水推舟說服他人
口才實例
王華英是大學的一名政治老師,所以有時候她的課堂上也充滿著一些時政熱點。她的教學幽默風趣、講解獨到,常常使其他班的學生放棄上專業課,而偷偷地來聽她的政治課。
一次王老師走進教室準備講課時,卻看到學生正在對昨晚的女排比賽議論紛紛。
麵對這種情況,王老師沒有命令學生停止議論,而是興致勃勃地加入了討論,談起了自己的感想。兩三分鍾後同學們都靜下心來聽老師獨到的講解時,她卻巧妙地將話鋒一轉:
“中國女排的勝利為中國人爭得了榮譽,它證明了中國人的偉大,但是中國在科學、經濟上還不夠發達。我們也要有中國女排的這種拚搏精神,在科學和經濟建設方麵都要努力迎頭趕上歐美國家。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得好好抓緊每一次學習機會,認真學習每一堂課。”
技巧點睛
王老師真不愧為一名大學的政治老師,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順著學生們強烈的愛國熱情一推,順勢就當前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再將學生們的熱情與現實綁在一起,不僅很快恢複了課堂教學秩序,還借中國女排的勝利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時機不是隨時隨地等待我們去掌握,而是在我們不經意間就會出現的。所以我們要把握時機,不能讓它從我們身邊輕而易舉地失去。那麽麵對稍縱即逝的時機我們怎樣去把握它,又怎樣去利用它呢?
◆ 等待時機
時機不同於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麵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對於機會我們經常這樣說:“不管有沒有機會都要做,有機會就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沒有機會我們就創造機會去做。”比如,兩個人談戀愛,整天都忙於工作沒有機會見麵,於是就創造機會去見麵。
然而,時機就像緣分一樣。不是沒有見麵的機會,而是兩個人的緣分沒到。麵對那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時機,我們隻能是等待。
◆ 瞬時把握時機,順勢才能解圍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的就是在時機麵前我們要把握住,時機不可失去,一旦失去了便不再有了。時機的出現是瞬時性的,隻有把握住了這樣的瞬時時機,才能為我所用。就像案例當中的王老師眼前的大好時機一樣,這樣的時機僅可能就出現這一迴。王老師如果不利用這次天賜的良機,而是運用命令式的語言進行表達,雖然也可達到使學生們停止議論、保持課堂安靜的目的,但她無法讓學生的思維從女排比賽中走出來。
生活中那些瞬時出現的時機太多了,要看我們怎麽把握,利用時機給自己解圍,給自己鋪墊下台或者是進一步升遷的台階。隻有在一瞬間把握了時機,才能順勢利用這次時機來為我所用。
◆ 順勢即興表演為自己獲得成功
麵對那些意想不到時機,我們既感到意外和緊張,又恐懼和驚喜。在職場上,有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時機出現在你麵前,要是你覺得緊張而沒有好好把握,你就會因此而得不到升遷。你一旦抓住了這樣絕好的機會,再來一個借題發揮,即興表演一番,進而順勢而下奪取勝利,能顯示出你的機智和聰慧來。在你看來隻是小事一樁,但也許就是你對小事一樁的借題發揮和即興表演就會被領導所看中,那麽你離成功的道路就已經不遠了。
因此,生活中那些突發事件或許就是你取得成功的大好時機,你隻有巧借其勢,用巧妙的語言形式,自然地加以即興表演,才能達到扭轉局勢的目的。
用恰當的恭維滿足對方的虛榮心
口才實例
有兩個釣魚高手經常在一起比賽釣魚,這天他們倆又相約去垂釣。結果兩個人還跟往常一樣各憑本事、大展身手,一會兒工夫都釣了好多魚。
他們的釣魚比賽引來了好多遊客爭相觀看。遊客們看到這兩位高手很輕鬆地就把魚釣了上來,都十分羨慕。於是就有人去買了垂釣工具也想試試手氣,沒想到那些不懂釣魚的遊客竟一條魚也釣不上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位釣魚高手,一人性格孤僻不愛答理別人,專心釣自己的魚,而另一位卻是個熱心腸。那位熱心腸的高手看到遊客釣不上魚很焦急,就對他們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條就分給我一條,不滿十條就不必給我。”
雙方都很樂意地接受了這樣的提法。
就這樣,一天下來那位熱心腸的高手一直忙於給別人傳授釣魚的方法,竟獲得了滿滿的一大簍魚。而那些學習釣魚的遊客,左一聲“師傅”,右一聲“老師”地叫得那熱心腸高手的心暖洋洋的。
當大家都圍繞著熱心腸的高手學習釣魚時,那位性格孤僻的高手顯得更加孤單寂寞。一天下來,才發現自己努力專心釣到的魚還是沒有同伴釣得多。
技巧點睛
善於觀察需要一個人敏銳的觀察力和超然的洞察力。有時候通過細心觀察,我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以為自己的成功尋找一塊墊腳石。故事當中熱心腸的垂釣高手就是因為通過觀察周圍的情況,才獲得了別人恭維的機會,也使別人給了他這個“授人以漁”的機會。
要想使自己的事業穩操勝券,在生活中就要學會尋找通向成功的道路。尋找成功的機會,就得有敏銳的洞察生活的能力,有時候這種機會還需要自己去創造。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尋找到通往成功路上的那塊墊腳石呢?
◆ 適時地恭維,才能獲得對方的認可
在人與人正常的交往當中有一種禮儀叫作恭維。恭維不是要我們去拍別人的馬屁,也不是去與別人套近乎,更不是去故意賄賂別人。生活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需要恭維別人,而這種恭維隻是適時地恭維。
一個人要是不去學著恭維別人,那他的生活交際圈子就會越來越小。隻有學會了適時地恭維對方,對方才對你有感覺,才能注意到你的存在。所以,要學會恭維別人,隻有先發製人,適時地恭維了對方,你才可以獲得對方的欣賞並得到對方的幫助。
◆ 滿足對方就是滿足了自己
“給你五個蘋果,你一個人吃了隻有一種口福。當你把這五個蘋果分給五個人吃的時候,你就會得到五種口福,甚至得到了五位朋友。”生活的確如此,當你一個人滿足了的時候,就會覺得孤獨。當你滿足了別人時,你首先在自己的心裏就獲得了一種滿足。
給別人一個蘋果,既顯示了自己熱心、大度,還得到了別人的認可。這樣做我們既在心理上獲得了滿足,又在現實中獲得了朋友,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滿足嗎?
◆ 有付出就有迴報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禮下於人必有所圖”的現象常有之,而還有一種與之對應的現象,那就是“不求迴報,隻圖付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無論在何時首先想到的總是別人。“雷鋒”的付出是不需要迴報的,但事實上現實還是迴報了他。
也就是說,隻要有付出就會有迴報的。當你恭維了別人,滿足了對方的一個需求,哪怕隻是滿足了對方的一點虛榮心,你給他的形象總是好的,他就覺得欠了你一個人情,便始終找機會還你這個人情,那時候你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迴報。而當你有求於人的時候,你要是不去恭維他,他就會覺得你這個人比較高傲,看不起他對你的幫助,所以他也就不會很順利地幫助你了。
不爭口舌之利,有理有禮自能得青睞
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學會服軟,學會說軟話。這個世界很大,我們要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是人總會有求人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巳永遠天下第一。所以,該低頭時就低頭,本來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他們都有自巳的弱點和缺陷。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需要別人的理解與支持,所以不要把頭抬得太高而忘了自巳腳下的路。
人前學會服軟,硬碰硬沒有好處
口才實例
小林畢業後進入一家小公司實習,經理為了考驗小林的實際工作能力,就讓他寫一份策劃報告。當小林做好策劃報告拿去給經理看時,經理卻隻是搖搖頭說了一句:“再改改吧。”小林當時很納悶,可又不好意思再多問就走出了經理辦公室,剛一出門就碰到了這家公司的元老級人物——謝主管。
謝主管就笑著問:“小林,是不是策劃沒有通過呀?要不要我幫幫你?”小林沒好氣地來了一句:“就你,還是算了吧!”就頭也不迴地走了,此後好幾次小林把改好的策劃報告拿去給經理看,但都被經理否決了。小林越發鬱悶,這時候他想到了謝主管。
小林來到謝主管的辦公室門口,猶豫了半天,還是敲了門。進去後,謝主管一看是小林,就冷冰冰地說了一句:“林大學士,找我有何貴幹呀?”小林一聽,心想現在自己有事求人家,怎麽也得說點軟話吧。
於是小林就笑著說:“謝主管,您看您現在也是我們公司的老前輩了,在策劃這方麵又是把好手,你就幫我看看我的這幾份策劃報告吧,幫我指點指點迷津。”謝主管聽完後不屑地笑了笑,說:“你可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呀,像我們這種沒什麽學曆背景的怎麽能和你比呀?更別提指點了,不敢當呀!”小林聽後心裏很不是滋味,但停了一會兒還是開口說:“謝主管,我知道您雖然學曆不是很高,但在實踐方麵你可要比我們這些剛出茅廬的傻小子強很多呀,你老人家就幫幫我吧,你現在就是我師傅,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說著小林還深深地向謝主管鞠了一躬。
經過謝主管的一番指點,小林的策劃報告終於被經理批準了。
技巧點睛
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學會服軟,學會說軟話。這個世界很大,不要覺得自己拿了名牌大學的文憑就可以隻身闖天下,永遠不要忘了知識來源於實踐,那些書本上的知識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完善。遇到自己不能獨自完成的工作時要學會向資深人士請教,而在請教中也要注重方法,說服軟的話是必需的,可也要把握尺度,不然服軟的請教就會變成獻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說服軟的話時應該注意些什麽呢?
◆ 要分清場合
說話一定要分清場合,尤其是說服軟的話。不同的場合相同的話也會有不同的寓意。如果你的能力確實不如別人,這件工作你確實勝任不了,你需要他的幫助,這時候你就需要服軟,也許他的學曆沒有你高,但他的能力要比你強。這時候你就要說:“前輩,你的資曆要比我深,工作能力要比我強,你幫我指導指導!”可是如果這句話不是在辦公場合說的,而是在娛樂場所或者宴會上,就會讓人覺得你是在諷刺、挖苦對方。
所以,說服軟的話也一定要分清場合,不要自己覺得是在向別人討教,而在別人看來卻是在諷刺挖苦。
◆ 要擺正心態
不要覺得向別人說一些服軟的話就是在降低自己身份,在說服軟的話時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現在的職場越來越多地被年輕人占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初次進入職場總想著大展宏圖,覺得自己是大學本科學曆,眼裏容不下那些沒有什麽學曆隻會埋頭苦幹的人。可事實上他們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知識來源於實踐。就因為這些所以很多剛步入職場的大學生就覺得向那些沒有什麽學曆的同事說服軟的話是在降低自己。
事實上並非如此,學會說服軟的話也是一種能力。隻要你自己擺正心態,服軟反而會讓你受益匪淺!
◆ 要注重口吻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話用不同的口吻說出來,就會有不同的寓意。在當今職場上大家都處在相同的競爭環境中,每個人都是敏感而脆弱的,所以我們在向別人說服軟的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口氣。如果你需要一位一直都不如你的人幫助的時候,你就要用請求的口吻說:“你可以幫幫我嗎?”如果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用的是一種冷冰冰的口氣,那個人就會覺得你是在命令他,而不是征求他的同意。
所以,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說服軟的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吻,不要因為自己小小的疏忽而錯失機會!
沉住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口才實例
小王是一家外貿公司的廣告策劃,一天老板給了他一份廣告提案,要他做一份報表,而且特別交代他這件事情隻有他們兩個人知道。小王上網查資料熬了好幾個通宵才完成報表,過了幾天當他把報表送去給老板的時候卻發現老板的桌上也放著一份相同的報表。小王很納悶,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問老板,所以把報表放下他就從辦公室出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是這件事小王越想越覺得奇怪,他很想弄明白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可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去問老板,所以他就想到了老板的助理張小姐。想到這兒,小王就匆匆去了張助理的辦公室。他一進門就對張助理說:“張姐,老板不是就讓我一個人做那份報表嗎?怎麽我今天去送報表的時候,老板桌子上也放著一份和我的一模一樣的報表呀?”張助理抬起頭愣了愣,然後冷冷地說了一句:“你問我,我問誰呀?”小王又脫口而出:“你怎麽會不知道,這些文件不是一直由你在整理嗎?”張助理聽後白了小王一眼說:“我說不知道就不知道!”小王看張助理好像生氣了,也就不好再追問什麽了。
技巧點睛
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事情很多,也許張助理知道事情的原委,可是像小王那樣心急地逼問,誰都沒有心情再告訴他事情的真相。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當我們遇到問題要向別人詢問時,一定要沉穩,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果你在詢問時一味地強調自己的來意,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那你又怎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呢?不論是請求別人幫助還是諮詢別人問題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注意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要把別人逼到死角。自己要把握好情緒,那麽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 遇事要沉得住氣
生活中有很多挫折與失敗,不要每次麵對這些的時候就暴躁、衝動、埋怨。同樣在職場上,要詢問別人問題或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說話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你需要別人幫你弄清楚某些事情,你可以這樣說:“請問,您知不知道xxx是怎麽一迴事呀?”如果你一收到壞消息就急匆匆地跑去對那個人說:“這件事情一直是你在操辦,這到底是怎麽迴事?”這樣的口吻和語氣任誰聽到也會生氣。所以遇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沉住氣,多思考該怎麽說,多想想怎樣說對方更容易接受。
有時候你越是沉不住氣,就越容易暴躁,越容易衝動,最後也就會發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鬧劇。
◆ 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是感性動物,尤其在碰到一些涉及自己的利益問題的時候,人都會想到自己。所以在生活中遇到問題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總是從自我意識出發,詢問別人的時候一張口就是“你怎麽會不知道?”“你怎麽能不知道?”而他們恰恰忽略了對話和詢問是兩個人的事,不是自我模擬。
所以在對話的時候就會出現事與願違的情形,自己越是想急切地知道結果,說話時就越是突出自我,而忽略別人的感受。在實踐生活中溝通需要技術,在你和別人對話的時候多想想別人,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用一種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溝通,就一定會事半功倍。
◆ 學會釋懷和放棄
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俗話說得好:“取其長補其短。”不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需要別人的理解與支持,所以不管是幫助別人還是被別人幫助都要學會釋懷和放棄。在你詢問別人的時候,別人沒有給你想要的答案,那也許是他真的不知道,不要對此耿耿於懷,要學會釋懷。在公司你需要別人的幫助,在你去請求他的時候,你連續問了好幾個“可不可以?”而對方都隻是搖頭,這時候你不要再一味地追問“為什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願,不是誰都會滿足你的要求。在這種時候如果你緊咬著不放,反而讓對方覺得厭煩。
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棄,在合適的時候學會釋懷,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能力,不要對那些拒絕你的人一遍又一遍地逼問,那樣隻會事與願違。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口才實例
小張已經20歲了,可是在他身上卻發生了很多悲慘的故事。小張15歲的時候正在上初三,他的父親在工地上不小心被掉下來的水泥板砸傷了腿。從此小張家的頂梁柱倒了,家裏再也沒有能力供他上學,他不得不輟學。
輟學後,小張就開始幫別人幹一些零活,再加上小張媽媽幫別人縫補衣服,家裏也勉強可以度日。就這樣過了五六年,小張也長成了大小夥子,能幫家裏掙更多的錢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小張的媽媽被檢查出患了白血病,一下子整個家庭又被籠罩在了悲傷和絕望中。這時候小張聽說他父親曾經幹活的那個工地的老板現在發了大財,於是小張就想去找找這位老板,希望他能看在父親為他幹了那麽多年活的分上幫幫他們。
小張找到那位老板的住處,可是不管小張怎麽說,老板都說不認識他父親。無奈之下,小張拿出了老板曾經送給他父親的一條毛巾,然後對老板說:“您還記得,您剛開始承包工程的時候,找不到助手,別人不是偷工減料就是虛報賬目,無奈之下,您請求我爸幫你。當時我父親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我父親說因為你們是好朋友、好兄弟,後來我父親幫你跑材料算賬目,現在你生意做大了,而我父親也因為您……”那位老板打斷了小張的話,小張抬頭發現他已經淚流滿麵。
技巧點睛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更多地追逐金錢名利,而感情卻越來越被人們所淡忘。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也不論是你幫助別人還是別人幫助你,都需要一種合適的方法來打動對方。所以我們要把被人們遺忘的那份真情找迴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隻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向別人請求幫助的時候獲得可喜的結果。那麽在對別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麽呢?
◆ 學會尊重對方
每個人從青年到老年都會有很多的故事,有些故事也許對於他來說是美好的,但有些故事也可能是他這一輩子都不願再提起的記憶。那屬於他的隱私,他不想也不願意被別人去一次又一次揭開那些塵封已久的傷疤。所以在我們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想用真情打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要去揭別人的傷疤。
就像朱元璋剛登基做了皇帝,和他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拜把子兄弟來投靠他。可當這位好兄弟見到朱元璋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大哥,你還記得我們在別人地裏偷紅薯的事嗎?”朱元璋一聽滿臉的不悅。是呀,當了皇帝的朱元璋怎麽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曾經幹過那些偷雞摸狗的事呢?所以結果可想而知,朱元璋命人把那個人趕出了皇宮。
所以在對別人有所求時,也要記得學會尊重對方,不要去揭對方的短,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收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良好效果。
◆ 適度而為之
不管是真情還是假話,都要有一定的度,超出了這個度,一切也就違背了最初的意義。感情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它更需要把握一個度,在你想用真情來打動對方,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訴說你們之間的點點滴滴,大到你為他赴湯蹈火,小到你為他做飯洗衣。其實這種“訴真情”不是真的訴真情,反而讓對方覺得你是在邀功,這樣也就歪曲了你原來的本意。
在用真情打動對方的時候,要學會適可而止,要讓對方有機會喘息。交流是互動的,雙方都需要思考,你在訴說的時候也要給對方留下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真正地打動對方,也才會真正實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目的。
◆ 用真情
有很多人喜歡利用別人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恰好很多人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太重感情。所以有些人就在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胡亂編造一些故事來博取別人的同情。像有些人為了向別人借錢,就說自己家裏多麽貧寒,父母病重有多麽厲害,弟弟妹妹輟學等一係列事情來欺騙對方。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隻有真情才能真正地打動對方,用那些編造的謊言換來的也隻會是曇花一現的泡沫。
所以在對別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用真感情,隻有真實的東西才是最能打動人的。
從共同利益點出發,說服他人
口才實例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臣子,因藺相如為趙王掙足了麵子,趙王為了獎賞藺相如的豐功偉業便讓他當了趙國的相國。
這讓趙國的大將廉頗看不過去了,他認為藺相如單憑一隻三寸不爛之舌就超越了自己,很是不服氣,決定要找機會讓藺相如難堪一迴。
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後就開始處處躲著廉頗,甚至在街上相遇了都趕緊繞道走開。藺相如這樣的處世態度讓下麵的人看了非常奇怪,就想給藺相如爭迴自尊。於是就直接向藺相如問道:“相爺,咱們怕他作甚,我們打不過他嗎?大不了一拍兩散,誰怕誰啊?”
藺相如這時說了一番感動天下所有君王的話:“我藺相如怎是個怕事的人,可你們想啊,趙國就靠著我和廉頗撐著大局,我們倆鬧翻了,其他國家還不趁機滅了我們。為了國家,我忍了。”
不久廉頗知道了這件事,感到羞愧難當,就自己脫光了衣服光著膀子,背上荊條去向藺相如請罪,說道:“我心胸狹隘,請相國責罰我吧。今後我唯您的令是從,別國膽敢來我們趙國鬧事,我就和他們拚了。”藺相如趕緊把他扶起,二人從此成了莫逆之交。
技巧點睛
在所有的利益麵前,集體利益首當其衝。因為集體沒有了,個體也將不複存在,所以我們在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時,要特別看重集體利益。從大局出發,就會贏得大家的一致讚同。藺相如是個交際的能手,他與人為善,通過他的行動改變了別人與他為惡的立場,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正是因為藺相如那種舍小家而為大家的大局思想,才能贏得像廉頗這樣的大將的擁護。
在我們的身邊發生著許多和利益有關的事情,有的人就是看重個人利益,才導致了大家一起受損。那麽,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怎樣才能做到從共同利益的角度說服對方呢?
◆ 找準切入點適時說服
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在與愛錢的人交談時,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他的性格以及他的一些缺點。愛錢既是他的性格又是他的一個致命缺點,所以我們可以針對他愛錢這一缺點去進行說服。
比如,我們在談判時遇到一位愛錢的老板,在利益麵前總是談不妥。這時我們不妨試著從公司的長遠利益出發,或者以社會慈善事業為契機去說服他,促使雙方談判成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利用大家這個共同體來給對方施壓
大家是一個共同的載體,為了各自的利益,我們在談判時不妨借助大家共同的力量去給談判對方施加點壓力,讓他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妥協,讓他在壓力之下學會做人。
所謂會做人是指會站在大家的立場來考慮,考慮大家的工作,也要為他們爭取利益,並且實際關心他們的生活。
◆ 選擇合適的時機
利益是合作的共同體,每個人在和別人合作或者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都會找彼此之間的共同利益,以此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在這一過程中時機的選擇也十分重要,要注意避免選擇在幹擾較多的氛圍中進行說服,要避免選擇被說服對象情緒反常的時候(例如極度興奮或沮喪)進行說服或尋求幫助,從心理學分析、人在心情舒暢、精神狀態良好的時候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站在大家共同利益的角度來說服別人或者請求幫助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不要因為對方情緒不佳或者時機不合適而失去合作的可能性。
抓住緊要時機,順水推舟說服他人
口才實例
王華英是大學的一名政治老師,所以有時候她的課堂上也充滿著一些時政熱點。她的教學幽默風趣、講解獨到,常常使其他班的學生放棄上專業課,而偷偷地來聽她的政治課。
一次王老師走進教室準備講課時,卻看到學生正在對昨晚的女排比賽議論紛紛。
麵對這種情況,王老師沒有命令學生停止議論,而是興致勃勃地加入了討論,談起了自己的感想。兩三分鍾後同學們都靜下心來聽老師獨到的講解時,她卻巧妙地將話鋒一轉:
“中國女排的勝利為中國人爭得了榮譽,它證明了中國人的偉大,但是中國在科學、經濟上還不夠發達。我們也要有中國女排的這種拚搏精神,在科學和經濟建設方麵都要努力迎頭趕上歐美國家。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得好好抓緊每一次學習機會,認真學習每一堂課。”
技巧點睛
王老師真不愧為一名大學的政治老師,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順著學生們強烈的愛國熱情一推,順勢就當前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再將學生們的熱情與現實綁在一起,不僅很快恢複了課堂教學秩序,還借中國女排的勝利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時機不是隨時隨地等待我們去掌握,而是在我們不經意間就會出現的。所以我們要把握時機,不能讓它從我們身邊輕而易舉地失去。那麽麵對稍縱即逝的時機我們怎樣去把握它,又怎樣去利用它呢?
◆ 等待時機
時機不同於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麵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對於機會我們經常這樣說:“不管有沒有機會都要做,有機會就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沒有機會我們就創造機會去做。”比如,兩個人談戀愛,整天都忙於工作沒有機會見麵,於是就創造機會去見麵。
然而,時機就像緣分一樣。不是沒有見麵的機會,而是兩個人的緣分沒到。麵對那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時機,我們隻能是等待。
◆ 瞬時把握時機,順勢才能解圍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的就是在時機麵前我們要把握住,時機不可失去,一旦失去了便不再有了。時機的出現是瞬時性的,隻有把握住了這樣的瞬時時機,才能為我所用。就像案例當中的王老師眼前的大好時機一樣,這樣的時機僅可能就出現這一迴。王老師如果不利用這次天賜的良機,而是運用命令式的語言進行表達,雖然也可達到使學生們停止議論、保持課堂安靜的目的,但她無法讓學生的思維從女排比賽中走出來。
生活中那些瞬時出現的時機太多了,要看我們怎麽把握,利用時機給自己解圍,給自己鋪墊下台或者是進一步升遷的台階。隻有在一瞬間把握了時機,才能順勢利用這次時機來為我所用。
◆ 順勢即興表演為自己獲得成功
麵對那些意想不到時機,我們既感到意外和緊張,又恐懼和驚喜。在職場上,有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時機出現在你麵前,要是你覺得緊張而沒有好好把握,你就會因此而得不到升遷。你一旦抓住了這樣絕好的機會,再來一個借題發揮,即興表演一番,進而順勢而下奪取勝利,能顯示出你的機智和聰慧來。在你看來隻是小事一樁,但也許就是你對小事一樁的借題發揮和即興表演就會被領導所看中,那麽你離成功的道路就已經不遠了。
因此,生活中那些突發事件或許就是你取得成功的大好時機,你隻有巧借其勢,用巧妙的語言形式,自然地加以即興表演,才能達到扭轉局勢的目的。
用恰當的恭維滿足對方的虛榮心
口才實例
有兩個釣魚高手經常在一起比賽釣魚,這天他們倆又相約去垂釣。結果兩個人還跟往常一樣各憑本事、大展身手,一會兒工夫都釣了好多魚。
他們的釣魚比賽引來了好多遊客爭相觀看。遊客們看到這兩位高手很輕鬆地就把魚釣了上來,都十分羨慕。於是就有人去買了垂釣工具也想試試手氣,沒想到那些不懂釣魚的遊客竟一條魚也釣不上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位釣魚高手,一人性格孤僻不愛答理別人,專心釣自己的魚,而另一位卻是個熱心腸。那位熱心腸的高手看到遊客釣不上魚很焦急,就對他們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條就分給我一條,不滿十條就不必給我。”
雙方都很樂意地接受了這樣的提法。
就這樣,一天下來那位熱心腸的高手一直忙於給別人傳授釣魚的方法,竟獲得了滿滿的一大簍魚。而那些學習釣魚的遊客,左一聲“師傅”,右一聲“老師”地叫得那熱心腸高手的心暖洋洋的。
當大家都圍繞著熱心腸的高手學習釣魚時,那位性格孤僻的高手顯得更加孤單寂寞。一天下來,才發現自己努力專心釣到的魚還是沒有同伴釣得多。
技巧點睛
善於觀察需要一個人敏銳的觀察力和超然的洞察力。有時候通過細心觀察,我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以為自己的成功尋找一塊墊腳石。故事當中熱心腸的垂釣高手就是因為通過觀察周圍的情況,才獲得了別人恭維的機會,也使別人給了他這個“授人以漁”的機會。
要想使自己的事業穩操勝券,在生活中就要學會尋找通向成功的道路。尋找成功的機會,就得有敏銳的洞察生活的能力,有時候這種機會還需要自己去創造。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尋找到通往成功路上的那塊墊腳石呢?
◆ 適時地恭維,才能獲得對方的認可
在人與人正常的交往當中有一種禮儀叫作恭維。恭維不是要我們去拍別人的馬屁,也不是去與別人套近乎,更不是去故意賄賂別人。生活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需要恭維別人,而這種恭維隻是適時地恭維。
一個人要是不去學著恭維別人,那他的生活交際圈子就會越來越小。隻有學會了適時地恭維對方,對方才對你有感覺,才能注意到你的存在。所以,要學會恭維別人,隻有先發製人,適時地恭維了對方,你才可以獲得對方的欣賞並得到對方的幫助。
◆ 滿足對方就是滿足了自己
“給你五個蘋果,你一個人吃了隻有一種口福。當你把這五個蘋果分給五個人吃的時候,你就會得到五種口福,甚至得到了五位朋友。”生活的確如此,當你一個人滿足了的時候,就會覺得孤獨。當你滿足了別人時,你首先在自己的心裏就獲得了一種滿足。
給別人一個蘋果,既顯示了自己熱心、大度,還得到了別人的認可。這樣做我們既在心理上獲得了滿足,又在現實中獲得了朋友,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滿足嗎?
◆ 有付出就有迴報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禮下於人必有所圖”的現象常有之,而還有一種與之對應的現象,那就是“不求迴報,隻圖付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無論在何時首先想到的總是別人。“雷鋒”的付出是不需要迴報的,但事實上現實還是迴報了他。
也就是說,隻要有付出就會有迴報的。當你恭維了別人,滿足了對方的一個需求,哪怕隻是滿足了對方的一點虛榮心,你給他的形象總是好的,他就覺得欠了你一個人情,便始終找機會還你這個人情,那時候你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迴報。而當你有求於人的時候,你要是不去恭維他,他就會覺得你這個人比較高傲,看不起他對你的幫助,所以他也就不會很順利地幫助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