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這樣說話人人都是你的粉絲

    適當時機閉上嘴巴傾聽

    即使你是天才的演說家,周圍的觀眾也難免會有厭煩的時候,所以,要在適當的時候學會閉上嘴巴,傾聽周圍人的聲音,在他人的訴說中獲知一份真實的感情,一份隱秘的心語,從而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

    要想成為一個善於與人溝通的談話高手,就要先從一個傾聽者做起。談論他人比較喜歡的話題,鼓勵他人談論自己以及他取得的驕人成績。在傾聽的時候,你需要記住的就是與你談話的人對他自己的一切,遠比你要提問的問題感興趣得多。

    我們大多數人常聽而不聞,很多人在聽別人說話時心裏卻在想自己的事情,根本沒有用心去聆聽對方在說些什麽。而真正的傾聽者絕不隻是單純地聽而已。傾聽者雖然不是談話的主角,不需要說太多,但是聰明的傾聽者往往會積極地、適時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以表示自己是在聽對方談話。要做到善於傾聽他人的談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方的談話之中,能夠時不時地問一些問題,或者是鼓勵對方多談他喜歡談的事情,其中還需做到及時、機智地點頭,這些反應也表明自己一直在認真傾聽,這樣訴說者才會想繼續下去。

    善於傾聽,會讓你處處受人歡迎,見機行事,適時地閉上嘴巴。人人都有思想和意見,一旦這種思想和意見積聚過多,就要找個方式釋放一下,此時,最好的方式便是與他人溝通、交流,所以,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在這時全神貫注地傾聽他的訴說,必定會博得對方的認同和好感。

    此時如果是一位具有包容心與忍耐力,並且十分友善的傾聽者來與這樣的人打交道的話,那麽氣憤的找事者大多會做到沉著、冷靜,盡量克製自己。

    很多人在交往時,往往牢牢地控製談話權,不給對方任何可以說話的機會,因此錯失了很多機會。傾聽是一門藝術,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莫過於適時地閉上嘴巴。如果你想成為最受歡迎的人,那麽,和對方談話時最好把說話的機會留給他人,讓他人說他們所關心的事和人。

    少說多聽能夠創造愉悅的氛圍,少說多聽是對意見相左的寬容,能避免矛盾的激化。總之,少說多聽可使你有更多的時間平複自己的情緒和思考,多進行分析,從而強化自己的語言天分,以便在適當的時候作出及時的反應。多傾聽,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讓身邊的人更喜歡你,讓朋友更信任你,讓親人更離不開你。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曆:當有人在認真傾聽並理解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被尊重,同時對對方產生感激和好感。

    學會適時地閉上嘴巴,傾聽他人,理解他人,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朋友。當我們靜靜地坐下來傾聽對方內心的聲音,同時以清澈的眼神注視著對方時,會讓彼此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但許多人並不懂得這個道理。當別人說的話自己不同意時,往往不等別人說完,就想插嘴。實際上,這樣做是不理智的,不但不能使別人放棄自己的主張來遷就你的意見,而且還讓別人覺得你非常沒有禮貌。你想想別人正有一大堆的話急於說出來,你卻插嘴,這時他根本就不會注意你想表達的意思。所以,我們必須耐心聽,並且鼓勵對方把意見完全說出來。

    故意發表一些錯誤的看法

    小小的心理策略,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要是掌握它們,會為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你能想到麽?有時候故意犯點錯誤,也能夠成功。

    當我們與他人相處,想打開話匣子卻不知道如何說起時,我們可以故意說錯一些對方很熟悉的事情,讓對方為你糾正,此時你隻需要做一個用心的聽眾就可以了,你們的溝通就開始了。

    保爾·裏奇是《芝加哥日報》的著名記者。此時,他正坐在胡佛的專用列車上,並且還和胡佛在同一節車廂。現在,他感到十分煩惱。他緊緊地跟著胡佛,對他來說,這是一個采訪這位著名人物的絕佳機會,眼看著這個可以獲得第一手資料的絕好機會就要過去了,他卻一無所獲,因為胡佛不想開口。有好幾次,裏奇都把話題扯到了胡佛平時最感興趣的事情上,想調動他談話的積極性。可胡佛緊閉的雙唇告訴他,他的努力是徒勞的,胡佛此時對任何事情根本不感興趣。此時的裏奇麵臨著一個每個人都曾遇到過的難題:他想給一個比他年長而且位高權重的知名人士留一個好印象,可這位知名人士對他一點興趣也沒有,冷淡得很。在這種狀況下,裏奇用什麽方法才能讓胡佛注意到自己呢?就在他束手無策時,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在新聞采訪中常常會用的心理策略:對內行故意發表一些外行的錯誤看法,以此引發被采訪人反駁的興趣。裏奇說:“正當我想要徹底放棄時,上帝保佑,我對一件事發表了一明顯錯誤的看法,而胡佛對這件事是很內行的。”

    “當時火車正行經內華達州。我望著窗外那些寂靜而淒涼的荒地和遠處煙霧彌漫的群山說:‘上帝!沒想到內華達州還在用鋤頭和鏟子人工墾殖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了我的這些話,胡佛馬上接著我的話說:‘近代以來,那些舊式的、毫無目的的開墾早就被先進的機械方法替代了。’就這樣,他幾乎用了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跟我聊有關墾殖的事情,他越說越高興,後來還跟我說起石油、航空、郵遞等其他幾個方麵的問題。”

    胡佛是當時世界上地位最顯赫的人物之一,他作為共和國總統候選人到巴羅、阿爾托做巡迴演講。不知有多少重要的客人在他的專車裏盼望能與他交談,以引起他的注意,可他卻與從未謀麵的裏奇神采飛揚地聊了將近兩個小時。

    裏奇成功了,通過這次談話,他給胡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裏奇能贏得這次機會,不是靠他所表現出來的聰明,與此相反,正是由於他表現了自己學識不足的一麵,讓胡佛有了一個指出他錯誤的機會。在無形中,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裏奇的這個策略為何會對胡佛如此有效呢?因為人都有表現欲望,都希望別人知道他優秀的一麵,一旦這個表現欲望被激發出來,他就會竭盡全力去做他認為他很拿手的事情。

    尋找有興奮點的話題

    人在生理、心理上都有各式各樣的需要,我們應當盡可能從某一方麵去滿足對方的需要,並以此為前提,同時也盡可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們與某些人談話越談越投機,與某些人談話卻三言兩語就想離開。人在社會交流中,運用得最多的就是嘴巴,我們要把這個利器用到極致,就要掌握好交談的技巧。除了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外,更重要的是讓對方也加入交談,而不是一個人在那裏獨自侃侃而談。在交談中,要注意避開對方敏感,不願觸動的話題;不要傷及對方的自尊心;更要讓對方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在交流中,要對他人及他人關注的事情感興趣,不要把話題總是圍繞在自己或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交談是互動的,不是單向的。談話要從別人的立場出發。如果你一天之中聽到十幾遍相同的話:“今天天氣很好,是麽?”或是:“你吃飯了麽?”你對問話之人會有什麽樣的想法呢?這樣的開場白顯然讓交談無法開展下去。如果真心的想與人交流,就應該真正對別人感興趣,就應該用心思尋找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日本作家桐田尚作曾經說過:“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先多了解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如此才能切入他的思想領域,和他進行更密切的溝通和良好的互動。”

    平常,我們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最好選擇那些容易引起別人興趣的話題,而那些不吸引人的話題最好少談,這樣才能使交談深入下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況,諸如地位、素養、身份、職務、興趣、氣質、性格、習慣、經曆等,都各不相同,因而決定了每個人選擇的話題的不同標準和需要。

    一個話題,隻有讓對方感興趣,會話才有繼續進行的可能。如果隻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肯定會使別人感到索然無味。

    美國女記者芭芭拉·華特初遇世界船王兼航空業巨頭奧納西斯時,他正與同門熱烈討論著貨運價格、航線、新的空運構想等問題,芭芭拉始終插不上一句話。

    在共進午餐時,芭芭拉靈機一動,趁大家討論業務中的短暫間隙,趕緊提問:“奧納西斯先生,你不僅在海運和空運方麵,甚至在其他工業方麵都獲得了偉大成就,這真是令人震驚。你是怎樣開始的?起初的職業是什麽?”

    這個話題叩動了奧納西斯的心弦,使他撇開其他人,同芭芭拉侃侃而談,動情地迴憶了自己的奮鬥史。

    這就是一個好話題的威力,它激發了對方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一個話題如果能在某方麵滿足對方的需要,就能促使對方侃侃而談,也同時滿足談話者的需要。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都會遇到陌生人,飛機上的鄰座,同一車廂上下鋪的旅客,地鐵或是汽車站站在你旁邊的乘客,同乘一部電梯,同在一個屋簷下躲雨,同一考場的考生,參加同一次麵試,等等。常言說得好:“相逢即是有緣。”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好辦事。把陌生人變成你的朋友,是一個人高超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藝術的表現和反映。當你遇到陌生人的時候,你會不會與他或她交談呢?想讓他或她對你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嗎?這就需要掌握和陌生人交談的語言技巧。有道是“擁有好口才,陌路也能成知己”。

    善於找到興奮點。有的人相處了一輩子仍形同陌路人,而有的人卻能一見如故。要想讓陌路人成為知己,就要細心觀察,找到興奮點和關注點。由此,可以引出話題來。

    善於尋找雙方的共同點。同陌生人交談,還要善於尋找自己同對方的共同點,這樣會使雙方產生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楊光坐火車迴家,找到自己的床鋪後,就主動和下鋪的人攀談起來:“您好,我是從上海來的,你是哪裏人啊?”

    “嗯,雲南大理。”

    “大理啊,那可是個好地方,那可是五朵金花的故鄉,還有金庸先生的好多電視劇就是那拍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啊,那裏有個天龍八部影視城。”

    “那你是白族嗎?”

    “是啊!”

    “我聽說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的。”

    “當然了,這個三道茶啊……”於是,兩個人就這樣從三道茶、雲南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再到金庸小說一直聊了很久,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最後下車時,相互留下了聯係方式,後來還真的成了朋友。

    交談是增進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潤滑劑。敢於同陌生人交談,並善於巧找話題,就能更好地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有效地擴展人際交往的領域。這需要一個前提,就是要大量涉獵各個知識領域,擁有廣而博的知識麵。這樣,在和不同陌生人交往時,你就能有話可說,不至於一問三不知了。

    成功談話的秘訣重要的不是交談,而是尋找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在談話時,要學會察言觀色,抓住對方的心理狀態。如果對方情緒低落或是傷心欲絕,那就不要急於交談,而是先安撫對方或是讓對方自己一個人獨處;若是對方興高采烈、興致盎然,你大可以提出話題與之分享。一般引入的話題可以是對方的愛好,因為人們在談到自己的愛好時總是很容易入耳,談起來也會口若懸河、津津有味。也可以尋找出雙方的共鳴點。如有相同的閱曆,相同的愛好,或是對雙方共同知悉的一些事情發表見解。在交談中,要掌握他人心理,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對關心的事情巧妙提問

    聽別人說,引導別人多說,這才是有效的溝通之道。他說得越多,你了解得越多。談論自己太多,是溝通無法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如果一個人說得太多,別人說話的時間就少了,你就無法知道什麽對他是重要的。贏得他人好感的辦法是自己少說、引導他人多說,這樣才能激發別人與你互動的興趣,才能與之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你是一位領導,你找一些下屬,詢問他們有關新項目的計劃方案,還沒等他們說,你先說出了一大堆你自己的想法:你的期望是什麽,你對進程的安排怎樣,你對方案的初步設想是什麽。其實,這並非明智之舉。

    你為什麽不等一等,讓你的下屬暢所欲言,聽他們先說?你怎麽不想想,他們很可能有全新的觀點,想到你不可能想到的好點子?你先說了一大半,如果他們想的與你想的不一樣,他們可能會顧及你的麵子而不願說或者因為害怕得罪你而不敢說。

    某公司的總裁,當他試著鼓勵員工積極主動參與會議討論時,他發現沒有多大效果。於是,他在員工會議上做了錄音,會後,他仔仔細細地聽了一遍迴放錄音,他驚訝地發現問題就在自己身上。例如,當提出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時,他自己首先說:“你怎麽想的?我是這麽想的……”這樣就把討論集中到他自己的觀點上了。錄音幫助他發現了矛盾,解決了問題。此後,他說得少了,員工們自然說得多了,他獲知的信息也就多了。

    你是否注意過自己:與人交談時,別人說話的時間與你說話的時間各占多大比例?仔細留意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談話所占用的時間遠遠超出自己的想象。

    一位記者在迴放他的采訪錄音時,找出了他的很多采訪毫無用處的原因。因為他驚訝地發現,在整個采訪過程中,他占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來談他自己,他的能力,他的成就,他的興趣。

    如何引別人多說呢?

    “設問”是一大秘訣。使原本沒有疑問而自提自問,是明知故問。設問用得好,能引人注意,誘人思考,把談話內容變得更加吸引人。

    “設問”是溝通過程中一大利器,是接近那些難以接近的人的最好辦法。如果你想在你的生活與工作中,與需要建立關係但又很難相處的人交往,你可巧妙地設問,讓他們多多談論自己。要知道,人們在談論自己的時候,總是高興的、投入的,隻要他們高興了,便容易與你形成互動。

    保險員原一平前去拜訪一位建築企業的董事長渡邊先生。可是渡邊並不願意理會原一平,一見麵就給他下了逐客令。原一平並沒有退縮,而是問渡邊先生:“渡邊先生,咱們的年齡差不多,但您為什麽能如此成功呢?您能告訴我嗎?”

    原一平在提這個問題時,語氣非常誠懇,臉上表現出來的跟他心裏想的一樣,就是希望向渡邊先生學習成功的經驗。麵對原一平的求知渴求,渡邊先生不好意思迴絕他。於是,他就請原一平坐在自己座位的對麵,開始把自己的經曆向他講述。沒想到,這一聊就是三個小時,而原一平始終在認真地聽著,並在適當時候提了一些問題,以示請教。

    最後,渡邊先生建築公司裏的所有保險,都在原一平那裏下的保單!

    明知故問也不是瞎問,你要問那些讓對方感興趣的、引以為豪的問題。比如他輝煌的業績、成功的經驗,他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以及他最感興趣的問題等。

    巧妙提問是溝通的最好武器,我們要掌握好這個武器,在溝通中就會遊刃有餘。

    暴露缺點增加信任度

    人總是把自己最光鮮的一麵展示給他人,即使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點,也會盡量掩飾。但是我們同時也知道,人無完人,人人都有缺點。我們何不把真實的自己給他人看呢?其實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和缺點,往往能給對方留下更好的印象,並增加自己的信任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般人都有不願讓別人看出自己不足的心理,因此“不懂”兩字很難說出口。其實,如果你勇敢地承認自己不知道,反而可以增加別人對你的信任,因為坦誠地說出“不懂”,會給人留下誠實的印象。此外,其勇氣也是令人佩服的。敢於承認自己有不懂的人說出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一定是可信才會說,因此對他也就會更信任。

    在交往中,將自己的缺點明白表示出來,也往往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因為一般人都是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缺點,所以如果有人有意暴露自己的缺點,會讓別人覺得他誠實,從而對他產生信任感。

    當然,暴露自己的缺點,最好適當透露一些無關緊要的缺點,這樣不至於別人對你宣判“死刑”。

    某家具公司有一個非常能幹的員工,平時工作一絲不苟,為公司贏得了很多的客戶,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然而,他並不是一個受人喜歡的人,同事們都稱他為“機器”,他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他聽到老板與人聊天時也說他是“機器”,他困惑了。他不理解,為什麽別人都那樣對待他。於是,苦悶的他獨自到酒吧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當他睡醒時,卻發現自己一直睡在公司櫥窗裏的沙發上,路過的人們都在用異樣的目光打量他。他以為老板會因此而責怪他,同事會笑話他,他甚至做好了辭職的準備。然而,老板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對他大加讚賞,同事們也從此開始對他笑臉相迎。他不知道,他的無心之過反倒幫助了他,使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豐滿起來,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機器”。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犯錯誤效應”,也叫“白璧微瑕”效應,即小小的錯誤反而會使有才能者的人際吸引力提高。

    因為一個能力非凡的人給人的感覺是不安全的、不真實的,人們對於這樣的形象不是真正地接納和喜歡,而是持有距離的敬而遠之或敬而仰之。中國雜技團在國外演出也曾經出過錯,然而,當地的觀眾並沒有因為演員的一時失誤而冷嘲熱諷,前去觀看演出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因為人們通過雜技演員的失誤了解到,他們那些驚險的動作是真實的。真實,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前美國總統肯尼迪試圖在豬灣侵入古巴,雖然這一計劃慘遭失敗,但是他的聲望卻大大提高了。肯尼迪在公眾的眼中是一個過於完美,無可挑剔的人,讓人感到他不是凡人,無法和他相提並論;但是當他也像常人一樣犯些低級錯誤後,反而讓人們對他產生親近體諒的感覺,“犯錯誤”讓他更加有親近感了。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喜歡有才能的人,才能的多少與被喜歡程度是成正比例關係的。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過強,過於突出自己,強到足以使對方感到了自己的卑微、無能和價值受損,事情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人首先是進行自我價值保護的,任何一個人,無論如何不可能去選擇一個總是提醒自己無能和低劣的對象來喜歡。相反,一個犯小錯誤的能力出眾者則降低了這種壓力,縮小了雙方的心理距離,維護了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

    “犯錯誤效應”提示我們,如果你是一個強者,請不要過於“包裝”自己,追求“錦上添花”;恰當地“示弱”,適度地暴露一點“瑕疵”,反而會贏得更多人的親近和喜歡。

    利用姓名贏得好感

    記住一點,人最關注的是自己,當你能夠記住他人的姓名,你就會使對方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記住他人的姓名,這也是成功人士常用的手段。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名字很重視——因為那是與每一個人的自尊心有著非同尋常的密切關係的東西——表示尊敬就可以獲得他人的喜愛。

    有許多工商界的領袖都明白,知道自己數百乃至上千個下屬的名字,以便隨時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來和他們交談,這是極其必要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種策略。

    這種策略的效力,可以從卡爾莫斯被人從國家銀器公司中挖去這件事中很明顯地看出來。羅伊·蔡平與霍華德·科芬一起合作,共同成立了一家湯姆斯·第脫羅汽車公司,他們決定邀請卡爾莫斯前來加盟,但是當時卡爾莫斯在國家銀器公司已經有年薪7萬美元的高收入,所以他拒絕了一切優厚條件,但是後來,當汽車公司答應以他的名字作為公司的名字,表示對他的尊敬之意時,這一條件的誘惑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他再也無法拒絕了。於是這家公司最終如願以償,並將該公司更名為卡爾莫斯·第托斯汽車公司,卡爾莫斯也欣然放棄了他原有的報酬豐厚的工作。

    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知道這種最簡單、最明顯、最重要的獲得他人好感的方法,那就是記住他人的姓名,使他人感覺到自己很重要,因為總統都記得我。

    羅斯福還沒有被選為總統時,去參加一個盛大的宴會,當時他剛從非洲迴來參加競選,席間坐著許多他不認識的人。但這些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在自己的競選過程中肯定需要他們的幫忙,如何讓宴會上的這些人成為自己的好朋友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羅斯福找到了一個他熟悉的記者,從他那裏了解到這些陌生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一些情況。然後他從容地走到這些陌生人旁邊,主動地叫出他們的名字,談了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此舉大獲成功。那些本來就對羅斯福有敬仰之心的人,見他連自己的名字都喊的出來,頓時受寵若驚,很快就把羅斯福當成自己的親近朋友,並成為他後來競選時的有力支持者。

    記住他人名字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政治上,在生意場上,也是十分重要的,美國著名的鋼鐵大王卡耐基就深深懂得這一點,他本人並非是鋼鐵方麵的專家,但他卻能夠統帥眾多的鋼鐵專家,這與他熟記他人的名字並靈活應用他人的名字有關。

    卡耐基所統治的中央運輸公司與普爾門所經營的公司都要征得聯合太平洋鐵路臥車經營權。為此,他們互相排擠。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在聖尼古拉旅館遇到了普爾門,他說:“晚安,普爾門先生!我們兩個不是在作弄自己嗎?”“你什麽意思?”普爾門問道。於是卡耐基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將他們雙方的利益合並起來。他用鮮明的詞語,敘述互相合作而非競爭的彼此利益,普爾門注意傾聽,但未完全相信。最後他問道:“這新公司你將叫做什麽?”卡耐基立即迴答:“當然是普爾門皇宮臥車公司!”

    普爾門的麵孔發起光來,“到我房間裏來!”他說:“我們來詳細談談。”那次談話創造了實業界的奇跡。

    作家雨果最熱衷的莫過於有朝一日巴黎能改名為雨果市。甚至連著名的莎士比亞,也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家族爭取一枚象征榮譽的徽章。

    能記住5萬人名字並靠記住他人名字成功的吉姆在早年就發覺普通人對自己的名字最感興趣,記住他人名字並十分容易地唿出,你便是對他有了巧妙而很有效的讚美,但是如果你忘記了或是記錯了他人的名字,就會置你於極為不利的境地。

    成為政治家的第一課就是:“想起選舉人的姓名就是從政之材,想不起來就是湮沒。”

    很多商界精英認為,最必要又有效的策略莫過於知道自己眾多下屬的名字,能夠隨時叫出下屬的名字,並能與他們順利交談。

    有謀略的人經常會用各種方法來表示自己對他人所重視的東西的尊敬。人最重視的就是自己,所以我們想與他人友好相處,就要重視對方,記住他的名字。

    攻心話術

    掌握說話的方式方法

    有時候,談話的重點會在我們輕鬆自在的說話中明顯地表達出來;有時候,我們以平和的心態與人說話,也會留給對方深刻的印象;有時候,我們怒氣衝衝地與人講話,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甚至有時候我們與人說話時心不在焉,卻依然能夠表達自己要講的意思。

    這是為什麽呢?這就是因為在不同心態下用不同的說話方法,可以決定我們能否把該強調的重點充分地表達出來。

    當然,一個人在與人說話的時候,始終保持一份好的心情,肯定能加深別人對他的好感;反之,說話時裝模作樣、自命不凡、優越感太強的人,便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同,朋友也會離他越來越遠。

    說話應該做到條理分明,因為有關你的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審美追求等許多方麵的情況,皆是通過你的言談表現出來的。一個說話東拉西扯而沒有層次的人,很難讓人明白他究意想要說什麽。

    所以,一個人說話不能掌握正確的試工方法,不能強調重點,言語沒有分寸,他的社交活動肯定勞而無獲,不會有什麽好的結果。

    任教於美國明尼蘇達教育學院的羅伯·格林教授,曾請求參加研討會的75位來賓分別寫下自己焦慮不安的原因。

    結果,令人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有:

    (1)“當我還沒有講完話的時候,其他的人已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得我的話被打斷。”

    (2)“不聽別人講話,自己一味地說。”

    (3)“在討論會上,別人隻想發表意見,而忽視自己的言論。”

    (4)“說話時有被人輕視的感覺。”

    (5)“話講到一半,忽然被人打斷。”

    (6)“怕講不明白。”

    (7)“怕沒講明白。”

    (8)“對方是否在認真聽。”

    (9)“自己講話過於片麵。”

    (10)“話講到一半便失去了興趣。”

    (11)“對方無故沉默。”

    ……

    那麽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是否也犯過上述這些毛病,是否也因此而無意傷害過別人呢?

    現在,你不妨先用下麵這些問題來檢驗一下自己。

    (1)開始與別人交談時,會希望別人快點說完嗎?

    (2)和不熟悉的人說話時,會覺得不知道說啥嗎?

    (3)與對方交談時,你還會想其他事情嗎?

    (4)是否時常會有找不到話題的時候?

    (5)不喜歡別人為你介紹陌生人嗎?

    (6)是否時常會有想不出好措辭的時候?

    (7)是否常常想中斷對方的談話?

    (8)即使和親朋好友談話,也會有沒有話題的時候嗎?

    (9)當你講話時,是否感覺到其他人的坐立不安?

    (10)對方是否常常會中斷你的談話?

    (11)與人交談時,爭執的情形多嗎?

    (12)你覺得用家常話會很難和別人交談嗎?

    (13)是否覺得自己不會幽默?

    (14)在會談的時候,你是否會認為提前結束比較好呢?

    (15)是否常常請求對方趕快說明情況?

    (16)是否一講起來就沒完沒了?

    (17)常想教導別人嗎?

    (18)是否時刻在維護自己的形象?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你有7個以上的迴答是“是”,那麽你就有必要注意說話的技巧了。掌握正確的說話方法,能使我們判斷出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情理,同時也能讓別人對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時間一長,自然能給人們留下良好的印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話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端木自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端木自在並收藏說話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