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言暖心:讚美的話誰都愛聽

    你的讚美價值百萬

    卡耐基曾說過:“當我們想改變別人時,為什麽不用讚美來代替責備呢?雖然部屬隻有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讚美他。因為,那才能激勵別人不斷地改進自己。”

    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年薪過百萬的管理人員叫史考伯,他是美國鋼鐵公司總經理。記者曾問他:“你的老板為什麽願意一年付你超過100萬美元的薪金,你到底有什麽本事?”史考伯迴答:“我對鋼鐵懂得並不多,我的最大本事是我能使員工鼓舞起來。而鼓舞員工的最好方法,就是表現出真誠的讚賞和鼓勵。”說穿了,史考伯就是憑他會讚美人,而年薪超過100萬美元的。讚美是說話的藝術,合乎人性的法則。適當得體地讚美,會使他人感到開心、快樂。

    1.讚美給人以信心

    多年前,一個倫敦的孩子離開學校,在一家布店當店員,早上5點鍾他就要起床,打掃全店,每天幹十幾個小時的工作,那簡直是苦工、奴隸。兩年後,男孩再也不願忍受了,一天早晨起床後,男孩連早餐都沒吃,跑了13裏路,去找他在別人家裏當管家的媽媽商量。他一邊哭泣,一邊發狂地向媽媽請求不再做那份工作了,他發誓,如果再留在那家店裏,他就要自殺。而後,他又給老校長寫了一封言辭悲慘的信,說明他心已破碎,不願再繼續這樣生活。他的老校長看信後,給了他一點讚美,誠懇地對他講,他實在是很聰明,應該適合更好的工作,並給他一個教員的位置。自此,那個讚美改變了那個孩子的未來,在英國文學史上,他曾創作了76本書,留下了永久的形象。他的名字就是韋爾斯。

    在稱讚最微小進步的同時,要稱讚每一個進步,並要“誠於嘉許寬於稱道”。

    2.讚美使人獲得成功

    有一個女孩,5歲就開始登台演唱。她有著優美的歌聲,她的天才從一開始就顯現無疑。長大後,她的家人請了一個很有名的聲樂老師來訓練她,不論何時,隻要這女孩一想到放棄或節奏稍微不對,老師都會很細心地指正。經過一段時間後,她嫁給了他。婚後他還是她的老師,但是她的朋友們發現她那優美自然的歌聲已有了變化,聲帶拉緊、硬邦邦的,不再像以前那樣動聽。漸漸地,邀請她去演唱的機會越來越少。最後,幾乎沒有人邀請她了。而這時,她的丈夫——也是她的老師去世了。

    此後幾年,她很少演唱,她的才能似乎枯竭了,直到有一位推銷員追求她。每當她哼著小調或一個樂曲旋律時,他都會驚歎歌聲的美妙。“再唱一首,親愛的,你有全世界最美的歌喉。”他總是這樣說。事實上,他並不知道她唱得好不好,但是他確實非常喜歡她的歌聲,所以他一直對她大加讚揚。她的自信心開始恢複了,她又開始前往世界各地演唱。後來,她嫁給了這位“良好的發現者”,又重新開始了成功的歌唱生涯。

    3.讚美能遂己心願

    有一位美國的老婦人向史蒂夫·哈維推銷保險。她帶來了哈維主編的雜誌《希爾的黃金定律》的全年版,滔滔不絕地向他談她讀雜誌的感受,讚譽他“所從事的,是當今世界上任何人都比不上的最美好的工作”。她的迷人的談話將主編迷惑了75分鍾,直到訪問的最後5分鍾,她才巧妙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保險的好處。就這樣,老婦人成交了指定購買的保險金額5倍的保險業務。

    喜歡被讚美是人性的弱點

    與人交往,要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先從讚美別人開始。人人都愛聽讚美之言,因此,會說讚美話在社交中是理所應當的。

    學會讚美別人,首先要發掘對方比較優越的地方。尤其是請求對方辦事時,必須會說讚美話。話說得好聽,說得到位,對方就容易接受你的觀點。因為每個人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別人心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

    小胡工作3年多了,每次單位裏遇到升職加薪的好事,總少不了他。其他同事都非常羨慕他,覺得他運氣好,好事都落到他的頭上。其實小胡的條件並不比他的同事好,論學曆,他隻是本科畢業,單位很多同事都是碩士,甚至博士學曆;論業績,比小胡做得出色的大有人在。

    那麽小胡究竟是憑什麽獲得這麽好的待遇呢?答案很簡單,小胡非常善於和領導相處,他總是恰到好處地發掘領導的長處,把本來很平凡的小事誇大到一定的程度,讓領導獲得很強的滿足感,因而單位的領導對他的印象非常好,每次有什麽好事或者好的機會都會想到他。

    在這個世界上,不會說讚美話的人是很難辦成事的。即使你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才華橫溢,若自視太高,難免給人一種驕傲自滿的印象。因此,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讚美,你就有機會獲得領導的好感,從而為自己贏得機會,開辟更廣闊的平台,展現自我價值;反之,若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麽你的人生、事業將會布滿荊棘,充滿挫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讚美別人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必須有一個度。

    1.讚美話要讓人樂於相信和接受,所以不能把傻子說成天才

    讚揚招致榮譽心,榮譽心產生滿足感,如果人們發現你言過其實時,會感到受到了愚弄。所以,讚美不宜誇大無邊。

    2.讚美是一種高雅的語言藝術,過分粗淺的溢美之詞會毀壞了你的名聲和品位

    阿諛諂媚是一種卑鄙的行為。在交往中,大凡向別人敬獻諂媚之詞的人,總是抱著一定的投機心理,以表現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的目標,但這樣的讚美隻能令人厭惡。讚美也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不可過白過濫,毫無特點。

    3.讚美話要坦誠得體,必須說中對方的長處

    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讚美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的心意及認真的態度。言詞會反應一個人的心理,因而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被對方識破,令對方產生不快的感覺。

    4.讚美話不要見人就說,不要給他人濫戴高帽,要在了解對方的基礎上來讚美

    對於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談。要等你找出他喜歡的是哪一種讚揚,才可進一步交談。最重要的是,不要隨便讚美別人,有的人不吃這一套。有一則寓言說:小偷看見狗從旁邊走過,便不停地把小塊麵包扔給他,狗對小偷說:“你這家夥,給我滾開!你這種好意使我感到非常害怕。”這就是不恰當的讚美。

    讚美要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

    讚美要抓住關鍵來讚美,這就需要洞察對方心理,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切不可“哪壺不開提哪壺”。

    有一次,相聲演員侯耀文對他父親侯寶林說:“爸爸,我最近聽到一些反映,說商店裏某些服務員的態度差,常給顧客吃‘冷麵’。我想寫段相聲諷刺一下。”

    侯老聽了,沉思了一會兒,說:“你想諷刺服務員,可你了解他們嗎?工資不高,上班一站就是八九個鍾點兒,多辛苦!再說,哪家不興有個不順心的事兒?誰能老有笑模樣?又沒吃‘笑素’!顧客裏頭也有搗蛋的,遇上那號人,你樂得起來?我不是說服務員有缺點就不能諷刺,得先去搞點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體諒人家的難處,那才能寫出感情,批評得入理。”

    侯老的一席話,充分體現了對他人的理解。隻有理解他人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喜怒哀愁,才能把握好說話的內容與分寸,才能知道如何抓住對方的心理讚美對方。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從某個班級大學生中挑出一個最平庸自卑、最不招人喜歡的姑娘,特意安排她的同學對她改變看法,對她表示喜愛和讚揚。於是,從這天起這個姑娘周圍充滿了讚揚和熱心的幫助。有人誇她,有人說她心靈手巧,有人送她禮物,有人每天與她一起迴家……奇跡發生了,一年以後,這個原本默默無聞、自卑感很強的姑娘變得活潑開朗,有說有笑,充滿自信,她的學習成績、儀表風度和以前比也大有改善,好像是換了一個人。

    讚揚和鼓勵確實有這樣的魔力,隻要你懂得一個人最需要什麽。

    在日本曆史上身為攝政大臣的豐臣秀吉,權傾一時,不可一世。這樣的人還需要別人的關懷嗎?然而下麵這件事則體現出他與一般人有同樣的心理需求。

    有一年,豐臣秀吉聽說鬆蘑大豐收,便突然提出要親自去采鬆蘑。但當時時令已過,哪還有鬆蘑的影子。家臣不得已,隻好提前一天在他要去的那塊地插上鬆蘑。

    第二天豐臣秀吉來了,看到滿地鬆蘑,不僅讚歎道:“太好了!”這時,有位善於投機的家臣告訴他這些鬆蘑都是臨時插上的。其他家臣得知有人告密,個個魂不附體,因為他們知道豐臣秀吉這個人對不忠誠他的人向來是嚴懲不貸的。但這次豐臣秀吉笑著說:“這是大家為了滿足我的願望才做的,是一片好心。好久沒見到這樣的鬆蘑了,又勾起我對往日農村生活的迴憶,我很高興。”

    看來,“大人物”也需要別人的關懷和讚美,並非都是不可一世的。

    準確讚美讓人刮目相看

    不論什麽樣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曆、事跡,總有值得令人欣賞、讚揚與欽佩之處。對這些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跡與行為的讚美,就是對對方人生的一種肯定。

    小吳到某公司求職,事前他廣泛采集、了解了公司經理的創業奮鬥史,見麵後他這樣說:“我很願意在貴公司工作,我覺得能在你手下做事,是最大的光榮。因為你是一位依靠個人奮鬥取得事業成功的人物。我知道你28年前創辦公司的時候,隻有一張桌子、一位職員和一部電話機,經過你的艱苦奮鬥,才有了今天的大業。你這種精神令我欽佩,我正是奔著這種精神才前來接受你的挑選的。”結果,小吳求職成功。

    所有事業有成就的人,差不多都樂於迴憶當年奮鬥的經曆,這位經理也不例外。小吳一下子就抓住了經理的心理,這番話引起了經理的共鳴。因此經理乘興談起他成功的曆史,小吳始終在一旁洗耳恭聽,以點頭來表示欽佩。最後,經理對小吳很簡單地問了一些情況,就拍板說:“你就是我們所需要的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讚美對方的事跡和行為,有以下幾點要求需要注意。

    1.讚美對方的事跡和行為,需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充分發掘別人成績的意義,並推測它將帶來的影響

    因為讚美一個人的行為和貢獻比讚美他本人好,但一定要說中要害,這樣你的讚美才會上品位、上檔次。

    2.讚美對方的行為或他的貢獻時,不光要顯得具體而貼切,而且要讓人覺得特殊而真誠

    讚美一個人的行為或成績,還可以避免偏見或功利主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與其對一個人說:“你真了不起。”不如仔細闡述他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效應或經濟效益。

    讚美一個人的工作,會促使他工作時更加賣力;讚美一個人的行為,他的行為則會因此大有改善。

    3.讚美對方的事跡或行為時,必須一語中的,就像射箭一定要射中靶心

    讚美別人的首要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的心意和認真的態度。因此讚美別人時,千萬不要講出與事實相差十萬八千裏的話。例如,你千萬不要對你年老的母親說:“你看起來比我姐還年輕。”這樣你隻會招來一頓狂罵。

    常在背後間接讚美

    當你知道某某人在背後說你好話,你會不高興嗎?有時候,當麵恭維並沒有好處,反倒是背後的稱讚能發揮強大的功效。背後稱讚,在各種口才技巧中,要算是最討人喜歡,也最有效的了。

    通常,人們很自然容易懷疑麵對麵說話的人的誠意,但對於背後聽來的讚美就覺得非常順耳。

    羅斯福總統的副官布德曾經尖銳地批評那些恭維羅斯福的人為“瘋狂的搖尾者”。布德十分欽佩羅斯福,但他決心不做“瘋狂的搖尾者”,可是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那樣深得羅斯福的賞識。

    偉大的人物並不喜歡整天被人當麵恭維和讚美,尤其是羅斯福,他看不起那些滿嘴隻會說恭維話的人,他更歡迎批評他的朋友。布德就是深知羅斯福的這種心理,采取逆向操作,從背後讚美,而達到自己恭維的目的。

    讚美一個人,當麵說和背後說所起到的效果是很不一樣的。背後說別人的好話,遠比當麵恭維別人,效果要好得多。

    在背後說別人的好話,顯得真誠。如果你當麵說人家的好話,對方可能以為你是在奉承他,討好他。相反,如果你的好話是在背後說的,人家會認為你是真心的。這樣,他自然會領情,會感激你。

    比如,說領導好話,當麵說與背後說就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你當著領導和同事的麵說領導的好話,不僅效果不好,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一方麵同事們會說你是在討好領導,拍領導的馬屁,從而容易招致周圍同事的輕視。同時,領導臉上可能也掛不住,會覺得你不真誠。與其如此,還不如在領導不在場時,大力地“吹捧一番”。這樣,既不會有拍馬屁之嫌,也不會讓領導難堪,反倒會讓領導在從他人口中聽到你的好話時感到高興,對你刮目相看。

    如果你是一名中層管理者,你不妨在麵對你的領導或其他同事時,恰如其分地誇獎你的部下,他一旦知道了,就會對你心存感激,你們的溝通也就會更順暢,感情也會更進一步。

    在背後說人好話,容易消除誤會,緩解彼此的矛盾。在背後說別人好話時,會被人認為是發自內心的、不帶私人動機的,從而能增強對說話者的好感,消除對說話者的不滿。如果你與同事發生了一點小誤會,不妨在背後說他的好話。

    於偉與他同事董建的關係不錯,卻因小事發生誤會,很長時間都不說話,彼此都感覺相處很尷尬。雖然倆人都想打破這種尷尬,但自尊心作祟,誰都不願意先開口與對方說話。

    一天,於偉剛好看了一篇關於背後說人好話的文章,於是心生一計。在辦公室與同事閑聊的時候,於偉趁董建不在,對別的同事隨意說了幾句董建的好話:“董建這人真不錯,為人比較正直,處事也比較公正,以前對我的幫助很大,我挺感謝他的。”這幾句話很快就傳到了董建耳朵裏,他心裏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歉疚。找了一個適當的機會,董建主動向於偉打招唿、噓寒問暖,兩人就這樣和好了。

    在背後說人好話,還能滿足別人的虛榮心,給足別人麵子。這好話可能在被說者意料之中,也可能在他意料之外。通常,好話越出於被說者的意料之外,好話所起到的作用越明顯,越能打動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公司的工人代表老崔決定去找總經理抗議。原因是他們經常加班,但上麵連個慰問都沒有,年終獎金也很少。出發之前,老崔義憤填膺地對同事說:“我要好好訓訓那自以為是的總經理。”到了總經理辦公室,老崔告訴總經理秘書說:“我是老崔,約好的。”

    “是的、是的。總經理在等您,不過不巧,有位同事臨時有急件送進去,麻煩您稍等一下。”秘書客氣地把老崔帶到會客室,請老崔坐,又堆上一臉笑,“您是喝咖啡還是喝茶?”

    老崔表示他什麽都不喝。“總經理特別交代,如果您喝茶,一定要泡上好的鐵觀音。”秘書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就茶吧!”

    不一會兒,秘書小姐端進一杯連著托盤的蓋碗茶,又送上一碟小點心:“您慢用,總經理馬上出來。”

    “您是公司的元老,老同事了,總經理常說你們最辛苦了,一般同仁加班到九點,你們得忙到十點,他心裏實在過意不去。”

    正說著,總經理已經大跨步地走出來,跟老崔握手:“聽說您有急事?”

    “也沒什麽,幾位工友同事叫我來看看您!”

    不知為什麽,老崔憋的那一肚子不吐不快的怨氣,一下子全不見了。臨走,還不斷對總經理說:“您辛苦、您辛苦,大家都辛苦,打擾了!”

    老崔的態度大轉變的原因就是,總經理背著老崔說他的好話,大大出乎老崔的意料。總經理的好話不僅表示了他的真誠與理解,也給了老崔足夠的麵子。老崔感受到了被領導理解的欣慰,感覺到自己的工作被認可,自然對總經理心存感激,先前一肚子的怨氣也自然煙消雲散了。

    如果你想你的誇讚取得最好的效果,你就背後讚美吧!背後讚美他人,更加使人愉悅,有時更能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

    給對手一個讚美

    生活處處有競爭,那麽對競爭中的對手你該怎樣看待他們呢?對於你的對手,切不可嘲笑、貶低,更不可詛咒。因為所有的敵人都可能是你的對手,但對手不一定就是你的敵人。他們有可能是你的動力、朋友乃至知音。

    2008年11月4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在其家鄉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承認自己在本次選舉中失敗,並向在選舉中獲勝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表示祝賀,他唿籲全體美國人一起支持奧巴馬。

    當地時間晚上9時18分,麥凱恩在妻子及其競選夥伴佩林夫婦的陪同下來到菲尼克斯市比爾特莫爾飯店的一個大草坪上,對聚集在那裏的支持者發表講話。麥凱恩說,美國人民作出了選擇,奧巴馬當選是件“了不起的事情”,這不僅是奧巴馬個人取得的勝利,也是美國人民取得的勝利。他唿籲全體美國人拋棄政見分歧,共同支持在選舉中獲勝的奧巴馬。他說,作為總統,奧巴馬將在今後幾年裏麵臨許多挑戰。

    數千名共和黨支持者當天下午從菲尼克斯市各處匯聚到比爾特莫爾飯店等候選舉結果,在得知麥凱恩獲勝無望後,他們的臉上顯露出難以掩飾的失望,許多女性支持者眼中甚至含著淚水。麵對這些神情落寞的支持者,麥凱恩說:“今晚感到有些失望是自然的,雖然我們沒有獲勝,但失敗屬於我,而不是你們。”

    競選的失敗,對於麥凱恩來說,悲哀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現實麵前,他保持了高度的理智,對於奧巴馬的成績表現了超然的風度。

    為自己叫好容易,為別人叫好困難,為對手叫好更困難。生活中有許多人隻知為自己取得的進步和成功歡唿,對別人尤其是對對手取得的進步和成功無動於衷,他們很少真誠地為別人和對手叫好。

    可是你知道嗎?為別人和對手叫好並不代表你就是弱者或失敗者。因為為別人和對手叫好是一種美德,你付出了讚美,這非但不會損傷你的自尊,相反還會收獲友誼與合作;為別人和對手叫好是一種智慧,因為你在欣賞他們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為別人和對手叫好是一種修養,對別人和對手讚賞的過程,也是自己矯正自私與妒忌心理,從而培養大家風範的過程。美德、智慧、修養,是我們做人的資本。

    讚美別人是一種美德,讚美對手卻是一種高素質的表現。

    英格麗·褒曼在獲得了兩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獎後,又因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精湛演技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然而,她領獎時,一再稱讚與她角逐最佳女配角獎的對手弗淪汀娜·克蒂斯,認為真正獲獎的應該是這位落選者,並由衷地說:“原諒我,費淪汀娜,我事先並沒有打算獲獎。”

    褒曼作為獲獎者,沒有喋喋不休地敘述自己的成就與輝煌,而是對自己的對手推崇備至,極力維護了落選對手的麵子。相信這位對手會感激褒曼,會認定她是值得傾心的朋友。

    一個人能在獲得榮譽的時刻,如此善待競爭對手,如此與夥伴貼心,實在是一種文明典雅的風度。

    為了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你的一言一行都要為對方——無論是朋友還是對手的感受著想,學會安撫對方的心靈,不可以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與此同時,自己的心靈也會因此安然自得,有一個極好的心情。

    挪威著名的劇作家亨利·易卜生把自己的對手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堡的畫像放在桌子上,一邊寫作,一邊看著畫像,從而激勵自己。易卜生說:“他是我的死對頭,但我不去傷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讓他看著我寫作。”據說,易卜生正是在對手斯特林堡的目光關注下,完成了《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等世界戲劇文化中的經典之作。

    有了欣賞對手的心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你樹立了一個敵人的時候,你所得的將不隻是一個敵人,你在精神上所受到的威脅將十倍百倍於他實際上給你的威脅。

    而你用高尚的人格感動了一個敵人使他成為你的朋友的時候,你所得到的也將不隻是一個朋友,你在精神上所感受的歡樂和輕鬆也將十倍百倍於他實際上所給你的。

    人脈圈常用的讚美方式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周圍人的稱讚,希望自己的真正價值被認可,尤其是希望得到朋友的認可,雖然處在極小的天地裏,仍然認為自己是小天地裏的重要人物。人對於肉麻的奉承、巴結會感到惡心,然而卻渴望對方發自內心的讚揚。鑒於此,我們不妨遵守“黃金原則”:“希望朋友對我們如何,我們就對他們如何。”——發自內心地稱讚他。

    讚美是欣賞,是感謝,給人的喜悅是無可比擬的。一副冷漠的麵孔和一張缺乏熱情的嘴臉是最令人失望的。怎樣讚美呢?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1.直接式

    讚美他人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直接讚美。特別是上級對下級、老師對學生、長輩對晚輩。它的特點是及時、直接。被譽為“近代物理學之父”的愛因斯坦平日酷愛音樂,喜歡彈鋼琴,擅長拉小提琴。有一年,他應邀去比利時訪問,比利時國王和王後都是他的朋友。王後也是一個音樂迷,會拉小提琴。他和王後在一起合奏弦樂四重奏,合作得非常成功。愛因斯坦對王後說:“您演奏得太好了!說真的,您完全可以不要王後這個職業。”聽了愛因斯坦的讚美,王後為此很是興奮了一陣。

    2.間接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讚美一個人,不便對他當麵說出或沒有機會向他說出時,可以在他的朋友或同事麵前,適時地讚美一番。這樣收到的效果會更好。南北戰爭開始時,北方聯軍連吃敗仗。後來林肯大膽啟用了一位將軍——格蘭特。他出身平民,衣著不整,言語粗俗,行為莽撞,有人還說他是個酒鬼。林肯心裏明白,所有對他的傳言都是誇大之辭……後來,竟然有人要求林肯撤掉格蘭特的軍職,其理由是說他喝酒太多。林肯則不以為然,他讚揚格蘭特說:“格蘭特總是打勝仗,要是我知道他喝的是哪種酒,我一定要把那種酒送給別的將軍喝。”格蘭特沒有辜負林肯的信任,為結束南北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證明自己的確是一位能力卓越的將軍。後來,他成為了美國第十八任總統。

    3.激情式

    朋友之間需要讚美,同事之間需要讚美,戀人之間更需要讚美。讚美既是獲取愛情的催熟劑,又是緩和矛盾的潤滑劑,還是保持感情的穩定劑。正如拿破侖所說:“從來沒有哪個女人像你這樣受到如此忠貞、如此火熱、如此情意纏綿的愛!”對他的女神約瑟芬,拿破侖總是不吝嗇讚美。

    情人眼裏出西施,在拿破侖眼中,他的妻子約瑟芬是天下最有魅力的女人。他用盡了一切華美的、無與倫比的詞語去讚美她。拿破侖在行軍中給約瑟芬寫信說:“我從沒想到過任何別的女人,在我看來,她們都沒有風度,不美,不機敏!你,隻有你能夠吸引我,你占據了我整個心靈。”他有一次甚至在約瑟芬耳邊以哀求的語氣說:“啊!我祈求你,讓我看看你的缺點;請不要那麽漂亮、那麽優雅、那麽溫柔和那麽善良吧;尤其是再不要哭泣;你的淚水卷走了我的理智,點燃了我的血液。”

    對於心愛的人,拿破侖無法掩飾自己的讚美之情,這種激情式讚美使約瑟芬十分的受用和滿足。

    4.意外式

    出乎意料地讚美,會令人驚喜。丈夫工作一天後迴家,見妻子已擺好了飯菜,稱讚妻子幾句;老師見學生把教室打掃得幹幹淨淨,誇獎一番。在學生看來是應該的,卻得到老師的讚美,心情是無比愉悅的。

    有時,讚美的內容出乎對方意料,也會引起對方的好感。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了一個他曾經曆過的故事:一天,他去郵局寄掛號信,辦事員服務質量很差,很不耐煩。當卡耐基把信件遞給她稱重時,他說:“真希望我也有你這樣美麗的頭發。”聞聽此言,辦事員驚訝地看著卡耐基,接著臉上露出微笑,服務變得熱情多了。

    攻心話術

    讚美話要因人而異

    讚美別人,不單單是花言巧語、甜言蜜語,重要的是根據對方的文化修養、個性性格、心理需求、所處背景、角色關係、語言習慣乃至職業特點、性別年齡、個人經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恭維、讚美對方。

    1889年,清朝任張之洞為湖北總督。新任伊始,適逢新春佳節,撫軍譚繼洵為了討好張之洞,設宴招待張之洞,不料席間譚繼洵與張之洞因長江的寬度爭論不休。譚繼洵說五裏三,張之洞認為是七裏三,兩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眼見氣氛緊張,席間誰也不敢出來相勸。這時列末座的江夏知事陳樹屏說:“水漲七裏三,水落五裏三,製台、中丞說得都對。”這句話給兩人解了圍,雙方都撫掌大笑,並賞了陳樹屏20錠大銀子。

    陳樹屏巧妙且得體的言詞,既解了圍又使雙方都有麵子。這種讚賞就充分考慮了聽者的心理和當時的境況。

    讚美話要因人而異,必須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1.聽話者的文化知識水平

    文化知識水平不同,對說話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比如要表述對社會嫉賢妒能現象的認識,聽者為知識分子,可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眾,人必非之”。但這話就不能再照搬講給文化水平不高的聽眾,而可以說“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這樣的俗語,對方會更容易接受,講話才會有效果,讚美人同樣應如此。

    2.聽話者的個性性格

    對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可以多讚美他,他會很自然接受;如果對方比較內向、敏感、較嚴肅,你過多地讚美他,會使其認為你很輕浮、淺薄。因此,在讚揚對方時要注意這一點。

    3.聽話者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需求

    交談雙方各有欲望,要迎合對方的需求講讚美的話。一個不喜歡淑女型,個性鮮明,男孩子氣十足的女子,你誇她如果長發披肩,長裙搖曳,定會婀娜多姿,美麗迷人,她也許不會感激你,還有可能罵你多管閑事。如果了解她的心理,誇她短發看起來又精神又有活力,她可能才開心。

    19世紀的維也納,上層婦女喜歡戴一種筒高簷寬的帽子。她們進劇院看戲,仍然戴著帽子,擋住了後排人的視線,對劇院要求女客脫帽的規定她們不予理睬。

    一日,劇院經理靈機一動,在台上說:“女士們請注意,本劇院要求觀眾一般都要脫帽看戲,但是,年老一些的女士,請聽清楚——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不必脫帽。”此話一出,全場的女性全部自覺把帽子脫了下來:誰願意承認自己年老呀!

    這位聰明的經理正是利用了婦女們愛美、愛年輕的心理特點和感情需求,使原先頭痛的問題迎刃而解。

    4.聽話音的性別特征

    與不同性別的人講話,應選擇不同的方式。對體胖的女子,你說她又矮又胖,一定會令人反感;但你誇她一點不胖,隻是豐滿,她會得到幾分心理安慰,不會因為自己胖而自卑。而對同樣體型的男子,你說他矮胖子,他也許會置之一笑。

    5.聽話者的年齡特征

    你若想打聽對方的年齡,不同年齡要采取不同問法。對小孩子可以直接問:“今年幾歲了?”對老年人則要說:“今年高壽?”對年齡相近的異性不可直接問,要試探著說:“你好像沒我大?”對年紀稍大的女性,年齡更是個“雷區”,問得不好討人厭。一個40歲的中年女子,你開口道“快50了吧”,對方一定氣憤不已,你小心地問“30出頭了吧”,她一定會心花怒放,笑逐顏開。

    6.聽話者的心境特征

    俗話說:入門休問枯榮事,觀看容顏便得知。在誇讚別人時,要學會察言觀色。一個為事業廢寢忘食的年輕人,便可以稱他“以事業為重,有上進心”;一個為了債務焦頭爛額,心緒不寧的企業家,你誇他“事業有成,春風得意”,對方也許會認為你是在講“風涼話”,這種讚美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除了以上因素,還要考慮不同職業、不同宗教信仰等因素。列寧說:“對馬車夫講話應該不同於水手,對水手講話應該不同於對排字工。”陳毅元帥某次出訪東南亞,一位宗教界人士送他一尊菩薩,他見機謝道:“有了菩薩保佑,我更不怕帝國主義了。”這裏陳毅借用宗教術語,顯示了對宗教的尊重,對宗教界人士的謝意,有深意而不乏風趣幽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話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端木自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端木自在並收藏說話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