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號

    “藍色”懷疑論者:不信任是常態

    ◎6號懷疑論者性格分析

    性格亮點

    ⊙6號認同的是那些被壓迫者的事業,他們願意為了一個理想而付出忠誠、不求迴報的努力。為了履行自己對他人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願意作出大量的自我犧牲。

    ⊙6號能夠洞察深層的心理反應。他們願意為了內心的追求去冒險,去犧牲,去忍受痛苦。

    ⊙6號很重視紀律和規定,如果製度合理,職責明晰,他們會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工作。

    性格局限

    ⊙因為極端沒有安全感,總是懷疑危機的存在,使得神經過分緊張。

    ⊙對危機的恐懼過於強烈,有時候讓6號產生逃避的心態。

    ⊙6號習慣提防別人,通過與人保持距離來對他人進行觀察和判斷。

    ⊙6號經常猶豫不決,很在意身邊重要的人的想法。

    ⊙做人循規蹈矩,不容許自己的言行有所偏差,也不喜歡人家不遵守遊戲規則行事。

    ⊙6號很少第一時間去處理事務,他們往往習慣於用其他瑣碎的事情去淹沒或者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直到事情發展到不得不處理的時候,6號才會拉迴自己的注意力去麵對和處理。

    /第一章/

    防患於未然沒有錯,分寸適度要把握

    ◎冷靜“藍色”:因為自信,所以懷疑

    懷疑論者的性格顏色與藍色很相似:柔和冷靜的表麵之下往往有陰鬱的一麵。

    懷疑論者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總愛把自己假定為“受害者”,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對不起他們,也都要對他們不利。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他們往往敏感多疑。

    有猜疑心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後把許多毫無聯係的現象都通過自己自認為合理的想象拉扯在一起,以此來證明自己看法的正確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甚至能無中生有地製造出一些現象。最後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正如英國思想家培根所說:“猜疑之心有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將最終導致一個人做錯事情。”

    曹操刺殺董卓不成,獨自一人騎馬逃出洛陽,飛奔譙郡,路經官渡時被擒。縣令陳宮仰慕曹操忠義,於是棄官與之一起逃亡。兩人行至成皋,投奔曹父故人呂伯奢家中求宿。

    呂伯奢一見曹操,非常高興,又聽說其刺董卓未遂,正遭緝拿,更是欷 良久。之後,他轉身出門,命四個兒子殺豬宰羊,自己則去四裏外的集市上打酒。

    因為刺董之事,曹操終日緊張,加上他生性多疑,所以根本沒有靜下來過。即使在呂伯奢的客堂裏,他依然兩耳高豎,坐立不安。他剛喝完一杯茶,就聽到了磨刀聲,側耳再聽,竟聽有人說:“馬上堵了門,別讓他跑了!”

    多疑的曹操哪知道是在殺豬宰羊,他認為呂家人要報官殺害他,他心一橫,拔劍出門。“好一群不顧大義的小人!”呂伯奢的小孫子正瞪目瞅他,曹操忽地一劍刺去,一股紅流噴在胸部。曹操沒有任何反應,仍是一劍一人地殺向後院。

    到後院後,提劍的曹操看見呂伯奢的四個兒子正在捆豬,心中猛地一頓,知道自己殺錯了人,但仍擲劍砍去。又是四劍之後,曹操覺得自己的身體突然軟了下來,遂駐劍在地,閉目不語。良久,他忽拔劍,挺直身體對天長笑道:“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笑畢,他一劍砍斷馬韁,躍身而上,急馳而去。

    當然,正史上可能對這一段還有疑慮,然而曹操性格多疑卻是不爭的事實。總懷疑自己是受害者,或者說總疑心身邊要背叛自己的人有很多。

    比如,有的人總是疑神疑鬼,喜歡翻看伴侶的手機、郵件等私人信息和物品,他們的這種動機背後隱藏的就是一顆不安的心。他們總是害怕自己被對方拋棄,於是上演了一幕幕逼供、追蹤的“好戲”……但是倘若你說他(她)太多疑,不信任自己,他們一定又會反駁,就像一個醉酒的人從來不肯承認自己喝醉了一樣,他們的理由還會非常充足。這種疑心病使得他們生活得很辛苦,沒有一刻能夠完全放下心來,也讓周圍的人活得很累。

    懷疑論者要學會多一點信任,多一點放心,少一點防守,少一點固執。要相信自己也許真的可以接受他人的忠告,而不是盲目懷疑他人的動機與目的。

    ◎推倒那堵牆,才能看到更好的局麵

    懷疑論者身上最突出的問題是喜歡懷疑一切,難以信任別人。原本懷疑並不是什麽壞事,但是事事都懷疑就會讓他們損失更多。局麵再好,也會被最壞的一麵牆擋住。這最壞的一麵牆就是疑心太重。

    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領導法則相反,有些領導對下屬全然不信任,疑神疑鬼,總擔心下屬內神通外鬼,擔心下屬奪權、造反、貪錢,因此不敢授權,於是,防弊重於興利。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再多,也是徒然。有些領導與下屬之間,平日看似合作無間,實則互信基礎不穩,一旦患難危急之際,便信賴感全無,鑄成悲劇。三國時代的猛將呂布,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呂布,字奉先,可謂是三國前期的第一猛將。其父早亡,因此他曾拜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董卓為相國時,呂布被其重金收買,於是殺掉丁原歸順董卓,而後在曹操大敗董卓之後,又被曹操以同樣的方式收買,背叛董卓,投靠曹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親征呂布。呂布據守下邳城,雖曾多次突圍,但每戰必敗,被迫退守城內。呂布手下第一謀士陳宮獻計說:“曹操遠道而來,必然支撐不久。將軍您如果率領步、騎兵屯駐城外,我率領其餘軍力防守城內。曹操攻打將軍,我就出城襲擊他的背後;曹操如果來攻城,將軍便由外率軍來救。如此互為犄角,互相唿應,不超過一個月,曹軍糧盡,我們再伺機反擊,必可破曹。”

    呂布同意陳宮的方案,命陳宮和另一名大將高順守城,自己準備率騎兵出城,截擊曹操。

    奈何呂布的妻子有意見,她不放心讓陳宮、高順守城。她說:“陳宮、高順一向不和,將軍出城,兩人必然不能同心守城,萬一局勢生變(內鬥),將軍要在哪裏立足呢?”

    這一席話說得呂布心驚膽戰。呂夫人接著又提醒呂布道:“當年曹操對陳宮,就像父母對懷抱中的幼子一樣,到頭來陳宮還是舍棄曹操,前來投靠我們。你待陳宮之好,並未超過曹操,現在卻把整座城交給他,一旦有變,我還能再做你的妻子嗎?”

    呂夫人的兩段話,嚇得呂布取消了出城的計劃,起死迴生的機會因此破滅,他隻能坐困城中,城破隻是早晚的事。

    正如《三國誌》作者陳壽評價呂布:“雖驍勇,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製禦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因為呂布對部將有疑慮而放棄陳宮提出的突圍奇計,所以不得不坐以待斃。由此可見,疑心重必將貽誤大事,再多的努力,在關鍵時刻,隻需一個“疑”字便會前功盡棄。

    也許懷疑論者在做事情的時候已經把各種條件都設想好了,也就是“局麵”被控製得很好,但是當關鍵時刻來臨的時候,他們“疑鄰偷斧”的本性又出來搗亂,結果之前所有的努力就全被毀了。

    ◎別人的尊重,是因為你敢於擔當

    懷疑論者是最不相信他人也最不相信自己的一群人,正因此,他們也是最有責任感的一群人。為什麽這種懷疑能讓他們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呢?那是因為他們害怕不成功,害怕出差錯,所以會不斷地檢查和修正,在修正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問題。防患於未然,這是懷疑論者的通常做法,責任感讓他們更令人敬重與敬佩。

    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名公交車司機在行車途中突發心髒病,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裏,他做了三件事:

    —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並用最後的力氣拉下了手動刹車閘。

    —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

    —將發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路上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這三件事後,安詳地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唿吸。這名司機叫黃誌全,所有的大連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這就是責任的魅力,它可能不是最溫暖的,但一定是最有力量的。英國王儲查爾斯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這就是責任。”

    責任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當一個人真正成為社會一分子的時候,責任就作為一份成年禮物不知不覺地落在其肩膀上。它像一個需要你時時嗬護的孩子,而它給予你的,往往隻是靈魂與肉體上的痛苦。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還要背負呢?因為它最終帶給我們的是人類的珍寶—人格的偉大。

    20世紀初,一位美國籍意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的精神財富寫下過光輝燦爛的一筆。他叫弗蘭克,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有一次銀行遭到搶劫,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麽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迴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償還的代價是30年的艱苦生活,在寄出最後一筆“債務”時,他輕歎:“現在我終於無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承擔了他的責任,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責任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住考驗,自己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留下一點兒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逝,但他們仍然“活著”,精神使他們不朽。

    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總統林肯,早年與朋友合夥做生意,然而遺憾的是這位偉大的政治家並不是做生意的料,他們破產了。還有更為不幸的事接連發生了,就在他們破產後不久,他的合夥人去世了,這就意味著林肯一個人要背負兩個人的巨額債務。據說按照當時的法律,他是完全可以不用理會他合夥人的債務的,但是他沒有。這筆債務直到他當上了國會議員的時候才還清。這種責任感讓林肯的人格越發顯得高貴,這也成為後人敬重他的原因之一。

    正是這樣一種責任感使得擔負起來的人形象更高大,也讓逃避者成為人們的笑柄。

    ◎6號懷疑論者的生存策略

    現代社會,職場如戰場,時間就是機遇。你的一點點拖延可能就會耽誤整個項目的流程,喪失展現自我能力的機會,從而失去被領導賞識的機遇。毫不誇張地說,拖延是人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既然如此,那麽,6號懷疑論者如何才能克服拖延,養成“立即去做”的好習慣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時的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要果斷,做了就不後悔,後悔就不做。

    ⊙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別人的想法不見得比自己深刻。

    ⊙在處理事情時所作的考慮要周全,但不要瑣碎地瞻前顧後、畏首畏尾。

    ⊙不要有太多顧慮,即使錯了,也是對你的一次幫助,怕什麽?沒有失敗,哪來成功!

    德國作家歌德說:“我讓旁人去嘀咕,自己卻幹自己認為有益的事。我巡視了自己領域中的事,認清了我的目標。”努力培養自己果斷、不拖延的習慣,有益於高效地完成工作,增加競爭的砝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型人格生存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亞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亞男並收藏九型人格生存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