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先掌控自己,再掌控世界

    ◎掌控自己的腦袋才能掌控手腳

    對於總是喜歡看到他人的“授意”才敢有所動作的2號給予者,要他們拿出自己的意見並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辦事,簡直比登天還難。如果將2號的性格與西方一直流行的星座來類比,熱心的他們有著和雙魚座相似的地方:喜歡幫助他人,很有同情心;沒有主見,眼淚泛濫……

    一個人倘若沒有自己的主見,就像是有著一顆不屬於自己的腦袋,被人牽著走,如同木偶一樣。下麵故事中的主人公就犯了這樣的錯誤,以致讓自己錯失良機,浪費天分。

    一名喜歡寫作的學生苦心撰寫了一篇小說,請一位知名作家評點。因為作家當時正患眼疾,學生便將作品讀給作家聽。讀完最後一個字,學生停了下來。作家問道:“結束了嗎?”聽他的語氣似乎意猶未盡,渴望下文。這一追問,激起學生的激情,他立刻靈感迸發,馬上接續道:“沒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構思敘述下去。

    到達一個段落,作家又似乎難以割舍地問:“結束了嗎?”

    小說一定勾魂攝魄,叫人欲罷不能!學生更興奮,更激昂,更富創作激情了。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續、接續……最後,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打斷了學生的思緒。

    有電話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準備出門。“那麽沒讀完的小說呢?”“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貂?該停就停,看來你還沒把握情節脈絡,尤其是缺少決斷。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否則綿延逶迤,拖泥帶水,如何打動讀者?”

    學生追悔莫及,自認性格過於受外界左右,作品難以把握,恐不是當作家的料。

    不久以後,這名年輕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談及往事,誰知作家驚唿:“你的反應如此迅捷、思維如此敏銳、編故事的能力如此強,這些正是成為作家的天賦呀!假如正確運用,作品一定能脫穎而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人的經驗來自於他(她)所受的教育與環境,因而就同一個問題通常也是見仁見智。對於習慣受到他人影響的2號也因此常會感到迷惘,在這一點上與9號協調者是一樣的。這兩種人都是極易受到他人觀點“左右”的人,他們經常扮演忠實聽眾。但與9號協調者不同的是,2號把“取悅別人”當成己任,並像個仆人一樣,時刻準備聽候他人的吩咐。

    2號為什麽會如此服從呢?這與他們成長的經曆有著莫大的關係:2號從小到大都是備受周圍人喜歡的孩子,這樣他們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以討好周圍的人。有時候他們不願意做出某些舉動,但是他們知道那樣做別人會高興,於是他們便犧牲了自己的喜好而成全他人的想法。比如,一個孩子明明不願意上某個大學或從事某個職業,但是他害怕自己的父母失望,擔心他們因此而不開心,於是他們隻好“委曲求全”,放棄自己的堅持。2號的犧牲精神是九種人格者中最為突出的。他們最體貼、最善解人意、最溫柔,但是“溫柔的人沒主見”也是眾所周知的“規律”。他們逆來順受的性格與他們的“乖乖女”“乖乖仔”生涯有關。但正如我們前麵所說,任何一種性格都是可以改善的,隻要2號人格者能夠明白這樣的道理:與其聽從別人的擺布,不如掌控自己的腦袋,然後再指揮自己的手腳去行動。自信、自主,這些都能讓2號這個本來就很受歡迎的人大放異彩。

    ◎敢於說不,突破自我限製

    虛榮心人人都有,但是在九種人格的身上各自的反應不同:對於完美主義者,他們可能在意的是別人能夠誇讚他們事事都做得漂亮;觀察者喜歡別人說他們的觀點與眾不同、深刻、客觀;浪漫主義者對別人讚揚他們脫俗念念不忘;享受主義者很看重別人讚美他們多才多藝……

    換作2號給予者,他們最期盼的則是周圍人的喜愛。因而有一位哲學家說:“有虛榮心的人是沒有虛榮心的人的奴隸,因為他們力圖博得後者的讚賞,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其實完全沒有虛榮心的人幾乎沒有。對於2號這種熱心人來說,他們因為總是不能拒絕他人的要求,所以,學會說“不”是最困難的事情。

    賽西莉上大學一年級時,每月有5英鎊的生活費,這本該夠用了,可是她卻時常感到拮據。有時同學邀她參加聚會,她也說“行”,即使那意味著第二天她的午飯沒有著落,她也很難說“不”。

    這天上午,她的姨媽邀請她陪自己去某處吃午飯。實際上,此時的賽西莉隻有20先令了,還得維持到月底呢,可是她覺得自己“無法拒絕”。

    賽西莉知道一家合適的小咖啡館,在那兒可以一人花3先令吃頓午飯。那樣的話,她就可以剩下14先令用到月底了。

    “哎,”姨媽說,“我們上哪兒去呢?午飯我從不吃得太多,一份就夠了。咱們去一處好點兒的地方吧。”賽西莉領著她朝那家小咖啡館的方向走去,突然她姨媽指著街對麵的那家“典雅咖啡館”說:“那兒不是挺好嗎?那家咖啡館看上去不錯。”

    “嗯,好吧,如果比起我們要去的地方您更喜歡的話。”賽西莉這樣說了。她可不能說:“親愛的姨媽,我的錢不夠,不能帶您去那豪華的地方,那兒太貴了,花錢很多的。”因為她在想:“或許買一份菜的錢還是夠的。”

    侍者拿來了菜單,她姨媽看了一遍後,說:“吃這份好嗎?”

    那是一道法式烹飪的雞肉,是菜單上最貴的:7先令。賽西莉為自己點了最便宜的菜—隻需3先令。這樣,她用到月底的錢就還剩下10先令。不,9先令,因為她還得給侍者1先令小費呢。

    “這位女士,您還想要什麽嗎?”侍者說,“我們還有俄式魚子醬。”“魚子醬!”她姨媽叫道,“啊!對,那種俄國進口的魚子,棒極了!我可以要一些嗎?”

    賽西莉不好說:“哦,您不能,那樣我用到月底的錢就隻有5先令了。”

    於是,她姨媽要了一大份魚子醬,還有一杯酒以及一份雞肉。賽西莉隻剩下4先令了,4先令夠買一周的奶酪麵包。可是,她姨媽剛吃完雞肉,又看見一個侍者端著奶油蛋糕走過。“嘿!”她姨媽說,“那些蛋糕看上去非常好吃,我不能不吃!就吃一個小的。”

    隻剩3先令了。

    這時侍者又端來一些水果,她姨媽肯定該吃一些。當然,還得喝些咖啡,尤其是她們在吃了這麽好的午飯之後。沒有啦!甚至準備給侍者的1先令也沒有了。

    賬單拿來了:20先令。賽西莉在盤裏放了20先令,沒有侍者的小費。她姨媽看了看錢,又看了看賽西莉。

    “那是你全部的錢?”姨媽問。

    “是的,姨媽。”

    “你全用來招待我吃一頓美味的午飯,真是太好了—可是太傻了。”

    “啊?不,姨媽。”

    “你在大學學語言嗎?”

    “對。”

    “在所有的語言當中,哪個字最難念?”

    “我不知道。”

    “就是‘不’這個字。隨著你長大成人,你得學會說‘不’—即使是對非常親近的人。我早就知道你沒有足夠的錢上這家餐館,可是我想讓你得個教訓,所以我不停地點最貴的東西,並且注意著你的表情—可憐的孩子!”姨媽付了賬,並給了賽西莉5英鎊作為資助。

    “天啊!”姨媽說,“這頓午餐差點兒撐死你可憐的姨媽了,我通常的午飯隻是一杯牛奶。”

    麵子可以說是一種工具,在本質上是為了進一步培養人的虛榮心。一般來說,愛麵子是人的一種本能,屬於正常的心理需求,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凡事有度,如果過分地愛麵子甚至到了“活受罪”的程度,麵子就會走向生活與人性的負麵。而那些欲望很強的人,總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麵子硬撐到底,結果得不償失。所以不要讓愛麵子過了頭,否則自己的生活永遠不會快樂。

    柏格森說:“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著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因此要學會拒絕,突破自我限製。有時候當你委婉拒絕他人的要求時,別人並不會怪罪你,相反地,倘若你滿口答應,最後又不能做到,反而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與期待。

    “不”固然代表“拒絕”,但也代表“選擇”,一個人通過不斷的選擇來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當你說“不”的時候,就等於說“是”。

    勇敢說“不”,並不一定會為你帶來麻煩,反而會幫你減輕壓力。如果你現在不願說“不”,繼續積壓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極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麵對難以收拾的殘局,別人可能會反過頭來不諒解地問你:“你為什麽不早說?”

    ◎移植變通思維,換個角度看問題

    我們常常會把執拗的脾氣與1號完美主義者和8號領導者相聯係,而很少將它和2號給予者與9號協調者這樣性情溫和的人聯係在一起。其實這兩種人格者都有“鑽牛角尖”的特點。

    2號的固執和9號的執拗還有區別,9號協調者往往是在幾個建議之間無法選擇,不知道選擇哪個好。而2號給予者常常是大腦一片混沌,沒有想法,更談不上怎麽行動。2號需要鍛煉自己的正是這種轉換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當我們無法改變生存的外在環境時,我們可以轉換一下自己的思維,適時地改變一下思路,隻要我們放棄了盲目的執著,選擇了理智的改變,就有可能開辟出一條別樣的成功之路。

    人生其實沒有死胡同,關鍵就看你如何去尋找出路。有一句話說得好:“橫切蘋果,你就能夠看到美麗的星星。”當你在工作中遭遇困境的時候,學著換一種思維看問題,相信你就能夠化逆境為順境,化問題為機遇。

    從前,有位秀才進京趕考,住在一家客棧裏。這已經是他第五次進京趕考了,所以對一切事情都小心翼翼。考試前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屋頂上種南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著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未婚妻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人解夢。算命的人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迴家吧!你想想,屋頂上種南瓜不是白費勁兒嗎?戴鬥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未婚妻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著背,不是沒戲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迴客棧收拾包袱準備迴家。店老板見狀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你怎麽就迴家了?”

    秀才把算命先生解夢的事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屋頂上種南瓜不是‘高中’嗎?戴鬥笠還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未婚妻脫光了衣服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該翻身了嗎?”

    秀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精神百倍地參加了考試,果然高中。

    對於一件事我們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有可能客觀、全麵。同樣的問題,你若隻懂得站在自己的立場看,那麽很可能你會氣悶、不解,但若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你也許就釋然了。

    ◎2號給予者之特征人物

    特雷莎修女

    特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具有給予者的典型人格特征:奉獻。可以說,她的一生都在為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服務。

    特雷莎修女曾說過,她知道她不能解決人類的貧困問題。這個問題,必須留給政治家、科學家和經濟學家慢慢地解決。可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有太多人過著毫無尊嚴的非人生活,她必須先照顧他們。她深入到那些不避風雨的貧民窟,置身在貧困者中間。她在那裏開辦了學校,讓那裏的孩子受教育。她走到患病者的家中去醫治他們。她握住快要在街頭橫死的窮人的手,給他們帶去臨終前最後的一絲溫暖,讓他們含著微笑離開這個悖逆彎曲的世界。她親吻那些艾滋病患者的臉龐,為他們籌集醫療資金……

    1979年,特雷莎修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她是繼1952年史懷澤博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最沒有爭議的一位得獎者。她被稱為“貧民窟的聖人”,也被世人親切地稱為“特雷莎嬤嬤”。

    有人說她很偉大,可特雷莎修女卻說:“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型人格生存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亞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亞男並收藏九型人格生存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