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決定命運的那隻“無形的手”—九型人格與影響力
◎用影響力打造黃金人脈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就知道他是怎樣的人,以及將會有何作為。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源於良好的人際關係。”
好萊塢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成功,不在於你會幹什麽,而在於你認識什麽人。這就是人脈對於成功的巨大影響力。一個人的本領再高,能力再強,也需要一個別人為他(她)搭建的舞台來表演,而這個舞台的大小往往影響著其能力的發揮與最終的結果。
通常,我們會看到優秀的人身邊多半也圍繞著優秀的人。這是為什麽?答案就是影響力的效果。簡而言之,性格決定著你的影響力大小,影響力決定人脈是否通達,人脈決定成功的機遇與可能。
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獨具一格的影響力,這就是個性,即性格。這種性格或者說影響力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或者說有什麽關聯呢?
據美國的一份權威調查顯示:美國近20年來,政界和商界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平均智商僅在中等,而情商卻處於高等。因此,性格決定人際關係的好壞就得到了現代科學的論證。這也正如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所說:“性格是先天與後天的合金,性格受於祖代的遺傳,在現實生活中又不斷地改變與完善。”
人脈不是一個人的才華或財富、地位等所能決定的,它可能是這幾方麵的集合。人脈的外在表現取決於一個人影響力的大小。平凡人的影響力薄弱,就算是有影響也不過是其認識的親友,甚至隻能影響到至親摯友;偉大人物的影響力在於他(她)能夠影響芸芸眾生,那些認識不認識的人都甘願被其“洗腦”,有的甚至在死後多年還能夠穿越歲月的塵埃影響後人。
這種事例並不少見,比如林肯,這位已經故去多年的美國總統,根據一份美國人的調查顯示,他的影響力在眾多美國總統中仍排名第一!換句話說,一個人所能留給世間的恆久遺產就是影響力—可能是精神,也可能是其他,但絕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而人脈與影響力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組數學中的正比關係。人脈,換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際關係,它包含人際關係的好壞與多寡。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成功的路上快馬揚鞭,就必須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實際上,所謂的走運多半是由暢通的人際關係鋪墊的。
就人際關係而言,認識隻是開始,它是否能繼續下去取決於每個人的影響力。你的影響力大,就說明你吸引人的魅力相當大,即使學問不是最好的,仍會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存在著這麽一群人,他們往往能讓別人心甘情願地去幫助他們,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能說會道?要不就會待人接物?再者就是有引人注目的外形?
確實,這些都是原因,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更科學的說法是:他們具有獨特的“性格魅力”,即影響力。所謂影響力就是一種能力,它是由性格所決定的,通過與他人在身體上、情感上及理智上的相互接觸,從而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一是靠先天的遺傳,二是靠後天的學習,它們分別塑造出獨特的性格—有的招人喜歡,有的惹人討厭。誰喜歡你,你就得到了他(她)的認同;誰討厭你,那你將與他(她)難以相處。
可以這樣說,你的影響力決定了你能為自己搭建多大的平台,人生很多情況就是“贏在平台”。人脈這個平台的作用毋庸置疑,怎麽利用就看每個人如何去打造自己的影響力了。
◎用影響力撥動命運的琴弦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人們經常發現好像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某些人總是顯得易於成功。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好像總有一些力量不是人為可以控製的。其實,這股力量就是一隻“無形的手”,而這隻在背後撥弄芸芸眾生命運的“手”就是影響力。
影響力無處不在,就像是空氣,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但是又看不見。曆史中一唿百應的英雄靠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在眾人中的威信與影響力。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靠的不會是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是眾人的推崇與擁戴;曹操號令天下伐董卓討袁紹,靠的也是這股力量。
這股冥冥之中的力量讓人感到安全和踏實,讓人感覺足以信賴,值得追隨。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眾所期盼的主火炬手出現了,他就是曾經的體操王子、今日的巨商李寧。他的出現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因為沒有其他人具備他在行業內的這種影響力。盡管之前人們有眾多猜測,姚明、許海峰……都是競爭對手,他們看起來也同樣是“身手不凡”並為體育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但李寧獨一無二的影響力讓他擁有了那天的榮耀。
作為20世紀80年代最著名的體育明星,李寧已經獲得了終身榮譽。作為商人,退役後的李寧創造了一個年銷售額約20億元的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如今的李寧身價早已不止這些,尤其在點完奧運聖火之後。
從奧運會體操冠軍,到擁有億元資產的商界名人,李寧堪稱是從運動員轉型到商人最成功的範例。和李寧一樣,許多運動員都曾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投身商界。目前,投身商界的國內運動員包括足球運動員郝海東、體操國手李小雙等,但不論財富還是公司規模或者成長速度,都不及李寧。
十餘年來,李寧公司的成功和李寧個人品牌的影響力有著重要的關係,那麽李寧是如何利用自己在運動生涯中創立的個人品牌來提升一個公司的影響力的呢?
李寧無疑是中國人最熟悉的運動員之一。他那著名的“托馬斯全旋”和略帶稚氣的笑臉,曾經無數次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他曾經叱吒體壇,先後奪取了14項世界冠軍,贏得過100多枚金牌,他開創式的成就與影響力至今無人能及。
但一個人不可能成為體育事業的常青樹。1988年,漢城奧運會,李寧在比賽過程中從吊環上摔了下來。迴到首都機場,失掉金牌的李寧黯然神傷,孤獨地走向一條偏僻的通道。在外麵,健力寶集團的老板李經緯已經等候多時,適時地向李寧送上一束鮮花。自此,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李寧退役後毅然加入健力寶集團。
在商海曆練中選擇體育行業來發展自己的事業,使李寧在體育界獲得的良好個人影響力得以完美延伸。今天的李寧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個人品牌的影響力,人們提到的更多還是李寧這個民族體育運動品牌如何與世界知名品牌(如阿迪達斯和耐克等)的競爭,這種將競技場上不屈不撓的精神成功運用到商場上的,恐怕還隻此一家。了解了李寧過去的曆史,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隻有他才能擁有“點火”的榮耀。支持李寧“點火”的背後,一直有一隻眾人看不見的“手”,那就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影響力。
◎別將影響力與權力等同看待
唐朝大詩人韓愈有一首詩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詩中若隱若現的景色讓我們迷戀,而生活中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正是影響力的魅力。
影響力不同於能力,能讓其他人在短期的實踐中感覺得到;它更不同於智力,可以評估出來。影響力是一種獨特的魅力,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並且給予他人一種神奇的力量,甚至可以影響身邊的人一生。有人笑稱,人生就是一個控製與反控製的博弈,那麽我們也完全可以說人生就是一種互相影響的對弈,誰的影響力大,誰的影響範圍廣且深,那麽誰就將贏得主動權。
提及影響力,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它等同於權力,其實不然。與權力不同,影響力不是強製性的。它是一個更為微妙的過程,是以一種潛意識的方式來改變他人的行為、態度和信念的過程。它確實涉及了權力的某些方麵,但它是通過人際勸服來進行的微妙的過程。與赤裸裸的權力相比,影響力沒有那麽直觀—從它的本質來看,影響力比較間接和複雜。別人甚至意識不到你在使用影響力技巧。這種非直觀的、更為微妙的本性賦予影響力一種內在的力量。
不僅被影響的人無法抗拒影響力,就連釋放影響力的本人,也無法阻止它對別人產生作用。
職業籃球選手羅德曼不想做模範人物,隻想做真正的自己。羅德曼不了解(或者是拒絕承認)他本身已經成為模範人物的事實,但是這個身份不是他拒絕就可以取消的。他是全家人、鄰居、附近街區的人的榜樣。他所選擇的行業使他成為數百萬人的榜樣—如果他想的話,受影響的人數可能更多。
棒球界的傳奇人物傑克·羅賓森寫道:“生命除了自己給他人的生活帶來影響之外,就一文不值了。”羅賓森在美國的影響力十分驚人。20世紀40年代,盡管麵對種族歧視、嘲諷、虐待和死亡的威脅,他還是作為第一個非裔美國籍運動員參加了美國職業棒球聯盟比賽。不但如此,他更是表現得正直,有骨氣,品格高尚。《體育明星100人》一書的作者布拉德·赫爾佐格認為,羅賓森是美國運動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第一類是會改變運動規則的人……其次,是一些男女,他們能從根本上改變運動界的運動表現與成績……最後一類是那些影響力能夠超越球場,影響美國文化的運動人物—總體而言,羅賓森超越了所有的人,並且集三類品質於一身。”
馬丁·路德·金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他承認羅賓森對他的生命有正麵的影響力,也是激發他奮鬥的原因。他曾經對非裔美國籍的棒球先驅者唐·紐康伯說:“你大概不知道,是你與傑克·羅賓森,還有羅伊·坎波尼拉使我的事業夢想成真。”
拉裏·都博斯是都博斯出版社的總裁,出版《mustang monthly》《corvette fever》《muscle-car review》等雜誌。當談到影響力的時候,都博斯講述了自己的一則小故事:“我的父親是佃農,所以他從來沒有富裕過。在他去世的時候,隻留給我1塊錢,但是遠勝過這1塊錢的是,他把自己的價值觀傳給了我。”都博斯接著說了一句很有見地的話:“人能夠留下的有永恆價值的唯一遺產,就是他的影響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麽,或者你打算要留下什麽遺產給後人,如果你想擁有影響力,你必須成為能夠影響他人的人。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捷徑可以影響他人的生命。如果你成為了有影響力的人,也許有一天,當其他人寫下改變自己人生的人名時,你的名字會位列其中。
如果你渴望成功,或者是想正麵地影響身處的環境,你就必須得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一個人沒有影響力,就不會成功。如果你是個推銷員,想賣出更多的產品,你就需要對你的顧客產生影響;如果你是經理,你的成功取決於你對下屬的影響力;如果你是教練,隻有靠你的影響力才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隊伍;如果你想要子女成為有作為的人,你就必須能夠正麵地影響你的孩子。不管你的生命目標是什麽,如果你能通過學習而成為有影響力的人,那麽你就能夠更快、更有效率地實現目標,而且你的貢獻還會更持久。
孔子、孟子和莊子等先哲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但是他們的影響力卻大得無法估計,穿過千年的蒙塵歲月,他們的思想與學說在今天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差不多每一個中國人都深受其影響。這就是人類永恆的遺產—影響力,也隻有它才會有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魅力。
◎打造卓越影響力,讓你處處受歡迎
沒有人喜歡孤獨,正如沒有人喜歡自己被人討厭一樣。左右逢源,走到哪裏都是人們歡迎的對象,能夠給別人帶去歡樂與幫助,能做這樣的人是每個人的夢想。的確,誰都想做個受人歡迎的人,有誰願意成為一個令人頭痛的人呢。
然而,絕大多數的人又會認為人際關係是令他們頭痛的麻煩事,奇怪的是你越覺得它討厭,你就越不容易搞好它。於是我們會羨慕一些總受人們喜歡的人,不知他們處處受歡迎的秘訣在哪兒。其實差別就在於影響力的大小。
有影響力的人不僅會受到他人的喜愛,更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因為他們很受眾人的歡迎。
卡耐基告訴我們:成功=15%的專業知識+85%的為人處世的技能。這說明了人脈與影響力的重要。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是得不到成功的擁抱的。
斯巴達克是個奴隸,因為不堪忍受奴隸主慘無人道的壓迫,率領奴隸起義,得到成千上萬奴隸的響應。後來起義失敗,許多奴隸被俘虜。一位自負的奴隸主指著背後的十字架,趾高氣揚地說:“誰指認出斯巴達克,我就可以免除他一死。”沉默了良久,一位奴隸站了出來,說:“我就是斯巴達克!”在這位奴隸主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又有一個奴隸站了出來,說:“我是斯巴達克!”緊接著,一大群奴隸都站了出來,大聲說道:“我就是斯巴達克!”洪亮的聲音迴響在大地和天空之間。
是什麽力量讓奴隸寧肯去死,也不願意供出真正的斯巴達克?答案就是影響力。一個人的影響力之大,大到可以讓很多素昧平生的人為了他而寧願放棄可貴的生命,足見其個人魅力之大。
然而想要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前提是自己首先能帶給別人歡樂,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憂慮的人,那麽你首先要學習的應該是讓自己快樂起來;如果你習慣“踢皮球”,那麽多擔當一點兒會讓你更有魅力;如果你總是“刀子嘴豆腐心”,那麽不妨讓自己的嘴巴甜一點兒;如果你總是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那麽寬容豁達應該是你的必修課。
每個人都有優點,當然每個人也有不太招人喜歡的缺點。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改變的心態。有些人總愛將自己的缺點視為個性,還振振有詞地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種人借口太多,不受歡迎也就在所難免了。
決定命運的那隻“無形的手”—九型人格與影響力
◎用影響力打造黃金人脈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就知道他是怎樣的人,以及將會有何作為。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源於良好的人際關係。”
好萊塢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成功,不在於你會幹什麽,而在於你認識什麽人。這就是人脈對於成功的巨大影響力。一個人的本領再高,能力再強,也需要一個別人為他(她)搭建的舞台來表演,而這個舞台的大小往往影響著其能力的發揮與最終的結果。
通常,我們會看到優秀的人身邊多半也圍繞著優秀的人。這是為什麽?答案就是影響力的效果。簡而言之,性格決定著你的影響力大小,影響力決定人脈是否通達,人脈決定成功的機遇與可能。
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獨具一格的影響力,這就是個性,即性格。這種性格或者說影響力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或者說有什麽關聯呢?
據美國的一份權威調查顯示:美國近20年來,政界和商界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平均智商僅在中等,而情商卻處於高等。因此,性格決定人際關係的好壞就得到了現代科學的論證。這也正如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所說:“性格是先天與後天的合金,性格受於祖代的遺傳,在現實生活中又不斷地改變與完善。”
人脈不是一個人的才華或財富、地位等所能決定的,它可能是這幾方麵的集合。人脈的外在表現取決於一個人影響力的大小。平凡人的影響力薄弱,就算是有影響也不過是其認識的親友,甚至隻能影響到至親摯友;偉大人物的影響力在於他(她)能夠影響芸芸眾生,那些認識不認識的人都甘願被其“洗腦”,有的甚至在死後多年還能夠穿越歲月的塵埃影響後人。
這種事例並不少見,比如林肯,這位已經故去多年的美國總統,根據一份美國人的調查顯示,他的影響力在眾多美國總統中仍排名第一!換句話說,一個人所能留給世間的恆久遺產就是影響力—可能是精神,也可能是其他,但絕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而人脈與影響力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組數學中的正比關係。人脈,換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際關係,它包含人際關係的好壞與多寡。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成功的路上快馬揚鞭,就必須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實際上,所謂的走運多半是由暢通的人際關係鋪墊的。
就人際關係而言,認識隻是開始,它是否能繼續下去取決於每個人的影響力。你的影響力大,就說明你吸引人的魅力相當大,即使學問不是最好的,仍會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存在著這麽一群人,他們往往能讓別人心甘情願地去幫助他們,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能說會道?要不就會待人接物?再者就是有引人注目的外形?
確實,這些都是原因,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更科學的說法是:他們具有獨特的“性格魅力”,即影響力。所謂影響力就是一種能力,它是由性格所決定的,通過與他人在身體上、情感上及理智上的相互接觸,從而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一是靠先天的遺傳,二是靠後天的學習,它們分別塑造出獨特的性格—有的招人喜歡,有的惹人討厭。誰喜歡你,你就得到了他(她)的認同;誰討厭你,那你將與他(她)難以相處。
可以這樣說,你的影響力決定了你能為自己搭建多大的平台,人生很多情況就是“贏在平台”。人脈這個平台的作用毋庸置疑,怎麽利用就看每個人如何去打造自己的影響力了。
◎用影響力撥動命運的琴弦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人們經常發現好像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某些人總是顯得易於成功。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好像總有一些力量不是人為可以控製的。其實,這股力量就是一隻“無形的手”,而這隻在背後撥弄芸芸眾生命運的“手”就是影響力。
影響力無處不在,就像是空氣,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但是又看不見。曆史中一唿百應的英雄靠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在眾人中的威信與影響力。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靠的不會是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是眾人的推崇與擁戴;曹操號令天下伐董卓討袁紹,靠的也是這股力量。
這股冥冥之中的力量讓人感到安全和踏實,讓人感覺足以信賴,值得追隨。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眾所期盼的主火炬手出現了,他就是曾經的體操王子、今日的巨商李寧。他的出現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因為沒有其他人具備他在行業內的這種影響力。盡管之前人們有眾多猜測,姚明、許海峰……都是競爭對手,他們看起來也同樣是“身手不凡”並為體育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但李寧獨一無二的影響力讓他擁有了那天的榮耀。
作為20世紀80年代最著名的體育明星,李寧已經獲得了終身榮譽。作為商人,退役後的李寧創造了一個年銷售額約20億元的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如今的李寧身價早已不止這些,尤其在點完奧運聖火之後。
從奧運會體操冠軍,到擁有億元資產的商界名人,李寧堪稱是從運動員轉型到商人最成功的範例。和李寧一樣,許多運動員都曾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投身商界。目前,投身商界的國內運動員包括足球運動員郝海東、體操國手李小雙等,但不論財富還是公司規模或者成長速度,都不及李寧。
十餘年來,李寧公司的成功和李寧個人品牌的影響力有著重要的關係,那麽李寧是如何利用自己在運動生涯中創立的個人品牌來提升一個公司的影響力的呢?
李寧無疑是中國人最熟悉的運動員之一。他那著名的“托馬斯全旋”和略帶稚氣的笑臉,曾經無數次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他曾經叱吒體壇,先後奪取了14項世界冠軍,贏得過100多枚金牌,他開創式的成就與影響力至今無人能及。
但一個人不可能成為體育事業的常青樹。1988年,漢城奧運會,李寧在比賽過程中從吊環上摔了下來。迴到首都機場,失掉金牌的李寧黯然神傷,孤獨地走向一條偏僻的通道。在外麵,健力寶集團的老板李經緯已經等候多時,適時地向李寧送上一束鮮花。自此,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李寧退役後毅然加入健力寶集團。
在商海曆練中選擇體育行業來發展自己的事業,使李寧在體育界獲得的良好個人影響力得以完美延伸。今天的李寧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個人品牌的影響力,人們提到的更多還是李寧這個民族體育運動品牌如何與世界知名品牌(如阿迪達斯和耐克等)的競爭,這種將競技場上不屈不撓的精神成功運用到商場上的,恐怕還隻此一家。了解了李寧過去的曆史,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隻有他才能擁有“點火”的榮耀。支持李寧“點火”的背後,一直有一隻眾人看不見的“手”,那就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影響力。
◎別將影響力與權力等同看待
唐朝大詩人韓愈有一首詩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詩中若隱若現的景色讓我們迷戀,而生活中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正是影響力的魅力。
影響力不同於能力,能讓其他人在短期的實踐中感覺得到;它更不同於智力,可以評估出來。影響力是一種獨特的魅力,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並且給予他人一種神奇的力量,甚至可以影響身邊的人一生。有人笑稱,人生就是一個控製與反控製的博弈,那麽我們也完全可以說人生就是一種互相影響的對弈,誰的影響力大,誰的影響範圍廣且深,那麽誰就將贏得主動權。
提及影響力,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它等同於權力,其實不然。與權力不同,影響力不是強製性的。它是一個更為微妙的過程,是以一種潛意識的方式來改變他人的行為、態度和信念的過程。它確實涉及了權力的某些方麵,但它是通過人際勸服來進行的微妙的過程。與赤裸裸的權力相比,影響力沒有那麽直觀—從它的本質來看,影響力比較間接和複雜。別人甚至意識不到你在使用影響力技巧。這種非直觀的、更為微妙的本性賦予影響力一種內在的力量。
不僅被影響的人無法抗拒影響力,就連釋放影響力的本人,也無法阻止它對別人產生作用。
職業籃球選手羅德曼不想做模範人物,隻想做真正的自己。羅德曼不了解(或者是拒絕承認)他本身已經成為模範人物的事實,但是這個身份不是他拒絕就可以取消的。他是全家人、鄰居、附近街區的人的榜樣。他所選擇的行業使他成為數百萬人的榜樣—如果他想的話,受影響的人數可能更多。
棒球界的傳奇人物傑克·羅賓森寫道:“生命除了自己給他人的生活帶來影響之外,就一文不值了。”羅賓森在美國的影響力十分驚人。20世紀40年代,盡管麵對種族歧視、嘲諷、虐待和死亡的威脅,他還是作為第一個非裔美國籍運動員參加了美國職業棒球聯盟比賽。不但如此,他更是表現得正直,有骨氣,品格高尚。《體育明星100人》一書的作者布拉德·赫爾佐格認為,羅賓森是美國運動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第一類是會改變運動規則的人……其次,是一些男女,他們能從根本上改變運動界的運動表現與成績……最後一類是那些影響力能夠超越球場,影響美國文化的運動人物—總體而言,羅賓森超越了所有的人,並且集三類品質於一身。”
馬丁·路德·金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他承認羅賓森對他的生命有正麵的影響力,也是激發他奮鬥的原因。他曾經對非裔美國籍的棒球先驅者唐·紐康伯說:“你大概不知道,是你與傑克·羅賓森,還有羅伊·坎波尼拉使我的事業夢想成真。”
拉裏·都博斯是都博斯出版社的總裁,出版《mustang monthly》《corvette fever》《muscle-car review》等雜誌。當談到影響力的時候,都博斯講述了自己的一則小故事:“我的父親是佃農,所以他從來沒有富裕過。在他去世的時候,隻留給我1塊錢,但是遠勝過這1塊錢的是,他把自己的價值觀傳給了我。”都博斯接著說了一句很有見地的話:“人能夠留下的有永恆價值的唯一遺產,就是他的影響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麽,或者你打算要留下什麽遺產給後人,如果你想擁有影響力,你必須成為能夠影響他人的人。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捷徑可以影響他人的生命。如果你成為了有影響力的人,也許有一天,當其他人寫下改變自己人生的人名時,你的名字會位列其中。
如果你渴望成功,或者是想正麵地影響身處的環境,你就必須得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一個人沒有影響力,就不會成功。如果你是個推銷員,想賣出更多的產品,你就需要對你的顧客產生影響;如果你是經理,你的成功取決於你對下屬的影響力;如果你是教練,隻有靠你的影響力才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隊伍;如果你想要子女成為有作為的人,你就必須能夠正麵地影響你的孩子。不管你的生命目標是什麽,如果你能通過學習而成為有影響力的人,那麽你就能夠更快、更有效率地實現目標,而且你的貢獻還會更持久。
孔子、孟子和莊子等先哲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但是他們的影響力卻大得無法估計,穿過千年的蒙塵歲月,他們的思想與學說在今天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差不多每一個中國人都深受其影響。這就是人類永恆的遺產—影響力,也隻有它才會有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魅力。
◎打造卓越影響力,讓你處處受歡迎
沒有人喜歡孤獨,正如沒有人喜歡自己被人討厭一樣。左右逢源,走到哪裏都是人們歡迎的對象,能夠給別人帶去歡樂與幫助,能做這樣的人是每個人的夢想。的確,誰都想做個受人歡迎的人,有誰願意成為一個令人頭痛的人呢。
然而,絕大多數的人又會認為人際關係是令他們頭痛的麻煩事,奇怪的是你越覺得它討厭,你就越不容易搞好它。於是我們會羨慕一些總受人們喜歡的人,不知他們處處受歡迎的秘訣在哪兒。其實差別就在於影響力的大小。
有影響力的人不僅會受到他人的喜愛,更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因為他們很受眾人的歡迎。
卡耐基告訴我們:成功=15%的專業知識+85%的為人處世的技能。這說明了人脈與影響力的重要。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是得不到成功的擁抱的。
斯巴達克是個奴隸,因為不堪忍受奴隸主慘無人道的壓迫,率領奴隸起義,得到成千上萬奴隸的響應。後來起義失敗,許多奴隸被俘虜。一位自負的奴隸主指著背後的十字架,趾高氣揚地說:“誰指認出斯巴達克,我就可以免除他一死。”沉默了良久,一位奴隸站了出來,說:“我就是斯巴達克!”在這位奴隸主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又有一個奴隸站了出來,說:“我是斯巴達克!”緊接著,一大群奴隸都站了出來,大聲說道:“我就是斯巴達克!”洪亮的聲音迴響在大地和天空之間。
是什麽力量讓奴隸寧肯去死,也不願意供出真正的斯巴達克?答案就是影響力。一個人的影響力之大,大到可以讓很多素昧平生的人為了他而寧願放棄可貴的生命,足見其個人魅力之大。
然而想要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前提是自己首先能帶給別人歡樂,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憂慮的人,那麽你首先要學習的應該是讓自己快樂起來;如果你習慣“踢皮球”,那麽多擔當一點兒會讓你更有魅力;如果你總是“刀子嘴豆腐心”,那麽不妨讓自己的嘴巴甜一點兒;如果你總是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那麽寬容豁達應該是你的必修課。
每個人都有優點,當然每個人也有不太招人喜歡的缺點。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改變的心態。有些人總愛將自己的缺點視為個性,還振振有詞地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種人借口太多,不受歡迎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