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九征識人標準
一本書讀懂微表情心理學 作者:張真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所著《莊子》共33篇,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內篇是7篇,外篇是15篇,其他的11篇是雜篇。在雜篇裏麵有一篇名字叫做《列禦寇》,就是寫列子的,這裏麵提出了“九征”,這個“征”是觀的意思。“征”的本意是征象、表象。我們經常提佛學修煉就是一種觀像,象裏麵偏於一些動作的東西,莊子也是觀的象。
九征的內容是:“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九征”的內容如下。
“遠使之而觀其忠”。使之就是使用他,遠遠的使用他,把他派到遠方去,然後觀察他的忠心。一般人在你身邊的時候好像說得頭頭是道,表示一片忠心,你把他派到遠的地方去,看他是不是仍然一片忠心,這樣才會更清楚地認識一個人。
“近使之而觀其敬”。讓他在身邊任職,看他有沒有恭敬的心,這種恭敬之心主要包含著認真與細心的態度。因為他時常在你身邊,你就能觀察出他對你是不是有一種恭敬之心。有時候偶爾的在你身邊肯定是恭敬的,但一遠就又是一個樣子。關於恭敬方麵,孟子說了四心,這四心是四德的開端,四德就是仁、義、禮、智,再加信就是五德,但是孟子說的四德,恭敬之心是哪一德的開端?是人的開端,說明這個人有人心。人心就是愛別人,如果沒有對你一種愛心的話,那他肯定會不尊敬你,對你也不會有恭敬之心。
“煩使之而觀其能”。表現上看是心煩,實際上煩是指煩雜、煩多、煩亂,再加上心煩。用很多很多事情讓他煩雜、煩心、煩亂,這個時候來用他,觀察他的能力。比如一個人幹某一件事情或者交代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表現出有才能,這個還不能真正的看出他是不是有才能。隻有非常煩雜當中,很多很多事情讓他處理,它能夠處理的井井有條,這就說明這個人能力很高。比如《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初到劉備帳下任職的時候,劉備瞧不起他,隻給他一個相當於小縣令的角色。上任之後,他不聞不問,有人反映到劉備那兒,說他當縣令一個多月了,從來沒有處理過事物。後來劉備帶著張飛去找龐統,龐統在一天內便把一個多月的事處理的妥妥當當,劉備深深佩服,立刻拜龐統為副軍師。
“卒然問嫣而觀其知”。這個“知”實際上是“智”,當然智和知是相通的。這個“卒”通“猝”,猝然是什麽意思?是突然的,猝不及防,還沒有防備的時候馬上問他一些事情,看他的智慧、看他的知識。古人為什麽“知”通“智”?因為古人講的知識就是智慧。所以突然問他一件事情既看出他的知識麵,又看出他的反應是否機智。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急就是急切的,“期”是相遇、奇遇。故意突然一下出現,看他做的事情是不是跟沒有見到他所做的事情一樣,看他的誠信度。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委是給的意思,給了他財務來觀察他的人心。這怎麽觀?這個跟前麵呂不韋所講的一樣,與“富則觀其所養”的意思是相同的。給了他財富,他富了之後要觀他的心。也就是說如果他有了人心,人心就是愛人,他就會把多餘的財富資助給別人。如果這個人非常貪婪的話,沒有人心,那他肯定是據為己有。
“告知以危而觀其節”。莊子的做法比呂不韋的做法更好操作一點,他是告訴他很危險,而呂不韋是設了一個危險的場景,讓他卑賤,讓他窮,“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就是把人弄成這個樣子,然後懼之、哀之、怒之、苦之,這是使動詞,讓他這樣。而莊子告訴他這個事情非常危險,你去做還是不做,這樣來觀他的氣節。
“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醉之以酒就是以酒醉之,委之以財就是以財委之,告之以危就是以危告之,這是古代漢語中的一種句式。這個“以”就是用的意思,用酒來讓他醉,然後觀他的行為準則。一般說酒後吐真言,不僅是真言,而且他平常潛意識裏的行為也能夠觀察出來。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雜就是混雜,讓他處在一個混雜的環境裏麵,男女混雜在一起,然後看他這個人是不是好色。這是莊子的做法,跟呂不韋的做法實際上是相同的,就是設一些場景。
莊子的“九征”之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識人和選拔人才的標準,同時也為我們加強自身的修養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本。
九征的內容是:“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九征”的內容如下。
“遠使之而觀其忠”。使之就是使用他,遠遠的使用他,把他派到遠方去,然後觀察他的忠心。一般人在你身邊的時候好像說得頭頭是道,表示一片忠心,你把他派到遠的地方去,看他是不是仍然一片忠心,這樣才會更清楚地認識一個人。
“近使之而觀其敬”。讓他在身邊任職,看他有沒有恭敬的心,這種恭敬之心主要包含著認真與細心的態度。因為他時常在你身邊,你就能觀察出他對你是不是有一種恭敬之心。有時候偶爾的在你身邊肯定是恭敬的,但一遠就又是一個樣子。關於恭敬方麵,孟子說了四心,這四心是四德的開端,四德就是仁、義、禮、智,再加信就是五德,但是孟子說的四德,恭敬之心是哪一德的開端?是人的開端,說明這個人有人心。人心就是愛別人,如果沒有對你一種愛心的話,那他肯定會不尊敬你,對你也不會有恭敬之心。
“煩使之而觀其能”。表現上看是心煩,實際上煩是指煩雜、煩多、煩亂,再加上心煩。用很多很多事情讓他煩雜、煩心、煩亂,這個時候來用他,觀察他的能力。比如一個人幹某一件事情或者交代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表現出有才能,這個還不能真正的看出他是不是有才能。隻有非常煩雜當中,很多很多事情讓他處理,它能夠處理的井井有條,這就說明這個人能力很高。比如《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初到劉備帳下任職的時候,劉備瞧不起他,隻給他一個相當於小縣令的角色。上任之後,他不聞不問,有人反映到劉備那兒,說他當縣令一個多月了,從來沒有處理過事物。後來劉備帶著張飛去找龐統,龐統在一天內便把一個多月的事處理的妥妥當當,劉備深深佩服,立刻拜龐統為副軍師。
“卒然問嫣而觀其知”。這個“知”實際上是“智”,當然智和知是相通的。這個“卒”通“猝”,猝然是什麽意思?是突然的,猝不及防,還沒有防備的時候馬上問他一些事情,看他的智慧、看他的知識。古人為什麽“知”通“智”?因為古人講的知識就是智慧。所以突然問他一件事情既看出他的知識麵,又看出他的反應是否機智。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急就是急切的,“期”是相遇、奇遇。故意突然一下出現,看他做的事情是不是跟沒有見到他所做的事情一樣,看他的誠信度。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委是給的意思,給了他財務來觀察他的人心。這怎麽觀?這個跟前麵呂不韋所講的一樣,與“富則觀其所養”的意思是相同的。給了他財富,他富了之後要觀他的心。也就是說如果他有了人心,人心就是愛人,他就會把多餘的財富資助給別人。如果這個人非常貪婪的話,沒有人心,那他肯定是據為己有。
“告知以危而觀其節”。莊子的做法比呂不韋的做法更好操作一點,他是告訴他很危險,而呂不韋是設了一個危險的場景,讓他卑賤,讓他窮,“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就是把人弄成這個樣子,然後懼之、哀之、怒之、苦之,這是使動詞,讓他這樣。而莊子告訴他這個事情非常危險,你去做還是不做,這樣來觀他的氣節。
“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醉之以酒就是以酒醉之,委之以財就是以財委之,告之以危就是以危告之,這是古代漢語中的一種句式。這個“以”就是用的意思,用酒來讓他醉,然後觀他的行為準則。一般說酒後吐真言,不僅是真言,而且他平常潛意識裏的行為也能夠觀察出來。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雜就是混雜,讓他處在一個混雜的環境裏麵,男女混雜在一起,然後看他這個人是不是好色。這是莊子的做法,跟呂不韋的做法實際上是相同的,就是設一些場景。
莊子的“九征”之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識人和選拔人才的標準,同時也為我們加強自身的修養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