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的八觀六驗
一本書讀懂微表情心理學 作者:張真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不韋,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本是商人出身,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積累起千餘萬家產。他很會識人和用人。不僅具有經濟眼光,還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
在識人方麵,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方法叫“八觀六驗”。這在《呂氏春秋》裏麵有詳細的講述。我們來看《呂氏春秋》是怎麽說的。
先看八觀。八觀是“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這八觀裏麵可以說是在不同狀態之下的觀人法。
首先“通則觀其所禮”。通是什麽意思?就是通達的時候。在這種環境裏麵看人要整體地看,要在一個過程中,比如這個人在興旺發達的時候要觀他是不是按禮來做事,“觀其所禮”,“所”的後麵全是動詞,所以這個“禮”是按禮儀來做事。
“貴則觀其所進”。後麵有個富,這個貴就是指顯赫的意思,他不一定很有錢,但是他很高貴,在高貴的時候要看他所進,這個“進”也就是他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前進的、向上的、昂揚的行為。因為這個時候最能考查出他貴了之後的一種心理狀態。
“富則觀其所養”。富裕的時候、有錢的時候要觀其所養,看他在供養什麽人。我們說“貴”字體會的不是很明顯,我們又不是高貴的血統,我們都是平民百姓。而“富”好多人有體會,當你富了之後,你的動機,你的行為是什麽?你自己心裏會清楚。“富則觀其所養”,富了之後看他養什麽人。比爾蓋茨養什麽人?比爾蓋茨基金會是供養什麽人?有窮人,同時還有那些開發研究者。我們富了之後養什麽?養二奶,這個境界就不同了。
“聽則觀其所行”。聽他說話的時候要觀他的行為,不能隻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這就是一句名言,不要光聽他自己怎麽說,結果他做得完全不是像說的這樣就不行,所以聽的時候要觀他的行,這一點很重要。
“止則觀其所好”。止就是獨處的時候、靜止的時候,要看他喜好什麽。
“習則觀其所言”。習就是習俗、習慣,要從習慣上去觀察他說的那些話,這段話主要是言,有一個最基本的觀點就是誠實。孔夫子說過“言必行、行必果。”有了這個言一定要做,做就說明實實在在、誠實。
“窮則觀其所不受”,這是一種困境中考誌的方法。意思就是說故意把他弄窮,看他接受什麽和不接受什麽。是不是別人給他一點東西就跟別人跑了,考察個人的人格。
“賤則觀其所不為”,在貧賤的時候,地位低下的時候,看看有什麽不做的,意思就是說他做什麽、不做什麽。有的人一卑賤之後什麽都做,而且振振有詞。關於這一點孔夫子說他小時候“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說他小時候生活很艱難,但寧願憑借自己的力量幹粗活,也不幹無恥的事。古代聖人不全是這樣嗎?像莊子還賣過草鞋。幹這些是可以的,並不丟人,絕不要幹那些傷風敗俗的事。
這是古人通過八種處境觀一個人的人格。這些方法特別能識別人,尤其是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可以采用這些方法。
可以說“八觀”就是根據一個人顯達、尊貴、富有、聽言、賦閑、困窘、貧賤等不同境遇中的行為表現來了解其心理品質的觀察法。通過這八觀,下麵就有驗證了,看看你觀出來的東西是不是準確。
六驗:“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誌。”
“喜之以驗其守”,古人裏麵後麵帶個“之”字的,前麵字往往是使動詞,就是使他喜,讓他喜。讓他欣喜的時候檢驗他的操守,檢驗他的品德。有的人大喜過望、喜得傷心,所以喜了之後幹出一些在正常情況下所看不出來的東西。
“樂之以驗其僻”,樂之是讓他快樂,“之”就是他。這個喜和樂都是高興的意思,但是程度不同,樂比喜程度更高。“以驗其僻”,“僻”是什麽意思?就是那些偏僻的,與別人不同,其實這裏意思是指那些缺點,那些不足的。一個人在比喜還高的樂當中往往會表現出那些缺點來,如果這個人一天到晚有恐懼感,有憂患意識,那缺點就會被壓抑住,但是一喜一高興那些缺點就會馬上表現出來。
“怒之以驗其節”,讓他發怒,使他發怒,以這種方法驗證他的骨節、氣節。一般人發怒的時候,在怒當中自製力就差了,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來。如果氣節不堅守的話就會作出傷害別人的事,並且也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中醫講怒則傷肝、喜則傷心、憂則傷肺。怒則傷肝,對於西醫講的解剖學的肝髒有影響,但是肝氣一下子上湧了之後,這個人最後是心腦血管就會出現問題。所以發怒的時候是最容易失去理智,造成身體心腦血管毛病,人經常發怒的話就會出現危險。
“懼之以驗其特”,就是讓他恐懼,讓他害怕,然後檢驗他的那些特,“特”就是超長的,不一樣的地方,跟別人不同的地方。中醫說懼就會傷到腎,有一個詞叫嚇得屁滾尿流,尿腎之二便。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人的腎司的二便,二便是大便和小便,司就是司令,就是主管,腎是主管二便的。我們這裏講人的一種品德、品性,一個人在危難困境的時候,就能檢驗出他的超常的、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1949年10月份,那時候中央人民政府已經成立了,但是在紅岩村那裏,國民黨要殺江姐他們,用那些非人的刑罰,但是這些人體現出來“特”,超人的東西表現出來,不畏所懼。
“哀之以驗其人”,讓他悲哀,然後驗證出這個人。在你悲傷的時候看這個人的氣節,守、節、治、特等等都是從人的人格特征上來說的。
“苦之以驗其誌”,“不僅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識別一個人的誌氣,就是要讓他吃苦,看他在艱難困境中的反應,是否胸懷大誌,堅忍不拔。
上述便是“八觀六驗”識人法的主要精神。這種識人的智慧,雖然穿越了千年的時空,但直至今天,仍對我們鑒別識人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歸納而言,“六驗”就是一種實驗法,它是通過一定的方法,誘導出相應的喜、樂,怒、懼、哀、苦之情感,並觀察一個人在這些情緒支配下的種種行為,以鑒別其節操、邪念、氣度、品行、仁愛、意誌等人特征。
在識人方麵,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方法叫“八觀六驗”。這在《呂氏春秋》裏麵有詳細的講述。我們來看《呂氏春秋》是怎麽說的。
先看八觀。八觀是“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這八觀裏麵可以說是在不同狀態之下的觀人法。
首先“通則觀其所禮”。通是什麽意思?就是通達的時候。在這種環境裏麵看人要整體地看,要在一個過程中,比如這個人在興旺發達的時候要觀他是不是按禮來做事,“觀其所禮”,“所”的後麵全是動詞,所以這個“禮”是按禮儀來做事。
“貴則觀其所進”。後麵有個富,這個貴就是指顯赫的意思,他不一定很有錢,但是他很高貴,在高貴的時候要看他所進,這個“進”也就是他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前進的、向上的、昂揚的行為。因為這個時候最能考查出他貴了之後的一種心理狀態。
“富則觀其所養”。富裕的時候、有錢的時候要觀其所養,看他在供養什麽人。我們說“貴”字體會的不是很明顯,我們又不是高貴的血統,我們都是平民百姓。而“富”好多人有體會,當你富了之後,你的動機,你的行為是什麽?你自己心裏會清楚。“富則觀其所養”,富了之後看他養什麽人。比爾蓋茨養什麽人?比爾蓋茨基金會是供養什麽人?有窮人,同時還有那些開發研究者。我們富了之後養什麽?養二奶,這個境界就不同了。
“聽則觀其所行”。聽他說話的時候要觀他的行為,不能隻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這就是一句名言,不要光聽他自己怎麽說,結果他做得完全不是像說的這樣就不行,所以聽的時候要觀他的行,這一點很重要。
“止則觀其所好”。止就是獨處的時候、靜止的時候,要看他喜好什麽。
“習則觀其所言”。習就是習俗、習慣,要從習慣上去觀察他說的那些話,這段話主要是言,有一個最基本的觀點就是誠實。孔夫子說過“言必行、行必果。”有了這個言一定要做,做就說明實實在在、誠實。
“窮則觀其所不受”,這是一種困境中考誌的方法。意思就是說故意把他弄窮,看他接受什麽和不接受什麽。是不是別人給他一點東西就跟別人跑了,考察個人的人格。
“賤則觀其所不為”,在貧賤的時候,地位低下的時候,看看有什麽不做的,意思就是說他做什麽、不做什麽。有的人一卑賤之後什麽都做,而且振振有詞。關於這一點孔夫子說他小時候“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說他小時候生活很艱難,但寧願憑借自己的力量幹粗活,也不幹無恥的事。古代聖人不全是這樣嗎?像莊子還賣過草鞋。幹這些是可以的,並不丟人,絕不要幹那些傷風敗俗的事。
這是古人通過八種處境觀一個人的人格。這些方法特別能識別人,尤其是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可以采用這些方法。
可以說“八觀”就是根據一個人顯達、尊貴、富有、聽言、賦閑、困窘、貧賤等不同境遇中的行為表現來了解其心理品質的觀察法。通過這八觀,下麵就有驗證了,看看你觀出來的東西是不是準確。
六驗:“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誌。”
“喜之以驗其守”,古人裏麵後麵帶個“之”字的,前麵字往往是使動詞,就是使他喜,讓他喜。讓他欣喜的時候檢驗他的操守,檢驗他的品德。有的人大喜過望、喜得傷心,所以喜了之後幹出一些在正常情況下所看不出來的東西。
“樂之以驗其僻”,樂之是讓他快樂,“之”就是他。這個喜和樂都是高興的意思,但是程度不同,樂比喜程度更高。“以驗其僻”,“僻”是什麽意思?就是那些偏僻的,與別人不同,其實這裏意思是指那些缺點,那些不足的。一個人在比喜還高的樂當中往往會表現出那些缺點來,如果這個人一天到晚有恐懼感,有憂患意識,那缺點就會被壓抑住,但是一喜一高興那些缺點就會馬上表現出來。
“怒之以驗其節”,讓他發怒,使他發怒,以這種方法驗證他的骨節、氣節。一般人發怒的時候,在怒當中自製力就差了,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來。如果氣節不堅守的話就會作出傷害別人的事,並且也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中醫講怒則傷肝、喜則傷心、憂則傷肺。怒則傷肝,對於西醫講的解剖學的肝髒有影響,但是肝氣一下子上湧了之後,這個人最後是心腦血管就會出現問題。所以發怒的時候是最容易失去理智,造成身體心腦血管毛病,人經常發怒的話就會出現危險。
“懼之以驗其特”,就是讓他恐懼,讓他害怕,然後檢驗他的那些特,“特”就是超長的,不一樣的地方,跟別人不同的地方。中醫說懼就會傷到腎,有一個詞叫嚇得屁滾尿流,尿腎之二便。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人的腎司的二便,二便是大便和小便,司就是司令,就是主管,腎是主管二便的。我們這裏講人的一種品德、品性,一個人在危難困境的時候,就能檢驗出他的超常的、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1949年10月份,那時候中央人民政府已經成立了,但是在紅岩村那裏,國民黨要殺江姐他們,用那些非人的刑罰,但是這些人體現出來“特”,超人的東西表現出來,不畏所懼。
“哀之以驗其人”,讓他悲哀,然後驗證出這個人。在你悲傷的時候看這個人的氣節,守、節、治、特等等都是從人的人格特征上來說的。
“苦之以驗其誌”,“不僅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識別一個人的誌氣,就是要讓他吃苦,看他在艱難困境中的反應,是否胸懷大誌,堅忍不拔。
上述便是“八觀六驗”識人法的主要精神。這種識人的智慧,雖然穿越了千年的時空,但直至今天,仍對我們鑒別識人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歸納而言,“六驗”就是一種實驗法,它是通過一定的方法,誘導出相應的喜、樂,怒、懼、哀、苦之情感,並觀察一個人在這些情緒支配下的種種行為,以鑒別其節操、邪念、氣度、品行、仁愛、意誌等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