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人物鑒定法觀人術
一本書讀懂微表情心理學 作者:張真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齊桓公的宰相,穎上人。他當宰相時實施了一係列的強國政策,是齊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富足、最強盛的大國,稱霸諸侯。管仲死後的七十年孔子才出生,管仲是思想家的大前輩,他與其他思想家不同的是其親自參與了政治,所言所行無不合乎實際,絕非空言。
他在齊國能順利推動強國政策,說穿了是得益於它的“觀人有術”。由於有了知人之明,用人得當,政治上的一切措施都按照他的理想逐一推展,齊國才能一躍成為當時的霸主,管仲在《管子》一書的《形勢》篇中,詳述了他的人物鑒定法,即“觀人術”。頗為值得參考。
訾之人,勿與任大
意思是說,莫把大任交給嫉妒心強烈的人。為細小之事就妒意大起的人,絕對無法用公平的眼光觀察對方。這是很嚴重的性格缺陷,因此隻要嫉妒心強烈的人,任他才高八鬥,也不能讓他處理要務、位居高位。
任何人多多少少都有嫉妒心,但是過分強烈就不好,隻要多接觸幾次,我們就可以看出對方是否是這種性格的人。嫉妒心強烈的人往往為了微不足道的事而懷恨在心,甚至伺機報複,甚至背叛你,是屬於不得不防備的人。
譕巨者
意思是說可以舉薦任用能擬定遠大的計劃,把以後的發展看得清楚的人。這種人物,可以與他共策大計,或賦予重任。隻圖近利的人,隻能用它於不影響大局的事,有先見之明的人就可以放心舉薦,讓他獨當一麵,發揮它的長處。
顧憂者,可與敬道
意思是說能夠時常迴顧過去,檢討自己所作的事是好是壞,這麽有責任感的人,可以讓他擔任要職。對自己所做的事從不迴顧、反省,表示此人是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把重要職位派給這種人,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往而勿也
意思是說隻急追眼前之功,不管計策的可行與否,這種人必須疏遠他。時下的商場,有很多這種人,年輕員工之中,這種人也越來越多。這是不堪重任的性格之一,有誌於創大事業的人應及早改變這種壞習慣,否則前途多礙,難有大成。
舉長者,可遠見也
意思是說有先見之明,而追求長期利益的人,是屬於大器晚成型。從某個角度來看,好像不夠機靈,但是,這是穩健帶來的結果,對這種人應以長期的眼光來看他、照料他。一些看來機靈透頂,但隻追逐近前之利的人,往往給人以聰明之極的印象,一般求快速效果的老板,似乎很欣賞這種人才,其實,隻求快速之利,對一個企業並非好事,該重用的應是重視長期利益的“晚成型”人才。
美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
意思是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堪大任,絕對不能以眼前之功為依據。
一個人才,必須長期觀察它,才能透徹了解他真正的為人、真正的能力。此句話是管仲“人物鑒定法”裏的基本精神。注重:不能看表麵,要看一個人的裏層,需要覆眼(節肢動物有許多小眼構成的眼睛,叫做覆眼)式的長期觀察。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
動不動就說,“這種事太簡單了”,這麽輕易下評語的人不足以信賴。
企業裏的員工包括幹部,就有不少這樣的人,越容易下評語的人越容易把事情弄糟。相反的,慎重下評語的人,則大多數思考力周密,有責任感,賦予重任,當可不負所望。
必諾之言,不足信也
意思是說“這種事交給我辦,保證做得又快又好”,如此輕諾的人,決不能輕易相信。
現代社會裏,就有不少這種“輕諾型”的人。當你聽信其言,交給他辦,八成都會一拖再拖,或是計劃胎死腹中。如你催他快點做完,他又會說出一大堆理由為自己辯解。
“本來想,事情會很快解決,就因為冒出一些阻礙,所以……。”
“客觀環境跟當時不大一樣了,所以……。”
這些人在事情無法如期完成,或是做得不順利的時候,總是振振有詞地說出一大堆類似的理由,一副錯不在我的樣子,永遠不肯承擔責任。
小謹者,不大立
意思是說拘泥於細節的人,難有大成,因為他隻會鑽牛角尖,忘了掌握大局。
韓非在《韓非子》這本書的《十過篇》中也提到類似的一句話,那句話就是:“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隻顧小利的人,必定損失大利)
有無棄之言者,必參之於天地也
意思是說出的話絕無廢言的人,即使將天下交給他治理,也可以放一百個心。饒舌多嘴的人,即使自己很小心,也會在無意之中,泄露秘密。人,最好是不多言,但一發言就一針見血。跟任何人來往,都能謹言慎行,語無贅詞,這樣的人是值得信賴,可以重任的。
雖然管仲的人物鑒定評價標準,距現在有二千多年,但在現代人員考察方麵仍可通用。管仲特別強調,沒有責任感,私人感情太強,輕諾,偏於細枝末節的人,絕不能置於重要位置。這種人物鑒定法,既可用來洞察一個人,也可當作個人努力踐行的標準,將每一個條件具備於身,一定會大有裨益。
他在齊國能順利推動強國政策,說穿了是得益於它的“觀人有術”。由於有了知人之明,用人得當,政治上的一切措施都按照他的理想逐一推展,齊國才能一躍成為當時的霸主,管仲在《管子》一書的《形勢》篇中,詳述了他的人物鑒定法,即“觀人術”。頗為值得參考。
訾之人,勿與任大
意思是說,莫把大任交給嫉妒心強烈的人。為細小之事就妒意大起的人,絕對無法用公平的眼光觀察對方。這是很嚴重的性格缺陷,因此隻要嫉妒心強烈的人,任他才高八鬥,也不能讓他處理要務、位居高位。
任何人多多少少都有嫉妒心,但是過分強烈就不好,隻要多接觸幾次,我們就可以看出對方是否是這種性格的人。嫉妒心強烈的人往往為了微不足道的事而懷恨在心,甚至伺機報複,甚至背叛你,是屬於不得不防備的人。
譕巨者
意思是說可以舉薦任用能擬定遠大的計劃,把以後的發展看得清楚的人。這種人物,可以與他共策大計,或賦予重任。隻圖近利的人,隻能用它於不影響大局的事,有先見之明的人就可以放心舉薦,讓他獨當一麵,發揮它的長處。
顧憂者,可與敬道
意思是說能夠時常迴顧過去,檢討自己所作的事是好是壞,這麽有責任感的人,可以讓他擔任要職。對自己所做的事從不迴顧、反省,表示此人是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把重要職位派給這種人,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往而勿也
意思是說隻急追眼前之功,不管計策的可行與否,這種人必須疏遠他。時下的商場,有很多這種人,年輕員工之中,這種人也越來越多。這是不堪重任的性格之一,有誌於創大事業的人應及早改變這種壞習慣,否則前途多礙,難有大成。
舉長者,可遠見也
意思是說有先見之明,而追求長期利益的人,是屬於大器晚成型。從某個角度來看,好像不夠機靈,但是,這是穩健帶來的結果,對這種人應以長期的眼光來看他、照料他。一些看來機靈透頂,但隻追逐近前之利的人,往往給人以聰明之極的印象,一般求快速效果的老板,似乎很欣賞這種人才,其實,隻求快速之利,對一個企業並非好事,該重用的應是重視長期利益的“晚成型”人才。
美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
意思是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堪大任,絕對不能以眼前之功為依據。
一個人才,必須長期觀察它,才能透徹了解他真正的為人、真正的能力。此句話是管仲“人物鑒定法”裏的基本精神。注重:不能看表麵,要看一個人的裏層,需要覆眼(節肢動物有許多小眼構成的眼睛,叫做覆眼)式的長期觀察。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
動不動就說,“這種事太簡單了”,這麽輕易下評語的人不足以信賴。
企業裏的員工包括幹部,就有不少這樣的人,越容易下評語的人越容易把事情弄糟。相反的,慎重下評語的人,則大多數思考力周密,有責任感,賦予重任,當可不負所望。
必諾之言,不足信也
意思是說“這種事交給我辦,保證做得又快又好”,如此輕諾的人,決不能輕易相信。
現代社會裏,就有不少這種“輕諾型”的人。當你聽信其言,交給他辦,八成都會一拖再拖,或是計劃胎死腹中。如你催他快點做完,他又會說出一大堆理由為自己辯解。
“本來想,事情會很快解決,就因為冒出一些阻礙,所以……。”
“客觀環境跟當時不大一樣了,所以……。”
這些人在事情無法如期完成,或是做得不順利的時候,總是振振有詞地說出一大堆類似的理由,一副錯不在我的樣子,永遠不肯承擔責任。
小謹者,不大立
意思是說拘泥於細節的人,難有大成,因為他隻會鑽牛角尖,忘了掌握大局。
韓非在《韓非子》這本書的《十過篇》中也提到類似的一句話,那句話就是:“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隻顧小利的人,必定損失大利)
有無棄之言者,必參之於天地也
意思是說出的話絕無廢言的人,即使將天下交給他治理,也可以放一百個心。饒舌多嘴的人,即使自己很小心,也會在無意之中,泄露秘密。人,最好是不多言,但一發言就一針見血。跟任何人來往,都能謹言慎行,語無贅詞,這樣的人是值得信賴,可以重任的。
雖然管仲的人物鑒定評價標準,距現在有二千多年,但在現代人員考察方麵仍可通用。管仲特別強調,沒有責任感,私人感情太強,輕諾,偏於細枝末節的人,絕不能置於重要位置。這種人物鑒定法,既可用來洞察一個人,也可當作個人努力踐行的標準,將每一個條件具備於身,一定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