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李自成的大順軍,雖然擁立李自敬為首領,高桂英為太後並繼續轉戰各地,但已經徹底變成一盤散沙。


    特別是郝搖旗迅速墮落,成為大順軍中軍紀最差的一支。


    不幸中的萬幸,阿濟格沒有繼續追擊深山中的大順軍,而是把矛頭對準九江一帶的尤世祿餘部。


    完成對尤世祿的最後一擊,再與下江南的楊承應匯合。


    尤世祿部十一個總兵,外加尤拱極這個將二代,阿濟格還需要一些時間。


    與此同時,楊承應已經完成了對揚州府徹底占據。


    嶽讬在消滅楊禦蕃殘部和李成棟後,沿江而上,與楊承應會師於揚州府。


    二月初一日,楊承應沿江布陣,開始針對南岸的炮火陣地,施展計策。


    這招計策叫「竹筏借炮」。


    楊承應派人組織百姓,沿江紮竹筏,然後投入江中。


    對岸的明軍全然不知底細,一看到竹筏就開炮,一枚枚圓形鐵彈砸碎竹筏。


    每隔段時間就放一輪,挑動南岸明軍敏感的神經。


    等他們鬆懈時,便是渡江的大好時機。


    遼東軍抓緊時間休整,準備出擊。


    而楊承應忙裏偷閑,到了揚州城外的嶽王廟拜祭。


    香煙繚繞,嶽王廟的神台威嚴赫赫,萬眾敬仰的嶽王爺端坐在神台後麵,麵目沉穩。


    頭上的匾額寫著鬥大的的四個字——還我河山。


    神台前,侍衛祖澤沛恭敬的奉上供奉,楊承應神情肅穆端來清水一碗、淨草一束,恭恭敬敬奉於神案,然後跪下叩首,口中念念有詞。


    他雖然為了長治久安,但殺戮過重。寄希望於忠義正直的嶽武穆在天有靈,接引這片土地上的亡魂到地府。


    三叩首完畢,楊承應起身退後兩步,挺直了脊背,從虔誠的普通百姓變迴戎馬倥惚的統帥,道:「進來吧。」


    隨著話音落下,嶽王廟院內整齊列陣侍立的侍衛魚貫而入,每個人捧著一塊牌位。


    他們抬的是這場戰事中陣亡的敵我雙方英雄,其中有史可法和劉肇基。


    也有己方陣亡的排長,連長和先登勇士。


    牌位安放在嶽王廟其他的神台上,一撥出來另一撥進去,似乎永遠不會停止。


    這裏的殺戮太多了。


    從高傑無惡不作,到五大總兵齊聚揚州城外,再到遼東軍和高傑餘部一場大戰。


    就在楊承應用竹筏試探敵火力點,為渡江做準備,南京城內還在為弘光皇帝是否遷都爭吵不休。


    最激烈反對的,自然是南明東林黨此時的領導者錢謙益。


    錢謙益引經據典,又分析利害關係,大義凜然的勸弘光皇帝不要遷都。


    弘光皇帝讀書不多,被說得一愣一愣的。


    但他不傻,知道留下來是等死,先佯裝同意,然後找到馬士英商量辦法。


    馬士英道:「當年崇禎皇帝想南撤,卻猶猶豫豫,最終不幸駕崩於煤山。而今陛下千萬不能再猶豫,否則也會落得和崇禎皇帝一樣的下場。」


    「朕也知道,隻是如果不告而別,會引起大臣們的恐慌,朕將來倚重誰呢?」


    麵對現實處境,弘光皇帝憂心忡忡。


    「陛下,您知道唐明皇嗎?安祿山和史思明眼看打入長安,唐明皇果斷連夜奔蜀,不僅活下來,還迴到長安。」


    馬士英說道:「而今楊承應就是安、史之徒,陛下連夜出城到杭州暫避鋒芒。如果一切順暢,做宋高宗又何妨呢?如果不順,還可以向福建前進。」


    「愛卿說的有道理!」弘光皇帝高興得拍了一下巴掌


    。


    從地圖上看,弘光政權名義上擁有半壁江山,完全可以效法宋高宗。


    君臣二人想當然的認為,楊承應不可能率大軍一直追擊,否則後勤壓力會非常大。


    就在君臣二人商議好,出逃的前夕。


    南京的長安門貼了兩副字,意在嘲諷時局。


    第一副:福王沉醉未醒,全憑馬上胡謅。幕府凱歌已休,猶聽阮中曲變。


    第二副:福運告終,隻看驢前馬後,崇基盡毀,何勞東捷西沾。


    這兩副字大有講究,「馬」指的是馬士英,「阮」指的是馬士英的心腹阮大鉞。「驢」指的是盧九德,「捷」是吏部尚書、馬士英的心腹張捷,「沾」是左都禦史李沾。


    意思是馬士英這幫家夥鬧得弘光政權根基不穩,地動山搖。


    寫這些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錢謙益。


    都到這個時候了,錢謙益還不忘踩政敵。


    弘光皇帝到底要臉,開溜計劃暫時停止執行。


    這一拖,就到二月初五。


    當日,弘光皇帝沒有上朝,而是看了一天的戲。


    在一片鶯歌燕舞聲中,北岸的遼東軍緊鑼密鼓的準備渡江。


    他們砍伐樹木,做成一艘艘小船。


    開戰時,施琅指揮海軍先拔除對岸已經偵察好的火力點。小船在當地漁民的駕馭下,載著遼東軍士兵向南登岸。


    為此,不少遼東軍在寒風中跳進長江,提前熟悉水性。


    戲曲舞台上,正上演著全本《西遊記》,共六本二十四折。


    孫悟空的騰挪閃躍、棒打群妖,惹得看戲的弘光皇帝和群臣連連叫好。


    有識之士看到的卻不一樣,孫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其實是楊承應手中的指揮棒。


    猴子猴孫在孫悟空指揮下,苦鬥天兵。但吃虧的是天兵,因為猴子猴孫苦練了殺敵本領。


    馬士英沒有來看戲,他留守內閣。


    時隔一個月,馬士英終於收到尤世祿病故的消息。


    從此少了一個勁敵,他激動壞了。


    「太好了,終於可以吧塗蜚叫迴來,協助南兵鎮守鎮江。」馬士英高興地說道。


    「閣老,楊承應陳兵江北,此時才調塗蜚水師,來得及嗎?」


    阮大鉞小心翼翼的問道。


    這句話真把馬士英問到了。


    要說弘光政權真夠無厘頭的,這麽緊急的時候,居然沒有完善的驛站製度。


    尤世祿都死透了,才得到消息。


    來得及嗎?


    肯定來不及。


    二月初八,楊承應裝模作樣的祭祀了長江,宣布大軍南渡。


    海軍第一時間摧毀了沿岸的炮台,隨後掩護小船渡江。


    幾乎是同時,嶽讬率領一支軍隊提前往西走,在龍潭渡江。


    那裏本來有遼東軍,楊承應為迷惑敵人,故意調走。使得龍潭防守約等於無,讓嶽讬不費吹灰之力渡江成功。


    不論到什麽時候,楊承應都是兩手準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遼東雄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予岸並收藏明末:遼東雄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