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去救陛下!」


    在一片迷霧中,出現了一小隊人馬的影子。


    這是李雙喜率領的探路隊伍,人數不多,隻有一二十人。


    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每個人的馬鐙上掛著一顆或兩顆血淋淋的首級,隨著馬匹的走動而不住擺動。


    這是他路上遇到了一小股本地山匪,取得的戰果。


    李雙喜聽到求救聲,迴頭看去,隻見一個青年從霧中竄出。


    定眼一看,分明是永昌皇帝的親兵劉進。


    「怎麽?別著急,慢慢說。」李雙喜和聲道。


    「來不及了,快,陛下遇到山匪。」劉進上氣不接下氣的說。


    「在哪裏?」


    「跟我來。」


    一隊人馬迅速調整方向,跟著劉進前往。


    他們到的時候,現場隻有一大片血跡。


    「陛下呢?」李雙喜快要氣瘋了。


    「剛才還這裏。」劉進快哭了,「陛下是為保護我,才……」


    「別說這些,大夥兒快分散出去找。」李雙喜吼完,又覺得不妥,「每五個人為一隊,小心搜索。」


    「是。」騎兵們自覺每五人一組,沿著每條小路搜索。


    他們找了足足一天,也沒有找到李自成。


    李雙喜絕望了,跌坐在大石上,痛苦的捶頭。


    「都是我,如果我留下,陛下就不會出事。」劉進說著,拔出腰間佩刀,就要自殺謝罪。


    李雙喜一把奪過他手中的刀,喝道:「死,是懦夫幹的事。陛下隻要有一線生機,絕不會輕易言死。」


    「我們人少,不如派人聯係郝搖旗,他手底下人多,和我們一起找,或許有希望。」


    有人小聲的建議道。


    李雙喜點點頭:「王長順,你快去聯絡郝搖旗。」吩咐完,放下了寶刀,輕拍劉進的肩膀:「大丈夫就算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


    「記住了。」劉進哽咽。


    李雙喜把刀還給他,迴到石頭上坐下,閉目養神。


    長年累月的行軍打仗,已經讓他養成了習慣,隻要有一點點時間就要休息。


    合上眼不久,便傳來一陣馬蹄聲,他騰的一下站起來。


    片刻後,馬蹄聲愈來愈近,隨即在樹林中間,出現一隊人馬的身影。


    「郝大哥!」李雙喜叫道。


    「雙喜。」郝搖旗一邊焦急的叫著,一邊翻身下馬。


    「你來了就好,陛下他……」


    「別說了。我路上已經問了七八遍,現在趕緊找人才是。咱們把人馬都散出去,滿山找。」


    「好。」


    又找了兩天,還是不見李自成的蹤影。


    最後,從山腳下的一戶農戶得知,有一隊鄉勇慌忙的離開,去向不明。


    直到此時,李雙喜才確信,永昌皇帝遇害了。


    他氣得拿拳頭捶地。


    郝搖旗道:「我們一直善待百姓,結果換來了什麽?這些昧了良心的王八羔子,有好的就跟上來,吃點苦就跑,現在連皇帝都要殺害。


    不出意料,這些***,是把皇帝的首級獻給楊承應,作為他們的進身之階。」


    「豈有此理!」李雙喜咬牙切齒。


    「什麽天意民心,都是狗屎。我來的路上打聽過,北方在楊承應的統治下一直不穩,時有起事發生。可他依然敢南下,靠的是天意民心嗎?不,靠的是拳頭。」


    「郝大哥……」


    「聽我的,咱們把山下這些刁民宰了,讓他們知道敢殺我們永昌皇帝是什麽下場。」


    「這……」


    「逼問出陛下屍身的下落,萬一我們走後,他們告訴了楊承應的軍隊,那咱們可就受了奇恥大辱。」


    本來有些抵觸,但聽到皇帝的屍身下落,李雙喜怒火攻心,做出一個違背李自成意願的決定。


    二人下令將寧州和通山的鄉村進行屠殺,並用殘酷刑罰逼問當地百姓,那股鄉勇的下落。


    在諸多典籍中,經常「屠城」的李自成,其實一次都沒幹過。


    但隨著他的死去,一支紀律嚴明、作戰勇武的大順軍,就這樣消失在長河中。


    那麽李自成到底是生是死呢?


    答案是死。


    由於南明的暴政,江南一大批鄉民恢複到了東漢末年,主動結成一股力量,抵禦外敵。


    這些鄉勇,不能完全算地主武裝,其中有一大部分是自耕農。


    其中有一支力量的首領叫程九伯。


    他帶人在通山附近,看到李自成和劉進,便以為是落單士兵。


    打算把他們殺了,再扒掉他們身上的盔甲和取走兵器,留作自己用。


    正扒衣服呢,發現李自成身上有枚印章,仔細一瞧,才知道自己幹壞事了。


    程九伯等人連忙背著李自成的遺體,安葬在牛脊嶺小月山。


    然後,果斷跑路。


    這件事被捅出來,還是半年後,李自成的部下們都死光了,程九伯才敢出來。


    協助後來擔任湖廣提督的高第,找到李自成的墳墓。


    然後,程九伯喜提鍘刀一副,死於武昌。


    埋葬李自成的地方,隨著人口增多,逐漸發展成小鎮,被禦筆親書賜名「闖王鎮」。


    這都是後話。


    從天啟末年陝北爆發農民大起義,一直到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建立大順政權。


    期間出過好幾百個著名的農民軍頭領,堪稱影響全國的農民軍頭領,除了李自成,還有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張獻忠四人。


    然而沒有一個農民軍頭領能如李自成般雄才大略,二王一高僅能做到一個鬆散聯盟的總掌盤,張獻忠也不過是一方梟雄。


    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否成就大事,固然離不開曆史環境,也離不開一位卓越的領導者。


    李自成當初被追殺到商洛山區打遊擊,部下僅千餘人,跟擁兵數萬的張獻忠的實力判若雲泥,但李自成完成了張獻忠幾輩子都完不成的功業。


    他的最終失敗,純粹是軍事上的失敗。


    無論是曆史上還是這個位麵,都有一個崛起於東北,整合了東北漢、蒙、女真等勢力的政權,且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已經運轉相當的成熟。


    與之相反,李自成短時間內崛起,得到的隻是打爛的西北,和來不及消化的地區,既沒有相持的資本,也沒有相持的實力,隻能一敗再敗。


    最終遺恨九宮山。


    長期籠罩在這位蓋世英雄的頭上的陰雲很多,比如為什麽不據守關中,為什麽不先打江南等等,不會因為他的死而消散。


    千百年後仍爭論不休,這大概就是曆史獨特的魅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遼東雄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予岸並收藏明末:遼東雄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