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三天,楊承應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崇禎的葬禮。
由於時局緊張,不可能像太平時期那麽隆重。
兩天準備,一天舉行葬禮。
事情結束的次日,也就是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
楊承應在皇極殿外設宴,並下帖宴請新舊大臣。
一是犒賞他們這些日子的辛苦,二是安撫那些舊臣,讓他們逐漸適應自己新職位。
和以前一樣,龍椅空著,楊承應坐在龍椅一側。
宴席剛開,洪承疇的奏疏就送到了。
楊承應打開一看,頓時樂了。
洪承疇用了三千字的篇幅,詳細說明了大同兵變的經過,以及各方的表現。
文章末尾,他寫了一段他聽說來的故事。
洪承疇可不是亂寫的,而是有備而來。
「範先生,你看洪承疇在軍情奏疏裏說了什麽。」
楊承應把這份三千字奏疏交給曹化淳,由曹化淳轉給範文程。
同為頂級文臣,範文程應該最懂這裏麵的彎彎繞。
範文程看完,笑了:「依臣淺見,洪大人在奏疏裏主要是說了三件事!」
他把奏疏遞給鄰桌的張存仁後,繼續道:「第一件,大同兵心向殿下的占大多數,並非薑瓖一人之功。第二件事,他決意休整數日揮師南下,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求援!」
張存仁是個半路出家的讀書人,有些字他看不懂,直接遞給下首的多爾袞。
多爾袞也沒轍,隻好讓內監遞給寧完我。
寧完我看了一眼,便道:「有道理!」
祖大壽按耐不住好奇,起身在一旁看了會兒,搖頭:「深奧!」
之所以覺得深奧,是因為洪承疇隻說調查結果,不作分析。
表麵上看,他沒有立場。但字裏行間透露出傾向性,不斷暗示天下可以立定。
「李自成退守榆次,而榆次鄉紳趁榆次縣令蕭恆出城迎接,居然關閉大門。」
寧完我說道:「結合各地發生的事,可以看出李自成對於地方的掌控十分薄弱,已經是強弩之末。」
說著,他起身讓內監把地圖拿在手裏展開,指著地圖道:
「榆次位於太原東南方,兩地相距不過六十裏,李自成竟會如此狼狽,足見其統治的薄弱。
如果不趁此大好良機,進兵太原。讓李自成緩過來,又將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話雖如此,但李自成的失敗是深層次的,而不是簡單意義的軍事失敗。」
楊承應說道:「我們應該看到,當地鄉紳操控地方的能力是多麽恐怖,居然敢閉城不讓李自成進。」
很多人總結李自成失敗教訓,總是歸咎於腐敗、墮落等因素,仿佛這是農民軍的通病。
實事求是分析,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沒有建立一套新的秩序。
軍事雖然取得勝利,但地方建設上約等於無。
「均田均產」隻發生在少數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都處於舊有秩序被破壞、而新秩序沒有建立的情況。
這就非常麻煩。
舉個例子,失去土地的百姓在地主被肉身消滅後,第一個想到的是占有土地。
大夥一定想,農民肯定感激李自成,他幫他們趕走了地主。
但是,稍微有生活經曆的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地方上為了爭奪土地和水資源多麽狠。
打得頭破血流,甚至橫死當場都有。
又沒有人來製止這一切。
得到土地的人,會感激李自成嗎?
不
會呀!
他們隻會覺得土地是自己拚了命搶來的,憑什麽感激李自成。
相反,沒搶到土地的百姓,反而很恨李自成。
因為是李自成害得他們連給地主打工的機會都沒有,被迫要餓死鄉野。
更糟糕的是李自成的銬餉政策,毫無節製。
因為戰爭失敗,還存在擴大的趨勢,否則軍費開支無著落。.
這等於是把上下都得罪光了。
「範先生,派往陝西、山西的各級官員名單,可有安排?」楊承應問。
範文程道:「都已安排妥當。隻是,土地測量員可能不夠。」
「以一舊帶四新的方式,把他們安排下去。」楊承應道,「先從京畿地區開始,向四周擴展。」
「是。」
「另外,傳令駐守真定府的嶽讬和張弘謨,暫時劃歸洪承疇指揮揮師入山西,進攻太原,奪取潼關,直逼陝西!」
「遵命!」
應聲的人是祖大壽,樞密院專管軍隊調度。
楊承應端起酒杯,說道:「從明天開始,京畿和山東檢地,所有土地完成確權,劃分等工作,為地方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同時,以攝政的名義,頒布三部大法。
一是廢奴法,各家不得蓄養奴隸,有也要重新簽訂雇傭關係。如有違犯,責令三個月內更正,否則家產充公,家族全都挖礦。
二是開墾法,獎勵開墾荒地,開墾麵積予以承認,但是不承認以家族名義開墾的族田。
三是更名田法,大軍未到之處,百姓所得土地,主要是無主荒地等大軍到後詳細甄別後予以承認,並頒發地契。
工業原始積累是血腥的,殘酷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既然要付出代價,那麽就讓舊有秩序的獲益者付出。
中秋宴會,是舊臣們第一次近距離觀察新政權,頓時充滿恐慌。
重新劃分土地,廢除蓄奴,這不是第二個李自成!
不,比李自成還要恐怖。
他擁有一支絕對忠誠的軍隊,和一大批有治理經驗的官員。
薛國觀心想,哎!隻求江南的朝廷快些來吧,解救我們於水火。
從江南傳來消息,待在應天的大明舊臣們,正在商議由誰繼承天子之位,振興大明。
明朝遷都京師後,就在南京留下六部,以備不時之需。
不過,這麽多年都沒用上,一直被認為是「養老院」。
等真的需要它的時候,就發現不好使了。
南京城內名義上權力最大的,乃是今年夏天剛升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生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崇禎二年進士及第,出任西安府推官。
他和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都搭檔過,主要是負責後勤工作。
除了缺乏實際領兵經驗,史可法還是一個沒主意的人,此後的事壞就壞在這上麵。
由於時局緊張,不可能像太平時期那麽隆重。
兩天準備,一天舉行葬禮。
事情結束的次日,也就是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
楊承應在皇極殿外設宴,並下帖宴請新舊大臣。
一是犒賞他們這些日子的辛苦,二是安撫那些舊臣,讓他們逐漸適應自己新職位。
和以前一樣,龍椅空著,楊承應坐在龍椅一側。
宴席剛開,洪承疇的奏疏就送到了。
楊承應打開一看,頓時樂了。
洪承疇用了三千字的篇幅,詳細說明了大同兵變的經過,以及各方的表現。
文章末尾,他寫了一段他聽說來的故事。
洪承疇可不是亂寫的,而是有備而來。
「範先生,你看洪承疇在軍情奏疏裏說了什麽。」
楊承應把這份三千字奏疏交給曹化淳,由曹化淳轉給範文程。
同為頂級文臣,範文程應該最懂這裏麵的彎彎繞。
範文程看完,笑了:「依臣淺見,洪大人在奏疏裏主要是說了三件事!」
他把奏疏遞給鄰桌的張存仁後,繼續道:「第一件,大同兵心向殿下的占大多數,並非薑瓖一人之功。第二件事,他決意休整數日揮師南下,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求援!」
張存仁是個半路出家的讀書人,有些字他看不懂,直接遞給下首的多爾袞。
多爾袞也沒轍,隻好讓內監遞給寧完我。
寧完我看了一眼,便道:「有道理!」
祖大壽按耐不住好奇,起身在一旁看了會兒,搖頭:「深奧!」
之所以覺得深奧,是因為洪承疇隻說調查結果,不作分析。
表麵上看,他沒有立場。但字裏行間透露出傾向性,不斷暗示天下可以立定。
「李自成退守榆次,而榆次鄉紳趁榆次縣令蕭恆出城迎接,居然關閉大門。」
寧完我說道:「結合各地發生的事,可以看出李自成對於地方的掌控十分薄弱,已經是強弩之末。」
說著,他起身讓內監把地圖拿在手裏展開,指著地圖道:
「榆次位於太原東南方,兩地相距不過六十裏,李自成竟會如此狼狽,足見其統治的薄弱。
如果不趁此大好良機,進兵太原。讓李自成緩過來,又將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話雖如此,但李自成的失敗是深層次的,而不是簡單意義的軍事失敗。」
楊承應說道:「我們應該看到,當地鄉紳操控地方的能力是多麽恐怖,居然敢閉城不讓李自成進。」
很多人總結李自成失敗教訓,總是歸咎於腐敗、墮落等因素,仿佛這是農民軍的通病。
實事求是分析,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沒有建立一套新的秩序。
軍事雖然取得勝利,但地方建設上約等於無。
「均田均產」隻發生在少數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都處於舊有秩序被破壞、而新秩序沒有建立的情況。
這就非常麻煩。
舉個例子,失去土地的百姓在地主被肉身消滅後,第一個想到的是占有土地。
大夥一定想,農民肯定感激李自成,他幫他們趕走了地主。
但是,稍微有生活經曆的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地方上為了爭奪土地和水資源多麽狠。
打得頭破血流,甚至橫死當場都有。
又沒有人來製止這一切。
得到土地的人,會感激李自成嗎?
不
會呀!
他們隻會覺得土地是自己拚了命搶來的,憑什麽感激李自成。
相反,沒搶到土地的百姓,反而很恨李自成。
因為是李自成害得他們連給地主打工的機會都沒有,被迫要餓死鄉野。
更糟糕的是李自成的銬餉政策,毫無節製。
因為戰爭失敗,還存在擴大的趨勢,否則軍費開支無著落。.
這等於是把上下都得罪光了。
「範先生,派往陝西、山西的各級官員名單,可有安排?」楊承應問。
範文程道:「都已安排妥當。隻是,土地測量員可能不夠。」
「以一舊帶四新的方式,把他們安排下去。」楊承應道,「先從京畿地區開始,向四周擴展。」
「是。」
「另外,傳令駐守真定府的嶽讬和張弘謨,暫時劃歸洪承疇指揮揮師入山西,進攻太原,奪取潼關,直逼陝西!」
「遵命!」
應聲的人是祖大壽,樞密院專管軍隊調度。
楊承應端起酒杯,說道:「從明天開始,京畿和山東檢地,所有土地完成確權,劃分等工作,為地方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同時,以攝政的名義,頒布三部大法。
一是廢奴法,各家不得蓄養奴隸,有也要重新簽訂雇傭關係。如有違犯,責令三個月內更正,否則家產充公,家族全都挖礦。
二是開墾法,獎勵開墾荒地,開墾麵積予以承認,但是不承認以家族名義開墾的族田。
三是更名田法,大軍未到之處,百姓所得土地,主要是無主荒地等大軍到後詳細甄別後予以承認,並頒發地契。
工業原始積累是血腥的,殘酷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既然要付出代價,那麽就讓舊有秩序的獲益者付出。
中秋宴會,是舊臣們第一次近距離觀察新政權,頓時充滿恐慌。
重新劃分土地,廢除蓄奴,這不是第二個李自成!
不,比李自成還要恐怖。
他擁有一支絕對忠誠的軍隊,和一大批有治理經驗的官員。
薛國觀心想,哎!隻求江南的朝廷快些來吧,解救我們於水火。
從江南傳來消息,待在應天的大明舊臣們,正在商議由誰繼承天子之位,振興大明。
明朝遷都京師後,就在南京留下六部,以備不時之需。
不過,這麽多年都沒用上,一直被認為是「養老院」。
等真的需要它的時候,就發現不好使了。
南京城內名義上權力最大的,乃是今年夏天剛升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生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崇禎二年進士及第,出任西安府推官。
他和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都搭檔過,主要是負責後勤工作。
除了缺乏實際領兵經驗,史可法還是一個沒主意的人,此後的事壞就壞在這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