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受到葉向高的召見,時間是天啟三年六月十五日。


    葉向高向他吐露了王在晉和袁崇煥就山海關駐軍,還是寧遠駐軍並徐圖收複錦州的事。


    孫承宗聽完葉向高的疑慮後,當即表示:“十三山義軍到底情況是怎樣?建虜具體什麽動向,非親赴前線才能知道。


    葉首輔您身體不太好,又肩負治國重任,不便親自前往。


    孫某忝居兵部尚書,這件事應該由孫某親自走一遭。”


    聽到這話,葉向高太高興了,終於來了個稍微靠譜的人啦。


    袁崇煥曾經到山海關探查,如今孫承宗也去前線調查。


    如果大明袞袞諸公都和他們一樣,自己省心多了。


    於是,葉向高當即表示支持:“如此甚好,我上奏皇上,派足下前往山海關視察。”


    “那我迴去準備,聖旨一下旋即出發。”


    “甚好。”


    葉向高等孫承宗走後,立刻提筆寫了份奏本,懇求皇帝同意孫承宗前往山海關視察。


    奏本由魏忠賢遞到天啟皇帝手裏。


    此時,天啟皇帝正在看楊承應的謝恩折。


    “這楊承應真有意思。”


    朱由校笑道:“前段時間,據報楊承應極力反對這門親事,現在居然這麽乖巧,還寫了謝恩的奏本。


    還讓公主為新造的大炮賜名,有意思。”


    魏忠賢彎腰低頭,表情恭敬:“應該是徐光啟勸了他,他這才欣然接受。”


    “徐光啟有功,當賞。另外告訴袁可立,派去調查朝|鮮之事的人不要苛責,給楊承應留些麵子。”


    “是,老奴下去後就辦。”


    說著,魏忠賢從袖子裏那出奏本:“葉向高上奏,請陛下準許兵部尚書孫承宗前往山海關視察。”


    “準。”


    朱由校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山海關屯兵十萬,每日消耗大量的錢糧。


    眼看著皇祖父積攢的內帑,被自己和魏忠賢越花越少,心裏難免著急。


    讓孫承宗去一趟山海關,萬一發現沒有屯兵的必要,可以順勢同意,減少開支。


    聖旨即下,孫承宗便啟程前往山海關。


    王在晉得知此事,心裏雖然惱怒袁崇煥的“背刺”,還是不得不暫時放棄對袁崇煥的攻擊,做好迎接孫承宗的準備。


    二十日,孫承宗抵達山海關,巡視王在晉打造的防線。


    他愕然發現王在晉的戰略,竟然是在山海關外的八裏鋪再修一道防線。


    看到這城防,孫承宗把王在晉叫來,問道:“王大人,你修了新城,是要拿舊城的四萬人防守嗎?”


    “不是這樣的。”


    王在晉答道:“新城建好以後,我要再添一倍的兵力用於防守新城。”


    “那你的意思是在新城放八萬人。


    那麽新城背靠舊城,一旦新城被破,新城潰兵往舊城潰逃,改如何處置。


    如果新城守得住,哪還要舊城幹嘛?


    如果新城守不住,你是想開關救援呢,還是緊閉關門。”


    孫承宗在朝為官多年,說話語氣平緩穩重,但是說的內容卻字字誅心。


    王在晉聽罷,心說原來孫尚書是來找我麻煩。哎,要是前兵部尚書還在就好了,省心。


    麵對孫承宗的質問,王在晉不敢不答:“孫老,新城即便是被攻破,潰兵也可以走關外三道關逃進來。”


    “那還不是會被建虜利用潰兵,攻入山海關。”孫承宗反問。


    “我會修三個寨子在山上,接納潰兵。”


    王在晉趕緊迴答。


    孫承宗有些無語了。


    還沒潰兵呢,王在晉就準備修專門接納潰兵的寨子,這不是鼓勵士兵逃走。


    士兵都跑了,新城豈不被建虜輕而易舉的得到,那修這個新城不是浪費錢。


    “算了,此事到此為止吧。”


    孫承宗看了眾人一眼,問道:“哪位是袁崇煥?”


    一個個子不高、皮膚略黑的中年人出列,拱手道:“下官便是袁崇煥。”


    “你主張屯兵寧遠,有什麽理由嘛?”


    “理由有三,第一,寧遠距離錦州和廣寧較遠,可以避開敵人的鋒芒,有時間造出一座新城。


    第二,修成後窺視錦州,並且及時救援十三山義軍等百姓自發組織的反抗建虜的勢力。


    第三,寧遠作為遼西門戶,地位雖不及錦州,卻可以初步起到遏製的作用。”


    這些話,袁崇煥想了很久,一股腦兒都說出來。


    孫承宗聽罷,頻頻點頭。


    隨後,他又讓王在晉帶路,巡視了一片石等地。


    在巡視的過程中,孫承宗又聽取了閻鳴泰的意見。


    此時,他內心深處已經有了決定。


    但他這個決定卻要了十三山義軍的命。


    因為孫承宗決定把王在晉的方案和袁崇煥、閻鳴泰的意見來個和稀泥。


    首先,他上奏朝廷,停止王在晉修建新城的行為,把省出來的經費用於招撫遼人百姓。


    其次,不直接收複寧遠,因為代善的兩紅旗就在廣寧,孫承宗認為這還是太危險。


    怎麽做呢?


    孫承宗上奏朝廷,讓閻鳴泰、袁崇煥做搭檔,把招撫來的遼人百姓安置在中前、前屯區域,讓這一帶成功穩定下來。


    然後穩紮穩打,緩慢地往寧遠方向恢複。


    至於十三山義軍的死活,孫承宗決定暫時不管了。


    事實上,他也管不了。


    因為他隻是決定,還沒得到朝廷批準。


    這卻引起了袁崇煥的反對。


    孫承宗離開前,袁崇煥主動找到他:“十三山義軍無論真與假都要策應,這些與建虜奮戰數月的好漢們,正是最好的兵源。”


    “我雖是朝廷的兵部尚書,此時卻無權調動兵馬,需要迴去奏明皇帝,由皇帝定奪。”


    孫承宗說道:“再者,建虜近在咫尺,想救也無力救援。”


    袁崇煥急了:“即便是不救,也該趁著建虜分身乏術,進駐到寧遠,修建城池啊,幹嘛待在中前、前屯區域。”


    “建虜勢大,我們應該穩紮穩打,步步推進才是。”


    對於袁崇煥,孫承宗很有耐心:“你沒看見金州鎮就把新城建在新屯,那距離蓋州多遠啊。”


    “情況不同罷了。”


    袁崇煥不認可這種比較:“金州鎮再往北都是開闊區域,楊承應修城意義不大。


    同理,我們應該修在關鍵位置,而不是浪費錢財在這種隨時被攻破的地方。”


    “你的話有幾分道理,但你趕緊執行我製定的策略吧。”


    孫承宗示意他退下。


    袁崇煥無奈地選擇離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遼東雄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予岸並收藏明末:遼東雄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