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內,乾清宮外殿。
剛過完了年不足一個月,天還是很冷。
外殿內陳保定的一翻話,不隻讓田衡氣得脖子都粗了。也讓坐在下首位置上的王太後,氣到恨不能一巴掌把這個陳保定拍出紫禁城去。
禮部一直以來就是六部中最弱的一部,之前的王太後從沒想過要拿下這個部門,可不想一個不理,卻把事情弄成了這樣一相局麵。
把自己的人安排進後宮,掌控整個後宮,繼而掌握皇上,達到最終掌握整個朝局,讓大周天下盡在她的囊中。這是王太後所設想的最完美的結局了。她甚至想到,既然現在這個皇帝無法保證成為傀儡,無法保證是自己的人,那麽不防讓自己的人進來,生下一個皇子後,就把這個無法保證的皇帝弄掉,以確保萬無一失。
可是設想才剛剛開始實施,就讓這麽個在她看來根本毫不相幹的人,給硬生生的擋了迴去。
想禮部尚書莫尋申是個好好先生,為官的信條就是能好就好,絕不得罪任何一個同僚。即使這個同僚隻是七品縣令,他也照樣信奉這一好好信條。而禮部左侍郎孫延更是個書掉子,讓他背書是萬好的,但若要他說個事,那就真是為難他了。而這個孫延之所以能當上正三品侍郎一職,不會是他那背書的本領,就他這能耐,當個八品的翰林院文書,就是個頂了。好在這個孫延自己不行,倒有個長相甜美的姐姐,被選入了後宮封了昭儀,雖位不算多高,也並不多受先帝的寵愛,但終究是上過皇上的龍床的,間又討好了那時的皇後,也就是現在的王太後。才得以拉上了現在這個禮部左侍郎的職位。
不過現在王太後真是後悔極了,給這麽不頂事的人安上了禮部侍郎這位。瞧現在的禮部,尚書隻想著當個好人,不攬一事。左侍郎又是個說不了話的人。整個禮部唯一在管事的。就是這個右侍郎,這個跟她明著對著幹的陳保定。
王太後仿佛看到下麵的官員大半在偷偷的笑了,因為現在殿上沒人駁得了陳保定的話。
若大的殿內,一時沉默無聲。
陳保定說完鞠躬行了一個大禮,退迴自己的位置。
良久,看著這個采選秀女的事,就要這個給卡著了。就在這時,大殿上又突的站出一人。
眾人看去,哈,好嘛。這次出頭的真就是個泡在書典裏的。
正五品的翰林院學士,章孝結章大人。
按說今天來的都是內閣,太師少師或是六部三品以上的官員,這個僅正五品的翰林院學士本不應在內,但章孝結不同。因為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是王太後的堂姑父。
說到這個章孝結,早成宗還未得大統時,就已在翰林院呆著了,那時隻是個六品的侍讀。成宗大統後,王皇後本想把他調出翰林院,不想她這個姑父卻答說已習慣了翰林院的清靜。不想他移。王皇後幾翻勸說,皆是不為所動,隻能作罷。
現見章孝結突然站出,王太後眉頭為之一動,雖知她這個姑爺不會真跟她作對,但要怎樣。連她自己也敢保證。
“章大人有何話說?”不等章孝結開口,王太後就先出聲尋問道,暗裏的意思就是要壓一壓,若要對己不利的話,你少來說。
章孝結躬身行了大禮。高聲答道:“迴皇上,迴太後。臣上啟聖上之大德,雖肝腦塗地,未得報之萬一,惟朝乾夕惕,忠於其職外,不敢有甚他言。今聖上初登大寶,萬事初臨,君意難斷,實是臣等不祈盡責之過。臣之惶恐,惟有加倍兢兢業業,為聖上分之一二,以圖解聖憂,再恭肅待上,臣之念也。”說著再一拜下,在旁人均白下眼來時,他終於停下這番溢美之言,再度啟奏道,“臣聽適才田大人和陳大人商討今上采選秀女之事,爭執之點,無非就是在采選範圍上。田大人以為今聖後宮無人,必入大家之女方能顯後宮鳳鸞之賢德淑惠;而陳大人則以為,祖宗有德言在先,庶民之女善知民間苦樂,不縱誌奢華,更能保證後宮之美德。今雙方爭執不下,再爭下去也隻是拖延實事。所以,以老臣之見,不若田大人也別定非京中五品以上之限,陳大人也不再僅按祖宗之法,隻求民間之女。雙方不妨各退一步,都選若何?”
“都選?”在場的眾大人均是一驚,隨之掩聲而笑。
好啊,說禮部尚書莫尋申是好好先生,現在看來這個章孝結更稱得上好好先生這一名頭。兩方要的都選,誰都不得罪子。
可有人笑了,有人卻還是哭了。
兩方都選,那不是說自己家到齡的女兒、孫女兒還在範圍內,那其結果還不是一樣,隻不過把人數和範圍加了加罷了,該選的還是要選。
聽到這番,王太後卻是笑了,滿意的朝她的姑父點了點頭,想不到她這個看著酸腐的姑父,臨到頭也能幫自己一把,不錯不錯。
獨有大家爭相為主的那個主人,皇上秦思揚,卻垂著頭,對此不發一言。
即達成了這番看似很完滿的是共識,那麽接下來要議的,就隻能是選怎樣尺寸的美女,怎樣選,和幾時選這此細事了。
在朝上就說有推薦的官員,此時紛紛站出來說著要推薦的各地美人,更有五名官員還聲專門帶來了畫像,這時急忙都呈獻了上去。
秦思揚從太監手中接過那幾十幅畫像,隻隨意的逐一看了遍,即交給立於身後的小太監,讓他轉給了王太後去看。
王太後接過畫像,一幅一幅的細看下來,連連點頭道:“不錯,看著個個都是一等一的美人,不知道這些個畫像人冊,諸位大臣是從何而得的啊?”
“迴稟太後,臣等無敢貪功,這些畫像皆是擔水人偵視所得。”獻畫的大臣一人答道。
“嗯,很好,你們幹得不錯,那些擔水人也幹得不錯。”王太後滿意的點點頭,“此次采選,後宮得以充實,諸位大臣必是功不可沒的。來人啊,從哀家的宮中取出白銀八百兩,五位大臣每人賞一百兩,另三百兩賞就平分給那些辛苦偵視的擔水人。”
獻畫的大臣一聽,不想幾幅美人畫像就可得一百兩,都比得上他們一年的俸祿了,驚喜之中,忙感激涕零的跪倒下地,不住的連連叩首謝恩。然後又接連上表了一堆定會好好當差,為國為朝廷賣力的盡忠之言,說得口都幹了,這才一一退迴自己的位置。
王太後轉身秦思揚,笑問道:“這些美人畫像中,皇上適才也已看過,可有上眼的?”
聽問,秦思揚這才在似醒轉過神來,一驚之下搖了搖頭:“孩兒眼生,不知何樣的美女方是上佳,一切全憑太後定奪。”
王太後聽後淡笑而道:“也罷,皇上還年幼,這麵像上的事當然不懂,此次采選秀女的事,哀家就辛苦點吧,替皇上拿主意了。”
秦思揚忙又謙恭的依禮再道了謝,瞧著王太後樂開花的樣子,心下也隻能強製忍著再忍著。
再幾經商討,此次采選秀女定下五百人,先由宮裏派出人手到各地查探篩選,之後再把選定的人送到宮中由各總管太監逐一篩選,最後交太後定奪。
采選秀女的事說定,王太後看著雖一開始不順,最後卻是一記扭轉,向了最好的方向發展,心下開心之極。正要發話讓大家都散了吧,卻見下麵立著的大臣,有一半以上沒有要走的意思。
“諸位大臣都累了一下上午,也餓了吧,都各自迴家歇了吧。”王太後發話道。
二十一位大臣,有*人領命退下了,可是卻有十人沒有開口也站著不動,另有兩三人在動了一動後,見有人不動又重新站定,在一旁觀望著。
站著不動的大臣,以內閣次輔鍾玄崇為首。瞧著大家都要退散了,可他要說的話卻一句未說,咬了咬牙,終於忍不住‘撲通’跪下,高聲喊道:“皇上!”立於他身後的臣子,見此也跟著全數跪倒,高唿皇上。
王太後一看,眉頭瞬間皺起,看向秦思揚,卻見他隻是愣愣的看著這群跪倒一片的大臣,完全慌了神。此時也正轉過一張為難之極的神色彩看向她,一臉的求助。
王太後見此心下立時又得意了起來,想著自己在先帝駕崩之前的擔心,看來真是多心了。這個小皇帝的能耐也不過如此,此刻心下定是驚恐不已。哼,這般懦弱的性子,想來之前跟蘇芳放出的話,也隻是得到自由加之尋樂,而急著想當上皇帝。現在真當上了,卻發現那些天天跑東宮跟他說事的臣子跟是難纏,為難了吧,怕了吧,知道不是當上皇帝就能有一切了吧!哼哼,這很好,真的很好。且讓她來鎮下這幫子愛鬧事的臣子,好讓後皇帝明白,這天下誰是真正能幫他的。
想到這裏,王太後由心的一個冷笑,站起身來,輕蔑的掃了眼跪在地上的大臣,昂著頭,故意提高拉長了聲調問道:“鍾大人,還有諸位大臣,還有何事?”
剛過完了年不足一個月,天還是很冷。
外殿內陳保定的一翻話,不隻讓田衡氣得脖子都粗了。也讓坐在下首位置上的王太後,氣到恨不能一巴掌把這個陳保定拍出紫禁城去。
禮部一直以來就是六部中最弱的一部,之前的王太後從沒想過要拿下這個部門,可不想一個不理,卻把事情弄成了這樣一相局麵。
把自己的人安排進後宮,掌控整個後宮,繼而掌握皇上,達到最終掌握整個朝局,讓大周天下盡在她的囊中。這是王太後所設想的最完美的結局了。她甚至想到,既然現在這個皇帝無法保證成為傀儡,無法保證是自己的人,那麽不防讓自己的人進來,生下一個皇子後,就把這個無法保證的皇帝弄掉,以確保萬無一失。
可是設想才剛剛開始實施,就讓這麽個在她看來根本毫不相幹的人,給硬生生的擋了迴去。
想禮部尚書莫尋申是個好好先生,為官的信條就是能好就好,絕不得罪任何一個同僚。即使這個同僚隻是七品縣令,他也照樣信奉這一好好信條。而禮部左侍郎孫延更是個書掉子,讓他背書是萬好的,但若要他說個事,那就真是為難他了。而這個孫延之所以能當上正三品侍郎一職,不會是他那背書的本領,就他這能耐,當個八品的翰林院文書,就是個頂了。好在這個孫延自己不行,倒有個長相甜美的姐姐,被選入了後宮封了昭儀,雖位不算多高,也並不多受先帝的寵愛,但終究是上過皇上的龍床的,間又討好了那時的皇後,也就是現在的王太後。才得以拉上了現在這個禮部左侍郎的職位。
不過現在王太後真是後悔極了,給這麽不頂事的人安上了禮部侍郎這位。瞧現在的禮部,尚書隻想著當個好人,不攬一事。左侍郎又是個說不了話的人。整個禮部唯一在管事的。就是這個右侍郎,這個跟她明著對著幹的陳保定。
王太後仿佛看到下麵的官員大半在偷偷的笑了,因為現在殿上沒人駁得了陳保定的話。
若大的殿內,一時沉默無聲。
陳保定說完鞠躬行了一個大禮,退迴自己的位置。
良久,看著這個采選秀女的事,就要這個給卡著了。就在這時,大殿上又突的站出一人。
眾人看去,哈,好嘛。這次出頭的真就是個泡在書典裏的。
正五品的翰林院學士,章孝結章大人。
按說今天來的都是內閣,太師少師或是六部三品以上的官員,這個僅正五品的翰林院學士本不應在內,但章孝結不同。因為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是王太後的堂姑父。
說到這個章孝結,早成宗還未得大統時,就已在翰林院呆著了,那時隻是個六品的侍讀。成宗大統後,王皇後本想把他調出翰林院,不想她這個姑父卻答說已習慣了翰林院的清靜。不想他移。王皇後幾翻勸說,皆是不為所動,隻能作罷。
現見章孝結突然站出,王太後眉頭為之一動,雖知她這個姑爺不會真跟她作對,但要怎樣。連她自己也敢保證。
“章大人有何話說?”不等章孝結開口,王太後就先出聲尋問道,暗裏的意思就是要壓一壓,若要對己不利的話,你少來說。
章孝結躬身行了大禮。高聲答道:“迴皇上,迴太後。臣上啟聖上之大德,雖肝腦塗地,未得報之萬一,惟朝乾夕惕,忠於其職外,不敢有甚他言。今聖上初登大寶,萬事初臨,君意難斷,實是臣等不祈盡責之過。臣之惶恐,惟有加倍兢兢業業,為聖上分之一二,以圖解聖憂,再恭肅待上,臣之念也。”說著再一拜下,在旁人均白下眼來時,他終於停下這番溢美之言,再度啟奏道,“臣聽適才田大人和陳大人商討今上采選秀女之事,爭執之點,無非就是在采選範圍上。田大人以為今聖後宮無人,必入大家之女方能顯後宮鳳鸞之賢德淑惠;而陳大人則以為,祖宗有德言在先,庶民之女善知民間苦樂,不縱誌奢華,更能保證後宮之美德。今雙方爭執不下,再爭下去也隻是拖延實事。所以,以老臣之見,不若田大人也別定非京中五品以上之限,陳大人也不再僅按祖宗之法,隻求民間之女。雙方不妨各退一步,都選若何?”
“都選?”在場的眾大人均是一驚,隨之掩聲而笑。
好啊,說禮部尚書莫尋申是好好先生,現在看來這個章孝結更稱得上好好先生這一名頭。兩方要的都選,誰都不得罪子。
可有人笑了,有人卻還是哭了。
兩方都選,那不是說自己家到齡的女兒、孫女兒還在範圍內,那其結果還不是一樣,隻不過把人數和範圍加了加罷了,該選的還是要選。
聽到這番,王太後卻是笑了,滿意的朝她的姑父點了點頭,想不到她這個看著酸腐的姑父,臨到頭也能幫自己一把,不錯不錯。
獨有大家爭相為主的那個主人,皇上秦思揚,卻垂著頭,對此不發一言。
即達成了這番看似很完滿的是共識,那麽接下來要議的,就隻能是選怎樣尺寸的美女,怎樣選,和幾時選這此細事了。
在朝上就說有推薦的官員,此時紛紛站出來說著要推薦的各地美人,更有五名官員還聲專門帶來了畫像,這時急忙都呈獻了上去。
秦思揚從太監手中接過那幾十幅畫像,隻隨意的逐一看了遍,即交給立於身後的小太監,讓他轉給了王太後去看。
王太後接過畫像,一幅一幅的細看下來,連連點頭道:“不錯,看著個個都是一等一的美人,不知道這些個畫像人冊,諸位大臣是從何而得的啊?”
“迴稟太後,臣等無敢貪功,這些畫像皆是擔水人偵視所得。”獻畫的大臣一人答道。
“嗯,很好,你們幹得不錯,那些擔水人也幹得不錯。”王太後滿意的點點頭,“此次采選,後宮得以充實,諸位大臣必是功不可沒的。來人啊,從哀家的宮中取出白銀八百兩,五位大臣每人賞一百兩,另三百兩賞就平分給那些辛苦偵視的擔水人。”
獻畫的大臣一聽,不想幾幅美人畫像就可得一百兩,都比得上他們一年的俸祿了,驚喜之中,忙感激涕零的跪倒下地,不住的連連叩首謝恩。然後又接連上表了一堆定會好好當差,為國為朝廷賣力的盡忠之言,說得口都幹了,這才一一退迴自己的位置。
王太後轉身秦思揚,笑問道:“這些美人畫像中,皇上適才也已看過,可有上眼的?”
聽問,秦思揚這才在似醒轉過神來,一驚之下搖了搖頭:“孩兒眼生,不知何樣的美女方是上佳,一切全憑太後定奪。”
王太後聽後淡笑而道:“也罷,皇上還年幼,這麵像上的事當然不懂,此次采選秀女的事,哀家就辛苦點吧,替皇上拿主意了。”
秦思揚忙又謙恭的依禮再道了謝,瞧著王太後樂開花的樣子,心下也隻能強製忍著再忍著。
再幾經商討,此次采選秀女定下五百人,先由宮裏派出人手到各地查探篩選,之後再把選定的人送到宮中由各總管太監逐一篩選,最後交太後定奪。
采選秀女的事說定,王太後看著雖一開始不順,最後卻是一記扭轉,向了最好的方向發展,心下開心之極。正要發話讓大家都散了吧,卻見下麵立著的大臣,有一半以上沒有要走的意思。
“諸位大臣都累了一下上午,也餓了吧,都各自迴家歇了吧。”王太後發話道。
二十一位大臣,有*人領命退下了,可是卻有十人沒有開口也站著不動,另有兩三人在動了一動後,見有人不動又重新站定,在一旁觀望著。
站著不動的大臣,以內閣次輔鍾玄崇為首。瞧著大家都要退散了,可他要說的話卻一句未說,咬了咬牙,終於忍不住‘撲通’跪下,高聲喊道:“皇上!”立於他身後的臣子,見此也跟著全數跪倒,高唿皇上。
王太後一看,眉頭瞬間皺起,看向秦思揚,卻見他隻是愣愣的看著這群跪倒一片的大臣,完全慌了神。此時也正轉過一張為難之極的神色彩看向她,一臉的求助。
王太後見此心下立時又得意了起來,想著自己在先帝駕崩之前的擔心,看來真是多心了。這個小皇帝的能耐也不過如此,此刻心下定是驚恐不已。哼,這般懦弱的性子,想來之前跟蘇芳放出的話,也隻是得到自由加之尋樂,而急著想當上皇帝。現在真當上了,卻發現那些天天跑東宮跟他說事的臣子跟是難纏,為難了吧,怕了吧,知道不是當上皇帝就能有一切了吧!哼哼,這很好,真的很好。且讓她來鎮下這幫子愛鬧事的臣子,好讓後皇帝明白,這天下誰是真正能幫他的。
想到這裏,王太後由心的一個冷笑,站起身來,輕蔑的掃了眼跪在地上的大臣,昂著頭,故意提高拉長了聲調問道:“鍾大人,還有諸位大臣,還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