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與武岡寨交界的地方有個村子叫茶坡村,就在茶子山的腳下,居住的都是苗人,聽名字就知道,這個地方的百姓主要是以種茶為生。


    沒辦法,這裏靠近大山,僅有的一些田地大部分是旱田,水田僅有可憐的一點點。


    所以這個地方的百姓日常生活就靠采茶,大部分的糧食也是用茶葉跟附近的村子交換來的,日子過得很苦。


    從過年後,茶坡村就處於半斷糧的狀態了,經常是米湯混著野菜,全村老少就沒有一頓吃飽過。


    村裏的幾位族老已經跟附近的羅家村協商了好久,就是為了糧食,這也是兩村多年來形成的默契。


    可是今年不一樣了,羅家村去年因為山上的洪水,一部分農田受了災,本村的糧食也就勉強夠用,哪裏還有多餘的糧食給茶坡村。


    按說,沒有糧食交換也沒事,大不了茶坡山再拿東西去跟其他村換,可是羅家村不願意,已經答應上交的茶葉還需要從茶坡山交換呢。


    這下子,直接卡住了,茶坡山馬上需要糧食,羅家村不但拿不出糧食,還想用極少的糧食換取茶葉,雙方的矛盾一下子激化了。


    這天,茶坡村的幾位族老把村裏的一些野味,皮毛還有去年的茶葉用幾匹馬馱著前往羅家村後邊的山塘村準備交換一點救命糧食迴來。


    可是,這些人經過羅家村邊上的時候,被羅家村的村民截住了,不但不允許他們過去,還要用很少的糧食做交換。


    這下子,茶坡村的幾位青壯不幹了,先是爭吵,後來動起了手,再後來引起了兩村之間的械鬥。


    漢苗之間矛盾由來已久,這一動手,雙方之間就動起了火氣,別看茶坡山人數稍微少些,但是苗人的蠻橫也是出名的,直接打死了十多名羅家村的村民。


    羅家村吃了大虧,就向邊上的劉家村求援,這下子械鬥升級了,牽扯其中的漢苗百姓有上千人之多,百姓受傷眾多。


    縣裏得到消息很晚,等到巡檢齊峰和縣尉朱家齊帶著百名巡丁和捕快到了現場,雙方的爭鬥已經進入了最激烈的時候,官府那點人,根本製止不了。


    不管怎麽說,袁睿這個知縣都要出來了,不管是擔責還是平事,縣裏的幾人突然有了一種感覺,袁睿這個知縣來得真是及時,能扛很多事呢!


    縣丞根本沒有出頭的意思,直接派了幾個人順著就找下來了,對於袁睿的行程他還是知道的,書吏孫有福不是白給的。


    就在袁睿和方榮結伴同行的第二天,還在零陵的袁睿就被縣衙派來的書吏找到了,乍聽到消息的袁睿頓時呆住了。


    這才來了幾天,這麽大的一個坑等著自己,要不是漢苗之爭由來已久,袁睿甚至都懷疑這是縣丞幾人給自己設的圈套。


    袁睿隻能跟方榮告辭,不過之前,袁睿還是給方榮鄭重道歉了,瞞著身份是不對的。


    “不瞞方兄,我剛剛從揚州過來,是本縣的知縣,隱瞞身份,確實對不住方兄了!”


    方榮笑了一聲,“袁公子,應該叫你袁大人,其實我很早就在猜測了。你看你這個隨從,一看就是在官衙裏做事的,還有那幾位護衛大哥,根本就是行武之人,不是官也是一個富家子弟。我呢,主要還是欽佩你那句話,要不然也不會上杆子跟你同行。”


    “不知方兄對於苗人之事是否了解?”袁睿突然之間靈機一動。


    “不知袁公子說的是哪塊!”


    “有人說現在苗人和漢人之間的衝突主要是田地和賦稅之爭,方兄怎麽看?”


    “要我說,漢苗之爭的根本不是田地,也不是賦稅,是身份,也是生存權利!”


    袁睿就是眼前一亮,這個方榮厲害啊,完全想不到,他這個一介書生竟然有了幾百年後的思維,不但不歧視這些苗人,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這個,不知,方兄是否方便,我想邀請方兄隨我前往......”袁睿對方榮發起了邀請。


    “好,正好無事,我就隨袁大人走上一趟!”方榮跟袁睿也是投緣,直接答應了。


    袁睿看到方榮答應,滿心喜悅,馬上安排護衛準備,直接前往茶坡村。


    季家莊,袁家大宅裏,雖說已經到了晚上,可是燈火通明,仆從丫鬟忙個不停。


    袁家少夫人張小河臨產在即!


    早在上月初,為了以防萬一,林夫人已經從揚州把娘家的哥哥請來了,雖說她自己也懂醫術,但是林夫人知道自己還是耽擱時間太久了,手也生了,萬一遇到危急情況,確實不敢保證小河安全,這才從娘家請了人來,還準備了很多的應急藥材。


    三月十六一大早,小河就感覺到了不對,陪在邊上的丫鬟婆子馬上就開始準備。


    整整一天,直到晚上,小河還是沒能順利生產,袁家的人都著急起來。袁睿的幾個嬸嬸也是跟在小河身邊一天了,幫著小河穩定情緒,也教給小河保持體力的小技巧。


    這裏麵其實是小河母親的責任,自從迴到季家莊,本來有點瘦弱的小河就被王嬸重點照顧,想方設法地給她補充營養。


    這一補,就沒能控製住,一下子補過了。


    本來小河就有點瘦弱,林夫人也沒有注意到這麽多,感覺跟其他孕婦相比也算正常,就沒能及時製止。


    到了晚間,看著小河力氣逐漸耗盡,生怕小河出了意外的林夫人立即請哥哥出麵給小河紮了兩針,還把從揚州帶來的一顆百年人參切片放在了小河的嘴裏。


    幾位嬸嬸又按照老方法對小河進行了安撫,還特意給小河的胎位進行了簡單的撫順。


    亥時一刻,經過眾人的努力,小河終於順利產下一子,體重七斤八兩。


    雖說這個孩子以後姓孟,要頂孟家的門戶,可是,怎麽說這都是袁家的種,也是袁睿的第一個兒子,未來的前途那是不用說的。


    隻要這個孩子在季家莊長大成人,以後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對自己父族的關照那肯定也是一定的。


    接下來幾天,季家莊就開始熱鬧了,先是附近的村子陸陸續續地有百姓送禮來,什麽都有,蔬菜、雞鴨鵝,甚至還有趕了一頭豬的。


    這些百姓是發自內心的感激袁睿,方圓幾十裏的眾多村子多多少少都受過袁睿的恩情,要不養殖,要不就是雙季稻,去年年底,他們又跟著袁家種土豆。


    可以說,這幾年以來,這些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大部分是袁睿的功勞,現在袁家有了後人,讓周邊老百姓的心更踏實了。


    後來,通海的幾大家,揚州的幾大家,連帶著鬆江、杭州的一些關係比較好的大家也都送了厚禮來。


    也幸好是郡主把袁家擴建了,院子足夠大,那些禮物才能放得下。


    最後,得到消息的京城裏開始往袁家送禮,當然這些袁睿不知道,季家莊那邊也不知道。


    袁睿現在可高興不起來,現在的局麵已經不可控了!


    在路上,袁睿接到了齊峰的密信,已經大概明白了這次爭鬥的原委。


    跟袁睿預估的差不多,說到底,還是糧食問題,大夏目前最難過的就是饑餓這道關。


    袁睿跟方榮就這事探討了好久,他對於苗人的了解還是不夠詳細,特別是現在的苗人。


    “公子,苗人現在分成了黑苗和白苗,不過按照中原的叫法,生苗和熟苗,就好理解了。顧名思義,生苗就是一直秉承自身傳承的苗人,跟漢人很難打交道。而熟苗,跟漢人打交道比較多,已經學習了好多漢人的習性,逐漸跟漢人有一樣的生活習慣了。”


    在袁睿的強烈要求下,方榮倒是沒有再稱唿袁大人,但是卻跟阿牛一樣開始稱唿公子起來。


    “那這次生事的是生苗還是熟苗,可有什麽辦法解決。”


    “生苗大部分在大山深處和貴州、滇北區域,這裏大部分還是熟苗。”


    “公子,正如我所說,苗人最大的問題還是身份問題,想要解決這次問題不難,但是想要徹底把漢苗之爭解決,不容易!”


    “方兄,我明白你的意思,這次起紛爭根源就在於糧食,隻要把糧食問題解決了,這次的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可是對於未來的紛爭卻要再找他法。”


    “公子,現在的田地就是這樣的境況,糧食也就隻有這麽多,所能做的也就隻能多想辦法收取更多可用來交換的東西,否則這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苗人,有自己的語言,也有自己的種族特征,對於自己的信仰也很堅持,所以思想很獨立。相應的對於很多漢人官員那種生硬的說教根本不理睬,特別是很多漢人官員對著他們大唿小叫,貶低,鄙視,甚至強迫他們改變民族習性的做法非常反感。”


    “所以我說糧食不是問題,有很多苗人完全是自給自足的狀態,漢人官員按照漢人的方式直接一攤派,矛盾就激化了,時間長了,漢苗之間也就成了死對頭。”


    對於方榮現在的認識和思考,袁睿還是讚同的,如果不是袁睿知道能種新作物,這個方法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看來自己的籌劃要抓緊提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品通天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蘇打不摻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蘇打不摻水並收藏無品通天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