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算是潭州最早的幾個縣治之所,三國年間就設立了,到現在已經將近千年了。
宋以前,祁陽均歸屬零陵郡,但因大夏立國之初,零陵郡毀於戰火,開國聖上廢了零陵郡,將祁陽歸屬衡州府。
現在祁陽人口近三十萬,設十四鄉,以山地、丘陵為主,水旱田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算是非常不錯的一個中等縣了。
祁陽東邊是衡州的平陽縣,西邊緊靠防備苗人而建的武岡軍寨,北邊是邵州,南邊則是交州的昭州府。
祁陽縣城臨近湘水,十四個鄉隻有八個是臨水而建的,不在湘水邊上,就是在湘水支流的邊上,算是水運非常發達的縣城了。
雖說袁睿的意思是按照後世別人做官的經驗,先把整個縣域走一遍,可是現實條件真不允許。
祁陽北部大部分是高山,別說路了,有些地方連個山道都沒有,幾乎是荒地。
袁睿有自知之明,這樣的地方,自己這個身體別說上去,隨便被蛇蟲鼠蟻親密接觸一下,都不得了。
袁睿可是知道的,唐時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捕蛇者說》就出自於這裏,不是戰亂影響,那個叫永州或者零陵的州府還是很有曆史底蘊的。
三月天,南方這個小城已經開始有了春意,沿著湘水,岸上經常可以看到勞作的百姓。
袁睿不像其他做官的,他是真想出來轉轉的,所以根本沒有什麽趕路這些想法,隻要看到能讓自家停下腳步的風土人情,還有風景,就會毫不猶豫地停下來上岸。
所以出來一天了,才剛剛離開縣城不到二十裏,後來幹脆把幾名護衛都留在船上,自己就帶著阿牛和那名叫孫有福的書吏在岸上慢慢溜達。
湘水正好在這裏有個大轉向,中間有個幾十長寬的地方蘆葦水草到處都是,還看到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水鳥,袁睿有點奇怪,看到附近正好有幾個百姓在忙碌,趕緊上前問了一句。
“敢問幾位老丈,對麵是什麽地方,怎麽看起來這麽荒涼!”袁睿揖禮而問。
“這位公子,對麵是神仙嶺,因為經常有山洪水下來,那裏一年四季多數時候是淺水,不能種田,也不能住人。不過東邊那個罐子嶺有個小村子,幾百口人,把邊上的荒地開墾出來了,現在種了一些水田,收成還算不錯。”
幾個老農看著三人的衣著不像附近的農民,也趕緊停下手裏的活計,對著袁睿還了一禮。
“再問老丈,這裏是哪裏?”
“稟告公子,我們這裏叫馬家村,也有幾百口人。”
“公子,馬家村是周邊幾個村子裏最大的,前麵十幾裏路就到了黃洋司,是個大集市,我們要快點趕路了,不然到不了地方。”身邊的小書吏有點急了,眼看著天黑了,自家老爺還是這樣不急不慢的性格,這怎麽得了。
“老丈,打擾一下,敢問村裏有住人的地方嗎,你看,我們幾人確實趕不上宿頭了!”
袁睿一下就明白了書吏的意思了,幹脆直接不走了。
“這,這......”幾位老農一下子楞住了,雖說村子裏也經常收留過路客人,可是眼前的這種富貴公子卻從來沒有。
“不瞞公子,鄉下地方,破屋漏雨,確實不敢留宿公子!”這時一個老農應該是出門見識過,連忙拱手作揖,委婉的解釋了一下。
“無妨,無妨,也不是什麽富貴人家,都是鄉下出來的,出來遊學訪友,隻要有個住的地方,有點吃的就好。”
袁睿不願透漏身份,出門在外沒有這麽多講究。
幾位老農聽袁睿這樣說,稍微放下心來,確實看袁睿樣子像個書生。這才答應下來,一個老農先迴去找裏正了,沒有他的允許,哪裏敢收留外人。
袁睿讓孫有福迴船上告知一聲,讓護衛放心,也讓孫有福能迴船上好好休息,怕他在鄉下一下子住不慣。
湘水在祁陽境內因為地勢的影響,曲折蜿蜒,是湘水整個流域中最難行的一段,特別是南下行進,逆水,有些地方岸邊布滿了沼澤水地,根本無法上岸。
不過幸好春季是淡水季,加上水流不急,船夫利用船槳和長杆還能勉強慢行。
袁睿確實不太著急,不然直接坐馬車從官道走,雖說會繞很多路,也應該會好很多。從馬家村登船後,袁睿連續三天沒有登陸了,他一直在船上想著心事。
他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跟借宿的人家聊了好久,對於民事稍微有了一點了解。
祁陽這邊的百姓大部分還是種的水田,稻穀的產量也算不錯,正常畝產四百多斤,遇到好的年景,五百斤也有過,在現在的環境下已經算是高產了。
還有就是一些旱田,分布在一些小山丘上,這裏沒辦法種水稻,一般百姓要麽種樹,要麽種茶,也算是一點補充了。
作為祁陽知縣,袁睿不想說那些大話,也不想做什麽所謂政績出來,這個世道,百姓能解決溫飽問題就是一個大盛世了。
現在的氣候不太適宜,祁陽的春季時間太長了,又潮濕,遇到雨天,久久不晴,想在這裏推廣雙季稻,幾乎沒有什麽可能。
他記得好像後世,這邊旱田種玉米的居多,中原地域從北到南,玉米不挑地,算是最適合消除饑餓的作物。
“公子,前麵到了廢零陵郡了,是否停船下去看看。”這一天,阿牛在船艙外喊了一聲。
袁睿一聽,來了興趣,這是一個值得上岸好好逛逛的地方。
零陵城雖說毀於戰火,可是湘水碼頭卻保持的很不錯,袁睿看著非常平整幹淨的台階和碼頭,有點驚奇,不是都成了廢郡,怎麽這個碼頭還這麽齊整。
袁睿順著道路一邊走一邊看著周邊的一些風土人情,可他越走越感覺到不對,不是說廢郡嗎!
怎麽感覺不到一點荒涼,有民居,有百姓,還有店麵,雖說眼看著比不上祁陽的繁華,但是卻比一般的村集強了好幾倍。
“有福,零陵不是成廢郡了嗎,怎麽還有這麽多百姓?”
“大人,零陵是成了廢郡,可因為原來的一些基礎都還在,好多百姓故土難離,陸陸續續的迴來了一些,也有很多是為了做生意新搬來的,現在差不多有萬人的規模了。”
“哦,那好啊,要是以後這個地方再繁華一些,再做州府也是可能的。”
袁睿原先以為零陵廢郡,這裏成了荒地呢,誰知還有這樣的一個繁華存在,看來這裏以後再成為州府是必然,所以也就隨口說了一句,哪知被孫有福記下了。
袁睿幹脆直接帶著幾人開始閑逛起來,東家走走,西家串串,摸摸這個,看看那個,沒一會功夫,還真就買了一些小玩意。
現在的集市上還真有好東西,不說別的,全是純手工的,也算精致,再加上這裏臨近苗人居住區,還有不少苗人的玩意,看起來別有特色。
袁睿不是一個愛買的人,他是看到這些小玩意想起了跟小河一起逛街的日子,又想起小河懷孕到現在自己在邊上的日子屈指可數,是有點對不起小河的。
這次看有些東西比較適合小河的喜愛,才多買了幾樣,找個機會捎帶迴季家莊去。
幾個人走走逛逛的來到了一個看起來有點破爛的大院落門前,主門樓都沒了,僅剩下院落四周散落的幾件破漏房屋。
“有福,這裏是什麽地方,怎麽沒人整修一下。”
“大人,這裏原來是零陵郡的書院,因為廢郡,就再沒整修過,一直擱置。當地的百姓、商人本來想著出錢修葺的,可是這裏本來是郡書院,一旦按照原有規格整修,就越了規矩,縣裏馬教諭也就一直沒有同意。這裏的百姓也不想隨意占了學生讀書的地方,就在另一處重建了一個書院,作為學生讀書的地方,比這裏小了好多,學生也不多。”
“原來這裏是書院,難得難得,雖說這裏的百姓不富裕,但還是有這麽多的百姓、商人有此遠見,這才是最大的財富啊!”
“有福,你記一下,跟馬教諭說一下,馬上找人把這裏的書院整修一下,再找幾個夫子過來教授,書院嗎,就是教授學生讀書的,哪裏有這麽多講究。”
“有福,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孩子才是國家的未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既然有這麽大的地方,為什麽不能讓學生進來讀書。”
“好一句,孩子才是國家的未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說得好,說得好!”
這時邊上不知什麽時候來了兩個人,正好聽到袁睿的話語,馬上讚了一聲。
袁睿迴頭一看,邊上不知什麽站了兩個人,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站在前麵,後麵跟著的看衣著像是一個家仆。
“公子有禮,小生這裏給公子見禮,不該偷聽公子說話,唐突了!”
這個書生看起來也就二十多歲,麵色白淨,典型的書生打扮,一身衣服不算奢華,但卻很整潔。
“無妨,無妨,路人說話路邊聽,敢問公子怎麽稱唿!”
“小生嶽州府方榮,來這裏遊學訪友的,曾聽家人說過零陵書院,所以前來看看。”
“方兄有禮,在下袁睿,自明成,揚州人士,這次也是遊學訪友而來。”
“袁兄有禮,剛剛袁兄那句話說的太好了,這才是我輩讀書人應該奮力達成的目標。”
袁睿看邊上不遠就是一個茶鋪,禮讓方榮前往茶鋪詳聊。
宋以前,祁陽均歸屬零陵郡,但因大夏立國之初,零陵郡毀於戰火,開國聖上廢了零陵郡,將祁陽歸屬衡州府。
現在祁陽人口近三十萬,設十四鄉,以山地、丘陵為主,水旱田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算是非常不錯的一個中等縣了。
祁陽東邊是衡州的平陽縣,西邊緊靠防備苗人而建的武岡軍寨,北邊是邵州,南邊則是交州的昭州府。
祁陽縣城臨近湘水,十四個鄉隻有八個是臨水而建的,不在湘水邊上,就是在湘水支流的邊上,算是水運非常發達的縣城了。
雖說袁睿的意思是按照後世別人做官的經驗,先把整個縣域走一遍,可是現實條件真不允許。
祁陽北部大部分是高山,別說路了,有些地方連個山道都沒有,幾乎是荒地。
袁睿有自知之明,這樣的地方,自己這個身體別說上去,隨便被蛇蟲鼠蟻親密接觸一下,都不得了。
袁睿可是知道的,唐時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捕蛇者說》就出自於這裏,不是戰亂影響,那個叫永州或者零陵的州府還是很有曆史底蘊的。
三月天,南方這個小城已經開始有了春意,沿著湘水,岸上經常可以看到勞作的百姓。
袁睿不像其他做官的,他是真想出來轉轉的,所以根本沒有什麽趕路這些想法,隻要看到能讓自家停下腳步的風土人情,還有風景,就會毫不猶豫地停下來上岸。
所以出來一天了,才剛剛離開縣城不到二十裏,後來幹脆把幾名護衛都留在船上,自己就帶著阿牛和那名叫孫有福的書吏在岸上慢慢溜達。
湘水正好在這裏有個大轉向,中間有個幾十長寬的地方蘆葦水草到處都是,還看到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水鳥,袁睿有點奇怪,看到附近正好有幾個百姓在忙碌,趕緊上前問了一句。
“敢問幾位老丈,對麵是什麽地方,怎麽看起來這麽荒涼!”袁睿揖禮而問。
“這位公子,對麵是神仙嶺,因為經常有山洪水下來,那裏一年四季多數時候是淺水,不能種田,也不能住人。不過東邊那個罐子嶺有個小村子,幾百口人,把邊上的荒地開墾出來了,現在種了一些水田,收成還算不錯。”
幾個老農看著三人的衣著不像附近的農民,也趕緊停下手裏的活計,對著袁睿還了一禮。
“再問老丈,這裏是哪裏?”
“稟告公子,我們這裏叫馬家村,也有幾百口人。”
“公子,馬家村是周邊幾個村子裏最大的,前麵十幾裏路就到了黃洋司,是個大集市,我們要快點趕路了,不然到不了地方。”身邊的小書吏有點急了,眼看著天黑了,自家老爺還是這樣不急不慢的性格,這怎麽得了。
“老丈,打擾一下,敢問村裏有住人的地方嗎,你看,我們幾人確實趕不上宿頭了!”
袁睿一下就明白了書吏的意思了,幹脆直接不走了。
“這,這......”幾位老農一下子楞住了,雖說村子裏也經常收留過路客人,可是眼前的這種富貴公子卻從來沒有。
“不瞞公子,鄉下地方,破屋漏雨,確實不敢留宿公子!”這時一個老農應該是出門見識過,連忙拱手作揖,委婉的解釋了一下。
“無妨,無妨,也不是什麽富貴人家,都是鄉下出來的,出來遊學訪友,隻要有個住的地方,有點吃的就好。”
袁睿不願透漏身份,出門在外沒有這麽多講究。
幾位老農聽袁睿這樣說,稍微放下心來,確實看袁睿樣子像個書生。這才答應下來,一個老農先迴去找裏正了,沒有他的允許,哪裏敢收留外人。
袁睿讓孫有福迴船上告知一聲,讓護衛放心,也讓孫有福能迴船上好好休息,怕他在鄉下一下子住不慣。
湘水在祁陽境內因為地勢的影響,曲折蜿蜒,是湘水整個流域中最難行的一段,特別是南下行進,逆水,有些地方岸邊布滿了沼澤水地,根本無法上岸。
不過幸好春季是淡水季,加上水流不急,船夫利用船槳和長杆還能勉強慢行。
袁睿確實不太著急,不然直接坐馬車從官道走,雖說會繞很多路,也應該會好很多。從馬家村登船後,袁睿連續三天沒有登陸了,他一直在船上想著心事。
他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跟借宿的人家聊了好久,對於民事稍微有了一點了解。
祁陽這邊的百姓大部分還是種的水田,稻穀的產量也算不錯,正常畝產四百多斤,遇到好的年景,五百斤也有過,在現在的環境下已經算是高產了。
還有就是一些旱田,分布在一些小山丘上,這裏沒辦法種水稻,一般百姓要麽種樹,要麽種茶,也算是一點補充了。
作為祁陽知縣,袁睿不想說那些大話,也不想做什麽所謂政績出來,這個世道,百姓能解決溫飽問題就是一個大盛世了。
現在的氣候不太適宜,祁陽的春季時間太長了,又潮濕,遇到雨天,久久不晴,想在這裏推廣雙季稻,幾乎沒有什麽可能。
他記得好像後世,這邊旱田種玉米的居多,中原地域從北到南,玉米不挑地,算是最適合消除饑餓的作物。
“公子,前麵到了廢零陵郡了,是否停船下去看看。”這一天,阿牛在船艙外喊了一聲。
袁睿一聽,來了興趣,這是一個值得上岸好好逛逛的地方。
零陵城雖說毀於戰火,可是湘水碼頭卻保持的很不錯,袁睿看著非常平整幹淨的台階和碼頭,有點驚奇,不是都成了廢郡,怎麽這個碼頭還這麽齊整。
袁睿順著道路一邊走一邊看著周邊的一些風土人情,可他越走越感覺到不對,不是說廢郡嗎!
怎麽感覺不到一點荒涼,有民居,有百姓,還有店麵,雖說眼看著比不上祁陽的繁華,但是卻比一般的村集強了好幾倍。
“有福,零陵不是成廢郡了嗎,怎麽還有這麽多百姓?”
“大人,零陵是成了廢郡,可因為原來的一些基礎都還在,好多百姓故土難離,陸陸續續的迴來了一些,也有很多是為了做生意新搬來的,現在差不多有萬人的規模了。”
“哦,那好啊,要是以後這個地方再繁華一些,再做州府也是可能的。”
袁睿原先以為零陵廢郡,這裏成了荒地呢,誰知還有這樣的一個繁華存在,看來這裏以後再成為州府是必然,所以也就隨口說了一句,哪知被孫有福記下了。
袁睿幹脆直接帶著幾人開始閑逛起來,東家走走,西家串串,摸摸這個,看看那個,沒一會功夫,還真就買了一些小玩意。
現在的集市上還真有好東西,不說別的,全是純手工的,也算精致,再加上這裏臨近苗人居住區,還有不少苗人的玩意,看起來別有特色。
袁睿不是一個愛買的人,他是看到這些小玩意想起了跟小河一起逛街的日子,又想起小河懷孕到現在自己在邊上的日子屈指可數,是有點對不起小河的。
這次看有些東西比較適合小河的喜愛,才多買了幾樣,找個機會捎帶迴季家莊去。
幾個人走走逛逛的來到了一個看起來有點破爛的大院落門前,主門樓都沒了,僅剩下院落四周散落的幾件破漏房屋。
“有福,這裏是什麽地方,怎麽沒人整修一下。”
“大人,這裏原來是零陵郡的書院,因為廢郡,就再沒整修過,一直擱置。當地的百姓、商人本來想著出錢修葺的,可是這裏本來是郡書院,一旦按照原有規格整修,就越了規矩,縣裏馬教諭也就一直沒有同意。這裏的百姓也不想隨意占了學生讀書的地方,就在另一處重建了一個書院,作為學生讀書的地方,比這裏小了好多,學生也不多。”
“原來這裏是書院,難得難得,雖說這裏的百姓不富裕,但還是有這麽多的百姓、商人有此遠見,這才是最大的財富啊!”
“有福,你記一下,跟馬教諭說一下,馬上找人把這裏的書院整修一下,再找幾個夫子過來教授,書院嗎,就是教授學生讀書的,哪裏有這麽多講究。”
“有福,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孩子才是國家的未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既然有這麽大的地方,為什麽不能讓學生進來讀書。”
“好一句,孩子才是國家的未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說得好,說得好!”
這時邊上不知什麽時候來了兩個人,正好聽到袁睿的話語,馬上讚了一聲。
袁睿迴頭一看,邊上不知什麽站了兩個人,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站在前麵,後麵跟著的看衣著像是一個家仆。
“公子有禮,小生這裏給公子見禮,不該偷聽公子說話,唐突了!”
這個書生看起來也就二十多歲,麵色白淨,典型的書生打扮,一身衣服不算奢華,但卻很整潔。
“無妨,無妨,路人說話路邊聽,敢問公子怎麽稱唿!”
“小生嶽州府方榮,來這裏遊學訪友的,曾聽家人說過零陵書院,所以前來看看。”
“方兄有禮,在下袁睿,自明成,揚州人士,這次也是遊學訪友而來。”
“袁兄有禮,剛剛袁兄那句話說的太好了,這才是我輩讀書人應該奮力達成的目標。”
袁睿看邊上不遠就是一個茶鋪,禮讓方榮前往茶鋪詳聊。